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我曾三次背包前往印度深入旅行,旅行期間,不斷有一些朋友及自媒體帳號粉絲向我諮詢有關印度仿製藥能否代購。其中問及最多的為抗癌藥,如印度NATCO公司生產的肺癌藥物易瑞沙、肝癌多吉美和C肝藥物吉三代等。
我三次印度背包之行走過的當地城市,幾乎走遍了印度東南西北的主要城市
為此,在旅行之餘我進入印度各大藥房,了解印度生產的仿製藥。和專利正版藥相比,仿製藥在劑量、安全性、療效、作用、質量以及適應症上完全相同,但均價只有專利藥的20%~40%,個別品種甚至價格相差10倍以上。
一種新藥上市,其主要成本不在於原料和生產,而在於上市前的研發和上市後的市場推廣。現今一個新藥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已經超過10億美金,即使順利也要大概10年才能進入市場,而且多數都會失敗。所以新藥上市都很貴,因為前期投入太高。
仿製藥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它幾乎完全沒有研發成本,省了幾億美金和10年時間,因此仿製藥雖然便宜,但能賺錢。
那印度如此肆無忌憚的生產仿製藥為何沒有受到西方發達國家藥企的起訴、制裁?
主要則是因為印度政府的強力推動,印度環境很差,各種怪病,絕症的更是多不勝數。而在西方製藥壟斷的情況下,印度人根本吃不起藥,所以激發了國內便宜藥,仿製藥的巨大需求,這是印度製藥發展的最原始動力。1972年在女總理英迪拉·甘地的國有化策略下,印度政府兼併了很多國際製藥公司,尤其是英國殖民時代留下來的製藥公司。而且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鼓勵印度製藥企業生產符合價格的仿製藥。
同時為了打擊國外藥企的壟斷,印度直接立法對藥價進行行政管制,使得國際藥企在印度根本賺不到錢,為此紛紛退出印度市場。而這些藥企退出的空間被印度本土藥企繼承,在法律的支持下,開始全面山寨,進行世界藥物的仿製。而且政府,企業,雙向投資,大力開發,形成了一條產業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功突圍,印度的仿製藥以物美價廉行銷全世界,佔領行業地位。
在印度製藥發展過程中,印度的蠻橫也起到關鍵作用,每當國外製藥企業告發印度侵犯專利的時候,印度總是以生存權利而予以回復。因為印度認為,如果不仿製,這些救命藥吃不起,難道讓國人等死?因此照樣不管。
廉價的仿製藥不僅對發展中國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事實上,印度出口的仿製藥60%出口到美歐日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市場上的仿製藥品近40%來自印度。
印度新德裡藥店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