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家長,孩子說話突然結結巴巴怎麼辦?

2020-12-05 紹興抽屜

孩子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家長們都非常關注。關於孩子說話不流暢的諮詢一直罰多,比如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口吃?怎麼幹預?等等。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郝暾老師研究小組專業地解讀一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說起「口吃」,還記得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位帥氣的反派申公豹嗎?申公豹在這部影片裡設定為一個口吃的形象,他在向哪吒自我介紹的時候,因為口吃將第二字「公」重複了一下,而哪吒還沒聽完就把他稱作了「申公公」。

申公豹丨圖片來源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言語不流暢的時候。

比如,在思考一件事情時,暫時無法用語言表達,停頓少許,加一些語氣詞(如「他……嗯……很好」),或是將前面說的話重複了一下(如「這是個……這是個問題」)……這些都是典型的言語不流暢現象。

尤其是小孩子,在學語言的階段,經常出現語言不流暢的現象,是口吃嗎?需要幹預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有關兒童語言流暢障礙(Childhood Fluency Disorders)的分類、識別、成因和建議,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口吃」=口吃+言語急促

大眾常說的「口吃」,即語言流暢障礙,在術語裡分化成了兩種:口吃(stuttering)和言語急促(cluttering,臺灣也譯作「迅吃」)。

口吃就是我們俗稱的「結巴」,通常起源於童年。大多數口吃的孩子,大概在兩歲半就開始表現出口吃的症狀(e.g。, Mansson, 2007; Yairi & Ambrose, 2005; Yaruss, LaSalle, & Conture, 1998),而大約95%口吃的孩子會在五歲前會開始表現出來(Yairi & Ambrose, 2005)。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言語不流暢都是口吃。口吃性的言語不暢(Yairi, 2007),包括重複(如「吃這顆葡……葡萄」)、延長(如「可……能是這樣」)和堵塞(即無法產生語音)。

和非口吃性的言語不暢相比,口吃性的言語不暢通常停頓時長更長,說話人更加費力、緊張。嚴重的口吃還會影響說話人的有效交流。

除此以外,口吃還可能會和其他障礙同時出現,主要有:

  • 言語聲韻障礙(St。 Louis & Hinzman, 1988; Wolk, Edwards, & Conture, 1993),例如把「rabbit」說成「wabbit」,把「節目」說成「集木」;
  • 智力障礙(Healey, Reid, & Donaher, 2005);
  • 語言障礙(Ntourou, Conture, & Lipsey, 2011)。

言語急促則是一種由快速或不規則的語速造成的言語不清晰、不流暢現象,通常表現為音節的刪除或合併、詞尾遺漏、修改插入、以及不合語法的停頓等。

言語急促也有可能和其他障礙同時出現,主要有:

  • 學習能力障礙(Wiig & Semel, 1984)
  • 聽覺加工障礙 (Molt, 1996),指大腦無法正常加工語音,導致患者難以理解話語,特別是在有噪音的情況下;
  • 圖雷特綜合症(Van Borsel, 2011),一種遺傳性的神經內科疾病,病人會不自主地突然快速重複運動、發音,如眨眼、聳肩、清喉嚨;
  • 自閉症(Scaler Scott, 2011)
  • 注意缺陷多動症(Alm, 2011)

那麼,言語急促和口吃有什麼聯繫呢?

言語急促和口吃都會影響到日常的交流,帶有言語急促的人可能不會主動去修復談話中的缺陷,可能會導致更低效的人際交往(Teigland, 1996)。

而且,言語急促和口吃經常是共存的。Ward(2006)經過臨床研究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口吃患者也存在言語急促現象。不過有一些言語急促問題的人,自我監控能力一般比較差,沒有意識到交流中的困難,覺得無需改變或者治療。

但是對於家長來說,無論是言語急促還是口吃,這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何分辨孩子是否「口吃」?

