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新當局上臺急「去中國化」 民共關係恐加速惡性循環

2020-12-25 環球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急速「去中國化」(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26日報導,5月20日蔡英文新當局走馬上任,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及大陸國臺辦、海協會方面的回應,都顯示「民共關係」互信程度不足。臺灣銘傳大學兩岸中心主任兼教授楊開煌26日投書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壓力很大,目前互動的結果已不是風平浪靜,是否會如日前所言「地動山搖」,有待日後互動結果而定。

大陸國臺辦在「5·20」臺灣地區新領導人就職當天,針對蔡英文的就職演講,定調為「沒有完成的答卷」,但25日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用詞更強硬地表示已變成「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沒有任何模糊空間。」

楊開煌表示,從蔡英文的「5·20」講話,大陸涉臺學者一開始較傾向「善意」的解讀,到國臺辦「彈性」的定調,再到如今對新當局的「明確施壓」,對蔡英文點名的不信任,並沒有給臺灣的新當局任何時間。

他認為,從新當局上臺後,教育部門廢止「微調課綱」,領導人蔡英文也簡化了「忠烈祠向孫中山先生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的流程等等「去中國化」的作為,楊開煌認為新當局才剛剛上任之際,就迫不及待地以這些非優先的政務,表現出明確有政治意涵的敵意。

楊開煌又說道,如果新當局剛上臺的這些作為,就是對北京「沒有完成的答卷」的行動「答卷」的話,那麼幾乎可斷言「民共之間」開始了新的惡性循環,當下既然是「無解之題」,雙方也只能先各自冷靜一下了。

