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世界,國外孩子從小怎樣學音樂?

2020-12-14 樂斯教育

幾歲學唱歌,幾歲學鋼琴?很多家長都很愛問這些問題。音樂的啟蒙教育多早都不算早,國外也是從娃娃抓起,不過更重薰陶,而不是死板的「教學」。

「藝術已經開啟他的心靈了。他們的靈活、他們的理解、他們的表現、他們的感受是不一般的,沒經過早期音樂啟蒙的孩子,不會有這種感覺。」

英國:先學藝術,再上幼兒園

一個英國的家族藝術幼稚園,這個家族有170年的歷史。幼兒園裡的所有孩子,3歲就開始到藝術幼兒園進行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等到6歲上幼兒園時,已經和一般的孩子沒法比了。

這個幼稚園負責人說 「我們的音樂教育絕不是以『成名成家』為目的,而是讓孩子從小接受多樣化的音樂薰陶。」

日本:走路都有「配樂」

在一個滿是音樂的環境中長大,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很不一樣。日本的幼兒音樂啟蒙就很強調音樂的「如影隨形」,

日本大阪的華人區,那裡對孩子幼年的音樂啟迪很重視,幹什麼都是唱,跳繩有跳繩的歌,排球有排球的歌,連走路都有令人興奮的音樂配合著。跳長繩不是有兩個人拉繩子嗎?他倆要一塊唱歌、節奏統一才行。用這樣的玩法,能潛移默化地訓練節拍感,將來孩子參加管弦樂隊,就會跟著指揮,把握統一的節奏。」

美國:從小開始辦音樂會

相比其他學科,音樂在美國小學教育裡算是很被重視的。從學前班開始就安排有五線譜、樂理知識的學習。不過這些都是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穿插進行的,孩子們毫無「考證升學」方面的壓力,快樂地接受著音樂的啟蒙和薰陶。

小朋友每周都會有音樂課,而且還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教室裡有很多樂器,分配給不同年級的同學。

音樂課的形式也很多樣,有時是老師領著同學們玩樂器;有時是幾個老師使用不同的樂器,組成個小樂隊給同學們演奏;有時是安安靜靜地學習樂理知識。

孩子們大一些,還能自己舉辦定期的「音樂會」!高年級學生演奏、領唱,低年級的合唱、配舞,在大舞臺上給家長們匯報演出。音樂響起,孩子們很自信地享受音樂,很努力地團隊配合。

匈牙利:學齡前開始「思考」音樂

匈牙利的「音樂教育法」,也很先進。這個國家把歷史上的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很當回事兒。

它們的幼兒園沒有天才兒童,但5歲的孩子卻會跳出動作複雜的芭蕾舞,能很自信地表達藝術的節奏。他們能唱很多匈牙利民歌,或者用外語唱外國歌曲。

從學齡前開始,孩子們已經學會在練習旋律、節奏和舞蹈的同時進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用心去唱,體會音樂中的奧秘,用肢體的語言去表達。在幼兒園裡最先得到普及的是回聲練習和合唱練習,它始終是一項教育的重點。

因此,音樂教育在各個國家都屬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音樂啟蒙在整個音樂教育中佔著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從小接觸音樂啟蒙教育,能在孩子的性情塑造、個性培養、智力開發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快行動起來吧,現在開始選擇樂斯讓孩子一秒愛上音樂!

