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如何成為「神藥」之國的?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印度是如何成為「神藥」之國的?

《我不是藥神》的熱映,翻出了一樁「舊案」。劇中遭病友哄搶的抗癌藥物「格列寧」的原型是「格列衛」,劇中老人為服用正版「格列寧」幾乎傾家蕩產,印度仿製藥的出現帶來了曙光。

印度因仿製藥的製造被譽為世界藥房,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2015年仿製藥佔印度藥品市場70%左右。根據TrendForce預估,2019年全球仿製藥市場規模將達到4099億美元,2015~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8.7%,未來印度藥業還有廣闊的空間。印度是如何成長為「神藥」國度的?

印度藥品出口到世界上200多個國家,2017至2018財年出口額為172.7億美元,主要出口是美國,與此同時,印度也在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在5月份的中印領導人會晤中,印度藥進入中國市場已被提上日程。「神藥」能否在中國市場也打開一番天地?

01

印度仿製藥產業的發展現狀

藥品分為三類:處方藥、一般藥與非處方藥。處方藥指的是受專利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藥品,一旦被一家製藥企業註冊其他企業不可以製造和仿製,而其他兩種則不受專利法保護。

影片中的印度「格列寧」就是仿製藥,不是假藥,簡單來說就是印度政府支持下的合法盜版藥。與專利藥相比,仿製藥可以免去數十年的研發成本,在劑量、安全性、效力、質量、作用、適應症上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價格僅有專利藥品的20%-40%,有的品種甚至能達到10%。

可以說,印度藥業的發展水平已經超越其經濟發展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中位列翹楚,而要按規模計算,印度在全球製藥業是當仁不讓的老大。國外諮詢機構TechSc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印度醫藥市場從2011年的210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28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5.64%。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

印度仿製藥的世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印度是全球主要的藥物出口國家,印度的藥品銷往美國、英國、德國等在內的數十個國家,並且更是美國仿製藥的最大進口來源國,2017年佔印度總體出口的38%。

根據印度政府官網數據,印度有超過500家經過美國FDA認證的製藥工廠,從2012年至2016年,出口總額由101億美元增長至169億,年複合增長率13.73%,2016年醫藥出口佔印度全國出口總額4.9%。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

印度藥馬上就會迎來新一輪井噴:2020年左右,許多專利藥將陸續到期,不少專業機構早在幾年前就預測,這將會大大刺激印度仿製藥的生產。屆時印度仿製藥預計在全球仿製藥市場的份額會從目前的20%增至25%,印度製藥業營業額將會從現在約258億美元增長到500億美元。

印度的醫藥企業也有一串響噹噹的名字:Lupin是美國第五大仿製藥公司,Biocon是亞洲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於2015年收構蘭伯西實驗室的太陽製藥,得以成為印度藥企巨頭之一, 其後通過不斷發展和併購並在全球5大洲有48個生產廠,4個國家有10大研發中心。

02

為什麼印度仿製藥產業發展迅速?

印度製藥業的發展是國內專利、價格管制政策與國際仿製藥行業快速發展的完美契合,並且離不開印度人口經濟結構的現實因素。

1、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英語國家

《我不是藥神》「格列寧」原型「格列衛」有效成分是甲磺酸伊馬替尼,但印度藥企暫時沒有合成能力。這個從印度「偷渡」過來的藥品實際上是先從中國進口甲磺酸伊馬替尼與其他輔料,在印度境內用壓片機製成藥片,最後包裝出口。

這也是印度藥企的通常套路,進口中國全套醫藥原料,再在印度製成製劑。印度的仿製藥產業崛起,和印度IT業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同IT業一樣,藥業也需要廉價、素質高尤其是需要有英語能力的勞動力。

印度廉價勞動力充足,較低的人力成本讓印度仿製藥在國際市場有較高的競爭力。其次,印度是英語國家,研發人員能夠看懂英文文獻,銷售人員則可以順暢地與歐美發達國家溝通。並且,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很容易誕生一定數量的技術人員。這樣的人口結構讓印度很適合發展高科技行業中下層產業鏈。

