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紹興地名的銀錠
泉,音通錢。錢幣文化的研究,通常被雅稱為「泉學」。在中國泉學界,有兩位宗師級的人物,被譽為「南戴北駱」。這「南戴」,指的就是紹興的戴葆庭。
10月18日,以戴葆庭名字命名的錢幣文化博物館將在鑑湖水街壹號開館。與此同時,將有200多枚代表著國內錢幣收藏界頂尖水平的藏品在此亮相。
這個館為何會落戶紹興?這場高規格的展覽將會給紹興市民帶來哪些古泉珍品呢?記者趕在開館前,一探究竟。
收不完的小紹興,紹興是錢幣收藏的一方熱土
「在國內收藏界,有『收不完的小紹興』之說。這種說法,同樣適用於錢幣收藏。」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的創辦人陳寶祥,是一位有著近30年錢幣收藏經歷的老藏家,同時擔任著中國民俗錢幣學會副會長、浙江收藏協會泉友會會長、紹興市收藏家協會會長等職。
在他看來,紹興是錢幣收藏的一方熱土,有歷史文化,有人脈傳承,有人文環境,有收藏故事。甚至可以說,這裡是中國近現代泉界名人的搖籃地,錢幣學術研究的高地,和錢幣文化收藏的寶庫。
「紹興出的泉珍特別多,比如那枚至今仍為孤品的『壹當伯錢』,就是1921年戴葆庭在柯橋附近找到的。這是唐代安史之亂時鑄造的一枚樣錢。紹興也是著名的錢幣鑄造地。比如東吳時期的大錢五十、明朝末年的大明通寶,以及太平天國時期的錢幣。」陳寶祥告訴記者,紹興還湧現出了一批在中國錢幣界頗有影響的收藏大家。
清·鹹豐重寶寶泉當十三點爾雕母
比如戴葆庭、戴志強父子。在父親的潛移默化下,子承父業,戴志強成為了一位錢幣學家。他不僅是中國錢幣博物館的首任館長,還兼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國家流通文物專家組成員等職。
「為什麼辦這個館?一來,戴公對泉學研究的貢獻,值得敬仰。二來,紹興悠久、厚重的錢幣文化應該得到傳承和弘揚。」陳寶祥告訴記者,2015年,他拜戴志強先生為師。懷著對錢幣文化的摯愛、對先賢前輩的敬畏、對師公的膜拜,他決定創辦這個館。
記者也了解到,錢幣收藏在紹興的熱度近年來更是方興未艾。「浙江省收藏協會泉友會的會員有近1000人,其中紹興的就有200多人。」陳寶祥說。
盡選錢幣之大珍,實物再現錢幣演進軌跡
為了慶賀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的開館,戴志強的10位弟子——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錢幣收藏大家,將拿出各自珍藏的古泉名品,來紹興辦一個戴門弟子藏泉選展。
「這次展覽將盡選錢幣之大珍,展示中國錢幣文化的藝術魅力,並以錢幣學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實物再現錢幣演進的軌跡。」據戴志強透露,這場展覽非常有看點,特別是其中的幾個特色專題,如「雕母」「母錢」「鐵母」和「樣錢」;「浙爐」與「蘇爐」;記有紹興地名的銀錠等,都是錢幣學研究成果在各個領域的反映。
清·鹹豐重寶寶泉當十三點爾雕母
「雕母,亦稱祖錢,是為母錢之母,制錢之祖。凡鑄錢之法,先將精煉淨銅或鉛錫手工雕鑿成祖錢,再翻鑄母錢,此後用母錢印鑄制錢。祖錢為清代鑄錢之根本,歷來為藏家所珍視。」來自河北的戴門弟子趙梓凱帶到紹興展出的珍品中,就有一組清代九帝雕母錢,其中祺祥通寶寶源小平雕母,尤為珍罕。「祺祥這個年號僅存兩月有餘,清鹹豐十一年(1861)七月二十六日始試鑄,未正式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隨後銷毀殆盡,所以現所存行用錢已屈指可數,而它們中的雕母更是寥若晨星。」
而來自餘姚的戴門弟子陳文軍帶來的則是一組記有紹興地名的銀錠。「這是清代地方向上級徼納的稅銀。你看,上面有三個戳,分別為地名:山陰;匠名或銀號名:大成;還有是年份:三年六月。這是上繳庫銀的三要素,說明了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上繳的,匠名或銀號則有溯源的作用,防止銀子成色及分量上的偷工減料。」陳文軍告訴記者,浙江銀錠是他主要的收藏方向,他花了6年時間,終於收集到記有清代紹興府八縣中七縣的銀錠,目前只缺少一個新昌了。「這個銀錠的價值主要在於它非常稀少,而且品相非常好,目前市場價大概在6萬到10萬元。」
作為東道主,陳寶祥在這場展覽上展示的則是他在「花錢」上的珍藏。「始於漢代的花錢,雖然不是流通錢,卻蘊含著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傳承。比如我收藏的這款《一生謹慎 諸葛亮》,正面是吉語,背面是人物。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風流於遺蹟,萬古清高,它讚頌的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文字深俊,構圖精美,富有哲理和文化內涵。此錢目前僅見三枚,為浙爐花錢之名珍。」陳寶祥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了解到,這些古泉珍品在紹興展出的時間僅3天。從10月18日開展,到20日結束。
(原標題《記錄紹興地名的銀錠、母錢之母「雕母」、還有各式「花錢」……200枚古泉珍品將亮相紹興》,原作者徐霞鴻,編輯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