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組(Fansubgroup),是由愛好者們自發組成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外語語種(美劇、英劇、日劇和韓劇等)電視劇字幕翻譯小組。字幕組,被網友當做神一般的存在。其中的翻譯大神們和他們種種的「翻譯神作」,也因這些電視劇的熱播,紅翻網絡。字幕組如同網絡文化的一個縮影。崇尚興趣和分享精神的字幕組,在歐美電視劇和漫畫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又反哺網民,讓更多人的生活更有樂趣和滋味。什麼人才能進字幕組?字幕組組員的翻譯水平有多牛?南都記者帶你走進字幕組翻譯大神們的朋友圈。
「你也在字幕組!」「哈哈,字幕組很二。」6月13日,在英國倫敦還沒倒完時差的26歲山東女孩張婷,說起字幕組忍不住笑了。這位高考語文考出不可思議的149分高分的女孩,誤打誤撞進了國內四大字幕組之一的人人影視美劇字幕組。如今在英國孔子學院教論語的她忘不了在國內讀書時的字幕組歲月。
出國前,張婷不忘跟研究生宿舍的閨密、人人影視韓劇字幕組的商穎煲電話粥,她們大學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獻給了字幕組。本科讀朝鮮語、研究生學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方向的商穎,是個不折不扣的哈韓族,喜歡韓國美少年崔珉豪(韓國男歌手、演員,曾主演電視劇《鋼琴家》)又沒錢出國的她,在大二期間混進了人人字幕組韓劇組。
在字幕組做翻譯是免費發布內容,但是明星的貼吧、後援團卻會邀請字幕組另一些成員來運營。不過商穎並不理會這些,一心翻牆扒國外網站,翻譯崔珉豪最新的歌曲、發布會還有參演電影、電視劇字幕,並及時給同樣的追星男女發福利。
而張婷進字幕組純屬偶然。在中國石油大學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她,是個美劇痴。大三時看美劇,她發現中文字幕彆扭得很,就留言糾正錯誤。「有次吐槽太狠,發了一段500字的糾錯文字,就有人回復我,問我Q Q號。」於是張婷被人人字幕組美劇組「星探」挖走。
比張婷早來美劇組一個月的字幕組組長吳銘,進組經歷卻頗費周折。那時他在中國人民大學學新聞,想出國,一個學姐勸他,去字幕組練練英語聽力和口語有幫助。不過進字幕組,他考了三次試。
第一次字幕組內大神給他一部國外著作的部分內容,在規定時間內翻譯出來。第二次考試是現場翻譯美國愛情喜劇《老友記》第四季中的一集。兩次考核通過後再談談自己對這份無工資收入的「苦力活」的看法,才算字幕組正式的成員。
字幕組成員很多是網友。來自不同城市不同學校的不同專業,興趣投合,平日也見不了面,都在Q Q群裡聊。出於隱私保護,有的人甚至連性別都不寫,張婷在群裡一直嚷嚷自己是男的,而吳銘老說自己是女的。
誰也想不到,張婷考上山東大學研究生、跟商穎成了室友後才發現—「呀,原來你也在字幕組!」
「張詩歌」的文字潔癖「在外人看來,我們這群人就是傻瓜,白幹活還不收錢。」在經常連軸轉的商穎印象中,字幕組成員多為高校語言類專業背景學生以及國外留學生,任務重、人手少,活兒似乎永遠幹不完。
坦承翻譯水平最差的吳銘,卻成了字幕組組長,掌控著字幕組背後完整的鏈條。組長負責籌措設備,讓國外片源組在電視劇播出時將視頻傳至國內,並由留學生或華人整出英文字幕。
字幕與片源匯合後,組內專業人士調好時間軸,字幕組組長開始將任務分配到翻譯組成員手中。翻譯小組少則4-5人多則15-17人,以電視劇的火熱程度以及其劇中主角的粉絲數量來定。比如喜歡《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的人多,該劇的翻譯字幕組就多。