2、專利強制許可+限制化合物專利授權,價格管制與外國投資限制三大組合拳

印度龐大的人口不但提供了藥業發展需要的勞動力,還有市場。國內民眾醫療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印度政府需要從政策上對仿製藥提供大力支持。推動印度仿製藥發展的制度因素包括:專利制度、價格管制制度、外國投資制度。

圖片來源:廣發證券研究中心。

上世紀60年代,印度天價藥盛行。為此,1970年印度政府修訂了《專利法》,印度放棄了對藥品化合物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本國藥企合法生產仿製藥。與此同時,印度政府規定藥企稅前利潤不得超過藥品售價的15%。1973年,印度頒布外匯管制法案,要求在印的企業中外資佔股份不得超過40%。這一政策頒布,導致大量在印度醫藥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跨國企業被迫遷移出印度。

1970到1995年之間,印度取消醫藥產品專利,幹預藥物價格,限制跨國醫藥企業,大力促進本土醫藥行業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印度成為了世界上藥品價格最低的國家。

在經過了這段積累期後,隨著印度1995年加入WTO,印度藥業邁入高速發展的收穫期,積極與國際接軌,搶佔國際市場,逐步確立了全球範圍的競爭優勢。

1995年印度加入WTO,為與國際接軌修改《專利法》,授予了藥品「產品專利」。但印度政府仍留下操作空間:設立藥品「專利強制許可制度」,通過籤發「強制許可」允許藥企生產仿製藥,即無論專利保護期是否結束,該藥品都允許直接被仿製。此外,印度政府加緊出擊,頒布「化合物專利限制」,即只保護「大幅提高療效」的藥品專利,不保護對原有藥物混合物或衍生藥物的專利。

這還不夠,為保障印度仿製藥的國際市場,2005印度專利法修正案中,新增加了關於強制授權適用範圍的section92A(1)條款,該條款使得強制許可下的印度仿製藥可以出口到無相關生產能力的地區和國家。

3、充分搭乘國際仿製藥行業快速發展便車

在2005年印度正式與國際專利制度接軌之後,印度仿製藥企業通過1995至2005年十年間積累的大量歐美規範市場藥政文號進行了大量仿製,並且由此進入了歐美規範市場。這期間印度製藥企業的全面國際化是實現產業升級的核心。

併購及合作使得印度企業在當地渠道建設更順暢,特別是進入美國市場是印度製藥公司的一大戰略轉型,與美國製藥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或者直接收購美國公司、在美國申報非專利藥並建立銷售網絡,然後委託印度國內加工生產、使得印度仿製藥行業迅速崛起。充分利用本國資源豐富、成本偏低的有利條件、積極擴展海外市場的印度仿製藥發模式。

Ranbaxy、Dr Reddy’s Lab、Wockhardt等收購了美國、比利時、德國、南美等國的多家製藥企業。2007年Ranbaxy與Zenotech建立聯盟,獲得了抗腫瘤產品線的全球銷售權;2006年Dr Reddy’s成為默克兩種藥物在美國的授權仿製合作夥伴,2011年與FuJIFILM 成立合資公司,進入日本市場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

如此廉價的印度仿製藥衝擊市場,很快就招致西方製藥巨頭的不滿,例如,跨國藥企拜耳與印度仿製藥企Natco公司的強制專利許可案,這是印度首例「強制許可」,根據許可,Natco公司能夠一直銷售其仿製藥直到2021年,其價格不高於每月8880盧比(約合178美元)。拜耳公司最終以敗訴收場,但收取的專利費卻有所增加。

這樣的案例在印度屢見不鮮,但最終都以敗訴告終。印度仿製藥業背後有政府強有力的支持,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需求也都是巨大的,因此雖引起「公憤」卻無法阻止印度仿製藥的發展。

印度仿製藥還面臨其他挑戰,例如數據篡改問題。2015年歐洲藥品管理局暫停了印度GVK Biosciences公司仿製藥的上市批准,原因就是該公司工作人員曾篡改部分仿製藥臨床研究心電圖數據。

