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早逼孩子學這些東西,你以為是開發智能,實際上是扼殺天賦

2020-12-22 奶球媽咪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物,我們不知道他們小小的身體裡潛藏著哪些天分,只要稍微露出點苗頭,就拼命地「澆水、施肥」,盼望有一天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但越是下大力氣,往往越會事與願違。有些東西不能過早地逼孩子學,灌輸過多不但沒有起到開發智能的作用,反而可能會扼殺娃的天賦。

01從「倒背如流」到「一背就哭」,媽媽把「神童」生生逼成平庸娃

貝貝不到3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突然聽到貝貝一邊搭積木,一邊嘴裡碎碎念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媽媽大為驚訝,要知道,自己平時工作忙,可從來沒有教過孩子三字經啊!而且貝貝還沒有上幼兒園,就能背下來挺長一大段,這是從哪兒學的呢?

媽媽問貝貝,貝貝說跟會說話的玩具熊學的。

媽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欣喜,心想「我不會生了個神童吧?」

從那以後,媽媽每天都教貝貝背唐詩宋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很快都被提上了課程表,硬性要求,每天必須背會2首詩,背不會不準玩。

一開始貝貝還比較配合,沒到兩個月,只要媽媽說「過來背詩」貝貝就開始大哭,到後來還發脾氣,把之前倒背如流的三字經也全忘光了。

媽媽只好放棄了對貝貝這個特長的培養。她很疑惑,為什麼孩子明明有「神童」的天資,最後卻成了平平庸庸的娃呢?

媽媽諮詢了身為幼兒園老師的閨蜜,閨蜜說:「你這純粹是拔苗助長!孩子一開始接觸國學,是出於興趣,在玩中學,你現在每天把這麼重的負擔強加在娃身上,形成了『超限效應』壓迫,娃就漸漸從喜歡變成排斥了。」

02心理學理論:父母觸犯「超限效應」=扼殺孩子天賦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到教堂裡參加募捐。

活動開始前,牧師先發表演講。剛開始,他覺得牧師出口成章,很有感染力,決定多捐點錢。

過了10分鐘,牧師不停地重複差不多的內容,馬克·吐溫開始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點零錢,意思一下趕緊走。

又過了10分鐘,牧師仍然在滔滔不絕,馬克·吐溫決定一分錢也不捐了。

又10分鐘過去,牧師終於收住了絮絮叨叨的長篇大論,募捐活動才正式開始,馬克·吐溫很生氣,不僅沒捐一分錢,還從盤子裡拿走了兩枚硬幣。

這個故事在心理學上很有名,這種現象被稱為「超限效應」,就是指在過多、過強的刺激下,或過長時間作用下,人會對原本不反感的事情產生逆反心理。

就是不注意把握分寸火候,把事情做過了頭,引起對方不適,加重對方厭煩。

對任何人都一樣,尤其是在孩子身上表現最明顯。

比如孩子本來挺喜歡彈琴,父母覺得娃有藝術細胞,就逼孩子每天練琴2個小時,孩子最後寧可用刀子劃破手指也不練,最後父母只得放棄。

郎朗談到自己的童年時說,我小時候就是被我爸逼著天天練琴,那種嚴苛我永遠也忘不了,雖然我現在成了鋼琴家,但我得向大家說明,我的這種成功模式很難複製,沒有幾個孩子能堅持下來,大家輕易不要嘗試。

除了學特長,英語、數學、語文、閱讀、繪畫,包括體育運動,都是如此,不可用力過猛,否則會把孩子好不容易露出的天分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03玩即是學,學即是玩,孩子最初的成長方式,是最理想的狀態

《圓桌派》中竇文濤說,對孩子過於苛刻,如果將來孩子成功了,他會感激父母,但如果將來孩子不成功,他會一輩子怨恨父母。

於丹談到自己的童年說過,父親從不強迫她學習,比如今天背詩,不想背,一溜煙跑了,跑了也就跑了,下次再說,從來沒有追回來必須背的情況,反而是父親自己喜歡研究古典文學,引發於丹的興趣,這興趣陪伴了她整個人生。

回溯孩子嬰兒時期的成長方式,就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玩和學合為一體,循序漸進,這才是人成長的最理想狀態。