相關焦點

  • 陳潔:學音樂,其實是學什麼?
    ♫ 學音樂,本該是件美妙的事,你卻一直苦惱孩子不愛練琴♫
  • 帶你參觀李克勤住的豪宅,從小就培養兒子學音樂,有錢人真好
    帶你參觀李克勤住的豪宅,從小就培養兒子學音樂,有錢人真好最近在和朋友,一起說到娛樂圈裡面歌星的時候,發現身邊很多人對歌星李克勤,有著情有獨鐘的喜愛。李克勤的多才多藝,自然也要在他兒子身上展現,在家裡面李克勤從小就要求孩子練鋼琴,昂貴的鋼琴在小小的身板的彈奏下,看起來也頗有音樂家的氣質感。同時也相信孩子長大之後,一定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李克勤對孩子的多才多藝,在培養方面要求比較高,但是對於孩子童年樂趣的成長,李克勤完全沒有約束著。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娃學音樂?音樂帶給孩子的這些好處,你可能不知
    貝多芬曾經說過:領悟音樂的人,能夠從一切世俗的煩惱中超脫出來。如今的父母普遍認為,孩子不僅要學習好,業餘興趣也很重要,學一門樂器或歌唱舞蹈,不但可以陶冶情操,還有可能改變孩子未來人生。張女士的兒子浩浩4歲了,他非常喜歡音樂,可是爸爸認為學音樂耽誤學業,對未來的發展沒什麼用。
  • 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的高材生,而從小卻……
    我未曾想過,除了常規的教育路徑和成長路徑外,還能怎樣養大養好一個孩子?在慣性思維裡,像幸兒這般,曾經那麼「野」的一個姑娘,又出生在一個條件非常優越的家庭,一定是集萬千嬌寵於一身的。班主任對我說:「帶她一個,就將近於要用帶半個班的精力。幸兒媽媽,我很同情你,一般沒有大事兒,我不找你,如果找你,那肯定就比較嚴重了。」那時候,動不動上午10點多,就接到學校電話,我知道,一定又打架了。最嚴重的一次,是把一個男同學打到醫院去了。
  • 俞敏洪:要讓孩子去國外讀書,從小的教育要有一個怎樣的準備?
    4、感恩—不僅僅是對父母,要感恩一切與你有關係的人和物(包括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5、自我控制—情緒的控制和自我約束力6、社交情商—需要多與人接觸而不是電子產品、多讓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比如:義工、社團、交換生等。
  • 「音樂啟蒙」多重要?專家: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現在「音樂啟蒙」早就已經被很多家長了解了,尤其是在家長想進行胎教的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音樂。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基本上每個孩子對音樂都表現得很有興趣,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只要旋律響起來,孩子就會立刻手舞足蹈。而根據相關調查表明,那些學音樂的孩子比同齡人會更加聰明。
  • 為什麼他人,從小讓孩子看這種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讓他學
    為什麼有錢人,從小讓孩子看這種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讓他學有人說過:「不懂歷史,在未來,就會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愚昧。」歷史,不在於有用,而在於偉大。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創業之初,曾把《曾國藩書信》反覆看,收穫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員工管理辦法。連央視名嘴白巖松也說,他不光讓孩子看歷史書,還要逼著學。
  • 孩子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上限—從小培養,讓孩子的眼界與世界接軌
    ・羅斯柴爾德認為,父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全球視野。為此,父母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開闊眼界,創造條件讓他們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伊夫林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在20世紀80年代,他曾在中國上海遇到一群年輕人,當時這些人穿著領尖帶扣子的襯衫、由於這種款式的襯衫在美國很流行,所以他料定這群年輕人肯定去過美國。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
    《音樂何須「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獲第八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著作類一等獎。孩子為什麼要學琴我先拋出我的結論: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對應的理性,是科學素質的核心,感性,是審美素質的核心。
  •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音樂?看完答案你就知道了
    學音樂的孩子更有品味音樂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生活中的精華所在。不像舞蹈或者繪畫那樣以視覺感受為主,音樂能夠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提高孩子對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從而由內至外散發出高貴的氣質。
