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件不合時宜卻不得不做的事

2020-09-03 定格者

楔子

在我的記憶中,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一路幾乎是踏著書本和試卷向前大踏步前行。說我假裝愛讀書也好,被逼著讀書也好,反正我是這麼熬過來了。可是總感覺未得究竟,我究竟算是一個讀書人嗎?如果以古代科舉制來算, 非要強行比較,以錄取率為基準,當今的研究生能勉強匹配個舉人。

十年寒窗

正所謂「十年寒窗人間苦,一朝中舉天下知」,其實在古代的知識體系、社會體系,舉人是很難很難的,不然範進也不會中了舉人發瘋。而中舉的大神們知識存量比例要比我們當今參加高考、研究生的學子們高太多,因為自古中國就沒有科學、學科的概念,要麼你不懂,用漕幫的話說你是個「空子」,要麼你是完人,你什麼都懂。

格物致知

而我們這代讀書人,分科越來越細,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重點全部給你劃出來。各科老師明確哪些重點,哪些不考,就怕你浪費時間去接觸沒用的知識。考的試越多我越覺得我們壓根不是讀書人,而是這個社會與家長合謀下的產品,學校就是這個產品的藍翔技校。它能教你用電腦控制挖掘機炒菜,最後一考定終身。你,電腦控制得好,去當程式設計師;你,挖掘機研究的不錯,去當工程師;你,菜炒的好,去當廚子。很少有學校能教導人發出對自身的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為何而來,我們為何而去,我們為何活的稀裡糊塗。當然上學的時候也沒覺得啥,讀書頂個鳥用,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


小荷尖尖

大四第一次讀到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書的魅力。當你讀進去以後它就像一張大手一樣一把將你拽入其中,無法自拔。

三體智子

三體水滴飛船

三體降維打擊

一個人的本性是不可能發生躍遷的,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聲色犬馬的,而讀書卻是需要極靜的狀態,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偶爾讀了一本好書,愛不釋手,但也僅限於某本書、某個作者,並沒有養成讀書人的習慣,這只是讀書的啟蒙階段。


初學乍練

《三體》我是拖拖拉拉才讀完的,很長一段時間幷沒有再讀其他的書。真正意義開始讀書是工作之後,經常出差的途中,我漸漸養成在途中閱讀的習慣,習慣於在喧鬧的地鐵內捧書閱讀,習慣於在機場、在高鐵上咬文嚼字。但是很多時候在家、在公司有大把的空閒時間時,卻懶得翻書,還是喜歡看看綜藝,刷新聞。我覺得這是讀書的入門階段,就是書籍開始能佔據我們部分的時間,雖然仍鬥不過聲色犬馬,但在我們的生命中開始佔據了一席之地。

慈禧

非常感謝高陽先生的《慈禧全傳》,這套書真正意義打開了我對讀書的興趣。這是一套故事性非常強的書,我深深迷戀書中那種緊張的對峙,各方勢力明爭暗鬥,殺伐決斷;我深深迷戀書中那種對夜的描寫,空的嚇人;我也深深迷戀書中人物的特寫,那種苦,苦到你恨不得衝進入其中作為旁觀者潸然落淚,那種樂,隨著人物情感的起伏不自覺的咧嘴一笑。這就是讀書的入門階段,能偶爾讀到人物的內心。


漸入佳境

有一天我突然開始習慣每天讀一會書,從此便開始做起讀書的生意,成本是大量的時間和微量的金錢,收入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斷被加工、打磨。我開始讀書、買書,《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雪巖》、《槍炮、病菌與鋼鐵》《規模》《大數據》……,凡是我能聽到的好書、感興趣的書,哪怕暫時沒有閱讀的計劃,我都會先買回來放在書架上。我一直認為捨得買書是讀書的進階階段,可能與「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念相反。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小時候聽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還被掛在我們初中班級牆上。那個時候覺得高爾基就是個混蛋,一句話讓我們上這麼多課,讀這麼多書,考那麼多試。回頭再看,真正奉行幷執行這句話的人具有第一流的智慧。有人會說,切,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我不信那一套。小時候也有這種想法,對班級裡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總是不服不忿,死讀書誰不會,我是不想學,想學早超過你了,相信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經歷。

可是隨著年歲和讀書經歷的增加,我對書的理解也越來越溫和,從厭倦開始走向崇拜。我也越來越相信,現在還在說讀死書,奉行讀書無用論的那群人,一定沒有打開書籍這扇大門。從門縫望去,漆黑一片,頭搖的山響,嘬了嘬牙花子,拍拍屁股就走了。


境由心生

1. 書是人寫的,所有落在紙面上的東西都是歷史,哪怕是預測未來的科幻作品,那也是在人腦中的構思才創作出來的,而本身這種構思就已經成為歷史。所以我有一個覺得所有的書籍都是史書,只是這段「史」的界定因人而異。面對未來,歷史總是給我了我們一種全新的解法。這種解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提示我們一定存在另外的可行的可能選擇,給了我們堅信此題必有多解的勇氣,而這種勇氣價值連城。

