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黃酒色澤黃澄透亮,令人喜愛,在其三千餘年的發展史上,曾有許多別稱,它們或直露通俗,或含蓄雋永,生動地表現了紹興酒的特徵和在群眾中的影響。老酒—這是民間對紹興酒最普遍的稱呼。因為紹興酒的品性是越老越醇,越陳越香,故稱。南宋詩人範成大《食罷書字》詩中有「捫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之句,在詩後,他自注云:「老酒,數年酒,南人珍之。」可見,「老酒」之名至少在南宋已經出現。紹興一帶的眾多酒諺、酒聯中亦多見此名,如:「遊過三山六碼頭,吃過氽筒熱老酒」、「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你會雪花飄,我會老酒咪」、「剁螺螄過老酒,強盜來了勿肯走」、「兒子要親生,老酒要冬釀」,等等。
黃封—紹興酒用黃泥封壇,如是貢酒則加以黃羅帕封口,故稱「黃封」,「黃封」後也泛指美酒。吳壽昌《鄉物十詠·東浦酒》詩:「郡號黃封擅,流行盛域中。」蘇軾《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蘇軾《歧亭》(其三)詩:「為我取黃封,親拆官泥赤。」
黃湯—本是民間對黃酒的一種蔑稱,在紹興一帶尤其盛行。《元曲選·硃砂擔》:「我則是多喝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水滸》第十四回晁蓋假意怒斥劉唐說:「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這口黃湯,我家中沒有與你吃?辱沒殺人!」
迷魂湯—喝酒過多,醉醺醺,昏陣陣,象迷了魂一樣,於是紹興民間就稱酒為「迷魂湯」,稱醉飲者為「喝了迷魂湯」。紹興一帶婦女見丈夫酒醉回來,往往罵道:「死胚,哪裡灌了迷魂湯?」
後反唐—《薛剛反唐》的故事在紹興民間頗受歡迎,影響很廣,為區別於「瓦崗寨反唐」,紹興人稱之為「後反唐」。紹興酒飲時潤和,而後勁強烈,故以「後反唐」稱之。
福水—紹興酒營養豐富,具強身健體作用,一般老百姓認為有條件常飲酒是人生之福,因此稱酒為「福水」。如魯迅作品中就有「福人飲福水」之句。
紹興—這是以名產地作為酒的別名。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紹興酒各省通行,吾鄉之呼之者,直曰『紹興』,而不系『酒』字,……俱以地名,可謂大矣!」舊時一些文學作品、友朋書函中也常常不系「酒」字而直呼「紹興」,《師友尺牘偶存》中就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說有位叫王西莊的人,讀著友人來信,十分激動,竟忍不住拍案叫道:「快拿紹興來吃!」
名士—清代著名詩人袁枚,自稱性不近酒但深知酒味,他拿紹興黃酒與燒酒相比,認為紹興酒堪稱「名士」,而燒酒像個「光棍」。他說:「紹興酒為清官循吏,不摻一毫造作,而其味方真。又為名士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餘常稱紹興酒為名士,燒酒為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