如果你愛孩子,請讓他自己開發潛能,不必逼迫,不必強求,給他營養豐盛的土壤,他會自己開出花來。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不想學習」:這些做法你可能正在扼殺孩子的天賦
    可能有很多寶媽有這樣的困擾:每次讓孩子學習兒童繪本或者看一些兒童書籍,都坐立難安,總是喜歡到處亂塗亂畫,到處亂蹦亂跳,或者到處翻東西進行「大破壞」。很多時候家長見狀,都會及時制止,其實這樣可能就扼殺了孩子的天賦。最近看到,杭州一中學初一學生的暑假作業是畫出《西遊記》的取經故事,盛澤琪昀同學把唐僧師徒經歷的81難製作成了取經通關圖,畫風簡潔可愛,非常有趣。
  • 家長這2種錯誤的行為,是在消磨孩子的「天賦」
    我看女兒喜歡唱歌,就送給她去學,可她哭著不想去,我怎麼辦才好?」親貝網小編知道,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經歷。孩子才幾歲大,每天就已經忙不得不可開交了,因為父母覺得天賦一定要從小發覺、及早培養。但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些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做法,其實反而會害了他們!媽媽給你報了美術班,別浪費了你的畫畫天賦。
  • 扼殺孩子天賦請從禁言開始
    家長總站在聖人的角度俯視孩子,不平等對待孩子是扼殺孩子天賦的罪魁禍首。凡是家長,大部分人都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他們只是盼望,行動上卻在南轅北轍。最終孩子像他們自己那樣成為對別人羨慕、嫉妒、恨的普遍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稍微有些自己的想法,立即就被家長,厲聲喊停!
  • 耶魯大學研究:《孩子潛能自查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同環境,並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認為這些長處就是孩子的各自的天賦。那多大可以看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潛能呢?當大多數寶寶還在等著爸媽幫忙穿衣服褲子時,你家寶寶是否自己已經能解決穿衣問題,並且也不會把兩條腿伸進一個褲腿裡。孩子的這些早期優異表現,預示著孩子在身體協調能力更強,可能在運動方面潛能俱佳。
  • 耶魯大學研究:《孩子潛能自查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同環境,並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認為這些長處就是孩子的各自的天賦。那多大可以看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潛能呢?當大多數寶寶還在等著爸媽幫忙穿衣服褲子時,你家寶寶是否自己已經能解決穿衣問題,並且也不會把兩條腿伸進一個褲腿裡。孩子的這些早期優異表現,預示著孩子在身體協調能力更強,可能在運動方面潛能俱佳。
  • 該不該「逼」孩子學特長?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要不要學特長?該學什麼特長?這似乎成了很多家長考慮的問題。  然而,這個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忽略了一點,我們鼓勵甚至「逼迫」孩子參加特長班,並不是單純為了培養孩子有特長,而是在孩子學習特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則意識和對事情保持專注的能力等。  而這些品質也會伴隨孩子一生,這才是學習特長帶給孩子的真正意義。
  • 解碼孩子天賦智能,為孩子選報適切的興趣班
    家長悉心陪伴的同時,就要細心關注孩子對外界的各種接觸反應,可以自行攻略對照「八大智能體系」分析,或者藉助一些智能測評手段,比如「皮紋測試」、「基因檢測」等就能比較容易判斷出孩子的天賦智能。,比如:孩子平常聽到唱歌音樂,能主動跟著節奏咿呀學起來跳起來;對各種樂器很喜歡,並能識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甚至對不同聲音有自己的見解,那麼這個孩子就具有很好的「音樂智能」。
  • 孩子出現這些奇怪的行為,可能是高智商,家長不要隨意「扼殺」
    孩子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寶媽感到非常煩人小孫最近發現孩子總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之前明明給孩子買了紙和彩筆,可是孩子似乎對這些並不是很感興趣。看到家裡的牆被孩子弄成這樣,小孫非常生氣,於是打了孩子兩下,而且告訴孩子不要在牆上亂畫畫了。
  • 鍾美美同學模仿老師爆紅,被約談後遭質疑,是誰扼殺孩子的天賦?
    扼殺一個孩子天賦,人家模仿總統都沒事,模仿老師哪裡不像了?哪裡失實了?難道不是這樣的?老師是社會禁忌?那「鍾美美」同學模仿老師爆紅網絡,被約談後遭網友質疑,真不明白,是誰在扼殺孩子的天賦?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個13歲的孩子哪有什麼是非曲直的判斷能力,只要有人誇、有人說好就會高興,只要網友們不喜歡他就會換個花樣。
