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堅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下一個倒下的就不會是華為」,如果我們發散了「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則,「下一個倒下的也許可能就是華為」。」
2013年,任正非在公司的新年獻詞中強調,華為必須堅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則。
那麼,「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究竟是什麼意思,又該如何實現呢?
如果企業所有人的力氣都通過一個孔出來,豈不是人擠人、造成很大的損耗嗎?
看到這句話不等於理解這句話的內涵,而就算懂得了它的意思,你也未必能夠有方法去實現。
當年曾國藩跟幕僚趙烈文談到帶隊伍的難題,曾國藩自認道德堪為師表,眾多人才雖然對他也很敬重,但他們卻都跑到別人手下去效力了。
趙烈文就說了一句話,「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每個人都有私心,人性本就是自私自利的,曾國藩想做聖賢,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聖賢啊。對大多數人來說,跑你這兒幹活就是為了升官發財而已。
如果人們在你這裡看不到利益和前途,那他們自然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了。
所以,老闆的道德修養和理想情懷是一回事,你能不能給下屬帶來好處是另一回事。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出自管仲《管子·國蓄第七十三》中的一句話:「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這句話的內涵是團結和聚焦,「團結就是力量」其實是自古以來的組織原則。
「大家都知道水和空氣是世界上最溫柔的東西,因此人們常常讚美水性、輕風。但大家又都知道,同樣是溫柔的東西,火箭可是空氣推動的,火箭燃燒後的高速氣體,通過一個叫拉法爾噴管的小孔,擴散出來的氣流,產生巨大的推力,可以把人類推向宇宙。像美人一樣的水,一旦在高壓下從一個小孔中噴出來,就可以用於切割鋼板。」
在華為,戰略聚焦是公司有組織能力的體現。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我認為至少需要兩個步驟,一個是打造共識,也就是說你的核心團隊必須是有戰略上的一致性,這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基礎。
還有一個就是組織能力,通俗來講就是你的組織架構、人員安排、考核標準和制度保障,以打造「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戰略聚焦目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不是完美的,任正非就提到因為組織考核的問題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失。
「過去我們的考核,由於重共性,而輕個性,不注意拉開適當的差距,挫傷了一部分努力創造的人,有許多優秀人才也流失了。」
這就是說要打造志同道合團隊的重要性,團隊可以有齟齬,但要有一個適度的共識和平衡,當然,有些太有個性的人無論如何也是會流失的,那就不需要去操心了。(克己復禮,團結一心,努力奮鬥,這三個詞很重要。)
重點是團結大多數的優秀員工,讓他們聚焦在一個目標上持續奮鬥,如果做到這點,那企業就會取得很大的競爭力和成就。
而在這個過程中,「利出一孔」是關鍵。
實際上,「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你靠什麼去團結眾人,主要就是利益上的分享。
任正非說自己用一桶「漿糊」粘合了眾人的才智,才成就了華為的事業,這就是利益分享的威力了。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是說你捨得分錢員工就會服你,你自己的眼光、胸懷、能力和格局也要在線才行。
要知道大多數管理原則和道理都是公開的,但同樣的原則和道理在不同的老闆那裡,卻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其中的奧妙是耐人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