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中國式養老中,「幫子女帶娃」已然成了很多老人晚年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幫忙帶娃很辛苦而且又沒有「工資」拿,但是老人們還是盡心盡力地幫忙照看著孫輩。
不過,久而久之,這也滋生了一些子女「理所應當」的心理,於是依靠父母帶娃的「新型啃老」蔚然成風。
新型啃老遇見對手,70後父母達成共識: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
糰子前段時間給寶寶斷奶了,想著寶寶沒有以前那麼黏著自己,糰子便有了想要外出上班的想法。「家裡兩個人掙錢,生活花銷上也更寬裕些。」糰子和老公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老公也很支持。於是糰子便向公婆發出了「求助」,可是令小兩口沒有想到的是,公婆居然「一口拒絕」了。
「我們辛苦了一輩子,終於把兒子拉扯大了,好不容易有了空閒的時間,這又讓我們來帶孫子,我們也想過自己的生活。」婆婆話說得很明白,帶孫子顯然不是老兩口的義務。聽到婆婆這樣說後,糰子有些不大高興,「我們小區裡幫忙帶娃的老人隨處可見,現在年輕人負擔重,也只能靠老人幫忙了!」
眼看著讓老人幫忙帶娃的事要「泡湯」,糰子有些急了,於是她半開玩笑地說,「現在需要您幫忙的時候您不幫,以後養老的時候可別怪我們顧不過來了!」婆婆聽後也不甘示弱,隨即回道,「你們年輕人放心,我們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
婆婆這話說得硬氣,糰子一時有些接不上話來。沒人帶娃,糰子外出工作的打算也就沒能成行。「以前總覺得老人幫忙帶娃是天經地義的,如今看到自家老人撂挑子後才明白,老人幫忙帶娃真是天大的情分。」糰子有些感慨地說。
為啥不帶娃不出錢也不用你養老,逐漸成了70後父母的共識?
1)「帶不好娃,還要落埋怨」
兩代人在生活習慣以及教育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子女不懂溝通和包容的話,老人帶娃很容易會費力不討好。明明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但是卻還要受到子女們的「不理解」,這難免會讓老人有些委屈和寒心。為了避免這種尷尬,老人們對於幫忙帶娃也變得不樂意配合了。
2)「忙活了一輩子,不想晚年也不得閒」
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看到子女成家立業,本應該好好體驗人生的他們,卻還要被套上照顧孫輩的枷鎖,這顯然有些強人所難。帶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年輕人帶起來都會很疲憊,更別說是體力更弱的老人了。
3)「不想讓孩子拿『養老』的事說事」
子女們被老人撫養長大,他們本就承擔著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如果子女們拿著「帶娃才給養老」作為威脅的話,這難免會讓老人心寒。老人不想子女們拿「養老」的事作為條件,自然也就不願意為此而「妥協」。
不要用養老來綁架父母帶娃,況且父母多陪孩子,對娃也有好處。
1)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不該缺席
孩子的成長就像是一部不能看回放的連續劇,當父母們錯過了這一集後,他們就只能去看下一集,於是父母的缺席便成了一種不可彌補的遺憾。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就應該為之而負責。父母不該缺席孩子的成長,這是父母該有的擔當。
2)被父母親手帶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他們對於父母有著很強的依賴感,如果父母能夠親手把孩子帶大,親子關係的和諧融洽自是不必說,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其實孩子對父母的親密感渴求也是有期限的,如果父母錯過了,那麼最終只能是換來的孩子疏離。
3)來自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成長得更茁壯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與父母進行親子互動的時候,他們的大腦發育是最為快速的。所以父母陪伴的意義和價值遠比家長們想像的要多得多。也許物質滿足可以給孩子帶來歡樂,但是在他們的成長中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
總之,老人幫忙帶娃不是義務,是情分,老人們有選擇幫與不幫的權利。與此同時,即便有老人幫忙帶娃,父母們也不能夠逃避養育孩子的責任,有擔當是為人父母的「第一要務」。大家對於「老人不幫忙帶娃也不用子女養老」的現象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