03

仿製藥在中國

2018年3月,印度製藥市場同比增長達9.5%。為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印度政府計劃設立一個6.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以促進藥物發現和加強醫藥基礎設施建設。印度政府面對龐大的藥物市場需求,正在進行新的布局,勵志將印度打造為全球藥物研發的主要中心, 印度總理莫迪提出「印度製造」計劃,印度政府醫藥部還制定了「製藥願景2020」。

長久以來,打入中國市場是印度藥業夢寐以求的,但是卻苦於無法獲得官方許可。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印度向中國出口價值271萬美元的醫藥產品,同期印度醫藥出口總額為168.4億美元。

要想進入中國藥品市場,層層審批漫長等待或不可缺。一方面是出於保護本國藥企的考慮,中國本土的仿製藥生產並沒有完全放開,且出產藥品的療效也是大打折扣,廉價進口仿製藥會帶來的市場衝擊不可謂不大。另一方面,也有安全方面考慮,畢竟仿製藥與原研藥存在差異,0.001%的雜質有強烈不良反應甚至致命的例子屢見不鮮。

除了嚴格準入、審批周期較長,另一大準入障礙是中國對產品徵收高昂註冊費,高達145960美元。

但未來中國醫藥市場巨大,印度不會輕言放棄。根據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ITA)的預測,中國醫藥市場預計將從2015年的108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670億美元。仿製藥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64%,約為680億美元。

目前中印之間正在磋商,進一步推進印度藥進入中國市場,這將嚴重影響跨國藥企專利藥品的銷售,同時國內藥企也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5月1日起,中國免除了28種藥品(包括所有癌症藥物)的進口關稅,這點燃了印度藥業的信心。6月20日,據印度媒體MoneyControl報導,印度藥物出口促進委員會主席迪內什·杜阿(Dinesh Dua)表示:「中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非常明確地表示要加快印度仿製藥的進入。」

IMS和印度藥物出口促進委員會聯合撰寫的一項關於提高印度向中國出口製藥產品的研究報告建議,印度藥企可以與當地企業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不僅可以避免關稅和配額限制,還可以在中國更好地分銷產品、提供服務。

該報告還建議在中國設立印度CDSCO(中央藥物標準控制組織)辦事處,並由印方代表負責提供政策與監管建議,以便進一步增進省級醫院對藥品採購差異的理解。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把時間交給閱讀

