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搞「去中國化」 學者:新課綱歷史就是穢史,就是骯髒史

2020-12-12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擬採用高中歷史新課綱,其中包括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等改動。臺灣多位學者22日對此發表看法,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研究所教授吳昆財表示,當局「教育部」新定的高中歷史課綱就是一本「穢史」,即骯髒史。

據中評社8月23日報導,「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22日舉行,與會的吳昆財呼籲大家參與「堅決反對不符合歷史教育新課綱」聯署。

他認為,臺當局「教育部」新定的課綱則是「穢史」,而穢史就是骯髒史。他並說如果從春秋大義來看這絕對是一本穢史,將會禍害世代。

臺灣教育部門課審大會8月13日審議歷史課綱,確定了將高中歷史分成「臺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三個分域架構。而針對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這一動作,吳昆財說,臺當局等於認為「中國是外國」。

他說,現在「中國史」不見了,目的就是不讓中國成為臺灣在文化上、民族上、血緣上的「祖國」,一旦臺灣是源自東亞而不是源自中國,就會從量變到質變,至此三階段「去中國化」正式完成。

吳昆財建議大陸對赴陸就學就業的臺生加考中國基本歷史、地理與文化基本教材,因為考試可以領引教學。

他類比稱,這就好像要成為美國人要加考英文、美國憲法是一樣的意思,所以不能只會講中文。「張飛與嶽飛是什麼關係?蔣介石與蔣經國是什麼關係,如果都不了解,那跟外國人有什麼不一樣?」

學者在「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討論課綱問題(圖片來源:中評社)

另據臺灣「風傳媒」報導,在這次「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上,除了吳茂昆還有臺灣多個高校的學者參加。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潘朝陽也批評稱,蔡當局利用新課綱改造學生意識形態,讓他們變成「天然獨」。

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子敬也提到,新課綱裡面的先秦內容幾乎不見了,連諸子百家也一律略掉。他認為課綱應從歷史順序回溯,如果前頭不明,後面也就只有混亂,「要了解歐美歷史,不談希臘、羅馬,這可以理解嗎?」

