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父母有恐懼?而是家長的這些行為導致的,與膽小無關

2020-09-18 阿布媽媽聊育兒

文/阿布媽媽聊育兒

有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都如同是朋友一般,而這樣的相處模式,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感到很輕鬆。但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反而氣氛很緊張,家長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對自己的恐懼,可這都是因為一些什麼呢?

柳小姐對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是非常嚴格的,因為他和自己的丈夫都是高學歷的人,所以她也認為孩子在學習方面有著很好的天賦,一直都對孩子嚴格教育,希望孩子也能擁有一個好的未來。

雖然在學習上面孩子一直都是其他小朋友的榜樣,可是當柳小姐和自己家孩子相處的時候,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氣氛,非常的尷尬。即便自己主動與孩子聊天,孩子也總是唯唯諾諾的,甚至還會找各種理由遠離自己

這一點也讓柳小姐非常的失望,他不明白是為什麼明明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可是孩子在和自己相處的時候卻非常害怕自己。

一些家長帶和孩子相處時,也都發生過這樣的情況,而對於這一點,大多數家長都並不了解,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害怕父母呢?

孩子為什麼會怕家長?

1、家長總是威脅孩子

一些孩子之所以會害怕家長,就是因為在家庭當中家長總是會用威脅的話,讓孩子來完成一些事情。

比如家長想讓孩子做一些事情,而孩子不同意的時候,家長就會運用威脅的話來命令孩子。雖然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完成了任務,但也因為你的威脅,孩子漸漸地產生了害怕父母的情況,不敢和父母長時間相處。

2、家庭環境過於冷漠

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而小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關注,可如果家長並沒有給予孩子相應的關注,反而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有溫度的環境當中,這就會使孩子形成膽小的心理。孩子對父母沒有任何好感,反而記住的都是父母帶給自己的影響,這也就會使孩子對父母充滿了怨恨,或者是對父母產生恐懼的心理。

3、犯錯時總是會批評

小孩子犯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家長卻並不認為,在面對孩子犯錯的行為時,他們更願意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懲罰。

這些孩子在生活當中沒有接受過家長的讚揚,而收到的都是家長的批評,這也就會使孩子對父母沒有任何好感,在面對父母的時候,更會因此感到害怕。

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害怕自己是一件好事,更不要覺得孩子只要感到害怕,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會表現出乖巧的一面。其實孩子如果總是害怕父母的話,這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影響,甚至會影響到他的未來發展。

孩子對家長的恐懼會帶來什麼影響?

1、沒有安全感

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來源,自然是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但如果孩子害怕父母,這也就代表著孩子不願意去接近父母,他們自然沒有辦法獲得相對的安全感。

而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生活當中反而會對他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性,沒有辦法獨立,沒有辦法自己做決定,這對於孩子的未來而言,存在著很大的影響。

2、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害怕父母,他們也會因此形成討好型人格。之所以會害怕父母是父母,一直都處於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孩子感覺到遙不可及,和父母產生了距離感。但是在她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有需要父母基於自己的陪伴,所以這個時候孩子永遠都會放低自己的姿態去討好父母,為的就是獲得父母的關注。

這樣的孩子即便是離開了父母,在和他人相處時,也會自然而然地討好他人,為的只是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產生厭惡,想讓自己融入集體而已。

3、膽小懦弱

孩子如果想要擁有樂觀勇敢的性格,這自然需要家長的引導,可如果孩子在從小就對父母產生恐懼的心理,反而沒有辦法去接近父母,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更會小心翼翼,這就會使他們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而一個膽小的孩子,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也會懦弱,處理事情時,更會猶豫不決,這樣的孩子在未來是沒有辦法做成大事的。

所以說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害怕自己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要注意,避免自己的疏忽,給孩子的未來帶來影響,而對於這一點,家長的解決辦法是要和孩子拉近距離,咱們具體應該要怎麼做呢?

