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學校為什麼禁止1—8年級使用電子媒體?

2021-03-01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電子媒體時代,保護孩子健康有多難?

  ◆  ◆

導師:鬱寧遠

華德福中國本土化落地的引領者和開拓者,北京春之谷學院執行院長、春之谷學園教師會主席、六年級主班老師。

電子媒體有什麼危害?

在物質層面上看,電子媒體對孩子的專注力、健康都有影響,過多的看電視會在孩子體內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會讓孩子的專注力缺失,專注力的缺失和電子媒體有直接的關係。

在心理層面上,電子媒體中的一些遊戲、視頻中充斥著暴力的(打架、殺人)、色情的內容,現在媒體安全很難控制,孩子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不好的東西。

過早的讓孩子接觸這些,孩子會變得六神無主,主的神識不當家,這些東西都在往下拉。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的能量需要釋放,如果過早的接觸這些,這些內容就主宰了他生命的全部,他對課堂的內容就不感興趣,華德福課堂的內容是很精彩的。

從精神層面,電子媒體發射出來的是電磁波的形式,它的頻率是直接破壞孩子的生命體。

華德福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晨圈、藝術、故事去形塑他的生命力,但是電子媒體是破壞生命力的,讓他出現一個個的空洞,在精神層面無法與更高的精神層面去連接。生命的靈性被切斷,必然朝下走,進入世俗的低級感官的欲望層面。

所以在華德福學校裡要求在學校裡不可以看電視、玩電腦、手機,也要求在家裡同樣做到這點。但是由於商業的影響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電子媒體幾乎無所不在。

特別在家裡,成年人都在用電腦、手機、看電視,小孩子在模仿,大孩子在好奇,很難杜絕。

儘管如此,還是有家庭能做到,你可以去比較,仔細觀察,能做到的家庭,孩子的狀態非常健康,做不到的那些家庭,孩子的狀態一定是不好的,幾乎無一例外。

最近我們請到了一個美國的資深通信工程師邁克,也是一個華德福老師。在手機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他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他本人到現在都沒有手機,家裡用有線的電話和網絡,不用wifi和手機,因為他知道wifi和手機的頻率是對人體有害的。

但為什麼公共信息很少有講這些危害,因為這個社會已經被商業所控制,大量的廠商要銷售這樣的產品,所以這樣的消息很難公布。

在美國有個小組經過7年的時間,通過不同組的實驗,證明了手機和wifi對人體的影響,這個報告到最近才被公布,因為很多勢力在阻撓,最後通過法律的程序才得以公布,但媒體都不轉載。

這個報告中提到,打電話時手機貼著耳朵,對人的軟組織有影響,尤其頭部和喉部。美國最近10年,得甲狀腺和腦癌的很多,都和這個有很大關係。

美國加州空氣很溫暖,女孩子穿短褲,裝不下手機,放在胸前的口袋,所以得乳腺癌的特別多。男的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精子的質量會迅速下降,時間長了對生育能力有影響。孕婦用手機,對胎兒也有影響,所以現在很多胎兒出現先天性的疾病,直接和這個有關。

這個研究報告證明wifi和手機信號對人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從物質層面來看。

很多人沉溺於ipad、手機是因為玩遊戲,遊戲是虛擬的,孩子長期專注於遊戲固定的互動模式,這種固定的互動模式是人為設計出來的,和天然的、藝術的東西是沒有關係的,和孩子在生命中需要的大自熱的和藝術的滋養,是完全不一樣的,是破壞生命力與心靈的。

長期玩遊戲的孩子,甚至對藝術都不感興趣,頭腦的部分太強了,削弱了對大自熱和藝術的感受力。虛擬的世界,人與人的關係缺乏連接,對周圍的人不感興趣,所以直接影響到心理層面。

人智學醫生有這樣的研究,孩子7歲後生命體(以太體)完成了建構,像噴泉一樣籠罩在孩子周圍,以太體對孩子身心靈的發展有一個保護作用。長期接觸電子媒體,電磁波會破壞掉孩子的以太體,而以太體直接和孩子的靈性狀態相關。