相關焦點

  • 賴清德稱「去中」課綱有世界眼光 臺學者批:真骯髒
    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研究所教授吳昆財認為,從春秋大義來看,臺當局新定的課綱就是「穢史」,穢史就是骯髒史。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執政當局這一次修改課本的目標,我相信它不只是要搶選票,而是要落實「臺獨」理念。塑造「臺獨史觀」 刻畫兩岸對立針對新歷史教科書暴露的種種問題,多位臺灣學者和歷史教師日前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所謂的「教育臺獨」。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驚人
    央視網消息: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用一張張便籤紙,標記下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的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用「震撼」一詞,形容「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過去我們都說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這個是很自然的,念起來是很順的。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連「辛亥革命」都沒有
    據海外網援引臺媒報導,3日,臺「國教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高中歷史的中國史不但從原本一冊半縮減為一冊,還擺脫傳統朝代史,改放在東亞脈絡中。為此,有學者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都看不到,還美化了日本侵臺的歷史,這就是「去中國化」的深化,搞「文化臺獨」。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
  • 吳昆財:堅決反對「去中國化」的歷史新課綱
    吳昆財表示,臺灣當局「教育部」甫通過的歷史新課綱有以下問題。一、這是捨本逐末,擾民的課綱。這份課綱其實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歷史教育最重視透過時序、理解其因果關係,進而培養學子理解及判斷力。若學生連基本歷史事實的時序都欠缺,又如何期待他們能清楚掌握各種歷史主題,進而討論?這無異於緣木求魚,更是對歷史教育本質的嚴重斲傷。
  • 臺學者批:新課綱名不正言不順
    「新課綱名不正言不順!」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張昆將教授表示,東亞史是「區域史」不是「國別史」,新課綱借用東亞史名稱,卻完全沒有東亞史內容,也不是中國史,因為它不是一個一個朝代講;換言之只是把東亞史當作「稀釋、解構中國史的工具」,學子讀了會對中國朝代的脈絡混淆不清。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都沒有
    ,這是「去中國化」的深化。曾參考「臺獨教父」書稿撰寫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課綱中也看不到「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很難不令人懷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思想改造運動。
  • 數典忘祖 臺當局妄圖消滅「中國史」!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要為歷史負責,而不是為政治服務。
  • 臺當局修改教材 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 國臺辦:倒行逆施 數典忘祖
    臺當局修改教材 「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13日決定,對現行中學社會領域課綱進行修改,在高中「中國史」教學中不再使用傳統的朝代編年史,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架構下呈現。這一決定引發島內輿論強烈質疑與批評。
  • 臺當局擬改課綱: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全消失
    臺灣新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課審大戰據臺媒報導,臺當局將從8月11日起,一連三天開七場會議對社會領域課綱進行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大幅度「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爭議。臺媒質疑,臺當局三天「火速快審」決定下一代世界觀的歷史課綱,是要「強勢過關」還是「快刀斬亂麻」?據臺灣《聯合晚報》9日報導,根據臺灣十二年教育新課綱草案,高中歷史將不再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領域,將過去的中國史內容大幅刪減,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的脈絡下進行討論。
  • 臺當局要對歷史課綱下手: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夏商周全消失
    臺灣新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課審大戰。(圖源:聯合新聞網)據臺媒報導,臺當局將從本周六(11日)起,一連三天開七場會議對社會領域課綱進行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大幅度「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爭議。
  • 中國史變東亞史? 臺學生讀歷史教科書恐不如追一部宮廷劇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極力推動 「文化臺獨」,去年曾因刪減文言文比例引發強烈爭議,如今正在審議中的高中歷史課綱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被指就是為達到「去中國化」的終極目的。島內教師憂心新課綱上路「將是衰敗的起點」,中華文化將在臺斷根。
  • 臺灣歷史老師堅持30年標記教材「去中國」化 結論令人震驚
    刻意「去中國化」扭曲事實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針對新歷史教科書暴露的種種問題,多位臺灣學者和歷史教師日前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所謂的「教育臺獨」。臺灣《中時電子報》也發表社論稱,蔡英文當局為了塑造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堅持不問史實、罔顧是非、硬幹到底。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 歷史學者 戚嘉林:(新教科書)整個都做誤導。
  • 「臺獨」新課綱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網友:數典忘祖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自上臺以來,先後做出「廢止微調課綱」、「去蔣」、「去孫」等一系列文化「臺獨」動作,目的就是為了「去中國化」。如今,她的「暗獨」步伐似乎又要再進一步。 據《環球時報》報導,6月19日,臺親綠媒體《自由時報》曝光了「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聲稱要減少歷史內容、略古詳今,將「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以此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 「去中」媚日數典忘祖 臺當局用心昭然若揭
    該決定連日來引發島內輿論持續抨擊和批判,臺灣專家學者通過連署、聲明、座談等形式,揭露臺當局「去中國化」的政治操弄,斥其用心險惡,數典忘祖。臺中二中歷史老師伍少俠說,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中,最後會淪為「豬八戒照鏡,裡外不是人」。學生學習歷史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文化基礎,否則所學的知識會片段與主觀,而中國史就是那個文化基礎。臺教育主管部門通過的歷史課綱,切斷臺灣人和中華文化的關係,會造成文化無根及學生歷史學習的紊亂。
  • 海基會:臺商子弟學校是否換「去中國化」新課綱,需與大陸溝通
    不久前,據環球時報稱,島內綠媒6月19日曝光了「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聲稱要減少歷史內容、略古詳今,將「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以此建構臺灣下一代的歷史觀。 民進黨政府重新推出的這套「去中國化」課綱,愈發彰顯其「臺獨」分裂之心。
  • 臺灣當局操弄課綱「去中」 「中國史」恐變「東亞史」
    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13日決定,對現行中學社會領域課綱進行修改,在高中「中國史」教學中不再使用傳統的朝代編年史,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架構下呈現。這一決定引發島內輿論強烈質疑與批評,認為這是民進黨當局在歷史領域「去中國化」的又一政治操作,是在破壞兩岸關係現狀。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去日本化」 民進黨宣布抵制
    臺灣「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經過微調的高中歷史新課綱,引發「去臺灣化」爭議。對此民進黨中常會2月5日通過決議,綠營執政的高雄市、臺南市、宜蘭縣、嘉義縣、雲林縣、屏東縣等六縣市拒絕採用新版課綱,將續用2011年通過的舊課綱與教科書;並要求臺灣教育部門撤回課綱調整案。
  • 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臺網友:以後孩子將完全沒有歷史觀
    臺網友:可憐的小孩,以後將完全沒有歷史觀!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教育部」課程審議大會從11日起連續三天審議社會領域新課程大綱,其中歷史課大綱中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被普遍質疑是「去中國化」的「臺獨」課綱,引發了臺灣社會激烈的爭議和質疑。臺灣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怒斥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荒唐」,「這是『臺灣國』的課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