如果孩子們說話時出現了以下的症狀, 家長們就要注意了,孩子很可能就是口吃——

  • 重複單音節詞,孩子連續重複某個詞,例如:你你你叫什麼名字;
  • 孩子重複詞的某一部分,例如:zhzhzh紙巾沒了;
  • 延長語音,因為猶豫而發音延長,例如:不uuu……能來了;
  • 阻塞,例如:喝……牛奶;
  • 發音時伴隨過度的肌肉緊張。

說話不流利是口吃的表現,但不是所有的說話不流利都是口吃。David Ward在一本名為《口吃與言語急促:了解和治療框架》(Stuttering and Cluttering: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的書中提到「詞內不流暢,如阻塞、延長、音位和部分單詞的重複,會被認為是口吃的特徵,而較大單位的重複,特別是短語的重複和短語的修改則更傾向於被認為是正常的言語不流利。」

口吃的孩子說話的時候,可能還會伴有其他的附加症狀,例如:

  • 製造無關的聲音,如說話時清嗓子;
  • 面部扭曲,如眨眼和縮下巴;
  • 移動頭部,如轉頭或點點頭;
  • 移動四肢,如拍大腿或者手握拳;
  • 迴避一些音,如遇到某些字或詞的時候可以繞過或換詞;
  • 出於迴避,減少說話,口吃的孩子可能會通過迴避來減少談話或降低說話的複雜性;
  • 迴避社交場合;
  • 掩飾自己的口吃。

看完了口吃的表現,那言語急促的表現又是什麼樣呢?它有這些特徵:

  • 過快或不規則的語速,說話語速很快,而且不符合語法規則;
  • 過度的協同發音導致音節、詞尾的刪除和合併,例如:我喜歡Hello Kit(Kitty);
  • 說話過於不流暢,例如:我喜歡……嗯……嗯……Hello Kitty;
  • 在通常不需要的停頓的地方停頓,例如:我聽……說了這件……事;
  • 不同尋常的韻律結構,說話時韻律性差,語速不規律,有時語速慢,有時突然加速。

關於言語急促,我們先來讀一個故事。Scaler Scott & St。 Louis(2011)記錄了一位女士的故事——

當我還小的時候,言語急促引發了很多討論。當我的媽媽聽不懂我說的話的時候,我會非常生氣,因為我認為我說得還不錯。

但當我理解了我確實在用一種別人不容易聽懂的方式說話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害羞。我會用它作為藉口不去處理可怕的情況……我最痛苦的一個童年的記憶也是與言語急促有關。

雖然有些言語急促的孩子,會缺乏對溝通困難的意識,但也有不少人意識到了問題。言語急促的孩子在情感和認知上的構成,與口吃的孩子是相似的,他們可能會迴避交流、焦慮或著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交流(Scaler Scott & St。 Louis, 2011)。

同時,這位女士也提到:「我的老師想把我送去接受言語治療,但我拒絕了,我認為我沒有問題。」

言語急促的孩子可能會拒絕接受治療,但如果確有必要,家長還是應該帶孩子去諮詢專業人士。

是什麼造成了「口吃」?

那麼,造成孩子患上口吃的因素有哪些呢?又有哪些因素會增加孩子口吃的風險呢?

實際上,許多學者對口吃的成因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有認為是環境變化導致口吃的,也有人認為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過於急躁。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固然會加重口吃,卻並非是造成孩子患上口吃的根本因素。

最主要決定口吃的因素主要在兩方面:

1。 遺傳變異因素

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爺爺、爸爸和兒子都患有口吃的現象,許多人因此會認為「口吃傳三代「。真的有口吃基因在家族中遺傳嗎?

其實口吃與遺傳有關係,但不是人們想像中的直接遺傳了口吃基因,而是在遺傳的過程中出現了基因突變。在遺傳過程中,基因(已發現的三種導致口吃的突變基因:GNPTAB、GNPTG和NAGPA)的突變破壞了將酶導向細胞溶酶體中靶標位置的信號,進而表現出口吃的症狀。

2。 神經生理因素

但是我們也會發現,並不是有口吃的孩子都有口吃家族史。看過《國王的演講》會很熟悉一個同樣患有口吃的人——英國國王喬治六世。這位口吃國王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尋醫治療才能最終在國民面前發表演講。


而除了他,他父親喬治五世、他哥哥愛德華八世,以及他的女兒——當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並沒有出現口吃現象。除了遺傳中的基因突變,產生口吃的另一個很常見的因素就是神經生理因素。有許多研究都表明,口吃兒童在神經結構和功能上與非口吃兒童具有明顯的差異。

除了要了解造成口吃的決定因素,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些容易增加口吃風險的因素,這樣才更好判斷孩子是否口吃。

許多研究表明,以下這些情況出現口吃的風險會更加高:

1。性別

有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出現口吃。通常的男女發病比例是3:1至6:1。

2。家族史

前文提到,家族中存在較多口吃病例的孩子,更加容易患上口吃。

3。年齡

一般兒童出現的短暫性口吃,會在兩歲半左右開始表現出來。但如果孩子出現口吃的年齡是在三歲半或以後,那麼患上口吃的風險會更大。

4。存在其他的言語障礙

如果孩子已經表現出了其他的言語障礙症狀,比如說語言表達能力發育比較遲緩、言語含混不清等現象,那麼孩子出現口吃的風險會比較大。

上文提到,生理因素才是導致口吃的主因,而並非普遍觀點中認為的環境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壓力和焦慮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意味著可以忽略環境因素給口吃帶來的影響。

儘管環境因素並不決定口吃,但它有可能會導致口吃現象的嚴重化。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講話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口吃現象而變得過於急躁,很有可能會加大孩子說話的壓力,從而導致他們口吃現象的進一步加重。

至於言語急促,它的成因尚不十分明確。主要包括神經因素、言語自我調節因素。現有研究顯示,它或與前扣帶皮層和輔助運動區的失調有關(Alm 2011),或與自我調節系統的紊亂有關(Scaler Scott & St。 Louis 2011)。

如果「口吃」怎麼辦?

在生活中,有許多家長發現孩子似乎存在口吃的現象,但又因為種種原因而猶豫不決,遲遲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陷入憂慮和迷茫之中。其實,「口吃」並不可怕。在認識了它的基本特徵和成因之後,我們應當以良好的心態積極地應對,更好地幫助孩子。

下面的內容,針對「什麼時候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和「如何幫助孩子」等常見的問題,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些建議。

Q1 :對於部分家長而言,確定孩子的口吃情況,並判斷口吃程度的輕重是困難的,那麼我們應該在什麼情況下,在什麼時候尋求專業幫助呢?

答:如果您的孩子5歲了,仍然有口吃的情況,那麼建議您聯繫具備相關資質的醫生、康復師或言語治療另外,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況,也建議您向語言治療師進行諮詢:

  • 逃避需要說話的情境;
  • 為了避免口吃而改變用詞;
  • 口吃時伴有面部或肢體的動作;
  • 經常重複整個詞和短語;
  • 重複某些語音和音節;
  • 話語不自然,說話時面部肌肉緊繃、音調高、音量大。

言語治療師將對孩子的情況做出評估和診斷,並根據孩子的語言流暢性、情緒狀態、有障礙的語言要素、及其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個性化的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言語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

Q2 :面對孩子的口吃情況,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

答: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給家長的建議分為「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建議做的:

1。 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邀請孩子所親近的人加入,並選擇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比如晚餐時間,挑選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比如聊聊孩子喜歡一種玩具。

2。 與孩子交談,或在孩子面前與他人交談,應該放慢語速、表達清晰。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語態直接地做出示範,並引導孩子。

比如,對孩子說:「你剛剛說:『他,他,他走了……』,你是不是想說『他走了……』?」耐心地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語態,及時地給予鼓勵,鞏固孩子的自信心。

3。 與孩子保持眼神交流,緩解孩子說話時的壓力,並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

4。 當孩子積極開始一個話題的時候,家長應該學會傾聽,適當地進行簡短而具有發散性的提問,幫助孩子找到更多想要說的話題,激發孩子說話的願望和信心。在回答孩子之前先停頓一下。

5。 把家庭的用餐時間作為談話時間,避免因其他事物分心,如手機、電視。

6。 提供輕鬆、平靜的家庭氛圍,放慢家庭生活的節奏。

不建議做的:

1。 不要要求孩子的語言始終正確,允許談話變得有趣、愉快。儘量減輕孩子說話時面臨的心理壓力。

2。 避免糾正孩子的語言,或給出諸如「放慢速度」、「慢慢來」、「深呼吸」之類的反饋。這些話反而會提醒孩子自身說話具有的困難,使孩子感到更加不安和緊張。

3。 當孩子感到不適或口吃加劇時,避免讓孩子說話或大聲朗讀。嘗試換著做一些不需要大量說話的活動,避免孩子的壓力加劇。

4。 不要打斷孩子或讓他(她)從頭說。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完自己的句子。

5。 不要告訴孩子說話前一定要思考。

口吃好不好治需要看具體的情況。口吃的治療也許不能完全消除流暢障礙,但是能幫助孩子提高語言的流暢程度,發展交際能力,減輕語言流暢障礙對學習、工作、生活的影響。

以上,就是關於孩子言語不流暢的分享,希望能解答你的一些疑惑。

來源:果殼童學館

申明:本文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突然結結巴巴,要不要管?
    在這些文章的留言區中,有個問題引起了老編輯的關注,它普遍集中在 2~4 歲的寶寶身上:寶寶說話突然結結巴巴,該怎麼辦?是口吃嗎?要幹預嗎?、說得早,卻突然開始結結巴巴?家長應該允許孩子出現一點點結巴,這往往也有助於他們在頭腦中組織語言。
  • 孩子說話突然結結巴巴,這事兒要不要管?
    一般情況下,三歲左右的孩子,說話突然結結巴巴,都是很正常的發育階段,大家並不用太過於著急或擔心,更不用強行幹預或糾正。相信看到這兒,大家一定想問:有時候孩子說話磕磕巴巴,別說大人了,娃自己也著急,越急越說不好,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應對呢?接著,我就給各位爸爸媽媽推薦 3 招「民間療法」,日常生活中多多使用,就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啦。
  • 孩子說話結巴該怎麼辦?家長該如何糾正?
    一發覺孩子說話結巴,很多的家長都是很擔心,擔心孩子長大後怎麼辦?不用急,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2、正確示範當孩子說話出現結巴時,家長需要耐心的給孩子做正確示範,要用和藹溫柔的表情和態度,耐心引導,孩子一有進步,就要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 2歲孩子突然患「口吃」,說話結結巴巴,看看醫生檢查後怎麼說
    可最近這段時間,圓圓突然發現女兒莫名結巴起來,張嘴說話的第一個字總需要重複幾遍。今天早上,女兒拿了顆蘋果想讓爸爸削,結果張口說:「我我我……」就是說不出後面的字,圓圓的暴脾氣一點就著,拉過女兒就是爆吼一聲:「我什麼我,趕緊好好說話,再這樣就別吃了。」
  • 孩子說話突然「結巴」,要幹預麼?語言專家:這四種情況需注意
    接著又對我說:「哎,我家閨女也不知道怎麼了,本來說話挺好的,最近開始結巴了,該不會是口吃吧?」很多爸爸媽媽或許和雪兒媽媽一樣,在寶寶3歲左右會突然發現:本來說話流利的娃,一夜之間開始結結巴巴。於是回去糾正孩子,或者感到深深焦慮,覺得娃會不會是「口吃」了。正好鏘寶也進入這個階段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寶寶突然結巴是口吃麼?5歲之前的寶寶,很容易出現語言表達不流暢的狀況,3歲的孩子處於一個語言過渡期尤其容易磕磕巴巴的說話。
  • 開學十多天紹興一幼兒園突然「搬家」 孩子們怎麼辦?
    「藍天幼兒園」幾個字只留下痕跡 9月14日,有紹興市民反映,位于越城區(高新區)塗山路的藍天幼兒園開學不久,突然要搬遷至南江楓林幼兒園,搞得家長們措手不及。開學才10多天,幼兒園就要搬家14日上午,記者趕到該幼兒園採訪時,門口聚集了不少家長,他們在等待園方給出的最後處理意見。該幼兒園已沒有了「藍天幼兒園」的招牌,取而代之的是「紅黃藍多元化教學點」。「這個幼兒園開辦10多年了,以前一直都正常運營。可今年開學才10多天,突然說要搬遷。
  • 兩歲多孩子說話「結巴」急壞家長,只因做錯了這件事
    一、昨天,去妹妹家,兩歲多的月月高興地給我介紹新買的玩具,可能是因為太激動,孩子說話結結巴巴的,小臉憋得通紅。妹妹見狀,焦急地說:「這孩子最近說話都是這個樣子,她這剛學會說話呢就成了一個「結巴」,長大了可怎麼辦?」妹妹的焦慮,我深有體會。
  •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語言能力發育緩慢還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結結巴巴,說話的時候總是口齒不清,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我想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會不會口吃了?對此,寶媽寶爸們先別著急,這可能是幼兒語言能力發育緩慢,並不一定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 寶寶原先說話流利,突然變「小結巴」怎麼辦?父母端正態度是關鍵
    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記憶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說在決定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在早期童年時代進入到意識中的語言的鮮明度和情感色彩程度。」所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特別重要。我家的寶寶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說話一直是結結巴巴的。
