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紐約時報》:中國學生為何願意支付美國學費

2020-12-14 科學網

 

編者按:

 

2011年底的一項統計顯示:2009~2010學年,中國赴美留學的學生數量增長了29.9%,2010~2011學年的增長率是23%。在美國的中國學生目前增長至約158000名學生,約佔國際學生總人數的22%。赴美留學已成為一種「潮流」。

 

然而面對洶湧的留學潮,美國媒體又是如何解析的呢?2012年2月7日,《紐約時報》刊登的這篇文章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陳彬/編譯

 

最近,在一些媒體上出現了關於中國高中生篡改申請以獲得美國大學的入學資格的問題。一些傳聞表示,有超過一半的中國學生在其入學資料中有偽造的成分。中國高中生極力爭取到美國大學讀書,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令我們不解的是: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如何籌措在美讀書的費用。要知道,美國學生可以通過貸款解決昂貴的學費問題,但在中國,數額巨大的學生貸款幾乎聞所未聞。

 

「我總是感到驚訝,中國家長為什麼對留學的花費似乎總是顯得漠不關心呢?」北大附中副校長蔣學勤說。目前,他正在從事幫助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制訂出國留學計劃的工作。

 

蔣學勤說:「我校大部分學生的確出自有背景的富裕家庭,但是沒人說得清他們到底有多少財產。北京市的一個政府官員正式工資大約是5000元/月,折合790美元,但是他的實際收入絕不止這麼多。」僅北大附中一年的學費就將近12700元人民幣。

 

蔣學勤現在幫助的43名學生中,只有一人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家裡並沒有經濟能力供她出國留學,所以她正在尋找獎學金。

 

許多日益富裕起來的中國家庭,尤其是那些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幾乎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為其積攢學費。如果這還不夠,他們甚至可能會賣掉公寓,整個家族的其他成員也會伸出援手。

 

在另一方面,目前財政日趨緊張的美國公立大學非常歡迎外國學生,因為外國學生所支付的學費要比本州學生高得多。

 

例如在密西根大學,一名從上海來的大一新生需要支付一年3.8萬美元的學雜費,而一個從本州來的新生只需付不到1.3萬美元。除了學雜費,還要算上書費、旅費、食宿和零花錢,一個中國留學生每年的花費起碼在5萬美元以上。

 

中國和其他國家留學生的學費明顯高於本地學生的事實常常會製造出摩擦。本地學生覺得這些中國人都是有錢的外國富翁,而中國學生卻認為他們替懶惰的本地人支付了一部分學費。這種學費上的差距也給中國留學生帶來一種「花錢買美國學位」的心理。

 

那麼中國家長為何要花這麼多錢呢?

 

只有少數家長這麼做是出於希望孩子接受高質量的美國高等教育的原因,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一張美國高校的文憑不過是他們追捧的另一種奢侈品。他們要面子,孩子留學美國很有面子,這是一種從眾效應。

 

在北大附中,家長們總是密切關注著美國和世界高校的排名。他們的目標一般定在前50名的學校。在中國名氣最大的高校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學校。

 

蔣學勤還提到一個新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為海歸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很多海歸英語程度和專業技能十分有限,但是期望值卻很高。他們並不能真正地融入美國,但是,他們的習慣和思維又妨礙他們順利地重新融入中國社會。

 

《中國科學報》 (2012-02-15 B3 思考)