矽片是在地底下的,現在我們把地下的東西拿到地面上來透支的去消費,孩子要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木質的東西是天然的,傳遞出來的是正能量;相反,人工的、智能的東西是在吸孩子的能量,所以給孩子自然的、藝術的東西是最滋養孩子的。

孩子生命正在形成中,沒有這些滋養,很難長成一個健康的、有抵抗力的孩子,過早的使用電子媒體在損害孩子的生命力(以太力)。

孩子寫詩的靈感是和詩神相遇,例如寫植物的詩歌,是植物的以太體與孩子的以太體交融在一起的瞬間產生的詩歌,如果以太體被破壞了,無法與植物的以太體相遇,也就是靈性被切斷了,那麼孩子只能在物質層面工作,身心靈三個層面,孩子很難與真善美的東西發生連接。

到了青春期,整個能量就下降了,只對低級的、庸俗的、色情的、刺激的東西感興趣,而對更高的、真善美的東西很難發生連接。

長期接觸電子媒體的孩子,精神狀態是非常游離的,好的東西進入不了,專注力缺失,還會干擾其他人,會說一些非常過格的話,也會過早的成熟,第二性徵出現的比較早,例如明顯發現這種男孩的變聲期相對來得要早。

所以長期使用電子媒體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儘早重視起來。

面對電子媒體,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是學校。學校要對這個事情有要求,例如我們學校計劃從下學期開始嘗試,所有老師的手機都放在一個屋子,到了學校就要放進去,使用手機只能在這個屋子裡,出了這個屋子不能用。教學區域貼上:無手機,就像No Smoking。

第二是家庭。家庭是最難的,可以把家庭使用電子媒體的規則寫在學生守則和家庭手冊上,可以採用籤字承諾的方式。違反規定的,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果出現幹擾到班級教學和穩定的情況,並屢教不改的,必要時可以採取勸退的方式。

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了,而是影響到其他孩子正常學習的權益了。其實有的時候是要幫助他下決心的,如果你不幫助他下決心,他永遠沒有力量下決心,多半是你通知他把孩子帶回去的時候,他就改了。即使離開了,如果改正好了,也是可以再回來的。

一個是老師的勇氣,一個是學校的勇氣,學校能不能建立這樣的制度,老師能不能說出來。如果不負責的話,就讓孩子混吧,看著他吧。但是對這個孩子沒有幫助,真的嚴肅對待,才能觸及他的靈魂,觸及他的痛處。有時治病是要痛的,不痛的話治不了病。

不是放棄這個孩子,是嚴厲對待孩子身上的魔,當他被手機、遊戲的魔所佔據了以後,不是本真的孩子了,是他身上的惡習佔據了他的全身,我們是針對這個惡習,不是針對這個孩子,我們是為了幫助這個孩子、更是幫助家庭一起去改變惡習。

讓孩子有機會去反省,全校、全班、家庭都不允許這樣做,如果還這樣做,那就要承擔後果,這個時候放棄還來得及,再過幾年,到了21歲以後,正的東西沒有建立起來,被那些東西佔據,和吸毒差不多,到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所以需要家長下決心,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你讓孩子不要這樣做,起碼你當著孩子的面也不要這樣做,這樣孩子就不會和你對抗,和你產生衝突,你的家庭生活也會有品質,你們有足夠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吃飯的時候,大家都能眼睛看著眼睛,分享一些故事,而不是各自看手機,如果大人都在看手機,孩子不看手機才怪。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已經是給孩子很大的禮物了。


低年級的電話手錶,雖然方便了家長和孩子聯繫,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這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的商業無孔不入,不考慮健康,就是想讓孩子喜歡,研究足了孩子的心理,但是孩子喜歡的東西就是健康的嗎?有些商家打著教育產品的旗號,實際是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

