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媒體時代,保護孩子健康有多難?
◆ ◆ ◆
導師:鬱寧遠
華德福中國本土化落地的引領者和開拓者,北京春之谷學院執行院長、春之谷學園教師會主席、六年級主班老師。
電子媒體有什麼危害?
在物質層面上看,電子媒體對孩子的專注力、健康都有影響,過多的看電視會在孩子體內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會讓孩子的專注力缺失,專注力的缺失和電子媒體有直接的關係。
在心理層面上,電子媒體中的一些遊戲、視頻中充斥著暴力的(打架、殺人)、色情的內容,現在媒體安全很難控制,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不好的東西。
過早的讓孩子接觸這些,孩子會變得六神無主,主的神識不當家,這些東西都在往下拉。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的能量需要釋放,如果過早的接觸這些,這些內容就主宰了他生命的全部,他對課堂的內容就不感興趣,華德福課堂的內容是很精彩的。
從精神層面,電子媒體發射出來的是電磁波的形式,它的頻率是直接破壞孩子的生命體。
華德福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晨圈、藝術、故事去形塑他的生命力,但是電子媒體是破壞生命力的,讓他出現一個個的空洞,在精神層面無法與更高的精神層面去連接。生命的靈性被切斷,必然朝下走,進入世俗的低級感官的欲望層面。
所以在華德福學校裡要求在學校裡不可以看電視、玩電腦、手機,也要求在家裡同樣做到這點。但是由於商業的影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電子媒體幾乎無所不在。
特別在家裡,成年人都在用電腦、手機、看電視,小孩子在模仿,大孩子在好奇,很難杜絕。
儘管如此,還是有家庭能做到,你可以去比較,仔細觀察,能做到的家庭,孩子的狀態非常健康,做不到的那些家庭,孩子的狀態一定是不好的,幾乎無一例外。
最近我們請到了一個美國的資深通信工程師邁克,也是一個華德福老師。在手機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他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他本人到現在都沒有手機,家裡用有線的電話和網絡,不用wifi和手機,因為他知道wifi和手機的頻率是對人體有害的。
但為什麼公共信息很少有講這些危害,因為這個社會已經被商業所控制,大量的廠商要銷售這樣的產品,所以這樣的消息很難公布。
在美國有個小組經過7年的時間,通過不同組的實驗,證明了手機和wifi對人體的影響,這個報告到最近才被公布,因為很多勢力在阻撓,最後通過法律的程序才得以公布,但媒體都不轉載。
這個報告中提到,打電話時手機貼著耳朵,對人的軟組織有影響,尤其頭部和喉部。美國最近10年,得甲狀腺和腦癌的很多,都和這個有很大關係。
美國加州空氣很溫暖,女孩子穿短褲,裝不下手機,放在胸前的口袋,所以得乳腺癌的特別多。男的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精子的質量會迅速下降,時間長了對生育能力有影響。孕婦用手機,對胎兒也有影響,所以現在很多胎兒出現先天性的疾病,直接和這個有關。
這個研究報告證明wifi和手機信號對人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從物質層面來看。
很多人沉溺於ipad、手機是因為玩遊戲,遊戲是虛擬的,孩子長期專注於遊戲固定的互動模式,這種固定的互動模式是人為設計出來的,和天然的、藝術的東西是沒有關係的,和孩子在生命中需要的大自熱的和藝術的滋養,是完全不一樣的,是破壞生命力與心靈的。
長期玩遊戲的孩子,甚至對藝術都不感興趣,頭腦的部分太強了,削弱了對大自熱和藝術的感受力。虛擬的世界,人與人的關係缺乏連接,對周圍的人不感興趣,所以直接影響到心理層面。
人智學醫生有這樣的研究,孩子7歲後生命體(以太體)完成了建構,像噴泉一樣籠罩在孩子周圍,以太體對孩子身心靈的發展有一個保護作用。長期接觸電子媒體,電磁波會破壞掉孩子的以太體,而以太體直接和孩子的靈性狀態相關。
矽片是在地底下的,現在我們把地下的東西拿到地面上來透支的去消費,孩子要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木質的東西是天然的,傳遞出來的是正能量;相反,人工的、智能的東西是在吸孩子的能量,所以給孩子自然的、藝術的東西是最滋養孩子的。
孩子生命正在形成中,沒有這些滋養,很難長成一個健康的、有抵抗力的孩子,過早的使用電子媒體在損害孩子的生命力(以太力)。
孩子寫詩的靈感是和詩神相遇,例如寫植物的詩歌,是植物的以太體與孩子的以太體交融在一起的瞬間產生的詩歌,如果以太體被破壞了,無法與植物的以太體相遇,也就是靈性被切斷了,那麼孩子只能在物質層面工作,身心靈三個層面,孩子很難與真善美的東西發生連接。
到了青春期,整個能量就下降了,只對低級的、庸俗的、色情的、刺激的東西感興趣,而對更高的、真善美的東西很難發生連接。
長期接觸電子媒體的孩子,精神狀態是非常游離的,好的東西進入不了,專注力缺失,還會干擾其他人,會說一些非常過格的話,也會過早的成熟,第二性徵出現的比較早,例如明顯發現這種男孩的變聲期相對來得要早。
所以長期使用電子媒體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儘早重視起來。