相關焦點

  • 寧馨:臺灣新當局逐步顯露人事危機
    寧馨(評論員)    日前,臺「司法院」正副院長被提名人謝文定、林錦芳向蔡英文表示退出提名,蔡被迫同意並重新考慮提名人選。這意味著蔡上臺之後最重要的人事提名案遭遇遲礙。臺當局發言人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均表示,「這段時間外界對兩名被提名人的批評排山倒海」,對兩人的最後選擇予以肯定和尊重。臺灣新當局近期在人事方面頻頻出包,已經影響到執政聲譽和威信。    「司法院」負責人的提名一向敏感,一旦提名通過後,未來島內涉及司法問題都將以其作出的司法裁決為準,島內任何政治權力機構都無權幹涉。
  • 調整與大陸關係 蔡英文責無旁貸
    民、共兩列火車正以對撞態勢加速前進,兩岸若無一方願意轉轍,520後兩岸關係就不可能維持現狀。固然中、美、臺三方都不希望因臺灣政黨輪替而釀成戰略關係的重大損害,更加深東亞區域安全的不確定情勢,但如果520就職演說不能滿足對岸的底線,兩岸關係勢必進入「冷和平」僵局,甚至墜入「冷內戰」,這對任何一方都不利,對臺灣亟欲突破經濟困境、再造人民安定繁榮生活更是不利。
  • 新當局上臺後 新北市多項補助不如往年
    華夏經緯網8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執政」,「六都」僅新北非綠地盤,在「五都」諸侯爭搶臺當局文化補助資源之際,新北境遇最慘。    據報導,臺北市府受臺當局委託推動「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計劃,預計後年完工,臺當局原本規劃35億元(新臺幣,下同)經費,但市府盤算共需45億元,已向臺當局提出申請,希望補足10億元缺口。
  • 臺企聯會長:新當局令臺商失望 盼蔡英文信守兩岸承諾
    (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國臺灣網6月8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當局新政府上任快滿一個月,但至今未正面響應「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引發臺商不安。臺企聯會長王屏生7日表示,自己對新當局的提醒只有兩點,一是希望蔡英文能夠信守兩岸維持現狀的承諾,二是儘速邀臺商共同商討如何解決臺灣經濟的當前困境。
  • 臺媒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去中國化」醜陋行徑
    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29日訊臺灣《旺報》29日發表文章揭露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去中國化」的醜陋行徑。文章指出,2016年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第14任臺灣地區領導人,5月20日就職典禮前傳出不少質疑聲浪,認為蔡當局執政後會從教育、文化層面行「文化臺獨」及「去中國化」之實。果不其然,短短半年接續發生「撤廢課綱」、「故宮南院拆獸首」、「國史館爭議」等事件。  「怎麼說服我們,你不是蔡當局派來的文化化妝師?」
  • 臺當局搞「去中國化」 學者:新課綱歷史就是穢史,就是骯髒史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擬採用高中歷史新課綱,其中包括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等改動。臺灣多位學者22日對此發表看法,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研究所教授吳昆財表示,當局「教育部」新定的高中歷史課綱就是一本「穢史」,即骯髒史。
  • 學者稱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綱領」一廂情願,為救民調開錯藥方
    此前,臺塑在越南投資鋼廠遭天價罰金,凸顯了臺企在東南亞國家發展屢遭困境,更有學者直言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破產。對此,嚴安林指出,蔡英文想同東南亞甚至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達成聯結。但如何聯結?優勢在哪兒?恐怕這些問題蔡英文都沒有考慮清楚,可見蔡英文最大的風險就在於其一廂情願。在臺灣工商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繼續推行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 臺學生讀歷史教科書恐不如追一部宮廷劇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極力推動 「文化臺獨」,去年曾因刪減文言文比例引發強烈爭議,如今正在審議中的高中歷史課綱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被指就是為達到「去中國化」的終極目的。島內教師憂心新課綱上路「將是衰敗的起點」,中華文化將在臺斷根。
  • 臺學者:兩岸均面少子化危機 陸生難解臺校之急
    戴伯芬與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17日受邀以「高教崩壞與大學改革:面對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為題進行座談。兩人指出,當前少子化危機已迫在眉睫,臺灣的大學是否還能以招收大陸學生、國際學生的方式,來緩解生源不足的問題,令人質疑。
  • 新當局上臺天災不斷 李富城嗆蔡英文:沒手稿不會講話
    新當局上臺天災不斷 李富城嗆蔡英文:沒手稿不會講話 2016年09月18日 09:05:54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新聞晚播報: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學者稱將連署抗議
    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8年8月14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 加速「去中國化」?蔡英文啟動裁撤"蒙藏委員會"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舊址海外網8月14日電 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在文化領域推行一系列「去中國化」的小動作。14日更有臺灣媒體指出,臺當局行政機構即將拍板的2018年度預算中,沒有列入「蒙藏委員會預算」,無異於讓「蒙藏委員會」直接虛級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當局裁撤蒙藏委員會箭在弦上。臺當局行政機構17日將拍板2018年度預算,獨缺「蒙藏委員會」預算。
  • 學者抗擊"文化臺獨" 欲在蔡英文辦公室前立慰安婦像
    中國臺灣網5月5日訊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日前投書媒體指出,蔡英文任命「獨派」出任島內文化、教育部門高官,繼而邁出「文化臺獨」又一步。蔡英文此舉使自己對於兩岸關係的「善意」談話幾乎失去意義,也讓兩岸關係更險峻了。  張亞中在文中指出,鄭麗君即將任「文化部長」。
  • 美智庫攛掇與臺籤「聯合公報」,臺媒警告:恐將把臺海逼上火線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就在「假共諜案」持續在島內延燒之際,美國親臺勢力又鬧騰比照《上海聯合公報》的做法,把美國在臺協會(AIT)升格,甚至與臺當局籤署「外交公報」。臺灣輿論警告稱,蔡英文當局如果一味配合美國鷹派,恐將把臺海逼上火線。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
  • 蔡英文上臺百日「四大皆空」
    與「5·20」之前相比,不但凸顯綠營臺上臺下對人對己兩套標準,更反映出新當局的「執政傲慢」心態。從重大建設到兩岸關係,這個自稱「不被意識形態綁架」「不輪流討好誰」「最會溝通」的新當局,面對政策質疑卻顯得左支右絀,拙劣操作更是虛偽難掩。  具體到蔡英文本人,雖然多次提點眾人要「謙卑」,但她受訪時面對民調直直落和外界種種負面解讀,仍顯得老神在在,一句「還好啦」輕輕帶過,讓人琢磨不已。
  • 臺灣教育問題多 "教育部"卻只想"去中國化"
    針對外界對臺灣教育部門又搞「去中國化」小動作的質疑,毫無例外又有官員和小部分學者站出來為「教育部」開脫。「國語文研修小組」召集人、清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萬益表示,「國語文能力指標」的用語過去很不一致,為避免混淆,才在此次修訂為一致,與「去中國化」沒有關係。
  • WHO邀請函發給蔣丙煌 學者稱因馬當局堅持「九二共識」
    指名邀請誰 就是讓誰去  報導稱,大陸涉臺學者指出,在520前的敏感時刻,大陸向臺灣釋放善意,重視臺灣民眾生命健康和衛生防疫,同意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年會。但其開會時間是5月23日,屆時蔡英文執政團隊已上路,到時到底由前任「部長」蔣丙煌與會,還是新任「部長」林奏延與會?學者說,「指名邀請誰,肯定就是讓誰去!」
  • 港媒:蔡英文上檯面臨四大挑戰 最大隱憂是民進黨內鬥
    蔡英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民進黨的「內鬥」(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距離民進黨上臺執政的日子越來越近,外界普遍關注準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會否在其「5·20」就職演說時承認「九二共識」。對此,臺灣深綠學者楊澤泉日前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即將「執政」的蔡英文新當局,面臨的重大挑戰有四個:一是兩岸關係,二是經濟問題,三是林全「內閣」,四是民進黨的內鬥,其中最大隱憂是民進黨的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