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讀博士是條怎樣的路? 有艱辛也有溫馨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科研路上的「八十一難」

  在大眾心中,博士往往代表著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在某一領域裡較深的造詣。但是,科研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博士們也會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困難。

  張楚楚2014年從天津南開大學碩士畢業後,申請到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攻讀博士學位。回憶起申請博士的經歷,她表示當時著實費了一番工夫。「因為我的研究方向是中東問題,讀博第二年需要到中東地區實地考察,所以要求申請者能夠熟練使用當地語言,而且最好在申請博士之前便有過前往中東實地調研的經歷。幸運的是,我在本科和碩士階段就在課餘學習了法語和阿拉伯語,還在碩士三年級時前往約旦學習了半年阿拉伯語,同時在當地開展考察。這對我申請博士有很大的幫助。」張楚楚說。

  進入劍橋讀博只是一個開始,在這之後還有著更多的挑戰。「來到劍橋大學讀博士的第二年,我只身前往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調研。自己租房、聯繫採訪對象,在異國他鄉孤軍奮戰。剛到突尼西亞共和國首都突尼西亞市一周後,那裡就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全國實行宵禁。當時還挺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的,但是既然已經選了這個方向、這個課題,也就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咬咬牙堅持做完。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是一次很寶貴的經歷。」張楚楚坦言。

  楊宇婷和張楚楚有著同樣感受。她現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藝術史專業攻讀博士學位,主攻18、19世紀法國藝術史。「在國外讀博士,尤其是人文社科類的博士,是一條孤獨的路,需要獨立完成學術研究。我的導師只給我指出一個大致的方向,平時很少見到他。我研究18、19世紀的法國藝術史,要讀很多古籍。這些古籍一般只能在國家圖書館找到,而且古籍很脆弱,不能拍照,不能外借,只能每次到圖書館手抄自己需要的資料。」楊宇婷接著說,「許多文獻是用古法語寫成的,閱讀起來比較困難,而且作為外國人要去理解兩個多世紀前的文藝評論家的信件資料非常不容易。我在這上面就栽了不少跟頭。起初,只能讀懂表面意思,覺得沒什麼參考價值,其實那些看似奉承客套的話語裡暗含著諷刺、隱喻。栽跟頭的次數多了,就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

  蘇暢現在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對蘇暢來說,最困難的大概是一邊讀博,一邊還要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孩子剛出生時,我非常辛苦,身心俱疲,中途一度想放棄讀博,但是轉念一想,如果這樣半途而廢,會很對不起父母和老師,也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道坎,最終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讀完博士。不過還好,快結束了!我已經提交了畢業論文,就等答辯了。」蘇暢愉快地說。

  有艱辛也有溫馨

  雖然做學術研究會面對諸多挑戰,但在這條路上,有前輩做出的榜樣,有友人的鼓勵和支持,無形中給他們增添了力量。

  在法國讀完碩士後,楊宇婷深受同專業前輩的影響,決定繼續在藝術史領域深造。「我從來沒有想過到底熱不熱愛自己的專業。但是,每次和同專業的元老級前輩聊天、探討後,我都會驚嘆於他們對藝術的深刻見解。看到他們,我就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楊宇婷說。

  除了學校的老師,楊宇婷也深受一些文化工作者的影響。她講起自己參觀法國貢比涅王宮城堡的經歷:「那裡的博物館館長帶領我們參觀時,對王宮內擺放的每一件物品都如數家珍,向我們講述這些文物從哪來,經歷了怎樣的修復過程,事無巨細,講得一清二楚。可以看出他對這些文物是發自內心地熱愛。城堡裡有一間對外開放的圖書室,裡面擺滿了古籍。還有一些遺落在別處的皇室圖書古籍,館長為了拿回這些古籍,不斷地和法國國家圖書館、政府等有關部門溝通,做出了許多努力,試圖還原當時皇家行宮圖書室的原貌。在人力、物力、財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年過半百的館長對待文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據蘇暢介紹,由於要照顧年幼的孩子,教授允許她按照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到研究所上班的時間。她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對我特別好的老師和同事。而且孩子剛出生時,父母經常過來幫忙照看,所以我才能逐漸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找到平衡點。」