  • 明都多元智能天賦檢測發現孩子天賦,給孩子未來最精準的指導
    以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能力進行基因檢測為基礎,打開了每個人的具有的天賦分布、人格特質、個性、思維模式、行為模式、感知模式、行為模式與溝通模式並創建了八大多元智能教育系列活動之天賦育人課程培訓,從3到6歲的幼兒系統以及6到12歲的少年成長系統等關注少兒心理成長,助力天性養育家庭教育!本企業最大的亮點是:發現孩子的天賦優勢, 給予孩子未來人生最精準的指導。
  • 孩子自學能力越來越差,了解「天賦遞減規律」,開發更多潛能
    而"天賦遞減規律"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未被開發的天賦會隨著年份的增長逐漸遞減,直到消失。就好像是買了一瓶香水,如果不及時用,香氛就會隨著時間慢慢變淡直至消失。簡單來說,孩子的天賦技能越早得到教育,發揮得則會越好,反之就會發揮得越少。
  • 有這3種「怪癖」的孩子,往往代表高智商,家長不要隨意扼殺
    其實觀察孩子的一些小動作就可以知道。可是這些小動作往往都會被家長扼殺在搖籃中。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其實關於這些小工作,很多家長不會去考慮原因,更多的是直接的去糾正孩子,不要這樣,因為這些看起來奇怪的行為會顯得有些突兀,但是正是這些奇怪的行為,才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
  • 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
    導讀: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引導方式不當只會讓孩子的天賦變成學習的負擔
    有一句很成功的洗腦廣告語叫:「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很多人都清楚這實際上是一句商業口號,但偏偏依然有很多父母去照辦。不想孩子輸的同時卻沒有發現從父母這條起跑線來看孩子從一開始就輸了。但是今天倍學優酷學君要提醒家長一點的是興趣培養和天賦引導完全是兩個不相干的體系。孩子之所以對興趣班感興趣是因為這些課程脫離了學校的內容,就好像讓一個人連吃一個星期的麻辣香鍋突然有一天吃了一頓大碗面,會突然覺得大碗面很好吃的道理一樣。
  • 孩子學特長也要看年齡,這些特長學的太早反而不好
    年要過完了,孩子寒假中,給孩子報興趣班、特長班學了嗎?平時也布置些人物讓孩子自己學習,在這個假期get幾個新技能。但是呢,有些特長,並不宜過早學習,甚至對孩子有危害。1、識字。假期學習漢字,是很多家長對於在上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布置的任務。
  • 潛能心理學:挖掘孩子的天賦智能
    他認為,每個孩子先天擁有8大天賦潛能,包括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天賦潛能各不相同。>1、1個法則天賦遞減法則:開發孩子的早期智能
  •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哪些行為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只不過在不同家長的引導教育下,有些孩子始終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有些孩子的想像力,則可能在無意中被家長扼殺了,沒有想像力,何來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家長的某些做法,可能是在扼殺孩子的智力發展。
  • 3歲寶寶具備3個特點,說明天賦高!父母找準天賦,孩子越學越帶勁
    學手風琴的結果可想而知了,90年代他父母每周背著重重的手風琴送他學習,結果他學得最差,被老師罵得最慘,回家還被父母逼著練琴。最後,他動了點腦筋,把手風琴偷偷弄壞了,父母買不起新的,他被狠狠打了一頓後,終於結束了痛苦的手風琴生涯。這個真事告訴我們,父母選擇興趣班,千萬不要憑藉大人的興趣,或者跟風去報。
  •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天賦基因檢測給孩子一份成長說明書
    解讀生命密碼,給孩子一份一生的成長說明書!科學的教養來源於科學的評價,了解孩子的先天智能優勢和不足,做到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適合每個孩子個性發展的教養,才是最好的教育。如何剖析每個孩子的&34;,有何特長和短板?我該如何解析了解孩子?如何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進行怎樣的高效學習指導?
  • 《天才少女》:當「天賦」變成束縛,家長要如何幫孩子解脫?
    舅舅和外婆爭奪瑪麗的撫養權背後,實際上蘊含著的就是兩類家長在面對天才孩子時的不同教育思想。舅舅希望她自由自在地快樂成長,而外婆則想讓她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去為人類做貢獻。影片中,外婆憑藉更好的培養條件成功爭取到瑪麗的撫養權,並像對待有著一樣天賦的女兒那樣嚴格地培養瑪麗。在伊芙琳的自身講述中,我們能夠看到她的所謂天才培養計劃是多麼地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