相關焦點

  • 現實版「藥神」:大學生海淘印度「神藥」提神醒腦
    雙十一之後,「剁手族」們會頻頻收到各地寄來的包裹,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包裹非同尋常,它從印度直接發到揚州,這個包裹裡面有來自印度的「神藥」。這到底是一種什麼藥呢?幾個月前,江蘇揚州警方發現一條線索,一個從印度發往揚州的包裹非常可疑。
  • 49名嬰兒因試藥死亡:印度低價神藥背後,是無數窮人的犧牲
    低價神藥兩年前,《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至今很多臺詞讓人頭皮發麻。「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的一瓶藥,我吃了三年後,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 印度,如何成為全世界窮人的藥房?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熱映,將印度仿製藥的爭議再次推向輿論中心。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以下疑惑: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到底有多可怕?「格列寧」到底值什麼價?印度為什麼會成為全世界窮人的藥房?「印度格列寧」又是什麼?藥神原型陸勇,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 為什麼印度藥房的藥便宜?「假藥居多」
    最近口碑爆棚的國產片《我不是藥神》除了收割了無數觀眾的眼淚,也讓「仿製藥」這個詞成為熱門話題。什麼是仿製藥?簡單地說,就是不具備專利的「真藥」。原研藥天價難買,低價又具有同等藥效的仿製藥自然大有市場。而說到仿製藥,就不得不談談靠它制霸全球的「世界藥房」印度。印度為什麼盛產價格低廉的仿製藥?又是如何徵服世界市場的?
  • 印度廉價抗癌藥:性價比誘惑大 印度成世界藥房
    ①性價比之誘   到印度買抗癌「假藥」  對於經常往返印度的商人,「印度藥」似乎也成為了一種必帶的「手信」。這些「印度藥」當然不是所謂的神神秘秘的按摩油或藥膏,而主要指的是幾種小分子量的抗癌仿製藥,如格列衛、易瑞沙和多吉美等。
  • 陷入「種姓制度」怪圈的印度牛,要麼成神,要麼被殺
    2017-2020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國排名 兩則都是關於印度牛的新聞,第一則當然也被印度人看成是搞笑的,但不妨礙印度牛在印度的地位,連政府高官都頻頻高調宣傳,渲染印度神牛的神奇之處
  • 代購印度「神」藥,沈姓女子被抓!
    沈某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她通過海淘代購方式,多次從印度購買阿莫達非尼和莫達非尼兩種藥品,郵寄回國內提供給她的「下線」。她是如何獲得這個渠道的?在印度工作時搭上線回國後繼續託人代購經審查,2018年,沈某到印度工作時,順便開展「海淘」代購業務
  • 印度為何成為「世界藥房」?
    在印度市場上,這兩種藥的售價都比國內市場上的原版藥便宜很多。易瑞沙是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的專利產品,NATCO公司只是根據印度當局授權的易瑞沙藥品仿製許可進行仿製,由於採用與阿斯利康公司一樣的藥品成分和生產工藝,同樣劑量的印版易瑞沙售價僅為英版價格的八分之一,這使得易瑞沙仿製藥成為市場的寵兒,也是NATCO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
  • 印度如何成為「世界大藥房」
    過去兩年,我曾三次背包前往印度深入旅行,旅行期間,不斷有一些朋友及自媒體帳號粉絲向我諮詢有關印度仿製藥能否代購。其中問及最多的為抗癌藥,如印度NATCO公司生產的肺癌藥物易瑞沙、肝癌多吉美和C肝藥物吉三代等。
  • 10包「神藥」只是價格很神
    本報長沙訊 家住長沙市雨花亭某小區的彭國慶(化名)老人花3160元買了10包所謂的「神藥」,拿到藥店去詢問才知道所謂的「神藥」只不過是最普通的中藥材。感覺上當的彭爹爹要求退貨,不料遭到陌生電話的威脅,對方稱「你不買藥,就(砍)斷你的腿包餃子吃」。
  • 中國客錯購日本保健品 「降糖神藥」實為減肥藥
    中國客錯購日本保健品 「降糖神藥」實為減肥藥 2017-01-23最近,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各種日本「降糖神藥」開始廣泛流傳。很多血糖超標的中國遊客在國內了解到這些信息,到了日本「掃貨」時,這些日本產的「降糖神藥」自然成為了重點目標。  那麼,目前人氣爆棚的日本產「降糖神藥」真有傳說中的神奇功效,對降低血糖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嗎?近日,記者在日本進行了走訪調查。  「美之素酵素」是中國遊客購買最多的相關產品之一。
  • 進口抗抑鬱藥黛力新年銷10億元背後:原產國、美日等國未上市