  想把所學帶回「家」

  據了解,不少博士希望將來能夠回國發展,為欣欣向榮的祖國錦上添花。

  張楚楚將於明年畢業,她說:「我很願意回國發展。一方面因為家人都在國內,我想和家人待在一起;另一方面,在英國這兩年,我明顯感覺到祖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了許多歐洲國家。隨著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展開,我相信自己所學的知識、積累的經驗都能發揮作用,找到用武之地。」

  蘇暢也正在積極聯繫國內的有關方面,希望回國後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暨南大學曾經來慕尼黑開過招聘會,我參加了,了解到他們需要預防醫學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們剛剛組建了環境和氣候研究院。我學的是環境流行病專業,對他們的項目還是蠻感興趣的。」蘇暢說。

  楊宇婷說:「在法國,我看到有許多人做藝術工作時非常敬業,那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希望把這種精神帶回國去。另外,我也很想把自己所看到的第一手文獻資料翻譯成中文。這樣能夠讓更多國內的藝術愛好者、不懂法語的人看到這些資料,享受人類共有的珍貴文化遺產。」(蘇木)

相關焦點

  • 出國讀博士是條怎樣的路?
    但是,科研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博士們也會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困難。  張楚楚2014年從天津南開大學碩士畢業後,申請到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攻讀博士學位。回憶起申請博士的經歷,她表示當時著實費了一番工夫。「因為我的研究方向是中東問題,讀博第二年需要到中東地區實地考察,所以要求申請者能夠熟練使用當地語言,而且最好在申請博士之前便有過前往中東實地調研的經歷。
  • 國內博士為何熱衷出國讀博?
    在國內讀個博士,這在普通人眼裡已經算是「學霸」了。可在上周末舉辦的2016博士生招生面試交流會上,記者發現,2000多名參會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本身已是博士生,他們打算博士讀到一半甚至是取得國內博士學位後,繼續出國讀博。
  • 避開高考,留學英國從本科讀到博士,這條路有何不同?
    其實,為了有效避開國內高考這座「獨木橋」,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家長和學生近些年的熱門選擇。表姐身邊有不少人放棄高考,選擇去到英國讀本科,進而繼續讀研,甚至讀博,走上了另一條求學之路。那麼選擇本科留學英國的這條路,相比國內高考,碩士再讀研會有什麼不同呢?
  • 國內博士為何熱心出國讀博? 專家:多樣化有助創新
    本報記者 任敏  在國內讀個博士,這在普通人眼裡已經算是「學霸」了。可在上周末舉辦的2016博士生招生面試交流會上,記者發現,2000多名參會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本身已是博士生,他們打算博士讀到一半甚至是取得國內博士學位後,繼續出國讀博。
  • 出國,讀碩,讀博,搶工作, 留學生難道真只有一條路可走嗎?
    「作為出國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大多是跟自己的未來有關。如果是本科生,那麼可以選擇考研或者工作,研究生們也可以選擇進入職場或者在學術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究竟那條路最適合你?看看過來人對這幾條人生道路的感受。」
  • 讀博士:出國還是留在國內? | 王立銘專欄
    因為那個時候,如果一個學生希望繼續學術研究,計劃讀一個博士學位,絕大多數時候出國讀書都會是他/她的首選。換句話說,這裡面沒有什麼「選擇」好做——當然這絕不意味著當時留在國內讀博士的那批人後來就沒有在學術研究中大放異彩的機會了。我只是說,當年的一個學生如果面臨出國或留在國內讀博士的選擇的話,前者幾乎是默認的選項。
  • 為什麼聽了100條建議,仍無法下決心出國讀文科?
    那麼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信息流,該怎樣梳理出頭緒?文科留學生的就業前景究竟如何?怎樣決定自己要不要出國讀文科?假如你仍未能下定決心,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出國讀文科的情況:(圖源網絡,侵刪)01 出國讀文,有何顧慮?
  • 出國讀博的3條有效路徑!英語不好、家境一般不是問題
    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初心前 言如果你想出國讀書,但是家境貧寒,英語不好,似乎出國留學這條路與你無緣。其實不然,機會還是有的。本人出身寒門,三代貧農。無奈喜愛科研,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讀研,沒有按照家人的希望去工作掙錢。父母雖然不知道讀研是什麼,但是也比較支持我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出國讀碩士博士現象分析!為什麼他們英文不好也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出國讀碩士博士現象分析!為什麼他們英文不好也能出國留學?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出國讀海外碩士博士這一現象
