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專訪武超則:科技板塊長期的確定性毋庸置疑 未來看好5G應用領域】武超則表示,每一輪產業變革中,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5G技術會和許多傳統行業結合起來,科技板塊長期的確定性毋庸置疑,但投資者需要儘可能以長期的角度去關注投資機會。(證券時報網)
9月28日,A股市場全天弱勢震蕩,成交量持續萎靡,兩市個股普跌,市場情緒持續低迷,短線資金進入休假模式。截至收盤,滬指跌0.06%,報收3217.53點;深成指跌0.42%,報收12760.93點;創業板指跌0.75%,報收2521.25點。滬股通淨流出11.16億,深股通淨流入0.38億。
在市場震蕩期,科技股短期也進行了不小的調整。今日,證券時報特邀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做客時報會客廳,暢談未來5G的機會在哪裡。
武超則表示,每一輪產業變革中,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5G技術會和許多傳統行業結合起來,科技板塊長期的確定性毋庸置疑,但投資者需要儘可能以長期的角度去關注投資機會。
訪談精彩回顧
主持人:科技股是眾多投資者們非常關注的一個投資方向,但近期由於中美貿易摩擦以及科技股前期已經有了不小的漲幅,目前正在經歷調整。在這個時候該如何看待科技股?
武超則:科技股的時間周期,這一輪從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始,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為代表的新產業開始進行新一代技術迭代,2018年的華為產業鏈、2019年的雲產業鏈、信息安全,2020年上半年的半導體都有較大漲幅。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邏輯非常清晰,但是真正把這一邏輯兌現到上市公司的業績中,尤其是體現在EPS上,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驗證的。比如半導體行業可能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看,這個領域有沒有核心的產品出現,產品能不能量產,這是一個長周期的邏輯,但是具體到上市公司的投資上,可能是按季度甚至是按月去看股價的波動,就可能會出現錯配。像市場前期漲幅比較大的一些科技股最近調整的幅度也比較大,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目前市場缺乏一個持續驗證的過程。當然科技股裡面有一些行業業績是可以驗證的,比如雲計算鏈條的應用服務、基礎設備、數據中心等今年業績增長很好,股價上漲的持續性也更好。投資科技股要理解遠期的產業邏輯和近期的市場偏移,並把這兩者匹配好,才能更好的進行擇時。
主持人:那從近期的角度看,您認為目前哪些行業出現了錯配,或者說存在預期差,值得投資者去關注的呢?
武超則:雲產業鏈我個人認為它的持續性是比較好的。疫情下隨著移動流量的持續增長,To C的遊戲、直播、電商,今年都有持續的爆發式增長。而伴隨著5G時代的來臨,會出現傳統數據上雲的過程,即原有信息數位化的過程,To B的移動辦公、移動視頻也迎來了機會,比如以阿里和亞馬遜為代表的公有雲廠商,今年這部分業務有50%的上漲。雲上的SaaS平臺今年業績持續性也很好,zoom今年股價漲勢也很好,這種板塊短期調整是機會,後期彈性好。而雲的基礎設施比如數據中心、伺服器存儲、光模塊等也會有好的增長,但這些的彈性可能沒有那麼大,不過穩定性好。另外,從主題投資角度看,消費電子領域的蘋果產業鏈、智能車產業鏈的汽車電子、5G應用場景如雲遊戲、雲辦公,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可以關注。
主持人:那如果以長期的邏輯如何去判斷科技股的機會呢?因為科技行業競爭很激烈,我們怎麼能夠判斷出5年甚至10年後什麼公司能夠成為行業的龍頭?
武超則:科技股的特徵就是高風險高回報,波動比較大,機會比較多,像消費股會出現很多百年老店,但是科技股可能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首先,要研究底層技術路徑的變化,2009年開始的3G時代催發了電商、行動支付的生長,2013年開始的4G時代催發了短視頻的生長,我們現在去想像5G時代會催發出什麼,其實很難判斷,因為很多應用是漸進式發展的。現在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的可能就是智能車、智能家居、工業網際網路等。未來誰能利用好技術的演進,誰就能成為核心賽道的核心公司。第二,研究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的階段, 技術的發展一般要經歷萌芽、成長、泡沫、泡沫幻滅、成熟,這個過程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投資要看這家企業具體處於什麼階段,比如五年前去投資智能電視可能就太早了,但是太晚也不行。第三,研究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產業鏈地位,平臺、設備、晶片、集成的公司,議價權不一樣。最後,一家好的公司一定要有優秀的管理層,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
主持人:5G現在處在什麼階段?是哪一個生命周期呢?