  • 風靡世界的鈴木音樂教學法:用學母語的方法學音樂~
    上周看到一位美國媽媽講給她的兩個孩子採用鈴木音樂學習法的感想,非常值得借鑑。想給孩子將來學習樂器的家長們看過來!0-5歲是語言也是音樂的敏感期,採用鈴木學習法,用學母語的方式快樂學音樂,現在就開始培養音樂的耳朵吧~
  • 2020高考數學題目公開,學過音樂的孩子笑了!
    很多網友紛紛感嘆,從小沒學過音樂,連作文都寫不出來了!在《大腦的潛能》一書中記載: 音樂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時空推理能力,並且因此而促進孩子數學機能的發展;音樂訓練可以使人腦中一個叫做顳平面的區域增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結來說一句話,就是音樂學的好,數學、語文成績都能提高!如今從歷年的高考卷上看來,果然誠不我欺!
  • 從小培養孩子音樂天賦 6款兒童電子琴推薦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所有家長們的期待,都想讓孩子從小感受藝術氣息的薰陶,給孩子啟蒙的教育。但是又擔心孩子三分鐘的熱度,家長又沒有足夠多的樂理知識,使學習進入瓶頸期。不如給孩子一款音樂啟蒙的電子琴,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培養寶寶的音樂興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1、貝芬樂兒童電子琴針對大部分的小孩體形設計尺寸,避免孩子因為長時間的彎腰而造成的駝背。針對3-8歲的孩子的音樂啟蒙興趣設計的0基礎音樂培養,戴耳機播放功能,安靜不饒人,可邊彈邊唱的麥克風,讓孩子邊學邊玩。
  • 你家孩子每天聽著怎樣的背景音樂?
    其中,眾所周知的,最典型的一款,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你,真沒用,燒個飯都燒不好,你看你表妹多能幹,在家樣樣都會,哪裡要你小姨操半點心!你堂妹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人家熱情大方啊,見面就知道跟人打招呼,哪像你整天縮頭縮尾的,就跟個悶葫蘆似的,見面也不知道說話;你看你表姐,從小洗衣做飯,各種家務樣樣精通,你呢,幹啥啥不會;你弟雖說調皮吧,可比起你來,那是聰明多了。
  • 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你是怎樣的母親,就會帶出怎樣的孩子
    導讀: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你是怎樣的母親,就會帶出怎樣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總是批評孩子,你是怎樣的母親,就會帶出怎樣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認為孩子學音樂的最佳年齡是幾歲?
    第20封信 |孩子學音樂的最佳年齡是幾歲?依目前國內的鋼琴教育現狀,4歲是一個比較適中的音樂啟蒙的年齡。當然,依據孩子的具體狀況,家長還可以自行調整。我本人是4歲開始學琴的,客觀來說,我既贊成3歲開始學習也贊成6歲開始,因為3~6歲是既是孩子聽力發育最好的時期,也是最能培養良好的手指機能的年齡段。我們可以借鑑國外學習音樂的例子,借鑑他們先上幾節集體大課,再開始上一對一小課的經驗。7歲開始肯定是偏晚的,因為這時孩子的手已經基本發育完善。
  • 鄭強教授:國外的老百姓不划船的!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學會了享樂
    鄭強教授在一次採訪中針對目前孩子的教育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值得所有家長好好學習。他說:國外的湖除了賽艇,老百姓是從來不划船的,沒有家長帶孩子在湖上划船遊玩。這說明一個現象,享樂主義在中國佔了很大的比例,我們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過山車、碰碰車、划船,這些坐多了,就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會了享樂,認為不使力,我就可以很舒服。他舉了幾個例子。
  • 青島11歲小提琴神童被世界音樂名校破格錄取,獲全額獎學金,成呂思清校友!
    音樂,就是這個年僅11歲小男孩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青島11歲琴童被世界音樂名校破格錄取!看「別人家的孩子」怎樣煉成近日,年僅11歲的青島琴童崔正元在「來自音樂之島的琴聲——青島印象少年音樂會」上被英國梅紐因大學行政校長凱特·卡蘭茜發現天賦不凡,通過專業技能測試和對家長的面試,最終決定在滿員的情況下,破格錄取崔正元,並提供全額獎學金。
  • Be Assertive:為什麼國外學校教孩子從小學會為自己說話?
    假期裡,一位網友數次留言,分享了他孩子的情況,他說他們家小孩的情況正好相反:我女兒從小性格溫順,很聽話,帶她真的很省心。現在小學二年級,成績也還好。但是,和你們說的「生氣情況」相反,她的問題是:太溫順了。
  • 為什麼有錢人,從小讓孩子看這類書?李玫瑾:不光看,還要逼著學
    為什麼有錢人,從小讓孩子看這類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逼著學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不管身價背景多麼牛的父母,一提到教育,便會瞪大眼睛的緊張起來,就連明星父母也不例外。而且像霍思燕這樣的明星家長從小就會注重孩子的數學培養,甚至由此在書店給嗯哼挑選數學啟蒙書籍的時候還被粉絲記錄了下來。除了明星家長,若你經常看一些訪談類的節目或者名人自傳,那麼你一定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古今中外,凡是社會精英,不論什麼領域的佼佼者,都對數學有著謎一樣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