免費與義務,是字幕組不成文的規矩。張婷說,字幕組大多不願談錢,大都是奔著興趣與學習目的而來,對字幕付費網站也嗤之以鼻。原創也是字幕組一直倡導並堅持的原則,「發現抄襲,立刻走人」。
一般字幕組不僅需要英文水平過硬的人負責翻譯,也需要文學素養高的人,張婷正是絕佳人選。她在高考中語文考出了149分的「史上最高分」,本科和研究生期間又學的是漢語言文學,混跡於美劇字幕組讓她的英語水平更加出類拔萃。
在組長吳銘的印象中,張婷一直以來都有「文字潔癖」,例如翻譯一段英文詩歌,別人可能會直譯,但張婷一定要嚴格遵照原文字數將其翻譯成有韻腳的漢語詩歌。如遇到古典英語,她也儘量用中國古典詩詞的套路去翻譯。
「大伙兒老嘲笑張婷什麼都想用詩歌去表達,因此給她取了個"張詩歌"的外號。」此外張婷還經常吐槽字幕組成員為了迎合大眾趣味用網絡語言,在她看來,這並不符合「信達雅」的精神—網絡語言多了幾分戲謔,卻少了專業與精準。
但這種對文字的雕琢與打磨,並非所有人看好。「學英語的覺得我們老古董,我們覺得他們膚淺」,張婷覺得,合作才能出好作品,畢竟楊絳那樣的大師幾百年不出幾個,「我們能做的只是儘量正確與通順,簡單說就是堅守。」
大神也有崩潰時字幕組大神低調且愛偽裝,這是張婷對字幕組的直觀印象,她也經常潛水隱身許久又忽而在群裡冒泡瘋癲。有時半夜字幕組來了愛情、喜劇類的字幕任務,組長吳銘怕打擾她休息沒給她,她會在群裡破口大罵他「卸磨殺驢」和「無恥」!
閨密商穎覺得張婷就是頭「母牛」,為了趕活張婷經常熬夜、吃飯也不準時。但翻譯任務說好幾小時就是幾小時完成,張婷一向準時高效,她也因此成了不少人眼中的「無敵小兔子」。
組長吳銘記得,有一次一家出版社找到他們翻譯一本科技題材的書,專業名詞一大堆,而字幕組生物方面的翻譯人員少之又少。他只得把這艱難的任務壓到與之翻譯風格極為相似的張婷身上,一起翻譯了兩個晚上之後,張婷嫌他翻譯得不好,又找來北大西語系一女神和復旦一男生加入翻譯團隊,最終按時完成任務。
「翻譯不好要挨罵。」張婷說,在字幕組大家都會坦誠地指出對方哪裡翻譯得不好,如果群裡有人刷屏,她就知道自己的翻譯出了問題。
惡搞也是「字幕組文化」的一種。吳銘記得,有次張婷拿「thebigbang 」中的一些學術名詞到群裡求助,一些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字幕組大神迅速誕皮笑臉地跳出來,「H i guys,doyouw annatry(兄弟,你想試試?)」後來才知道,原來那是化學藥品,一種毒藥。
張婷印象中翻譯得最崩潰的一本書,是某知名高校教授手下的研究生翻譯的,她和商穎還有另一個字幕翻譯組搭檔負責校訂修改。
「那本書是我終身難忘的垃圾翻譯,我邊翻譯邊哭。」張婷說,不僅直譯生硬,涉及的大量人名地名出錯,所有涉及法語的翻譯全部出錯,且文中的一些詩歌一眼看去就知道翻譯者並未與最原始的版本核實。
和另外兩個搭檔合作、重新翻譯的那三天三夜,張婷把牛津字典、中英人名地名字典、法語字典,還有一些相關文化的參考書全部擺上了書桌。更讓閨密商穎驚異的是,那幾天張婷不洗臉不刷牙不外出,吃飯讓同學帶,上廁所也是跑著去跑著回。
大神掐架也飆外語也就是憑著這股子認真勁,張婷在研究生期間拿了兩次國家獎學金髮了四篇核心期刊論文,中英文超級棒的她,在商穎宿舍被封為「大神」。
但張婷卻很謙虛,「比我牛的人到處都是,我只是做了流水線上的一點活。跟人差距很大,說出去太張揚了。」商穎倒是知道好姐妹張婷的得意之作—她翻譯了《生活大爆炸》前四季和《破產姐妹》第一季。
同樣,字幕組組長吳銘,也不願提及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給自己Q Q取名「刺鳥」,稱自己是字幕組翻譯水平最爛的一個。儘管時常被無邊的繁瑣搞得很崩潰,但他仍然很享受字幕組團隊那種純粹的默契配合。