家長應該如何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1、製造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長如果想要和孩子拉近距離,那麼首先要做的則是製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如果一個家庭環境過於冷漠的話,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孩子自然沒有辦法與父母拉近距離,反而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會更有明顯的距離感。

而溫馨的家庭環境也會讓人感覺到溫暖,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感自然也會拉近。

2、多對孩子進行鼓勵

孩子與父母之間之所以會有距離感,就是因為家長與孩子平日裡的溝通叫上對孩子的批評較多。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要對孩子多進行鼓勵,主動與孩子拉近距離,鼓勵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有自信,也會使孩子改變對父母的態度,讓他們也願意主動去接觸父母。

3、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錯誤的時候,永遠都會指責批評,但實際上孩子犯錯並不是有意而為之,如果我們只會指責他們的話,反而會讓孩子對我們感到害怕。

所以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更要懂得正確的去對待,我們可以諒解孩子的行為與孩子一同去改正錯誤,在與孩子改正的時候,也是與孩子相處的最佳時機,這樣反而更能拉近距離感,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

總而言之,當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的時候,家長要去注意並且去對孩子多進行關注,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陪伴。只有家長製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孩子對父母的恐懼心理自然也可以消失,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才有著好處。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怕你嗎?歡迎留言共同討論。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多半和父母的這些行為有關
    ,影響孩子的恐懼有位媽媽小時候被狗咬傷過,童年陰影使她一直以來都特別怕狗。恐懼是一種很容易傳染的情緒,父母對一些事物的情緒反應會直接影響孩子。,孩子越來越退縮父母的過度擔心,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膽小。比如:「別玩泥,髒死了,小心有蟲子!」,「你這樣太危險了,媽媽抱著你玩!」,「你別碰,我幫你倒,一會再燙到了!」,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受傷或弄髒衣服,孩子的每個動作在他們眼裡都暗藏危險,會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嚴肅大聲地制止孩子。
  • 孩子長大後就變膽小?大多因為父母的這些行為,要注意糾正
    時間久了,孩子在心理就產生了相應的恐懼。只不過平時父母都在身邊,所以也就沒有什麼表現,而晚上到了東東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將這種恐懼放大,導致孩子越長大就越依賴父母。這種情況是會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失的,但是如果孩子在長大以後,依舊膽小或者是變得更加膽小,那麼父母就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時的行為跟教育方式出現了什麼問題。
  • 孩子膽小又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些事
    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
    父母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膽子大,而我們家孩子這麼膽小呢?這是性格使然嗎?二、父母的嚇唬,孩子越來越膽小有的孩子感到害怕,是被父母有意無意嚇出來的。孩子在呵斥聲中停下來,不是因為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事物,而是害怕媽媽的吼聲,這種聲音阻礙了孩子的探索,讓他們變得束手束腳,膽小懦弱,覺得就像媽媽說得那樣,身邊的一切都是有危險的,增加了主觀的恐懼。
  • 寶寶膽小、怕生?家長在平時要避免這些行為
    1歲以內的寶寶不宜長時間待在室內公眾場所,如果上早教班,可以嘗試小時制的早教活動,寶寶在自然適應陌生環境的過程中,對鍛鍊膽量有一定好處3.0~3歲的嬰幼兒正處在獲得信任感、安全感,初步體驗自己能力的心理成長期,越是害怕的東西越要去看,這種現象很普遍4.學齡前兒童通常害怕離開父母,懼怕大個動物、恐怖面具等,孩子的這些害怕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家長的及時矯正
  • 孩子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這四個行為有關,新手父母請收藏
    ,讓孩子越來越膽小有的孩子感到害怕,是被父母有意無意嚇出來的。,孩子越來越退縮父母的過度擔心,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膽小、退縮。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受傷或弄髒衣服,孩子的每個動作在他們眼裡都暗藏危險。會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嚴肅大聲地制止孩子。孩子在呵斥聲中停下來,不是因為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事物,而是害怕媽媽的吼聲。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一定要知道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以至於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導致孩子根本沒有成長的空間。身邊總有這樣一群寶媽,會自動將孩子的內向歸結為膽小。前不久網上出現一個話題「家長鼓勵式教育,到底有多重要」,說的就是楊迪父母的教育。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二個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以至於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導致孩子根本沒有成長的空間。他第一次萌生探索大自然的念頭時,你以危險、不乾淨為理由勸阻了;當他想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總怕打擊孩子自信心,然後幫他完成......
