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美三份氣候說明意義何在?

2020-12-20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針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治理問題,從2014年11月~2016年3月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裡,中美兩國連續籤訂了三個元首級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舉世矚目。

如果將三個聯合聲明逐個分析,它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如果將三個聲明聯繫起來,做一個整體分析,其意義和價值將更加突顯,其對國際氣候談判、全球氣候治理和中美關係的影響將更加全面和清晰地展現於世人面前。

首先,三個聲明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為國際氣候談判的進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向世界傳達了中美將在國際氣候談判中長期共同承擔領導力的決心和信心。

2014年11月的第一個聯合聲明宣布了中美兩國富有雄心的氣候行動,旨在率先垂範,至一年後巴黎會議開幕時已有186個國家提出了氣候行動。

在2015年9月的第二個聯合聲明中,兩國元首提出了關於巴黎會議成果的共同願景,並宣布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國內政策措施和合作倡議,以及在氣候資金方面的重要進展,為在巴黎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富有雄心的氣候變化全球協議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剛籤署的第三份聲明中,兩國元首宣布,中美兩國將於4月22日籤署《巴黎協定》,並採取各自國內步驟以便今年儘早參加《巴黎協定》。

如果說前兩個聯合聲明的重點在於氣候協定的達成,第三個聯合聲明則已將重點放在履約上。三個聯合聲明的連續籤署意在向國際社會傳達一個明確的信號:中美決心長期持續地推進國際氣候談判進程。對於那些擔心中美難以長期合作引領國際氣候談判的人來說,這三份協議是一顆定心丸。當然,也不能排除今後如果美國共和黨上臺執政,中美攜手推進國際氣候談判進程的力度有所減弱的可能性。

其次,三個聲明為全球氣候治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加強全球氣候治理。

國際氣候談判是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但非全部。不可將國際氣候談判與全球氣候治理劃等號,全球氣候治理的內容更加廣泛和豐富,涉及治理理念、原則和方式,《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公約外機制的關係,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關係,全球、區域、國家和次國家等多層次的互動等諸多重大議題。

三個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對上述問題都形成了若干重要共識。在全球氣候治理理念上,中美兩國將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緊密聯繫在一起,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性質有了更具體、更全面的認識。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國際氣候談判進程的演進,氣候變化問題的性質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從當初的環境和技術問題逐漸演變為當今世界重大的發展問題和國際政治與安全問題。中美兩國與時俱進,在氣候與安全的關聯性問題上達成共識,深化了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無疑將進一步有力推動兩國及世界的氣候變化合作。

在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簡稱「共區」原則)上,中美照顧各自核心關切,達成相互諒解,具體體現在三個聯合聲明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公約外機制的關係上,三個聯合聲明明確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主渠道作用,但對公約外機制的補充作用越來越重視。

如果將三個聯合聲明聯繫起來認真研讀,其內容實際上包含了當今全球氣候治理的所有要素。鑑於中美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最大的兩個進出口貿易國,其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共同立場和政策必將對全球氣候治理的走向產生深遠影響。

最後,三個聲明的籤署表明中美氣候變化合作不僅已全面進入快車道,而且已成為中美雙邊關係的支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雙邊合作一直在穩步推進,但中美在國際氣候談判問題上分歧較大,合作較少。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美曾公開發生爭執和矛盾,舉世關注。

此後,中美加強了相互協調和溝通,達成更多的諒解和共識。其標誌性的成果就是三個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這三個聯合聲明的內容使中美在雙邊氣候合作與多邊氣候合作領域均達到歷史的新高度。這是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已全面進入快車道的基本含義。

不僅如此,中美加強氣候變化合作,正在對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防止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必然發生戰爭的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產生積極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

