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的自我價值,如何去看見並認同?
之前,偶然間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視頻,一個教授舉著一張鈔票問同學們,有誰想要這張鈔票的時候,底下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教授把鈔票折了折,又揉了揉,問道:「現在還想要嗎?」同學們照樣舉著手,教授接著把鈔票扔在地上用腳踩了踩,接著問:「這樣還想要嗎?」同學們質疑地看著教授,但是,大家還是把手舉著。
教授說:「今天你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無論我怎樣折它,怎樣揉它,踩它,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的價值還是20英鎊,其實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就像這張鈔票一樣,無論人生如何踐踏你,蹂躪你,糟蹋你,壓榨你 ,你永遠不會失去你的個人價值,潛藏於體內,那喜悅、知識、永恆所閃耀的火光,那火光永遠不會熄滅······」
看完這個視頻之後,我覺得很觸動,一張鈔票尚且如此,何況一個有生命力的人呢?有多少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啊!又有多少人,因為這樣,一直自卑到沒有底線啊。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應該是具備某種東西的人,而不是認為我們本來就有價值,我們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而這就是讓我們低估自己無以復加的毒藥。
其實,我們每個人確實都有自己本來的價值,重點是,我們如何把本來的價值發揮出來,讓我們認同自己的價值。
麥可·喬丹的父親在他13歲的時候,曾經遞給他一件他認為價值大概1美元的舊衣服,問他能不能試著賣出2美元,他嗔氣著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洗乾淨之後拿到地鐵站成功賣了出去,父親再次給他一件舊衣服讓他賣到20美元,他再次嗔怪之後,找了會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唐老鴨和米老鼠,成功在貴族子弟學校賣出去了,還賺到5元的小費,而25美元相當於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最後,父親考驗它能否把一件舊衣服賣到200美元,這一次他不再有任何情緒,而是沉靜地思考如何做到,兩個月後,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角拉弗西來到紐約搞宣傳,他撲到拉佛西身邊,請她在舊衣服上簽名,他在現場以200美元的價格開始競價,最後以1200美元賣出了舊衣服······
他的父親問道:「孩子,你從賣三件衣服的經歷中明白了什麼嗎?」
「我明白了您是在啟發我。」他感動地說,「只要開動腦筋,辦法總是有的。」
父親說:「你說得不錯,但這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件只值1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一點,可這又有什麼關係?
何況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呢?
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
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一點。
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
是啊,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認為自己有價值,我們如何認為我們有價值。
兩個故事放在一起,是想深化這樣的認同——我們本來有價值,而我們如何發揮我們的價值。
勵志故事我們早已看得不少了,而我們更應該透過故事,看到背後存在的意涵。
更重要的是,把它和我們自己連接起來,想想如何結合到自己的痛點,然後把啟發投放到自己的生活當中,落入實際行動。
而不是看完以後自我感動而不了了之,一旦看到對你有啟發的東西,就馬上去為自己做點什麼。
不少人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而自卑,一味地低估自己,放低自己,一方面是不能真切地認同自己本來有價值,另一方面是沒有試著去令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
我們沒有試著去令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
我們沒有試著去令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
我們沒有試著去令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一種自我的主觀默認。
我們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價值, 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
我們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麼,我們如何去認識和發揮自己的價值呢?
01相信自己本來就有價值
相信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信念,而做一件事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心懷和這件事有關的信念,永遠不要懷疑精神的力量,如果你不相信或者尚未真的相信,那麼也試著相信或者默認自己已經相信它,然後再去行動,直到你真的相信了它。無論如何,不管做什麼,不管去哪裡,都要先接納自己。
02落入實際行動去了解自己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深刻地了解自己啊,因為沒有客觀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啊,發現了嗎?基本上,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只停留在自己的主觀看法,家人,還有身邊的人的看法上,以及,社會環境給我們的影射······
或許,你認為了解自己和認識自己這種事,看上去只是一種具備說教感情色彩的言辭。可事實上,它是一個人打開自己世界的一把大門的鑰匙。
如果你沒有客觀全面地去了解自己,然後認識自己,你就不足以認識到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你真正想做什麼,而你又能夠做什麼······你就會很難靠近,真正意義上和你相關的那件事,那件默默讓你有熱情,並願意鍾情於它的事,那件你想要為之奮鬥一生的事,直到你遇見它,你會發現,你會自願為它付出很多,而它能夠讓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彼此之間是互相促進,互相成全的。
03做好終其一生要進行自我教育的準備
人都應該是用盡一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而並非只是上學的時候,某些父母親總會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聲稱學習也就辛苦這幾年,畢業了就不用學習了之類的話,這樣的話,真的有毒,會嚴重誤導孩子,讓孩子認為長大畢業之後真的可以不用再學習了,而潛意識之下,無形中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種不得已的任務,重點是,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辛苦很無奈的事!雖然某種教育方式確實讓孩子的學習狀態很糟糕,但是教育方式和學習本身是兩碼事,不應該混淆誤導。
我們需要認清的是,學習是一件終身伴隨我們的事,我們需要憑著它來讓我們獲得成長,慢慢認識自己,了解我們能夠觸及並且能夠善於把握的東西,並且,更加系統地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人的一輩子都是需要不停地學習的,學習不一定來自書籍,但一定來自於生活,可是書籍卻是學習和生活的一道甜湯。它會讓我們發現,如果不是因為它就發現不了的問題,也會讓我們憑著一句話,就會對關於自己的事情有所啟發。當書裡面的東西在我們的大腦不斷累積之後,書裡面曾經讓你印象深刻的一些話,往往會發生碰撞讓你突然領悟一些重要的東西,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會變得豁然開朗······
情商的圓融,會讓你以更和諧的狀態,經營好和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和外在世界的關係;逆商的堅韌,會讓你在經歷各種挫折和困難之後,依然能夠以清晰的態度去面對;親密關係的周全,會讓你的身心得到滋養······
我們往往會在生活中,通過遇到各種事情來實現自己的成長,這是生活給我們帶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培養自己。
04不要去模仿別人
每個人的獨特性都可以讓一個人本來的樣子發光,只是太多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認可並意識到這一點,不知不覺當中喜歡去模仿別人,卻忽略了自己本來的重要性。
一個人,只有做自己才是最自然,最理所當然的。
只有做自己才能把自己身上的獨特性發揮出來,從而發展為自己的特長。
我們可以在別人的身上看到啟發,激發我們觸及關於自己的啟發,而不是模仿照搬。
05 找到真實的熱愛,持續做下去
找到真正熱愛的事並不容易,它和你自身的天賦相關,更是能夠催釀使命感的事物,能夠讓人擁有自在的意志力去為之奮鬥,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並且忠於尋覓,但是想找到的總會找到。重點是,找到了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夠成為天賦的施展者,它還尚且只是一個特質優勢,你的天賦熱愛之事物,需要持續行動量的凝結,兢兢業業努力的精進,否則,你的熱愛只能是你的一種感情和愛好而已,並不能帶來創造的集合,並以此反饋出去產生有回報的價值。
我們不知道自己能有什麼價值,那麼我們就應該先了解自己擁有什麼,再去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和自己建立聯結(即確認好這是你能夠為之奮鬥的事物這個關係),凝結成被需要的東西。
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除了沒有看清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專注行動量的凝聚也不夠,我們沒有努力去令自己認為自己有價值·····
所以,對於自我價值,看見和認同,簡單說來,是相信接納和努力行動兩件事。
做到並不容易,但是做到了就會感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