相關焦點

  • 美國紐約市長難以負擔兩個孩子大學學費
    堂堂紐約市市長也無法負擔孩子的大學學費?前幾日一則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正棘手如何支付兩個孩子的大學學費,在這樣的難題面前,他只能讓兒子申請助學貸款。他的兒子丹特(Dante)是即將上大學的一名出色的高三學生,在他被錄取的學校裡, 耶魯大學和布朗大學是他最傾向於去的大學。
  • 上海紐約大學:中國學生學費只是國際學生的三分之一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林露)上海紐約大學今年秋季正式開始招生,首屆295名本科生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際學生145名,中國學生150名。很多人除了對這一所全新的中外合作大學感到好奇外,更感興趣的是中國學生每年高達10萬元人民幣的學費。
  • 中國科學報:紐約大學為何免除醫學生學費?
    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20000名學生進入醫學院,大部分學生依靠各種聯邦貸款來支付高額學費和其他費用。如果你回顧一下美國醫學教育的簡史,你會發現紐約大學不是第一個努力放棄學費的高等學府。事實上,美國許多醫學院校都在努力解決醫學生的債務問題。
  • 紐約大學為何免除醫學生學費?高昂學費已成美國重大社會問題
    紐約大學並非免除學費的第一家據統計,全美每年大約有2萬名學生進入到醫學院,大部分學生都依靠各種聯邦政府的貸款以應付高昂的學費等費用。如果回顧一下美國醫學教育的發展簡史,人們會發現,紐約大學並非是第一家為免除學費而做出努力的高等院校。實際上,美國很多高校醫學院都為醫學生的債務問題做出過努力。
  • 《紐約時報》:美國教會學校裡的中國富家子弟
    留學美高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可選學校種類也從之前較單一的私立寄宿學校擴展到走讀學校、教會高中。對於中國學生而言,教會學校顯得相對神秘,但隨著中國學生增多,教會學校也在逐漸適應中國學生的文化。《紐約時報》最近發布文章,探訪了一些在美國教會高中讀書的中國學生及家庭。
  • 同為醫學生免學費,為何中國學生有顧慮?
    8月中下旬,正是美國高校陸續開學的時候。在紐約大學醫學院新生入學的「白衣典禮」上,該校向外界公布了一個驚人消息:紐約大學醫學院的所有學生將獲得全額獎學金,這意味著學生們未來在這裡上學將免學費。在美國的151所醫學院中,紐約大學是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這樣做的學校。事實上,中國的免費醫學培訓早已在部分地區試點開展。
  • 紐約時報:憑高考成績單逆襲美國名校,沒有什麼不可能
    就像我們之前文章裡所寫,高考,雖然可以說是人生的重要轉折,但絕不是人生的全部,你還有機會逆襲美國名校!如今高考成績和分數線已經出來,小藤在這裡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憑藉高考成績單就能入讀美國大學。據紐約時報報導,每年六月,中國都有數百萬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
  • 紐約時報又黑中國 但這回卻被這個美國人啪啪打臉
    原標題:紐約時報又黑中國,但這回卻被這個美國人啪啪打臉!昨天下午,B站上出現了這樣一條高能視頻……發布視頻的是一個叫「NathanRich火鍋大王」的網友,是一枚居住在中國的美國人:
  • 《紐約時報》:美國高等教育的優勢正在喪失
    新華網北京9月9日專電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報導說,美國國家公共政策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長期以來在高等教育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已經在高校招生率和畢業率方面落後於其他一些發達國家。
  • 紐約時報:中國留學生在美國 融不入的熔爐
    這些學生的學費也成了各校可觀的收入來源之一。這些學生也不再全被看作可能成為美國財務負擔的可疑分子,在籤證中被一再刁難。他們搖身一變,成了優質客戶,也在一定程度上幫著拉動本地經濟——一些中國學生來美國後,有實力立即購買新車。然而,解決了生存的基本所需之後,今天的學生面臨不同的調整和適應問題。讓這些新一代留學生沮喪的是,他們被視為「異類」,和所處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格格不入。
  • 疫情中的美國大學究竟虧損了多少錢?會漲學費嗎?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高校理事會近期致信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今年秋季高校的新生入學人數將下降15%,其中國際學生銳減25%,從而可能造成23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日前公布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約84%的大學校長認為今年的招生數量會有明顯下降,包括新生和返校學生。