中美關係中氣候變化問題的性質已發生重大變化,即從一般性的環境合作議題躍升為重大的戰略性問題,事關中美關係的走向。在展望未來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和中美關係時,對這一變化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美共同交存氣候文書「暖場」G20
    9月3日,中美率先共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參加《巴黎協定》法律文書,為G20峰會敲響開臺鑼鼓,凸顯出「暖場」意義。  在中國杭州召開的G20領導人第11次峰會,是巴黎氣候峰會後召開的首屆G20峰會。
  • 中美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共同意願美國馬利蘭大學中國事務研究中心主任安耐德說:「在氣候問題上,中美兩國正在越來越多地進行合作。」在他看來,這是習主席此次訪美的一個「積極因素」。與此同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也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中美兩國現階段共同任務清單中的「重中之重」。
  •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引領全球
    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前不久在洛杉磯舉辦的首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效果也很好,很多地方省州減排目標走在了國家目標的前頭,發揮著率先引領作用。這種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勵。兩國地方環保領域交流合作理應成為中美合力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距離《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發表已近一年。
  • 關於加強中美經濟關係的聯合情況說明(中英文)
    按照習近平主席和歐巴馬總統達成的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為推進中美經濟關係的發展,中美雙方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就加強在能源和氣候變化、創新和食品藥品安全方面的合作進行了磋商。按商定發布《關於加強中美經濟關係的聯合情況說明》。
  • 中美關係合作具有世界性意義
    中美關係合作具有世界性意義 2016年05月14日 11:1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牛冬傑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牛冬傑)5月 9日,美國前聯邦參議員埃德萊
  • 為了中美和世界——全方位解讀中美新一輪磋商結果
    如何看待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多個領域取得的實質性進展,傳遞出的積極信號,以及未來的走勢?中央主要媒體及知名微信公號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首先,中美新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緩解了雙方的貿易戰緊張,再次燃起了兩國公眾及國際社會對中美最終達成協議的希望。
  • 對物流業的意義何在?
    雖然網絡貨運已經運行一年之久,但是也有不少企業和物流人還是不清楚網絡貨運的初心何在,對於物流業發展的意義又何在?今天貨運寶為大家深度總結一下。網絡貨運初心一:優化運輸組織物流企業通過網絡貨運平臺可以有效整合貨源、車輛,實現車貨資源的高效匹配。
  • 關於加強中美經濟關係的聯合情況說明(中英文)[2013-12-06]
    按照習近平主席和歐巴馬總統達成的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為推進中美經濟關係的發展,中美雙方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就加強在能源和氣候變化、創新和食品藥品安全方面的合作進行了磋商。按商定發布《關於加強中美經濟關係的聯合情況說明》。
  • 英媒:加州與清華大學建立中美氣候變化研究所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李文娟】據英國路透社6月8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州將與中國清華大學聯合創建中美氣候變化研究所,在技術和研究方面共同對抗全球變暖,雙方將於周五宣布該項決定。報導說,美國總統川普於上周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該項決定引發人們擔憂中美兩國聯合對抗氣候變暖的努力會受到威脅。
  • 王石:中美可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形成最大公約數
    氣候變化與我們、與中國、與中國企業有什麼關係?綠色環保要如何實現什麼?中美關係又在其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創始人王石先生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提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環保,需要中國企業、國際各個層面共同聯手,尤其彰顯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 中美發布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攜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全文如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2014年11月12日於中國北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上具有重要作用。該挑戰的嚴重性需要中美雙方為了共同利益建設性地一起努力。
  • 專家解讀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長達12天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於落下了帷幕,超過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出席的峰會取得了怎樣的談判成果,一直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的是北京大學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濱先生來為大家進行分析和解讀,並和網友進行交流。張海濱教授您好。
  • 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新華社記者  中美經貿磋商,牽動世界。經過數日磋商,中美雙方取得重要成果,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在諸多經貿領域加強合作。
  • 外交部:中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巨大...
    中國外交部:中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空間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在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巨大合作空間。
  • 同濟大學門洪華教授為學院師生解讀走進新時代的中美關係
    同濟大學門洪華教授為學院師生解讀走進新時代的中美關係 2020-11-06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再一次驗證整個北半球的氣候特徵的共同點,尤其是中美之間的對比
    我們通過這場暴雨,繼續跟進中美氣候的共同特徵,這個話題在網上針對性討論的比較少,很少涉及。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江南、華南來了場「今年來最強降雨」。近來幾年,謙和既濟團隊關於中美的氣候特徵做了相關的跟進和研究。流感,颱風,寒流,暴雪,和當下的暴雨天氣基本是同步的。這就要用全球的觀點,甚至整個太陽系的整體觀來看問題了,同時,注意到中美地理位置的對稱性。
  • 研究企鵝糞,中美學者發現:氣候變化不是種群盛衰的唯一因素
    研究企鵝糞,中美學者發現:氣候變化不是種群盛衰的唯一因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 2017-10-30 17:43
  • 魏尚進:氣候問題為緩和中美經貿與外交關係提供新機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哥倫比亞大學講席教授、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在12月12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針對「全球與美國對氣候問題的重新重視與中國的機遇」這一話題發表演講。而第三匹馬是一匹綠馬,就是全球又開始關心氣候變化問題,氣候問題也為緩和中美經貿與外交關係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魏尚進表示。魏尚進認為,地球的氣溫在工業革命之後,尤其在1950年之後急速上升,向一個危險的臨界點不斷逼近。2015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達成了一個裡程碑式的協議,讓每個國家都自願承諾不再以過往的增長形式往大氣裡增加碳排放。
  • 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任戴凡:中美減排應擱置分歧,求同存異
    加利福尼亞在氣候治理方面採取了哪些領先行動?中美在解決氣候問題時還能做些什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任戴凡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提到,美國聯邦政府退出《巴黎協定》後,州政府和城市政府開始在氣候上面起到領導作用。
  • 中國氣候變化特別代表:氣候治理尋求最大公約數
    中方將與各方一道,推動巴黎大會取得成功,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為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和國際合作,在2011年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上,各方決定啟動「加強行動德班平臺」談判進程,以期在2015年締約方大會上達成一項公約下新的國際協議,對各方2020年後的強化氣候行動作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