作為家長,特別是華德福家長要有這樣的覺知,低年級就不要讓孩子有這樣的機會,比如樂高,樂高后面的升級產品就是遊戲,他們是為第三代產品培養第一代用戶,看起來樂高是智力產品,拼插出很多東西,但需要警惕走向遊戲的導火索,因為樂高的升級產品就是遊戲產品。還有一些卡通的書,也是把你引到不健康的遊戲產品,這些都要杜絕。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玩手機,建微信群是很危險的,如果有個孩子找到色情的東西放在群裡,會影響到其他孩子,所以老師和家長要警惕。

有的孩子把網絡上的遊戲搬到紙上去玩,如果是不好的,也要禁止。老師要有辨別力,要辨別出是否健康,老師有責任去觀察孩子課間在幹什麼。最好的辦法是,學校在課間給孩子提供健康的遊戲,取代不健康的遊戲。

現在的書很多,有的以科幻的形式出現,但有些不健康的東西夾雜在裡面,為了吸引孩子,讓孩子喜歡,因為它是商業產品、不是教育產品,老師和家長要有鑑別力,要看內容是否合適,不合適的東西要請出華德福學校。

作為主班老師,如果以前一學年家訪一次,現在每半學期就做一次家訪,因為現在家孩子家裡可能會出現各種新產品,老師也要與時俱進,擦亮眼睛,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

現在讓孩子健康的要求已經很低了,不看電子媒體,吃健康的食物,睡好覺。如果哪個家庭能做到這3點,孩子基本就是健康的,你不要使多少力,如果做不到,孩子很容易就掉到坑裡了。(垃圾食品和性早熟有很大的關係)這3點要是能做到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家長了,這個要求確實很低,也很高,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

很多老師,之前要求不夠嚴格,沒有這個意識,在這個瞬間有了這個意識,明天就做了,那麼他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在覺知的瞬間,能夠真實的對待,那就是可取的。

人一生都是在學習中,老師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老師、孩子共同成長,從不完備到完備,發現了問題還不改變的話就更沒有希望了。從這一刻起就有這個覺知,從一年級就開始做是最好的。上帝給了我們多少機會走上正途,在你覺知到的一瞬間改變了,永遠也不遲。立地成佛,做正確的事情,活在那個當下。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呢?最好是21歲,那時習慣已經養成了,對不好的一些東西已經有抵抗力了,自我建立起來了,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節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早就根本沒有抵抗力。

有個家長說,他的孩子一直想要iphone,就在孩子18歲生日送給孩子一個iphone,結果孩子在手機上花的時間非常多,學習、寫論文都依賴手機,到圖書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社交活動、體育運動也都少了,他說如果再晚一些給,孩子的狀態會更好。

所以連18歲的孩子都沒有抵抗力,何況更小的孩子,14歲?10歲?太早太早了!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可能你會覺得21歲再給孩子手機很難做到,但至少我們可以帶著覺知,知道每個行為可能會帶來什麼結果,再去平衡自己的選擇。


我下周要去美國矽谷的華德福學校,矽谷的工程師發明了很多兒童遊戲軟體,當年在發明遊戲的初期,給他們自己的孩子使用,後來發現孩子都出現了問題,才意識到過早地接觸電子媒體,對孩子非常不利,他們就開始尋找零科技的學校,最後就找到了華德福,矽谷的華德福學校就是這樣辦起來的。

他們自己的孩子不用這些東西,但是他們還是把這些東西銷售到世界各地。我有機會要去問問這些家長,他們是怎麼平衡生意和教育理念的,我很好奇。深圳也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城市,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環境,是我們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沒有電子媒體後,孩子可以做什麼?