2. 正如那句「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豬都大『』,人從七百萬年前從非洲走出來,我們個體之間物理結構上的差異幾乎沒什麼太大的分化,但是思想上的差異大到幾乎不可琢磨。讀書便成為了解這種差異的,我認為的,唯一通路。

3. 讀書的意義並不是在於你掌握了多少知識,學會多少技法,而是通過讀書,回到人性本身,去了解什麼是人,了解什麼是自己。通過讀書,我們看待世界的目光會溫和一點,我們對他人的協作無論好壞都會抱一種理解之同情。我們不會再輕易為大事小情動氣,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楊絳先生

4. 康熙經常對幾個近臣說的一句教訓就是:君子小人本無鴻溝,不讀書不養氣,一輩子休想脫胎換骨。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看看楊絳先生,讀書真的是可以讓一個人的氣質老而不衰的。人的一生很短,窮盡一生寥寥無獲的人大有人在。只有讀書,才能擴展一個人的生命履歷,豐富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曾國藩語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


不合時宜

回歸主題,不得不做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那為什麼讀書是一件不合時宜的事呢。

1. 不合時宜是因為現代人活的太累了,每天信息大量的冗餘,早起打開手機,就是叮咚叮咚的推文,標題黨滿天飛,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拉個嗓子切個痔瘡,你想看什麼都有。打開微信,群裡吱哇亂叫的開始發些沒營養的表情,要麼就是各種廣告滿天飛。看看朋友圈,誰朋友圈裡還沒幾個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的微商小夥伴呢,早就開始刷屏大戰。

信息冗餘

2. 現代人壓力這麼大,時間成本極高,看書簡直就是奢侈。說它奢侈不是因為它耗費時間多,而是因為讀書在短時間內幾乎看不出什麼成效,讀書養氣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這是我作為一個剛剛入門的讀書人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讀書真的很苦,沒有監督沒有目標反饋,只有你一個人艱苦的自導自演的執行,這可以說是一種對精神的摧殘。沒有極大的痴迷,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曾國藩》再好看,能有電影好看嗎?下班累了個臭汗淋漓,還想翻翻《未來簡史》,曼說別人了,自己都會感覺自己有病,看一期綜藝它不香嗎?

這就是現代人讀書的困境,也是現代商業競爭的本質,搶佔人的時間。每天全世界人的時間總和就是24小時*總人口,對時間的爭奪越來越成為一種零和博弈。東西我可以給你免費用,你把你的時間給我留下就好,大名鼎鼎的BAT等不就是在打爭奪時間之戰嗎?


假公濟私

怎麼破,光有一碗鮮雞湯,沒勺子是肯定不行的。定格5分鐘這個分享小平臺,每讀一本書把裡面的章節用故事性的語言抽絲剝繭,讓大家每天花上五分鐘就能儘量了解書中梗概和奇聞異事。讀到什麼書就分享什麼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只是做各位看客老爺純粹的說書人。

五分鐘既長且短,可以肆意揮灑,可以讀文一章。

定格者,隨時歡迎各位光臨!

