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華:要用供給側改革的辦法加大資管行業與實體經濟的適應性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1月12日消息,第三屆銀保合作發展高峰論壇(資管峰會)今日在京舉行,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慶華出席並發表演講。

圖為 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慶華

王慶華指出,要用供給側改革的辦法來加大資管行業和實體經濟的適應性。我們需要培育百花齊放多元化的資管供給體系。資管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形成銀行、保險、基金為主體的多元化發展行業格局。但我們也明顯存在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二八分化格局非常明顯。

王慶華表示,銀行、保險和公募基金作為行業前三甲規模佔比太大,14家銀行理財、34家保險資管,144家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分別為30萬億、18萬億和16.9萬億,合計達到佔比達到63%,佔到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二。同時24480家的私募資金、證券資管、基金資管等在內的資管機構規模佔比只有37%,整個行業的優勢資源仍集中掌握在銀行保險和公募基金等頭部金融機構手中。因此,穩步推進資管行業機構的供給側改革力度,一方面要擴大金融開放的力度,允許國外的大型金融機構來同臺競爭。另一方面,也要堅持和諧共存的原則,採用差異化政策鼓勵各類機構錯位發展。「未來我們更需要加大資管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積極加大對權益市場的投資力度。同時也要大力發展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基金」,王慶華表示。

相關焦點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第二,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第五,社會政策要託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
  • 資管新規兩周年,尚福林系統闡述資管行業:重點處理好五大關係(附...
    二、資管行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挑戰資管行業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部位之一。各類參與主體因背景不同,發展進程不一,產品各有特點,在轉型中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從行業類別看,銀行理財以及通道業務相關的信託、資管計劃受新規影響相對更大,過渡期內轉型壓力突出。
  • 堅持問題導向推進供給側改革落地見效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突出表現為供給側對需求側變化的適應性調整明顯滯後。這就要求,必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同時,也不放棄需求管理。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十三五」之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
  • 解盤年中經濟系列報導丨洪群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加減...
    對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洪群聯認為,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是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他就我國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問題仍亟待解決?如何進一步深化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後疫情時代,法律服務行業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
    律師的本質仍是法律專業人士,律所的本質仍是專業性服務機構,他們終要用法律創造價值。疫情之後,繁華落去;法律服務行業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讓律師回歸專業、律所回歸業務。供給側改革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與途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也在不斷升華。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打破了片面理解姓「社」姓「資」的思維模式,把市場經濟看作發展生產力的方法手段。
  • 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新進展鞏固經濟社會穩定大局,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供給端加大投入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補短板」撬動強大國內市場,這是我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的生動寫照。「通過切切實實補短板,既增加中高端供給,又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推動整個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說。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八字要求,是恰逢其時的策略組合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因此,克服「雙重風險」並存的新失衡,需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了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關鍵  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了建設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關鍵。  全面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水平。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推進供給側改革需「三去一降一補」 - 股市...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昨天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
  • 應用型人才供給側改革的幾點思考
    資本、技術、勞動力和制度是供給側的四大要素,決定經濟中長期增長的潛能。高等教育關係到向未來經濟社會提供什麼樣勞動力和技術,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製度創新和資本效率。對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在供給側改革方面面臨著六大任務。
  •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確實同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外因的影響有直接關係,但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就是我們正面對著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會議回顧|後疫情時代資管行業的競合之道
    在信託爆雷、債券違約等事件之後,行業如何評估風險?在競爭激烈的格局下,參與者如何吸引市場關注? 與會專家認為,金融、資管行業的發展是改革的成果,離不開整體經濟發展,與中國的改革息息相關。資管行業目光不能只局限在眼前的產品收益上,而要著眼於公司所在的市場,找到發展的位置,準確的評估自身、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川算式」
    有經濟學家分析稱,四川的發展某種意義上就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項「加減乘除」,也在昭示著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新步伐。供給側實踐「加減運算」攀鋼集團攀長特煉鋼總廠的一處電爐旁,火熱的鋼花早已不見,工人在拆除爐體,這是四川做「減法」去產能的一個場面。
  • 如何系統理解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平安證券研究所宏觀組  張明/陳驍/魏偉/郭子睿  平安觀點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金融服務業單靠規模和量的擴張已經無法滿足實體經濟多層次的金融需求,這不利於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金融規模量的擴張還會帶來潛在的金融風險。實施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提高金融供給質量,更好的滿足實體經濟的需求。
  • 習近平: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原標題: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陝西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田木)「十三五」以來,全省金融業實力持續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標兄弟省區市發展,陝西金融業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下一步,我省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權威訪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