面對電子媒體,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是學校。學校要對這個事情有要求,例如我們學校計劃從下學期開始嘗試,所有老師的手機都放在一個屋子,到了學校就要放進去,使用手機只能在這個屋子裡,出了這個屋子不能用。教學區域貼上:無手機,就像No Smoking。
第二是家庭。家庭是最難的,可以把家庭使用電子媒體的規則寫在學生守則和家庭手冊上,可以採用籤字承諾的方式。違反規定的,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果出現幹擾到班級教學和穩定的情況,並屢教不改的,必要時可以採取勸退的方式。
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了,而是影響到其他孩子正常學習的權益了。其實有的時候是要幫助他下決心的,如果你不幫助他下決心,他永遠沒有力量下決心,多半是你通知他把孩子帶回去的時候,他就改了。即使離開了,如果改正好了,也是可以再回來的。
一個是老師的勇氣,一個是學校的勇氣,學校能不能建立這樣的制度,老師能不能說出來。如果不負責的話,就讓孩子混吧,看著他吧。但是對這個孩子沒有幫助,真的嚴肅對待,才能觸及他的靈魂,觸及他的痛處。有時治病是要痛的,不痛的話治不了病。
不是放棄這個孩子,是嚴厲對待孩子身上的魔,當他被手機、遊戲的魔所佔據了以後,不是本真的孩子了,是他身上的惡習佔據了他的全身,我們是針對這個惡習,不是針對這個孩子,我們是為了幫助這個孩子、更是幫助家庭一起去改變惡習。
讓孩子有機會去反省,全校、全班、家庭都不允許這樣做,如果還這樣做,那就要承擔後果,這個時候放棄還來得及,再過幾年,到了21歲以後,正的東西沒有建立起來,被那些東西佔據,和吸毒差不多,到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所以需要家長下決心,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你讓孩子不要這樣做,起碼你當著孩子的面也不要這樣做,這樣孩子就不會和你對抗,和你產生衝突,你的家庭生活也會有品質,你們有足夠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吃飯的時候,大家都能眼睛看著眼睛,分享一些故事,而不是各自看手機,如果大人都在看手機,孩子不看手機才怪。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已經是給孩子很大的禮物了。
低年級的電話手錶,雖然方便了家長和孩子聯繫,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這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的商業無孔不入,不考慮健康,就是想讓孩子喜歡,研究足了孩子的心理,但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就是健康的嗎?有些商家打著教育產品的旗號,實際是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
作為家長,特別是華德福家長要有這樣的覺知,低年級就不要讓孩子有這樣的機會,比如樂高,樂高后面的升級產品就是遊戲,他們是為第三代產品培養第一代用戶,看起來樂高是智力產品,拼插出很多東西,但需要警惕走向遊戲的導火索,因為樂高的升級產品就是遊戲產品。還有一些卡通的書,也是把你引到不健康的遊戲產品,這些都要杜絕。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玩手機,建微信群是很危險的,如果有個孩子找到色情的東西放在群裡,會影響到其他孩子,所以老師和家長要警惕。
有的孩子把網絡上的遊戲搬到紙上去玩,如果是不好的,也要禁止。老師要有辨別力,要辨別出是否健康,老師有責任去觀察孩子課間在幹什麼。最好的辦法是,學校在課間給孩子提供健康的遊戲,取代不健康的遊戲。
現在的書很多,有的以科幻的形式出現,但有些不健康的東西夾雜在裡面,為了吸引孩子,讓孩子喜歡,因為它是商業產品、不是教育產品,老師和家長要有鑑別力,要看內容是否合適,不合適的東西要請出華德福學校。
作為主班老師,如果以前一學年家訪一次,現在每半學期就做一次家訪,因為現在家孩子家裡可能會出現各種新產品,老師也要與時俱進,擦亮眼睛,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
現在讓孩子健康的要求已經很低了,不看電子媒體,吃健康的食物,睡好覺。如果哪個家庭能做到這3點,孩子基本就是健康的,你不要使多少力,如果做不到,孩子很容易就掉到坑裡了。(垃圾食品和性早熟有很大的關係)這3點要是能做到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家長了,這個要求確實很低,也很高,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
很多老師,之前要求不夠嚴格,沒有這個意識,在這個瞬間有了這個意識,明天就做了,那麼他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在覺知的瞬間,能夠真實的對待,那就是可取的。