  • 中國學生留美學費怎麼支付?別頭疼,最新最便捷的學費支付方式出現啦~
    不過就算中國家庭不差錢兒,支付學費的方式一直是個問題。許多美國學校只接受支票、電子銀行轉帳或者匯票的方式支付學費,這些方式涉及到海外匯款十分麻煩。如果不小心遇到特殊情況或者利率的變化,很讓人頭疼。不過就在最近,中國留學生的福利來了~中國用戶現在可以使用萬事達(Mastercard)信用卡或者借記卡支付美國學校的學費和其他相關費用了!
  • ​紐約時報:92%的中國博士生選留在美國!都是精緻利己主義鬧得
    然而近些年來,卻出現一些變化,那就是精英人才留在國外不回國的逐漸增多,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留美博士中高達92%的比例選擇留在美國,比例居於世界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印度比例高達81%。那麼留學人才為什麼不願意回國?背後僅僅是因為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還是像一些人說的是因為精緻利己主義導致的?
  • 揭秘美國大學畢業生能拖欠多少學費(圖)
    對於中國的高校畢業生而言,這是想都不能想的事,因為它會和你的畢業證、學位證相掛鈎。可是在美國,大學畢業生拖欠學費居然成了普遍現象。你猜他們最多可以欠多少學費呢?今天見識一下美國大學欠費那些事兒……原標題:美國大學畢業生拖欠學費能達幾位數?
  • ...紐約時報》採訪:我把美國人民當作親人 在這裡受到了種族歧視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在美國怎麼樣?除了她的微博,大多數人無從得知。5月14日,紐約時報中文網採訪了鳳姐,本意是調查美國紐約美甲沙龍工人的生存境況,但顯然鳳姐說得遠不止這些。在介紹完自己在紐約美甲業的工作經歷後,鳳姐談起了自己對「美國夢」的看法。她說美國夢是自由平等,她到美國就是奔著自由女神去的,但同時她又說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嚴重的種族歧視。
  • 《紐約時報》:博士生留在美國的人數,中國佔到92%,你怎麼看?
    近日,《紐約時報》公布數據:中國博士留美工作的人數達到了92%,高居世界第一。美國經常從各大高校當中挖掘人才,並且以豐厚的待遇、綠卡為陪襯,讓這些尖端人才意識到留在美國的好處。科研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其實他們更願意選擇一種長期適合科研工作的環境,和國內對於這種環境的培養過於缺乏,甚至有很多的人贊同尖端知識分子留在美國,認為他們一旦回到國內,就會受環境的影響變得浮躁,從而不能過繼續前進。
  •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的視頻火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當地時間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獲得近500萬次的觀看量。這段6分多鐘的視頻中,《紐約時報》記者Donald McNeil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記者: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取得巨大成功記者Donald McNeil表示,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中國「主旋律」如何登上《紐約時報》
    選擇在美國報紙打廣告  讀者定位是高端精英人群  此前,陳光標在《紐約時報》上的保釣和慈善廣告都曾引起過國人的轟動。對於自己打的廣告受到極大的關注一事,朱大平表示,中國的圖書在《紐約時報》上做廣告可能是第一次。
  • 紐約市立大學向150名無證移民學生退還多繳學費
    原標題:紐約市立大學向150名無證移民學生退還多繳學費 但紐約市立大學系統的一個無證移民學生團體在去年底向校方反映,現在許多無證學生仍在支付比州內學生更高的學費,CUNY在徹查招生紀錄後,決定向大約150名多繳學費的無證學生退還學費。
  • 關於美國交學費,你不得不知道的支付方式
    比如Orientation,宿舍註冊和交學費。今天就講解分析一下交學費匯款的幾種方式。 去美國留學有哪些國際匯款方式?每種方式適合什麼樣的人群?哪種又最省錢呢?換匯完成後要填寫一份電匯單,上面的信息包括學生所在學校的帳戶名稱、帳號、開戶行名稱、開戶行地址、swiftcode和ABANumber等信息,這些內容幾乎都需要用英文填寫完成。銀行電匯的手續費一般在0.1%左右,同時還需額外支付150元左右的電報費。將錢匯出之後,如果需要查帳,那麼每次查帳都需要額外支付一定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