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畢業後,幾乎每走到一個單位,都會有中年大嬸或大叔問我:為什麼你讀中藥學,不從事自己的專業,多浪費大學讀的幾年書啊?
對於這樣的問題真的太難一兩句話解釋清楚。當時我都是應付式的回答,畢竟人家也只是隨口問的,無論我回答什麼,人家都會很快忘記的……
但是,我也有認真想過,為什麼呢?
一、首先這個專業也不是我選的,我被調劑去的。高考報志願不是有一欄,服不服從調劑選項嗎。當時我,和大多數的高考生一樣,選擇服從調劑。如果我不服從,又考不上首選專業,風險太大,我很有可能淪落到要讀下一個層次的大學。我其實也沒多不適應,但是在大學社團裡,我認識了一個讀護理學的姑娘,她說她被調劑了去讀護理,在家裡哭了三晚,才接受了這個專業。(現在她做了護士,嫁了人,看上去生活也不錯的樣子)。
二、我在中藥企業、醫療系統都找不到我的位置。關於我專業的,我的第一個嘗試,去了藥品生產企業。在大三的暑假,我以10元每天的工資去了一個藥廠做暑期工。10元每天,你沒聽錯,雖然我上下班的車費都不止10元。是的,我是虧錢做的暑期工,然而我依然很感謝老闆,我覺得我每天創造的價值連10元都沒有!!!我只是做資料複印,蓋章這樣簡單的工作,真的沒能為企業創造一分價值。所以老闆大概是看我簡歷寫得太誠懇,才給了我這份暑期工的機會。畢竟我的工作真的可有可無的。
但是環視廠裡讀藥專業的員工,一個是做質檢的,一個是做代理廠長(聽上去是很好聽)。我感覺沒有我的位置,從今就沒想過要去藥廠。但是我那個只是小規模的藥廠,大的肯定不是這樣的!!!有些藥廠也很好的!!!
我的第二個嘗試,去了藥品銷售企業。那時我未畢業,去實習,把我分到中藥倉庫,其他的中專生分到藥店。這個工作也很簡單的,反正倉庫溫度溼度都是固定的,就有些藥材是放冰箱的,有些是放貨架的。我呢,拿把秤,稱藥材,分好包裝,打包。收到商家的訂單,根據訂單把藥材裝好。出庫。大概是這樣。又或者我運氣不太好或者是太好,讓我看著那個三十多歲在倉庫的男人,一直工資也不漲(不能怪企業,畢竟這樣的工作很簡單,誰都可以做,沒辦法)。也許你說公司還有其他的位置,或者是我運氣太好或太不好,去的是一個家族企業,老闆就是老闆,財務經理就是他老婆,其他的什麼經理就他親戚或老鄉。在單位有一位四、五十歲的執業藥師,醒悟太遲,善意提醒我:你以後千萬別找**人開的企業,他們太團結,好的位置都給他們的親戚,老鄉。但是他說的是真的,後來我也去了一家**人開的企業,也是這樣的情況。
我的第三個嘗試,想去醫院。然而醫院招聘條件,要麼要證書,要麼要應屆生。(是了,醫院很喜歡應屆生,如果要去醫院,要珍惜應屆生的身份,多去考醫院編,而且實習的時候,爭取那些去醫院的實習名額,哪怕0工資,在醫院缺人和你表現良好的同時,實習結束,醫院會留你的)。當我想考醫院編時我已不是應屆生。我只能去了一個衛生站。想著曲線救國,拿到證書再考醫院編。那時,我在衛生站藥房,根據醫生的處方,拿出相應的藥品給病人就可以了。然而衛生站,不太分工,不像醫院那樣,配藥就配藥,收費就收費。我那時還要學收費,要在系統輸入藥品,結算,患者付款。是的,再說一個小插曲吧,我也曾去一個私人醫院求職,但工資太低最後沒去。那個私人醫院老闆說藥房工資是這樣,他招的那個暨南大學畢業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反正是一本本科的學生),在藥房,考了職稱,在我這做了七八年,工資也就三千多元(當時是2014年)。所以他跟我說,如果我去他那裡工作,因為我沒有職稱,只能給我2000元。我問他:那那個大學生為啥不去考公立醫院的編制呢?他竟然反問我:如果他考得上,會留在我這工作到至今嗎?
我感觸很深,他都考不上,我會考上?概率上來說是不會的。所以我也打消了曲線救國的念頭。
是的,我只是在藥品生產企業,藥品銷售企業,醫療機構都找不到我的位置。也許是我運氣不好或運氣太好,如果當初我去的不是小藥廠,不是家族企業,沒聽過那個一本學生依然一直考不到醫院編的故事,或者我未必會那麼的堅定不想從事自己專業了!
我真的不是在說我的專業不好!!!我只是以我的能力找不到我的位置,而且我沒有那麼熱愛,所以我未能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僅此而已。
我校中藥學專業畢業生也有些去了三甲醫院藥房,去了中專學校當老師,去了公務員隊伍,去了世界500強醫藥企業的!!!
三、機緣巧合,我去了做大學生村官。感覺機關單位的氛圍還不錯,人際關係也簡單,所以我就堅持去考公務員。最重要的是,在機關單位,有午休,我身體變好了。其實一開始考公務員我也是跟大流去考的,後來才是真的下定決心要堅持去考。最後是機會來臨,實力有一點,運氣有一點,才考上公務員的。
以上大概是我沒有從事自己專業工作的原因。
至於說讀了這個專業卻不從事這個專業的工作,浪不浪費?我倒不覺得。其實像我這樣不從事自己大學專業就業的人多的是。在我做村官那時,遇到鎮上的一個公務員,她是讀護理學的,然而她做了沒多久的護士就跑去考公務員了(她現在做了領導班子,生活也不錯)。這樣的例子,多的是。反正大學只是讀4年,人生中工作可能是四十年。4年放在四十年中,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反正,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並不會讀錯了專業人生就完蛋了這麼誇張。我不去讀這個大學,我就考不上公務員,即便我考的職位跟我大學專業沒一分關係,但是設置學歷是要大學。沒有學歷,連進去稍微好一點的企業的門檻都沒有。你可以說,我能力不一定比那些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差。但是企業,機關單位都不會想冒這個險,花太多的時間去培養一個只是可能可以培養的人。這是概率問題,確實沒有學歷也有很多有能力的人。但是事情確實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上手比較快。一個計算機開發的大學生,一入職或入職後沒多久就可以開發手機app,一個中藥學畢業的大學生,一入職或入職後沒多久也可以勝任藥房的工作…但是讓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去開發手機app不是不可以,可能企業要培訓一兩年的時間,企業當然只會招一入職或入職後三個月內就可以勝任工作的員工。
所以如果可以,還是選自己想讀的專業,然後從事專業的工作。如果不可以,領個學歷證書,拿個敲門磚,去入職只要求學歷,對專業要求不大的崗位也可以。如果實在想轉行,先去一些培訓學校再繼續讀一年半載有了技能再轉行吧。
或者自己的心態吧,也沒有太在乎。當初只是想領個敲門磚。畢竟,證明自己的事情,恐怕要拿著敲門磚敲門,進了門才可以證明。如果進不了門,只能換一扇門,或創造一扇門。如果創造一扇門能成功,確實是比進別人的門更能證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