人一生都是在學習中,老師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老師、孩子共同成長,從不完備到完備,發現了問題還不改變的話就更沒有希望了。從這一刻起就有這個覺知,從一年級就開始做是最好的。上帝給了我們多少機會走上正途,在你覺知到的一瞬間改變了,永遠也不遲。立地成佛,做正確的事情,活在那個當下。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呢?最好是21歲,那時習慣已經養成了,對不好的一些東西已經有抵抗力了,自我建立起來了,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節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早就根本沒有抵抗力。
有個家長說,他的孩子一直想要iphone,就在孩子18歲生日送給孩子一個iphone,結果孩子在手機上花的時間非常多,學習、寫論文都依賴手機,到圖書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社交活動、體育運動也都少了,他說如果再晚一些給,孩子的狀態會更好。
所以連18歲的孩子都沒有抵抗力,何況更小的孩子,14歲?10歲?太早太早了!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可能你會覺得21歲再給孩子手機很難做到,但至少我們可以帶著覺知,知道每個行為可能會帶來什麼結果,再去平衡自己的選擇。
我下周要去美國矽谷的華德福學校,矽谷的工程師發明了很多兒童遊戲軟體,當年在發明遊戲的初期,給他們自己的孩子使用,後來發現孩子都出現了問題,才意識到過早地接觸電子媒體,對孩子非常不利,他們就開始尋找零科技的學校,最後就找到了華德福,矽谷的華德福學校就是這樣辦起來的。
他們自己的孩子不用這些東西,但是他們還是把這些東西銷售到世界各地。我有機會要去問問這些家長,他們是怎麼平衡生意和教育理念的,我很好奇。深圳也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城市,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環境,是我們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沒有電子媒體後,孩子可以做什麼?
有一個孩子,是從公立學校轉到華德福學校的,以前一直都有手機,我們和家長溝通後,不用手機了,孩子開始做手工了,在家裡織襪子,這個狀態就很好。因為他童年時沒有機會做手工,六年級才開始有機會做,在補課。專注力培養起來了,也開始閱讀了,可以很快進入到故事裡。只要切斷了那個東西,孩子的生命是很強大的,以太力很快就會恢復,專注力也會慢慢恢復。
在家裡那麼長時間做什麼?發呆也是很好的,孩子是需要時間發呆的,做做家務、手工、藝術、閱讀,還有書法也很好,練字是培養專注力和意志力的,還有農耕,孩子的狀態會越來越好。他的生命體恢復後,靈性意識就上升了,就能夠和真善美的東西對接起來,能量就不會被其他東西所吸引。不信試一試,只要先切斷根源,又有足夠的、健康的工作讓他做,他的專注力、方方面面都會慢慢好起來。
體育運動很重要,中國的孩子普遍運動量不夠,孩子雖然看電腦、上網,但如果有足夠的運動量也能平衡掉這些東西。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這些東西排不出去,就會留在身體裡。孩子不上課的時候,學校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體育運動,六七年級的孩子對球類非常感興趣,在家裡可以打打兵乓球、網球等體育運動。
在美國,孩子假期很多,一放假基本都在做體育運動,所以美國的孩子大都很健康。儘管周圍很多電子媒體,但是運動抵消掉了電子媒體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所以運動很重要。球類運動可以做很多遊戲,這些運動讓身體出汗,促進身體的協調,練習和其他人互相配合,運動對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好。
結語
教育就是一個純粹的堅持,最好的教育是最孤獨的教育。柏拉圖最後就剩一個學生,孔子最後只有一個顏回真正理解他,教育要有這樣的勇氣。如果你要迎合很多人的話,就不是純粹的教育。
教育是精神產品,要非常純,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讓教育真正的有生命力。在這種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教育是一股真正的清流,而且清得沒有一點點雜質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會被淨化。如果教育都不堅持了,那麼還有什麼能夠堅持?!
*作者:鬱寧遠;本文為天使在線根據鬱寧遠老師講座編輯整理而成。本文原創首發於天使在線幸福家庭,後臺發送關鍵詞「轉載」即可獲得授權方式。
# 天使心語 #
曾經有朋友自嘲式地問小編:「請問如何防止家長(也就是我)沉迷手機不能自拔?
身為家長,如果想保護好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當需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在家裡、在孩子面前減少消遣式地使用電子產品。當學校和家庭都能做到時,才算是真正的為孩子們提供了有利的、適合他們成長的健康的環境!
在文章右下角點亮[在看]吧
歡迎轉發,與朋友們一起分享
▶華德福教育中的呼吸與韻律
▶生命的禁錮從身體的禁錮開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鬱寧遠老師有哪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