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只不過在不同家長的引導教育下,有些孩子始終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有些孩子的想像力,則可能在無意中被家長扼殺了,沒有想像力,何來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家長的某些做法,可能是在扼殺孩子的智力發展。
家長們速來自查,看看在生活中,你是否對孩子做過下面這些行為!
1.讓孩子過早、過多使用電子產品
隨著身在職場的成年人日益忙碌,父母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增多,任由媒體來影響他們。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在真實的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把孩子交給屏幕上的虛擬世界,除了能讓家長輕鬆一些之外,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特別是愛看電視的孩子,習慣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懶於思考和探索。
2.總是輕易打斷孩子,「糾正」孩子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多數孩子都會自說自話,一邊玩遊戲一邊說自己的&34;或&34;,這時候,不少家長會不自覺去糾正,甚至改正他們。
其實孩子自言自語說自己的&34;時,正是放飛思想,進行想像力的練習,他需要專注的調動大腦思維,手眼協調運作,並組織語言表達。
這個時候無論我們是和他說話還是參與進去,都會打斷他想像的過程,不打擾,才是我們對他最大的幫助。
3.喜歡對孩子進行「成人式點評」
很多父母總愛用成人的做事方法來插手孩子世界裡的事情,用成人的眼光來評判孩子做的事情是不是合適,毫不考慮還有保護孩子想像力這麼一回事。
朋友家歲2的女兒特別喜歡畫畫,但這個年齡的孩子,畫畫大多是塗鴉,沒有畫具體形象的概念。而她的爸爸總是在孩子塗鴉的時候說:來,爸爸告訴你,xxx是這樣的,xxx是那樣的。
結果,孩子對畫畫的熱情卻一天不如一天,爸爸畫的畫,的確是」畫的很像「。可對於2、3歲的孩子來講,「畫的像」不是我們的培養方向,孩子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對色彩的挑選、以及畫畫中得到快樂,才是這個年齡應該得到的東西。
愛因斯坦說,邏輯會把你從A點帶到Z點,而想像力將把你帶往任何地方。
4.過早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
豐富的表象是想像發展的基礎。父母應儘可能讓孩子接受豐富、生動、形象的刺激,並為其創造一個開放和多元的活動和感知空間,讓他們儘量多地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形成豐富的表象。
有些父母讓孩子過早學習很多知識,甚至要求幼兒園加入相關課程。許多早期智力開發活動,如背詩、認字、畫簡筆畫等模仿形式,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嚴重阻礙他們對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哲學家狄德羅說過:「想像,這是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破壞孩子的想像力,是每對父母都應該學會的必修課。
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是成就孩子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