對張婷來說,她也最喜歡字幕組純粹的工作狀態,「大家會因為一句翻譯得很好的東西叫好,也會為幾個單詞爭吵半天。」吳銘記得,就因為「Yousucksohard」這句話,群裡的字幕組大神分別拋出—「你蠢爆了,你弱爆了,你遜爆了,你爛到家了」這幾種解釋,並從國外影視文學作品中攫取適合的語境,幾乎是信手拈來。
爭論之間,大家誰也不服誰,最後乾脆用各國語言「掐架」。群內鮮有冒泡的各國語種大神紛紛浮出水面,一時間各種怪異的字符刷屏。
低調、隱身之外,Q Q群裡的字幕組大神對待專業問題,大多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商穎記得,字幕組裡有一對俊男美女,男的是個韓國人,在學漢語,女生是中央民族大學韓國語專業的。吳銘也記得,韓國男生總是在字幕組群裡發些論證長白山是韓國的文章。一次,這對情侶就從泡菜到底是發源於韓國還是中國的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吵起,又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成書年代開始推論,吵了很久很久,最後分手了。
字幕組大神的愛情字幕組大神也是人,網友之間也有愛情。虛擬世界的坦誠讓他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有人為神交已久的邂逅而心動,也有人面對電腦屏幕單相思。
美劇字幕組成員還記得,2013年9月一次字幕組北京分部的聚會上,人群中有個嬌小可人、長發飄飄的姑娘,躲在一群人後面玩手機,不怎麼說話。
組長吳銘盯著這個姑娘數秒,一打眼過後驚覺,原來她是字幕組群裡的張婷,原來她是女生!彼時吳銘和張婷已在北京一家媒體實習,已搭檔了三個月,竟然不知對方都在同一個字幕組。
就在那次聚會,張婷白了吳銘一眼,後者卻因此怦然心動。不過張婷心有所屬,吳銘追了她半年多,最後遺憾收場。
這也成為吳銘進入字幕組最遺憾的事之一。後來,畢業後的張婷到英國孔子學院教論語,他自己則放棄出國、回河北老家當了公務員。
「字幕組大神也有愛情,在一起工作相處久了也會成為戀人」,張婷說,有個女同學跟所在的字幕組成員,一起翻譯了七年的日本動漫,始終沒見過面,終有一天,見面了,一見鍾情,後來結婚了。她說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別人。
(文中人物應受訪者要求均為化名,本報編輯黃潔對本文亦有貢獻)
爭論 翻譯哲學:歸化還是異化?字幕組被人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是急公好義的分享精神,更有經常出現的「神翻譯」。例如曾有字幕組把《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的一句「你都會覺得自己是在喜劇俱樂部裡」翻譯為「你都會覺得自己是在德雲社裡」,不少人為這種接地氣的翻譯點讚,但也有人抱怨這樣的翻譯讓人嚴重出戲。兩派爭執不休。
「信、達、雅」三原則在翻譯界一直被奉為圭臬,字幕組成員也大都遵循這三大原則。「信」指準確,「達」指流暢,而「雅」則是優美。
在字幕組翻譯哲學中,一直有「歸化」和「異化」兩種思路。「歸化」的主張在於,受眾的文化背景和原作者有明顯差別,一些特定名詞和俗語直譯後難以被理解,所以要將其替換成受眾母語中存在的意思相近的表達方式。而「異化」的主張在於,翻譯正是需要受眾體驗一種異質文化,代替受眾抹除掉這些文化符號— 很難想像為了便於理解,而把「聖誕節」翻譯成「春節」。
以上兩種思路的爭論和實踐,幾乎伴隨著字幕組的發展。無論歸化還是異化,都是為流暢和優美服務。一旦在歸化的過程中徹底脫離了原文的語境,淪為完全的「賣萌」,就失卻了「翻譯」的本意。
