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人嗎?

2020-12-17 讀點書籍

一個人總是「不好意思」,那是因為他自我認同感的缺失。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是其自我認知程度的標準,衡量其情商高低。一個人只有建立了比較充分的自我認同感,才能有效建立自信心和自尊。當然,自信心和自尊是一個人獲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礎。

自我認同感在於關懷自己,關心他人。只有充分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也才能真正地接納他人。

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指的是將自身內在的感覺、自我意識以及外部評價等加以綜合,從而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給予好的回答。當然,這是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把信念和價值觀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並對自我價值進行評價的過程。這種評價往往來自於在平時生活中對自身的看法。一個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感覺自己很沒用或很智慧,在某些行為上覺得自己很差或很優秀,他可能很喜歡自己或很討厭自己……諸如此類總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印象和經驗,長時間累積就會成為人們對自己的評價,即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是一個人對「過去我」「現在我」「將來我」產生內在的連續性,也是一個人「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一致性關係的體現。一個人通過形成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誰,在世界上佔據什麼位置,而且自我認同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肖楠從小很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內心十分敏感,很在意別人的一言一行。有時候別人在他面前大聲笑著走過,他也會以為這是在嘲

笑自己。儘管他已經開始慢慢培養自信,比以前稍好一些,但依然顯得自卑。

他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比他年齡稍大一些的人來跟他講話,他便感到臉紅心跳,戰戰兢兢,經常想像著自己在人群面前出醜,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看自己的,會不會覺得自己很笨,是不是心裡覺得他很沒用。

目我認同感的缺失

或許,生活中你跟肖楠一樣,總覺得自己不夠漂亮、幽默,但是這些並不意味著我們比別人差勁。在那些總不好意思的人眼裡,似乎自己只有達到某個標準才有資格和權利去做一些事情。實際上,這是一種偏頗的看法,是我們對自己的偏見,也是對他人的偏見。

1.加強自我信念

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有一些負面經歷,比如經常吵架的父母、曾經愛過一個渣男、工作遭遇「瓶頸」。如果當時沒有很好地處理這種負面經歷,便會通過潛意識裡內化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然後在心裡暗暗生根發芽,導致一個人墜入自我懷疑的漩渦之中。在這時就需要真心接納那些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美好,通過大腦的重複性訓練幫助你形成記憶,有效地幫助自己完成對曾經不美好的接納,從而提升自我信念。

2.找到真正的自我

一個人之所以自我懷疑、自我認同感低,很大程度上在於錯把外界的標準當作自我價值的衡量標準。所以要提高自我認同感,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客觀地剖析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然後接納真實的自己。

3.不斷充實自己

提升自我認同感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畢竟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認

同,這本身就是一段反反覆覆的過程。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擁有長時間的耐心去不斷充實自己,重建強大的內心。當你習慣性自責、忍不住生氣、不懂拒絕時,努力改掉這種長久以來的習慣,換另外一種方式來對待自己。肯定自己,找尋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敢於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工與小貼士

自我認同,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生命有一種自己的思想、感情、行為。茫茫世界,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生命點,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都有一個位置,因為要自我認同,所以要尋找自己生命的支點與位置。