  • 孩子「膽小」,家長責無旁貸
    心理學研究表明,「膽小」其實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膽小」的背後實際上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心理學上稱之為「習得無助行為」。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與父母這些行為有關,尤其第2個
    正如一些媽媽擔心的,這些正是孩子膽小的表現。比起孩子成為「熊孩子」,家長們更怕孩子變成「慫」孩子。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內向膽小,而是家長們的一些行為,束縛了孩子們自由成長!而中國式父母,他們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但還是覺得不夠。以至於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導致孩子根本沒有成長的空間。
  •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
    孩子越來越膽小,不合群,原來是父母這些行為造成的我們都知道,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他就會處於一個自卑的狀態,結果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其實孩子的性格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後天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性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 孩子膽小大多數與父母教育中的這2個行為有關
    孩子身上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從父母的教育上找出原因,因為兒童天生會因為好奇心大膽地探索,他們本不該是膽小的。那麼是什麼讓他們從大膽變得畏手畏腳的呢?很多父母會口頭上鼓勵孩子要勇敢大方,但是做出的行為卻與自己說的截然相反,那個不讓孩子摸,這個不讓孩子碰,有什麼新鮮的東西自己先嘗試一下,沒有問題了再讓孩子試試。
  • 孩子社交恐懼會有哪些影響?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恐懼?
    社會交往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行為,也是一種必要的行為。人類自古以來就習慣了群居生活,但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很多人卻從原先的群居生活中脫離出來,並冠以自己「社交恐懼」的頭銜。而現在很多恐懼社交的也不僅僅是成年人,不少孩子也成為恐懼社交人員的一分子。
  •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膽小又怕生人?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幫助孩子的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膽小又怕生人?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幫助孩子的在如今充滿競爭且合作的社會中,會經常發現膽小怕生的孩子,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很多做法不夠正確,才造成孩子的心理緊張,表現出來就是害羞、膽小。
  • 孩子突然變得膽小還黏人,家長做好4件事,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前不久有家長反應,家中孩子上幼兒園大班,平時樂觀又勇敢,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害怕。但是,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間好像膽子一下子變小了,不敢一個人睡覺,還非黏著媽媽一起睡。父母都在家的時候,房間不開燈不敢進去,上廁所也不讓關門,甚至問媽媽家裡的門安不安全,窗戶被打碎了怎麼辦。媽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變得這麼膽小,好像一下子就喪失了安全感,他的恐懼從何而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 孩子膽小、害羞,家長別不要擔心,無條件接受孩子靜等花開
    這是一種社交活動中的焦慮行為,在眾人面前不敢大聲地說出來,而是會將這些話語悄悄告訴身邊的人,讓他們代勞自己轉達。為什麼孩子會產生膽小害羞的問題呢?父母本身就害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平時都是怎麼做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也會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和這個世界相處。
  • 孩子夜晚怕黑怎麼辦?家長多給孩子陪伴,引導孩子告別膽小
    恐懼是人體的一種情緒,是人自身的一種表現。害怕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比如怕高、怕疼、怕黑等。孩子也和大人一樣,都有七情六慾,也知道害怕。生活中孩子常見就有怕黑,沒有燈光不敢走,不然狠狠地抱住家長的大腿,通過哭喊還表達內心的恐懼。
  • 不要讓孩子的害怕演變為恐懼,鼓勵孩子大膽需要方法
    孩子總說自己害怕怎麼辦?家長的行為是治癒恐懼的良方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大膽勇敢一些,面對孩子膽小怯懦的行事作風,父母也是恨鐵不成鋼。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從出生之後都會被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激發嘗試的行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反而變得膽小了,父母有沒有想過原因可能是教育的方式錯誤導致的。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膽小、懦弱,多半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看看你中招沒?
    在教育和培養孩子這件事情上,每位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教育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性格,但性格總是讓人難以琢磨的,而且也是不受控制的。性格的養成,往往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