  • 孩子脾氣突然變犟怎麼辦?家長別"硬碰硬",3步走學會以柔克剛
    很多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會遇到一個情況,那就是孩子的脾氣突然就變得很犟,什麼事情都要和父母對著幹。如果是更加細心一點的家長,或許會發覺,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脾氣突然變犟怎麼辦?
  • 孩子說話晚 家長怎麼辦?
    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很多,通常影響孩子說話的有聽力障礙、發音器官不正常、智力低下、孤獨症(自閉症)、語言環境(隔輩人帶孩子或保姆不愛和寶寶說話)、心理問題等。如果寶寶的上述幾個方面都沒有問題,如果孩子到了該說話的年齡還是不會說話,那麼,建議媽媽可以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兒童語言測查。通過這些測試,可得出孩子的語言發展年齡與實際年齡是否相符。
  • 孩子說話結巴怎麼辦? 媽媽別擔心,教你訓練孩子流暢表達的方法...
    學說話,未受到正向鼓勵孩子在表達時,未得到正向鼓勵,例如:家長常質詢孩子「一句話怎麼想那麼久?」或不耐煩打斷孩子的談話,要求他「先想好再講」等,讓孩子產生畏懼,講話更容易結巴。社會文化影響除了受到遺傳、教養等因素,父母的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流暢度。
  • 孩子脾氣突然變犟怎麼辦?家長別「硬碰硬」,3步走學會以柔克剛
    很多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會遇到一個情況,那就是孩子的脾氣突然就變得很犟,什麼事情都要和父母對著幹。如果是更加細心一點的家長,或許會發覺,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因為這次出門帶孩子,和孩子記憶中的出門不一樣,孩子心中的秩序感被打破,他們就感到不安。孩子脾氣突然變犟怎麼辦?
  • 「洗……洗澡」孩子說話突然變磕巴怎麼辦?超過這個時間要注意
    一天晚上,姐夫正在陪小外甥玩遊戲,小外甥突然笑了起來,嘴裡不停地說著嘻嘻,嘻嘻,姐姐還正高興呢,這孩子終於能連著說出兩個一樣的疊字了。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怎麼突然變得口吃了?孩子說話突然變磕巴是怎麼回事?
  • 學前班的孩子上課愛動、說話怎麼辦?
    網友提問:「王老師,我的孩子上學前班,但孩子上課特別喜歡說話愛動,因為這事老師經常找家長。我也經常跟孩子說教,但說完第二天孩子就忘。我問孩子為什麼說話,孩子說他板不住,有時候還有其他小朋友主動跟他說話。面對這樣的問題現在很撓頭,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請老師幫忙指點一下。」
  • 孩子突然「口吃」,千萬不能大意!
    前段時間,朋友的孩子,3歲,突然口吃;之前發音非常標準、語言流利,說話也早。朋友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送老家了1個月多,回來之後,講話開始有點結巴,首字、詞要重複才能講出來,但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3、心理壓力重家長或老師讓回答問題,由於不會或不敢說致使講起來結結巴巴。4、語言訓練不當有的家長覺得小孩子說話支支吾吾好玩,於是就逗孩子似的教連續發「呵……」音,反覆重複可形成結巴。5、模仿他人孩子看電視有些動漫節目、或電視劇演員人物塑造為結巴,便好奇地模仿,養成了不良習慣。
  • 兩周歲的孩子說話太少怎麼辦 ?
    兩周歲的孩子說話太少怎麼辦?一般來說,兒童在兩歲時就應學會說話,而到兩歲半還不會說話,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有可能是和家族的遺傳有關,上輩人說話晚,他們的孩子有的也學話晚,雖然一時還不會說話,但是心裡是知道的,智力發育也並不比其他兒童差。因此,家長不必太著急,可採取多創造條件和他交談方法來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那麼,2周歲的孩子說話太少具體要求怎麼辦?
  • 太突然!就這麼停了!家長可怎麼辦?
    太突然!就這麼停了!迪士尼英語最近宣布,關閉全國學習中心,6月26日起辦理退費。 太突然了,就這麼停了!家長課怎麼辦? 因為疫情,在中國經營了12年的迪士尼英語關店近半年,財大氣粗的迪士尼撐不住了,宣布離場。
  • 孩子被打罵後不說話怎麼辦
    孩子被打罵後不說話怎麼辦2020-12-03 18:02:1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平時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是否存在不對勁的地方,以便及時的進行改正。那麼,孩子被打罵後不說話怎麼辦?
  • 孩子四歲不會說話怎麼辦?
    孩子四歲不會說話怎麼辦?寶寶的健康成長,對於父母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僅要行動靈活,聰明活潑,還要口齒伶俐。每個寶寶身體狀況不同,所以寶寶說話的時間也不等,有些寶寶在幾個月就咿咿呀呀想要表達自已的意思,但是有些寶寶幾歲了也不會說話。那麼,孩子四歲不會說話怎麼辦?一、查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