相關焦點

  • 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表現,對此家長難辭其咎。如果孩子現在已經有些類似傾向了,家長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不自信源於家庭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
  • 自我認同感 婷婷隨筆
    如果未有人及時發現陷入泥濘中的你,而你也要想想如何自救。或許你會問道,什麼是認同感,倘若沒有又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是確定自己的目標,找到或是挖掘自我潛力,然後設定一個目標,並且付出全部的專注力專心只做一件事,將細小的事情做到完美至極。
  • 自卑者都缺乏自我認同,一個喪失自我的人,談何自尊自信
    你能給自己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定義嗎?當你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你或許會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感覺自己活了這一把年紀,卻沒有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誰,這是不是很可悲?為什麼會這樣?既從這種認同感中鞏固自信與自尊,同時又不會一味地屈從於社會與他人的輿論。自己對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種認可感。自我認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實現兩部分。聽上去很勵志對不對?
  • 孩子做事總缺乏信心?家長巧用「歸因理論」,助娃找到自我認同感
    "歸因理論"能夠改變孩子自身能力的認可情況,提高孩子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那麼"歸因理論"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三:"歸因理論"與孩子自信心的關係當一個人在做事時能夠對事件的結果做出正確而全面的歸因那麼就能夠促進這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完善。
  • 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激發他的自信潛能
    那些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每做一個動作,甚至每說一句話,都要看旁人的眼神,唯恐自己哪裡做不好,他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有好的表現,需要從旁人尤其是父母或老師那裡獲得肯定或者認同,這樣他才感到心安。可即便如此,有些對自己認同感嚴重不足的孩子,總是需要反覆進行心理建設以給自己打氣,才可能去表現,而且其表現也多半並不能令自己滿意。而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表現好,這種對自己的不認同感恐怕會更深。
  • 自我認同感的獲得
    自我認同感是一個人關於自己是誰以及如何定義自己的思想或觀念。包括時間上的連續性和空間一致性兩個方面。當個體開始決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加入什麼群體,採取什麼信仰或價值觀,支持什麼人際交往方式,以及從事什麼職業方向時,個體的自我認同感就開始建構了。
  • 教會"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有自信
    不是所有的寒門父母,都能做到鍾芳蓉的父母那樣,懂得知識的重要性,懂得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認同和支持的環境。今天要聊的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多人成年後,沒有自我認同,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於幼年時期父母的影響。缺乏「自我認同」會讓一個人活在頹喪和挫敗中,會讓一個人做出錯誤的選擇,陷入有害的人際關係,沒有辦法施展出他的全部潛在才能。
  • 自我認同感太低的人,有哪些表現?最後一條你中了嗎?
    人有七情六慾,人食五穀雜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特定的個性和性格,但是也有很多年輕人由於自己生活的環境和一些其他的原因,好像生活得並不是特別有自我認同感,那麼,自我認同感太低的人,有哪些表現呢,最後一條,你中了嗎?
  • 孩子叛逆,真的就是孩子不懂事嗎?也許是缺乏認同感
    也許在許多人眼裡,哪吒的故事只是個神話,這個四處惡作劇的哪吒,也僅僅只是一個電影中的角色而已。可是,你可聽過這些話:「他們覺得我不行,那我就不行給他們看咯。「「反正每個人都覺得我成績不好,我努力也沒用。」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認同感
    自我認同是能夠理智地看待並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夠精力充沛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認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孩子做得好或者取得的成功,歸納為是因為孩子「努力」,這很可能會削弱孩子的自我認同或自尊-孩子可能會產生懷疑:「是因為我能力不足,所以我只有比別人努力オ能做好嗎?2另外,表揚孩子的時候,要儘量避免「空洞的貼標籤式的」表揚,比如「真棒、真聰明、真乖」之類的,這些無助於孩子提供自豪感與自我認同,棒在哪裡?聰明在哪裡?乖在哪裡?