有一個孩子,是從公立學校轉到華德福學校的,以前一直都有手機,我們和家長溝通後,不用手機了,孩子開始做手工了,在家裡織襪子,這個狀態就很好。因為他童年時沒有機會做手工,六年級才開始有機會做,在補課。專注力培養起來了,也開始閱讀了,可以很快進入到故事裡。只要切斷了那個東西,孩子的生命是很強大的,以太力很快就會恢復,專注力也會慢慢恢復。

在家裡那麼長時間做什麼?發呆也是很好的,孩子是需要時間發呆的,做做家務、手工、藝術、閱讀,還有書法也很好,練字是培養專注力和意志力的,還有農耕,孩子的狀態會越來越好。他的生命體恢復後,靈性意識就上升了,就能夠和真善美的東西對接起來,能量就不會被其他東西所吸引。不信試一試,只要先切斷根源,又有足夠的、健康的工作讓他做,他的專注力、方方面面都會慢慢好起來。

體育運動很重要,中國的孩子普遍運動量不夠,孩子雖然看電腦、上網,但如果有足夠的運動量也能平衡掉這些東西。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這些東西排不出去,就會留在身體裡。孩子不上課的時候,學校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體育運動,六七年級的孩子對球類非常感興趣,在家裡可以打打兵乓球、網球等體育運動。

在美國,孩子假期很多,一放假基本都在做體育運動,所以美國的孩子大都很健康。儘管周圍很多電子媒體,但是運動抵消掉了電子媒體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所以運動很重要。球類運動可以做很多遊戲,這些運動讓身體出汗,促進身體的協調,練習和其他人互相配合,運動對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好。

結語

教育就是一個純粹的堅持,最好的教育是最孤獨的教育。柏拉圖最後就剩一個學生,孔子最後只有一個顏回真正理解他,教育要有這樣的勇氣。如果你要迎合很多人的話,就不是純粹的教育。

教育是精神產品,要非常純,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讓教育真正的有生命力。在這種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教育是一股真正的清流,而且清得沒有一點點雜質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會被淨化。如果教育都不堅持了,那麼還有什麼能夠堅持?!

*作者:鬱寧遠;本文為天使在線根據鬱寧遠老師講座編輯整理而成。本文原創首發於天使在線幸福家庭,後臺發送關鍵詞「轉載」即可獲得授權方式。

# 天使心語 #

曾經有朋友自嘲式地問小編:「請問如何防止家長(也就是我)沉迷手機不能自拔?

身為家長,如果想保護好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當需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在家裡、在孩子面前減少消遣式地使用電子產品。當學校和家庭都能做到時,才算是真正的為孩子們提供了有利的、適合他們成長的健康的環境!

