幾歲學唱歌,幾歲學鋼琴?很多家長都很愛問這些問題。音樂的啟蒙教育多早都不算早,國外也是從娃娃抓起,不過更重薰陶,而不是死板的「教學」。
「藝術已經開啟他的心靈了。他們的靈活、他們的理解、他們的表現、他們的感受是不一般的,沒經過早期音樂啟蒙的孩子,不會有這種感覺。」
英國:先學藝術,再上幼兒園
一個英國的家族藝術幼稚園,這個家族有170年的歷史。幼兒園裡的所有孩子,3歲就開始到藝術幼兒園進行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等到6歲上幼兒園時,已經和一般的孩子沒法比了。
這個幼稚園負責人說 「我們的音樂教育絕不是以『成名成家』為目的,而是讓孩子從小接受多樣化的音樂薰陶。」
日本:走路都有「配樂」
在一個滿是音樂的環境中長大,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很不一樣。日本的幼兒音樂啟蒙就很強調音樂的「如影隨形」,
日本大阪的華人區,那裡對孩子幼年的音樂啟迪很重視,幹什麼都是唱,跳繩有跳繩的歌,排球有排球的歌,連走路都有令人興奮的音樂配合著。跳長繩不是有兩個人拉繩子嗎?他倆要一塊唱歌、節奏統一才行。用這樣的玩法,能潛移默化地訓練節拍感,將來孩子參加管弦樂隊,就會跟著指揮,把握統一的節奏。」
美國:從小開始辦音樂會
相比其他學科,音樂在美國小學教育裡算是很被重視的。從學前班開始就安排有五線譜、樂理知識的學習。不過這些都是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穿插進行的,孩子們毫無「考證升學」方面的壓力,快樂地接受著音樂的啟蒙和薰陶。
小朋友每周都會有音樂課,而且還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教室裡有很多樂器,分配給不同年級的同學。
音樂課的形式也很多樣,有時是老師領著同學們玩樂器;有時是幾個老師使用不同的樂器,組成個小樂隊給同學們演奏;有時是安安靜靜地學習樂理知識。
孩子們大一些,還能自己舉辦定期的「音樂會」!高年級學生演奏、領唱,低年級的合唱、配舞,在大舞臺上給家長們匯報演出。音樂響起,孩子們很自信地享受音樂,很努力地團隊配合。
匈牙利:學齡前開始「思考」音樂
匈牙利的「音樂教育法」,也很先進。這個國家把歷史上的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很當回事兒。
它們的幼兒園沒有天才兒童,但5歲的孩子卻會跳出動作複雜的芭蕾舞,能很自信地表達藝術的節奏。他們能唱很多匈牙利民歌,或者用外語唱外國歌曲。
從學齡前開始,孩子們已經學會在練習旋律、節奏和舞蹈的同時進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用心去唱,體會音樂中的奧秘,用肢體的語言去表達。在幼兒園裡最先得到普及的是回聲練習和合唱練習,它始終是一項教育的重點。
因此,音樂教育在各個國家都屬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音樂啟蒙在整個音樂教育中佔著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啟蒙教育,能在孩子的性情塑造、個性培養、智力開發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快行動起來吧,現在開始選擇樂斯讓孩子一秒愛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