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寫文章,我還有一項日常工作,就是解答父母們關於育兒和家庭教育的疑問,每天遇到的提問,大約有80%以上都包含對「孩子這樣」「孩子那樣」的不滿。
這很正常,如果父母對孩子很滿意,就不需要尋求幫助了。但有相當不少提問,還是讓人很鬱悶,因為那些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太低、不認同程度太高了。其中有一個是問孩子膽小怎麼辦的,我存下來放在文件夾裡,每看一次,都會覺得窒息。
孩子三歲,在媽媽看來,她在家裡和能說,很活潑,但就是一出去就「超級慢熱」。媽媽幾乎天天往外帶,讓她和跟小區裡同齡小朋友一起玩,但孩子膽小到有時候別人把玩具搶走了,只會跟媽媽說再買一個,或者讓媽媽幫著要回來,而不會自己要回來或搶回來,被別人打一下,也不知道還手。
這樣的寶貝其實很多,我也專門寫過文章,討論這種情況父母該怎麼辦。讓人發愁的不是孩子的狀況,而是這位媽媽的態度。無論怎麼說服,她都會反反覆覆表達對孩子的憂慮:
本來都是很小的事,但用上「影響一生」「無法接受」、「懷疑」、「退化」等充滿否定意味的表述,不免讓人擔心,媽媽如此看待孩子,孩子會如何看待她自己呢?她的自尊還在嗎?
發展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自尊,就是對自我的評價,對自己滿意的孩子,會有較高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而對自己不滿意的孩子,自尊和自我價值感都會比較低,不太喜歡自己。一個人的自尊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生活品質,自我評價較積極的孩子,未來會有更良好的發展,自我評價比較消極的孩子,未來的身體、心理、學業和成年後的經濟狀況,都很可能較差。
一個孩子的自尊程度如何,與他在特定關係,比如與父母的關係、同伴關係中感受到的自尊密切相關,他如何看待自己,不但受別人對他的評價的影響,也受這些評價的重要程度的影響。對於才幾歲大的孩子來說,和父母的關係、父母如何評價他,當然最重要。所以父母的對他的評價,對孩子總體自尊的形成極其關鍵。
簡單說,總是被父母做出較低評價的孩子,很難喜歡自己、對自己滿意、擁有較高的自尊和較高的自我價值感。
所以,就爸爸媽媽經常看到的孩子身上的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來說,你如何看待它們,比它們本身重要得多。
如果把它們當成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小事情、小插曲,就事論事地尋找有效的方式幫孩子提升能力,孩子的自我評價就不會受到負面影響;如果把它們誇大到很嚴重的程度,然後又上升為對孩子的整體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自我評價。
一些父母傾向於負面評價孩子,很少肯定孩子,與一種微妙的心態有關,他們認為父母對孩子的認可程度高了,經常肯定他、讚美他,會讓孩子「驕傲」起來,而「孩子驕傲」,在我們的文化中,一向是一件壞事。
比如我上小學時,如果小強期中考試考了第五,而期末考試考了第十,老師會批評他驕傲了,所以退步了,父母會批評他退步是因為驕傲,連同學都可能笑話他驕傲了,所以會被批評。大家都信奉一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這裡的驕傲,取的都是這個詞的負面意思——自大、自我膨脹,就是說一個人的自我評價超過了真實的狀況。
一個經常受到肯定的孩子,真的很容易過高評價自己嗎?我認為不會。
自大、自我膨脹產生的土壤,不是父母符合實際情況,也就是「如你所是」的認可,而是由父母的三種態度和行為偏差混合而成的一種並不健康的成長氛圍:
一是,父母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待——無論你現在是什麼樣,你得像我期待得那麼優秀;
二是,父母出於虛榮的炫耀和沮喪——孩子讓人滿意時,「看,我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不讓人滿意時,「你真讓我太失望了!」
三是,父母無處不在的比較——你比某某強,某某又比你強,你得時刻超過別人,不能讓別人超過你,你要是不努力,別人就超過你。
前面說過,父母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容易被父母誤導,對自己的評價也會起伏不定。所以,孩子會自大,會因自大而有不佳表現,根源並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那麼父母到底要怎麼評價孩子,才既不影響孩子的自尊,也不造成孩子的自大呢?我認為更好的方式是:肯定現狀加正面期許。
肯定現狀——你現在的樣子,已經很棒;
正面期許——我相信你會更棒!
有的父母會想:可是,孩子現在這樣,真的不夠好,不夠讓人滿意呀,難道讓我違心地誇他很棒嗎?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內在的進取心,他現在這個樣子,已經是他努力成長的結果。要知道,孩子長成什麼樣,不只取決於他自己,也取決於父母給予他的支持和幫助,也就是家庭教育,父母還沒有把孩子帶成「理想」的樣子,自己至少要承擔一半以上的責任,不能把鍋全甩給孩子。如果孩子哪裡哪裡都特別優秀,父母一定會認為是自己教育得好吧?那孩子不夠好,與我們當父母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不可能的吧。
即便孩子真的沒有那麼棒,也一定有自己的閃光點,肯定他的閃光點,對孩子就是一種積極的認可,孩子的自我評價和自尊都會由此提升,再加上正面期許,他就會更努力地去發展他自己,以獲得更高的自尊。這樣,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給予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會進入良性循環。
關於孩子成長的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您可以參看:
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
已出版《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即將出版《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
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