在文章右下角點亮[在看]吧

歡迎轉發,與朋友們一起分享

▶華德福教育中的呼吸與韻律

▶生命的禁錮從身體的禁錮開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鬱寧遠老師有哪些課

相關焦點

  • 【華德福英語教師培訓】1-8年級
    現為美國加州鳴石華德福學校督導老師、董事會成員。曾為北美協會教育部資深會員(10年)、北美大學聯盟資深會員(6年)。    多年華德福學校一線教師經驗:    德國自由華德福學校主課老師(1-8年級);    美國薩克拉門託華德福學校主課老師(1-8年級);    德國、美國華德福學校第二外語老師。
  • 為什麼選擇華德福學校?
    去年暑假我回國探親,接受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採訪,記者問我,華德福是私立學校,家長要付不少學費,為什麼願意把孩子送到華德福學校?當時我只知道一個例子。在中國廣西農村推廣華德福教育的盧安克,被記者發現後,在媒體上報導了他的感人事跡。
  • 何為華德福?華德福學校是什麼樣的?
    華德福是一所綜合學校,接納所有適齡兒童,以自然教育為核心,推崇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學校辦的很成功。也因此,之後凡是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的學校都被稱為華德福學校。0~7歲,注重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創新性玩耍的環境;8~14歲,重視發展孩子的藝術表現力和社會能力;15~21歲,重視發展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移情理解能力。不管哪個階段,華德福始終都很重視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 明水內訓:華德福學校的書畫教學及123年級主課實操 (8月12日-8月19日)
    【主辦單位】北京明水學苑【課程日期】2017年8月12日 ~  2017年8月19日(共計8天)【課程主要內容】主課內容:中國書畫在華德福學校中的教學備課和課程實操部分:華德福1-3年級主課備課設計和實操教師身心素養提升:中平先生空間療愈(心平健康學)
  • 最終,我們離開了華德福學校
    我女兒的幼兒園和小學1、2年級,都遇到了特別好的華德福主班老師以及配班老師,這讓我充滿了對華德福教育的信心。太多人選擇進入華德福教育,滿足了成年人的仙女秀、療愈了沒有童年的夢境美好、圓了自己逃避社會和壓力的世外桃源夢想、逃避了自己對新時代科技飛速進步的恐懼、光明正大的滿足了自己對孩子的不信任從而產生的控制欲、尤其對「電子媒體、社交網絡」的執著的控制欲,但是並沒有真實的、全部的看到和接納孩子,接納社會快速發展的真相。
  • 在龍潛,我們這樣教英語(上) ——龍潛學校英語公開課(5-8年級)
    文|妙珍老師2020年11月22日,又一個周日,龍潛學校的英語公開課來了。車暢老師以活潑的音樂遊戲開場,家長們開心地跳著笑著,微微出汗後,再坐下來,主持人李波老師介紹了課程的流程。然後由我先做了1-12年級兒童發展狀態、華德福英語大綱及教學法的整體介紹,再由王豔老師帶領大家體驗5-8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學。
  • 華德福學校的教學是什麼樣的?
    爸爸說她要求家人餐前感恩,安靜吃飯,之前吃飯時她的話最多;哥哥說讓她幹活她二話不說就去做了,讓哥哥的下巴險些掉下來……她給同學的感嘆是:你們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幸運,能夠從一開始就在南山上學,原來學習可以是這樣的方式! 七年級新來的外教老師曾經在市內一所重點中學任教。
  • 華德福學校的英語教學怎麼了?
    所以,我這篇寫華德福英語教學誤區的文章,決不是批判華德福學校。在大家都走的道路之外另闢路徑並不容易,無論是開創者還是跟在其後踽踽而行的人都承擔著出路並不清晰的風險。保持省察,才不會被惶惑吞沒。--華德福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兩門外語課,通常是英語和另外一門語言。英語通常每周三節課。一年級一些孩子會很高興地在家裡唱歌、說歌謠。
  • 美國非贏利組織PLANS: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華德福
    問:如果華德福的教育充斥著神秘主義的調調,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父母把孩子送去上學?這些父母都是神秘主義者嗎?答:華德福的公眾形象非常具有欺騙性。但只要做個簡單的調查就可以知道:華德福學校完全是「人智說」的產物,而「人智說」屬於神秘主義會道門的一種。
  • 電子媒體時代,保護孩子健康有多難?
    孩子多大適合接觸電子媒體?所以在華德福學校裡要求在學校裡不可以看電視、玩電腦、手機,也要求在家裡同樣做到這點。孩子生命正在形成中,沒有這些滋養,很難長成一個健康的、有抵抗力的孩子,過早的使用電子媒體在損害孩子的生命力(以太力)。
  • 打開音樂之門,聆聽心靈的聲音——華德福1-8年級音樂教學主題工作坊
    ,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跟來自宇宙的各種不同的聲音有關,我們所製造的音調會改變環境也會改變我們的身體,音樂比我們所了解的更有力量。在追求對表演藝術的興趣的同時,Christian開始在主流學校教書,然後轉到倫敦德文郡的南德文郡華德福學校教學,從一年級到十年級。Christian在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取得了關於華德福教育的學位後,和家人一起搬到了澳大利亞,開始在雪梨的Glenaeon華德福學校的工作,他在那裡任教了十二年,從三年級到十二年級,同時參與了學校的管理團隊。