    日前,就黛力新的「原產國和多國被禁售」的問題,靈北中國與康哲藥業方面向本報記者表示,禁售說法是一種錯誤解讀。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確實未在原產國丹麥上市,也未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上市。記者注意到,自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醫務界對該藥就一直有很多的質疑。早在2000年,精神醫學權威專家、已故的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田祖恩就在《健康時報》撰文指出,Deanxit是一個70年代的老藥,名不見經傳,如何通過藥檢並進入公費醫療,暢銷於各大醫療單位,實在令人不解。
  • 救命藥中國賣2萬印度賣200元 患者:想病去印度
    答:格列衛是一種分子靶向治療藥物,能直接針對致病基因從分子水平治療,正是瑞士諾華公司研製成功了格列衛,慢粒白血病患者10年生存率從不到50%提高到90%,已經取代骨髓移植成為首先治療方案,格列衛對對胃腸道間質腫瘤的有效率也高達67%。問:格列衛到底有多貴?答:為降低病情復發,慢粒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患者須終身服藥。
  • 印度為何成為「全球藥房」?迅速崛起的仿製藥經驗我們可否借鑑!
    那麼,在其他國家得「低頭做人」的仿製藥,為何能在印度「開掛」?這裡要講一個自上而下的「高價藥反制系統」。印度一直堅持實行「藥物強制許可制度」,也就是說,印度製藥企業可以在印度政府授權、許可的情況下,仿製西方國家的昂貴藥品。在莫迪政府之前,印度就曾推出「Jan Aushadhi政府計劃」,鼓勵藥店銷售常用的救命藥。
  • 神奇療法爭相登場;牛糞已經頂替恆河水,成為印度第一新冠神藥
    大規模推行「血漿療法」尚且算是劍走偏鋒的無奈之舉,而印度人在1月底的未雨綢繆,才是真正的閻魔行醫刮骨療傷。 2.牛神保佑 在印度教中,牛被視作神明。因此,當病毒侵入的時候,很多人便開始尋求神的庇佑。
  • 印度為何成為「全球藥房」?他們藥品強制專利許可我們能借鑑嗎?
    那麼,在其他國家得「低頭做人」的仿製藥,為何能在印度「開掛」?這裡要講一個自上而下的「高價藥反制系統」。印度一直堅持實行「藥物強制許可制度」,也就是說,印度製藥企業可以在印度政府授權、許可的情況下,仿製西方國家的昂貴藥品。在莫迪政府之前,印度就曾推出「Jan Aushadhi政府計劃」,鼓勵藥店銷售常用的救命藥。
  • 「賭徒之國」VS「咖喱之國」:二戰懟遍世界的日本為何放過了印度
    彈丸小國以一己之力挑戰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四國,但是有一個國家日本卻選擇性放棄了,這個國家究竟是誰呢?答案是印度,難道印軍的實力已經比美蘇更讓日軍忌憚了嗎?一、日軍攻打印度的嘗試:英帕爾戰役慘敗日軍真的不敢覬覦印度嗎?
  • 古代印度和歐洲的神觀念比較
    《梨俱吠陀》10,125,5中說:「我自己說出和發出那神與人都歡迎的言語,使我喜歡的人超強,使他成為聖賢。」4此外,這一時期的神中還有不少人們想像出來的在現實世界並不存在的一些威力較大的神,如惡神阿修羅、死神閻魔、魔神羅剎等。這類神後來在印度也有較大的影響。這些神在生活中往往沒有對應的具體事物,是人們對一些自己想像的能左右自己生活的超自然體所產生的崇拜。
  • 新冠印相|特效藥失靈和迷之「逆行」:印度尷尬的醫療外交
    戛然而止的背後原因,一是印度本土的疫情持續蔓延,大有自顧不暇之勢;二是越來越多國家的研究證明,印度「醫療外交」為全球各國所提供的主要藥品——羥氯喹(HCQ)對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治療基本是無用的。不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的大力宣傳和推銷,印度真正實現了一次「世界藥廠」之夢想。川普將羥氯喹稱為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並於4月初不惜以制裁相威脅,要求印度向美國出口這種藥物。印度是羥氯喹的主要生產國,年產量佔全球的70%。在美國的帶動下,一些歐洲國家也向印度「適量」購買了羥氯喹,印度的「友好國家」以色列和巴西的領導人還專門因為印度提供了羥氯喹而給莫迪發去了感謝信。
  • 為什麼印度能誕生「印度神藥」,去印度看病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 ?
    但是,吹康求米,靜心看一下印度的醫療衛生事業,你會發現印度做的還真可圈可點。首先,印度人的「印度神藥」。相關數據顯示,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賣到200多個國家。不僅僅數量多,質量更是沒得說,專家們反覆測試發現,這些防治藥品,其療效與原研藥基本沒區別。中國人直面「印度神藥」,還是通過幾年前的那部電影《我不是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