  • 該如何保持穩定的自我認同感呢?
    要是工作推進得很好,收穫領導和同事的認可,那照的是加持了美顏功能的鏡子:看到一個牛叉哄哄的自己,產生「我無所不能」的膨脹感;而接連把項目搞糟,聽到的都是懷疑的聲音,那鏡頭仿佛成了惡毒的照妖鏡:把缺點無限放大,讓人陷入「一無是處」的自我懷疑中。沒有建立穩定的價值觀,通過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那我們的狀態很容易大起大落,隨著積極或消極的反饋而波動。
  • 不自信的人,都是缺乏自我認同感
    實驗做了一個月後,心理學家把A狗B狗,然後又增加了一隻C狗,放在一個空地上,給它們同時通電!神奇了一幕發生了,C狗沒有被電過,一同電,它就跑了,找開關的A狗一通電,也跑掉了!昨天看了一個諮詢,大概是一個男生跟一個陌生女生開玩笑,女生罵他神經病,然後他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話說錯了啊,還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對,以後都有跟陌生人開玩笑的陰影了!然後找到諮詢師溝通,說他太在乎一個人的態度,或許不是他的原因,可能女生當時心情正不好呢!
  • 你是否確實存在感?——自我認同意識的重塑
    | 進步還是衰退自我認同意識在現今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越來越被很多人提起強化,這是文明的進步結果還是人類太過於依存於社會的嬌柔矯作?網絡時代,微信朋友圈成了每個人情感輸出的窗口。傷感文字配著燈火炫麗的夜景,訴說著對某人的想念,感慨時間證明了一切;歌廳唱著最流行的抖音歌曲,感傷愛情從沒來過。每個人的自我覺醒如此強烈,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像我父輩的時代,物質能夠滿足生活所需,已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時候人的欲望更多的就是物質上的豐富,以及對夢想單純的執著。
  • 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自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自信。孩子經常封閉自己,家長們不要忽略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關鍵就是「自我認同感」。
  • 「自我認同」和「外界認同」
    好不容易上了大學,逃離了家庭的束縛,但從小缺乏的認同感依然沒有得到滿足。內心的缺失讓他十分執著於談戀愛,而且是主動去追求當時我們班一個性格比較溫婉的女孩子。如果大學能有這個女孩子的陪伴和認可,他自然就不用再去在乎其他人的想法了。當然現實不是童話,不會認可他這樣天真的想法。所以苦追兩年多,他都沒能如願以償。
  • 科學網—社會變遷與人的自我認同
    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社會的變遷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當代中國人經歷了社會發展洪流的洗禮,承受著激烈的心理震蕩。許多人因而迷失了自我,沒有了「自我認同」感。深入研究社會變遷與自我認同之間的關係,對於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我認同,也稱「自我同一性」。是個體「內在自我之間以及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通過認知和自我綜合來組織、建構統一整體自我」。
  • 《隱秘而偉大》打工人趙志勇為什麼黑化:只因為他缺乏自我認同
    看到顧耀東被刑一處毒打,就找刑二處同事,找夏處長求助;私下叮囑顧耀東警局的生存法則;看到顧耀東徹夜不歸,主動跑到刑一處處長那裡求助……要知道,趙志勇可是一個審時度勢的懦弱的人,可是,為了顧耀東,他做了很多。可是讓人想不到,楊奎隊長下線後,趙志勇居然成為了第二個楊奎,還是一個背後捅刀子的小人,讓人更害怕。
  • 《紅玫瑰與白玫瑰》:沒有自我認同感的人,人生註定會以失敗告終
    始終沒得到的,終會化成一種執念,成為人生永遠的刺痛;已經得到的,卻會是一個夢破的殘局,讓擁有陷入虛無。然而,我要說的是,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擁有卻視而不見和得到過卻再失去。人生關鍵是要有自我認同感,自己看上的就要有義無反顧的勇氣去追求,自己擁有的就要有信心加倍感恩這種得到。因為只有沒有自我認同感的人,才會永遠覺得別人擁有的才是最好的,自己失去的才是最珍貴的。
  • 比起想方設法讓孩子聽話,你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自我認同感的建立
    二是與自己相當的人進行對比孩子還特別喜歡對比,與自己相當的人進行對比,以此來認識自己、確認自己。三是通過自我分析來認識自己孩子們的心中也有一個理想的自己,他們會通過自我分析,與自我期待對比認識自己。能自我認同、接納自我的孩子,會圍繞著自己的感覺建構認知和思維;不能自我認同、不接納自我的孩子,會圍繞著別人的評價和感覺建構認知和思維。自我認同,是青春期孩子的重要發展目標。
  • 育兒建議:讓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
    但是這種激將法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自我認同感的。蘇蘇(化名)就是在媽媽的激將法長大的孩子,雖然他現在事業有成,但是他卻總認為自己在公司中是最不受喜歡,也是最無用的那一個,總覺得在公司裡面,領導對自己的印象非常的不好。所以蘇蘇一直都是在緊張和焦慮的情況下去工作的,而在這種情緒下去工作的結果當然是總是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