  • 華德福學校1-6年級所採用的故事
    在李澤武老師的一次培訓營裡,他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了適合每個年級的故事。因為與孩子的靈的注入相匹配,而且又很有操作性,所以即使沒有去到華德福學校,麻麻們在家裡也可以很方便的給到孩子們。以臺灣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為例,其一到六年級採用的故事為:1. 一年級:神話故事;自然寓言(特別是格林童話故事)。2. 二年級:聖者的故事;佛經故事;伊索寓言;動物故事;愛爾蘭王子;西遊記等傳奇故事。3.
  • 華德福學校為什麼要接軌?接什麼軌?
    後來,因為孩子,我們來到成都——算是中國大陸華德福教育的發源地,來之前想像了種種美好,並為此深感幸運。但是,當我真正更加深入時,美好仍在,但同時我發現仍舊是面臨種種難。畢竟,相對於全球華德福教育的發展來說,我們,還相當稚嫩。 我從未想像今夜會如此勇敢,竟然寫這樣一篇文章。
  • 我熱愛華德福教育,但我暫時離開了華德福學校(一)
    我想做歷史地理老師,所以學校也安排了我去七年級班上輔助老師上歷史課,就這樣,我又認識了七年級的孩子。在我剛剛入職,有了跟華德福孩子深入接觸的機會之後,我傻了。六年級的孩子很多最基礎的字都不會寫,英語更是一塌糊塗,可能還不如公立學校二三年級的孩子。七年級的孩子簡直就像一群小惡魔一樣,不斷地在挑戰著老師的底線。
  • 「慢慢來」的華德福教育,為什麼會獲得家長的青睞?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於1919年建立於德國,它其實是專門為華德福煙廠工人孩子設立的學校,這也是學校名字的由來。華德福學校創立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球約有3000多所華德福學校。華德福學校在2004年開始進入中國,一些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華德福學校學習。但與公立學校相比,華德福學校顯得有些「慢「,比如在孩子7歲之前,學校不會強制孩子識字。
  • 大綱 | 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育
    我的兒子 「曉野」正在華德福學校上四年級上學期(2020年)。三年級下學期應該上的弦樂課因為疫情延期到四年級上學期,本學期末,弦樂大課逐漸與小課並行。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育到底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要在三年級下學期上弦樂課?弦樂課要上多久?弦樂課會演化成什麼樣子?弦樂就只能是小提琴嗎?二胡表示很委屈。
  • 報名|百年華德福系列活動之——5—8年級兒童發展及課程實施研討會
    2019年,於華德福教育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它走過了一百年的旅程,是我們值得慶祝的事件,在華德福百年之際,歌德館也特推出了三大活動即三大目標:兒童研討、學習人智學、養蜜蜂,這也是所有華德福學校一直在努力踐行著的目標。      在世界上的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魯道夫.施泰納親自主持兒童研討會,他說過:「兒童研討是他在華德福教育中所經歷過最精彩的學習了!」。
  • 迷霧中的「華德福」
    本文無意對這一教育模式做出任何評判,只嘗試梳理出華德福學校的在海內外的歷史發展沿革,以及媒體等第三方對影響該校外界評價的多起重要事件的報導內容,藉助這些信息,或許能夠幫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華德福學校。然而在這項名頭之外,華德福學校似乎一直因「神秘主義色彩和唯心主義實踐」,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媒體報導常客。2016年前後,以歐美華德福學校為模板的華德福教育模式在中國國內受到了挑戰。起因是在歐美國家中,針對華德福學校的宗教色彩爭議日漸增多,而這些觀點在中國華德福學校大規模建設的背景下開始走向公眾輿論視野。
  • 《北歐神話》與華德福學校四年級主課淺析
    一年全日制華德福研修班旅程結束,我選擇《林則徐》戲劇和《北歐神話》與四年級主課探討,作為我的畢業展示和論文。很早之前,在讀到施泰納給德國斯圖加特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四年級主課教學的建議:給孩子講《北歐神話》,這樣讓我產生對此神話極大的興趣,想要研究這部神話究竟為何適合且滋養四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
  • 華德福教育如何滋養創造力──造訪英國最大華德福學校
    打毛衣一針一線的重複和專注,可以讓年輕的身體安靜的坐著,離地面近一點、沉穩一點。同時也讓快速成長的大腦在此刻安靜休息。」由美從一個小藤籃裡,拿出一個手掌大粗毛線織的紅帽小雪人:「這是五歲一年級小朋友的作品。他們得從自己鋸下小木棒,打磨棒針開始這堂編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