這種徹底脫離語境的最佳例子,就是電影《黑衣人3》的「地溝油事件」了。該片官方字幕製作者賈秀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宣傳人員,她的風格頗似一些網絡字幕組— 原臺詞中有句「我看見那東西(皮塔餅裡的肉)裡有顆牙,或者是爪子、蹄子」被處理成「我真懷疑他們用的是地溝油、瘦肉精」。這句翻譯在影院裡收穫了不少笑聲,也不乏跟風點讚的媒體。實際上,原句包含「這肉是用外星生物的肉做的吧」的梗,與兩位主角的外星生物調查員身份相匹配。以上字幕一出,原句包含的段子就完全被廢掉了。
前文中提到,把「喜劇俱樂部」翻譯成「德雲社」之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把「 推 特 」翻 譯 成「 新 浪 微 博 」,把「PhotoShop」翻譯成「美圖秀秀」等。部分字幕組樂此不疲,甚至有人專門建立相冊收集「神翻譯」截圖。但謹慎的字幕組成員則對這樣的行為保持距離。《辛普森一家》字幕組組長M arco就告訴南都記者,自己的翻譯原則是既不能過度本土化,但又不能太生硬,一些國內觀眾不熟悉的名詞或者典故可以靠添加注釋來解決。
字幕組分工(組長以下)1 翻譯:翻譯對話和外文的人,不同的組設翻譯1至N名,數量不等。
2 校對:校對翻譯文稿的人,通常數量比翻譯少,一個組設一個校對的字幕組也不少。
3 時間軸:調校字幕出現的時間,使得音畫同步。
4 壓制:把翻譯得出的字幕文件和片源打包壓製成可播放的視頻文件的人。
5 特效:製作片頭,以及一些場景的特效字幕。
6 發布:把做好的文件通過網絡傳播出去,以供用戶下載。
大神簡歷
1
大神姓名:張婷(26歲),美劇、詩歌翻譯
大神級別:★★★★★
得意之作:《生活大爆炸》前四季、《破產姐妹》第一季
大神也白痴:語文高考149分,英文超讚,數學很慘,不懂科技
2
大神姓名:商穎(張婷閨密,26歲),韓劇翻譯
大神級別:★★★★★
得意之處:經常能搶先給崔珉豪粉絲髮福利
3
大神姓名:吳銘(張婷所在組組長,26歲),美劇翻譯
大神級別:★★★★★
字幕組簡史
陪你到劇終的字幕組
2002年發端時期:《老友記》年代
對許多中國觀眾而言,《老友記》是其美劇啟蒙作品。美國N B C的這部超人氣大作1994年開播,當時中國網際網路還未普及。2002年前後,中國網絡論壇的黃金時代,以討論《老友記》為主的論壇「F6」崛起。從論壇的置頂交流帖中可看出,彼時上論壇的,主要是能方便地上網的白領和大學生。
在論壇裡,最早時,下載的電視劇視頻都是無中文字幕的。用後來為人熟知的字幕組行話來說,就是「生肉」。
F6論壇網友yoshiki發帖回憶,當時還沒有B T下載(簡單地說就是把文件分成許多小部分,在眾多擁有同個文件的計算機間螞蟻搬家),利用FTP下載(簡單地說就是從遠程計算機拷貝文件至自己的計算機上)電視劇的速度只有每秒80K,但「在當時我看來已經很快了」。「生肉」看起來並不容易,即使有英文字幕,也要看看停停,翻查字典,看上幾次,也未見得能抓到劇中全部的笑點。
「如果有能讓人一眼就看懂的中文字幕該多好啊」,這是yoshiki開始試水翻譯字幕的動機。跟論壇站長通過電郵後,翻譯開始了。那時,沒有激烈的搶發競爭,一集字幕往往由一個人翻譯完成,耗時幾天。
2005年 首發大戰:《越獄》年代
從《老友記》開始,國內的美劇愛好者越來越多。《24小時》、《橘子郡男孩》等仍在播出的美劇吸引著中國劇迷的關注。但字幕組走出小圈子,站在聚光燈下,還要歸因於2005年的《越獄》。
這部福克斯電視臺(Fox)的電視劇雖在美國國內人氣並不出眾,卻讓很多中國觀眾第一次體會到「每周一次,同步等更新」的感覺。
彼時,伊甸園、風軟等字幕組已頗具規模,對字幕版劇集首發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對於《越獄》這樣的「國民劇集」來說,從劇集原始文件出現到字幕版上線,時間往往能被壓縮到6個小時以內。