  • 過來人告訴你:出國讀化學博士是不是坑?
    早點講講,可能對馬上要啟程的各位同學,以及還在考慮留學的朋友,都有幫助。PS:想看關於化學找工作的,直接跳到第五點。  先大概講講我自己的情況。我本科在國內讀應用化學,畢業後去了Penn State University(賓州州立大學,PSU)讀化學博士。5年後PhD畢業,直接回國。目前在一所大學任教。
  • 讀博有多難?一群真實的博士和博士後想對你說
    讀博有多難?做博士後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博士和博士後究竟有什麼區別?博士、博士後們攢了一堆話想一吐為快——
  • 博士這條路,勸你三思而後行!
    >,也就是說,有超過6成的博士無法正常畢業;數據來源/教育部可以想見,讀博的這3~7年一點也不輕鬆!看到這裡有人問了:國內讀博這麼可怕,那麼出國讀博是不是壓力會小很多?因此,饅頭勸大家,在想清楚下列問題之前,不要輕易讀博:只有你想清楚了上面的問題,才是考慮讀博是否值得的時候。1981年,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培養制度正式確立並開始招生,1982年僅招收博士研究生302名;2019年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創新高,超過10W人。
  • 小學出國留學!難道讀碩士、博士再出國要落後?同事孩子是榜樣!
    那意思就是出國了嗎?某區是教育落後區,且是檔次比較低的聚居區,大家見了面兒會互相問一下,怎麼樣,孩子出來了嗎?意思是啊,違法亂紀被關進去了……可以說是含淚的笑!2、親眼所見出國讀書情況自己階層不高!我周圍孩子大多大學、碩士、博士出國讀書。
  • 博士學位「含金量」高不高?高,博士值得讀
    一路本科、碩士、博士讀下來,小西和不少博士生一樣,畢業後留在高校做一個普通科研工作者。談不上大富大貴和人中龍鳳,但是生活卻也過得溫馨、快樂。作為一個從蘇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個人覺得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有必要堅持"讀博值得"。
  • 【經驗分享】科研這條路:一位數學博士給有志於讀博的本科生的建議
    本來是打算交了博士論文之後才開始寫這篇文章,但是之前讀過網上別的博士寫的一些書籍和資料,自己也一直不停的在寫blog,所以感覺這篇文章已經基本成熟,再加上最近科研毫無進展,故寫一篇文章來紀念一下自己的博士生涯。
  • 河北英國讀博士_新東方前途出國用真心服務
    河北英國讀博士,新東方前途出國用真心服務,馬上就要到新的申請季了,同學們做好準備了嗎?留學申請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影響到申請結果,今天新東方前途出國的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些留學申請過程中的小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河北英國讀博士, 最初來英國的時候就打算讀博,但是具體方向與學校並不確定。
  • 一位留學博士的思考:把孩子送出國,到底是為了什麼?
    同學說:「三年前,在北京上學,看著身邊的同學都在出國,自己也萌生了想出國的念頭,但是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連TOEFL,GRE都沒聽過,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準備,最後還是來了FSU讀博士。」我想先從這段話中,理出兩條清晰的線索:一是「出國夢」;二是「出國易」。
  • 平凡而艱辛:一個農村博士的十年科研路
    2008年研二時,我開始決定申請留學讀博。這種決定,是受多重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畢竟每天閱讀的都是外文文獻,且周圍很多同學老師談論的都是出國深造。做決定很容易,準備申請的過程卻很難,畢竟我的英語基礎很薄弱。經過四五個月時間準備託福,最終成績是89分;四經過三個月時間準備GRE,最後成績差的無法讓人直視。
  • 知乎高贊回答: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聽聽他怎麼說
    從知乎上整理了一個高贊回答: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們各自感受下01、再三考慮申請博士是個值得花心思再三考慮的事情,因為讀博期間會承受來自學校導師和項目的壓力,同齡人戀愛和工作進度落後的壓力,家庭可能的碎碎念的壓力,而這一切又並不保證PhD這個頭銜,更不要說畢業之後的工作了。
  • 獎學金17800/月,在香港讀博士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9年7月16日,可能是我22年來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一天。那天,我終於收到了夢寐已久的香港浸會大學PhD(四年制哲學博士)offer,毫不誇張地說,當我看到郵件的時候,心情比拿到高考錄取通知書都要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