武超則:我們一般認為,2019是全球5G商用元年。按照判斷,建設期大概會持續5年左右,即2019-2024年,5G建網投資約為1.2萬億元,投資峰值大概是在2021、2022年。而5G應用可能會從2024年一直到2030年。目前,對5G建設來說已經是成熟期了,5G應用還是萌芽期。從投資角度分析,5G建設的相關公司主要是關注業績和EPS,5G應用反而是小公司有可能會跑出來。
主持人:那麼結合三季報,5G建設有哪些細分賽道可以關注?
武超則:具體到細分賽道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整個行業的規模,包括訂單的增長和產品的價格,二是競爭格局,在整個通信建設的鏈條中要處於競爭格局相對較好的部分,不能是過度競爭,還在打價格戰的部分。設備中的基站、傳輸網設備、核心網設備;光通信中的光模塊、數據中心、雲計算都是可以關注的。從左側角度看,光纖光纜接近周期見底,中後期也可能會有機會。另外,進入門檻較高、有核心技術的領域,比如設計第三代半導體、晶片相關也可以關注。
主持人:您覺得A股中什麼樣的科技股才能稱得上進入門檻高、有核心技術呢?
武超則:這是一個很綜合的問題。有的公司技術可能很厲害,但是應用窄,距離產業化的時間很長,比如之前比較火的量子通信。所以技術的領先性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要看公司是否處於好的行業周期以及在產業鏈的地位,通訊行業可以說是一個漏鬥形行業,下遊客戶很集中,所以有的上遊公司可能並沒有議價權。其實過去股價走得好的公司並不一定是擁有很核心的技術,關鍵是要把中國製造做好、做精。
主持人:您認為現在這個階段關注5G應用會不會太早?
武超則:我個人覺得5G應用的機會更大。5G新基建的下遊是市場化競爭的,設備商會關心哪些場景能落地,所以有沒有好的應用產品非常重要。國家目前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就是要把技術用起來,有場景落地,比如今年很多企業都在快速發展智能車,目前階段5G應用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不過現在可能一級市場比較多。
主持人:那麼5G應用相關的領域都有哪些呢?
武超則:To C端主要就是遊戲雲化、高清直播、VRAR(其中VR 可能會更快);To B端可以關注智能車、智能製造即工業網際網路、智能醫療。
主持人:5G應用和5G設備的研究邏輯有什麼區別嗎?
武超則:整體是差不多的。不過目前5G應用還處於早期,而5G設備已經比較成熟,一般會偏向關注絕對體量夠、壁壘高的大公司,而5G應用裡面還一直會有新公司加入,原有公司不一定存在護城河,新入局者可能更有機會。
主持人:有一種觀點認為投還處於競爭中的公司,不如投這些公司供應鏈上的公司,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武超則:我認為這個沒問題,像蘋果、華為、亞馬遜供應鏈裡面也有很多好公司,關鍵要研究清楚其技術路徑是不是主流的。
主持人:近日,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過度超前,抬高了用戶成本或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現有5G技術很不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後消化成本是難題。這個觀點您怎麼看?
武超則:應用和基礎創新屬於螺旋式的關係,是互相成就、不斷摸索的。5G要建三張網,現在還是第一張網。應用的滲透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要以長周期角度去看其發展,短期不需要因為某些場景還沒有落地就過度悲觀。
投資者提問環節
問:雲遊戲的技術門檻高不高,投資時可以只選擇大市值公司嗎?
武超則:雲遊戲未來的趨勢有點類似當年的頁遊。看好雲遊戲裡面提供IP、提供內容的公司,而不是偏分發或偏渠道方面的公司。當然,隨著雲遊戲平臺技術的變遷,也可能會有新的渠道產生。
問:目前,5G和新能源的交叉領域在哪裡?
武超則:現在這兩者還沒有什麼關係,還是解決整車變成智能車的問題,沒有解決5G車聯網的問題。
問:買科技股裡面看好賽道的龍頭公司這一策略可行嗎?
武超則:不同階段要分情況討論。5G建設選龍頭沒問題,5G應用可能小公司機會更大,每一輪技術革新中成長最好的不一定是存量公司,但這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比較難,建議多關注科技指數、etf產品或是實現組合投資,偏早期的公司可以多投幾個。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