為了搶奪首發,字幕組會將一集的原有外語字幕拆分為若干段,由幾人分頭翻譯。同時,另外一些組員全力調校時間軸,確保每句臺詞都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翻譯完成的字幕經校對統一譯名和語言風格後,再進行後期製作,最後以「熟肉」的身份通過B T種子、電驢等下載網站進行發布。
搶到首發,被字幕組成員看成是一種能力上的優越感。不少字幕組成員表示,「擊敗別的組」是非常開心的事情。在此階段,風軟字幕組成員丁承泰更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一舉成名,字幕組這個群體也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2007年 四組爭雄:《生活大爆炸》年代
雖然《越獄》只播了四季就宣告爛尾,但協同作戰的字幕製作模式逐漸固定下來。此後,很難有一部收視率佔壓倒性優勢的超級紅劇,無論保持持久人氣的《實習醫生格蕾》、《24小時》、《豪斯醫生》,還是後起之秀《廣告狂人》、《絕命毒師》、《生活大爆炸》等,都有著固定的擁躉。
字幕組也在分化。2007年,風軟內部發生分歧,部分成員創立新的字幕組「破爛熊」,這兩個字幕組,和伊甸園一起並稱為三大字幕組。
但是,要問哪個字幕組最有名?不是風軟和破爛熊,也不是伊甸園,而是毀譽參半的人人影視。在新浪微博上,人人影視的字幕站有132萬粉絲,伊甸園則有113萬,另外兩大字幕組,粉絲都不到10萬。
人人影視並不以翻譯質優聞名,尤其在其早期,他們經常被指出各種錯誤。他們抓住粉絲的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英文對照的雙語字幕。而資深翻譯管鑫專門撰文認為,雙語字幕在技術上並不難,一些老牌字幕組不用雙語字幕,原因在於雙語字幕類似於戴遊泳圈遊泳。久而久之,聽力無法提高。
人人影視的另一個特點是覆蓋面廣、出片速度快。這點滿足了觀眾求新的需求,但時間太緊,翻譯的質量自然就有所放鬆。這一點被同行們嗤之以鼻。雖飽受詬病,但人人影視還是依靠全面、快捷迅速佔領市場。
2009年 分眾時代:《權力的遊戲》
目前,人人影視這樣的巨無霸字幕組已基本覆蓋了熱門劇集。但大組往往對一些特定領域的劇集缺乏精確的掌控力,一些只針對一部作品的「真愛粉」字幕組由此找到了自己的空間。
「衣櫃字幕組」就是典型案例。這個字幕組由小說《冰與火之歌》死忠讀者組建,小說原著譯者屈暢親自坐鎮,專注由《冰與火之歌》改編劇《權利的遊戲》的字幕翻譯。字幕組的名字,就取自小說中「異鬼」的諧音。熟悉原作的「衣櫃軍團」,能將角色、地點的名字與原著無縫對接,也可避免不熟悉背景造成的錯譯,效果遠超普通翻譯。
小眾字幕組成立的渠道,多為百度貼吧,例如「辛普森一家字幕組」。該組組長M arco告訴南都記者,曾投奔風軟字幕組,學會了翻譯、校對、調整時間軸、後期製作的全套技術後,他決定單飛。
「雖然有一陣差不多每天都有新人加入,但跟大部分字幕組一樣,成員差不多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多數人翻個幾集就不行了。」
「最有成就感的事,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片頭、自己的翻譯被壓製成了成品,有這麼多人看自己的翻譯。」現在已是高中英語教師的M arco說,他的願望是陪著心愛的劇到劇終。
出品:南方都市報朋友圈新聞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採寫:南都記者 劉竹溪 吳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