關注不迷路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評論一下或收藏吧!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悅讀」讀書,實在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文/藍月光前幾天搜了一下讀書,才發覺寫了那麼多關於讀書的文字。讀書的快樂是說不完的,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竊以為,每日裡最快樂的一件事,就是早起讀書。對誦讀痴迷如此,以至每天早上的時間是我的黃金時間,其他任何事都不捨得佔用,不捨得浪費。翻看一些資料,古人也是特別重視誦讀的。古代私塾,孩子自從入塾起,就是讀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及四書五經,不但要讀,還要背。鄭板橋30歲時,和同伴古寺讀書,幾人比著默寫四書,板橋竟然一字不差地默了下來,校對時幾乎一字不漏。由此可見,古人讀書全以誦讀為主,且下功夫之深了。
  • 【心靈感悟】決心做一件事時,要狠心放棄另一件事
    如果有人忽然問你:「你今天做了什麼選擇?」你第一時間能想到的是什麼? 穿什麼衣服、玩什麼遊戲、還是去飯堂點什麼菜?
  • 今天,一件讓我感動的事
    今天,一件讓我感動的事九子學校被整合,我辭去支部書記職務已近一年了。今天,發現以前學校聘請的臨時代課老師朱老師前兩天,在微信裡給我發了3條語音。這段時間,多數時間花在自媒體上面,很少看微信了。我愛人甚至還笑她有點不合時宜山裡人的純樸。再後來,學校返聘的退休老師因為兒媳婦生小孩,過年不能來了。學校需要再聘請一名臨時代課老師。也有熟悉的人打招呼,一聽每月1000元待遇,都不再說了。我想到朱老師,普通話還可以,對教育還多少有點興趣,兒子還在學校讀書,她身體健康,年輕應該對新鮮事還有熱情。然後,我和學校一位老教師找到朱老師她的婆家,說了來意。
  • 「不再讀書」,還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嗎?
    「不再讀書」還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嗎?看理想主講人李如一在為女兒寫的《明日世界生存指南》中,專門探討了同閱讀相關的問題。在他看來,新的媒介具有新的語法,而「現代人閱讀修養的重要一環」,就是能意識到其中的不同,並且有能力去了解和學習這些不斷更新的語法。
  • 讀書、打掃、吃美食...滬上33所院校學子返校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是?
    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圖書館讀書自習。每當疲憊懈怠的時候,我環顧四周,發現身邊的同學都仍在奮筆疾書,珍惜每分每秒,正是這樣濃烈的學習氛圍鼓舞著彼此,共同進步。作為一名體育生,開學後最令我心馳神往的不僅有師大各個食堂的美食,更有那標準的400米紅色跑道及桌球運動場。
  • 21天,做了一件不讓自己後悔的事
    可以說,這本書是我讀書筆記做得最多最詳細的,如果不是參加讀書營,我可能會和它失之交臂。因為這一本書是側重於方法類的教導,寫讀書筆記時,對自己提了個要求,即避免照搬書本上的方法,必須要與自身經驗相結合,不能生硬死板地做記錄。這一點我做到了。
  • 陳省身: 一生只做一件事
    陳省身雖然因為老實沒挨打,可這件事卻對他刺激太大,從此便不肯再邁進小學校門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學,4年中學之後,於15歲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在南開,陳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數學的第一次選擇。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數學能力一向比較好,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他上第一堂化學實驗課,在吹玻璃管時手足無措,而助教又是嚴厲著名、外號叫「趙老虎」的。從此他對理化充滿畏懼。
  • 讀書、打掃、吃美食......滬上33所院校學子返校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是?
    最想做的一件事,當然是一定要好好把同濟的食堂吃個遍啦!想念最愛的同濟大排、紅燒肉、滷雞腿、蛋包飯、豆漿油條、那碗面、大排檔……期待!️今年雖然錯過了櫻花樹下的打卡照片,但卻留下了一張有特殊紀念意義的雲合影,所以回學校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把畢業照拍夠!宅家學習的這「漫長」寒假裡,讓我最牽掛的就是校園裡的「喵喵大軍們」!
  • 三省吾身,不得不深思的一件事
    不過最近卻因為一件小事,讓他很苦惱!事情是這樣,因為每次都是小張最後一個離開公司,那麼下班前檢查一遍公司的電氣設備是否關閉的任務就自然落在小張的頭上。然而上周一早上領導因為有事很早就到了公司,竟然發現產品部角落裡一個照明設備正在自由地揮灑著它的昏黃的光芒。不難想到,應該是上個周五下班時,走的人沒有關,從而亮了兩三天!
  • 早起讀書這件事,我們持續做了1000天
    讀完幾本書後,發現看到題目後反應快了,題目做得多了速度上來了,花的時間相對減少。比較喜歡S的自主出題,挑戰更大,答題中挖的信息量很大。當一心想做好某件事時,其他事自然而然也被安排得很有規律。@[S537]荔枝原來早起能做這麼多事情,原來真正的讀書是這個樣子的。
  • 在每天處理不完的麻煩事中,如何能讓自己堅持做一件事?
    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什麼階段你總會有一堆爛事,但是大家不能因為每天的爛事,放棄自己的進步,如果你想去做一件事,一個理由就夠了,但是你想放棄一件事,你天天有幹不完的爛事,天天有處理不完的麻煩事,所以我們每天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主線,明白該幹什麼?什麼時候都要排除萬難。
  • 讀書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需要做的是保持自律
    堅持胡適先生說:一個人業餘時間用來做什麼學堂塌了之後也是他們的業餘時間,有人在讀書,有人在放羊,結局怎樣,很明顯。也許那個放羊的孩子比請得起教書先生的孩子還喜歡讀書、還用功,也許他用功的時候丟了幾隻羊都不知道,也許丟了羊滿山的找也猶未可知。他只能帶著一本書在山上看,在羊安心吃草的時候看,可這樣的時間又有多少呢?那麼在當下這個社會裡,這樣的無奈還有嗎?有!
  • 不合時宜的思考
    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縱然不合時宜,也要堅決說出!感謝杜教授的一次又一次的啟蒙。 史立輝King:如果必須講災難有什麼意義,那就是讓一代人從夢裡醒來,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什麼才是成長,讓他們去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真假假。
  • 「世界讀書日」,他們聯手幹了一件漂亮的事!
    網絡上有句搞笑話很火,叫「人醜就要多讀書」其實不然無論何人都需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湘陰周刊訊(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由縣委宣傳部指導,湘陰周刊傳媒「美好湘陰 感謝有你」系列公益活動之「讀書之城——放下手機,共建流動讀書館」活動聯手佰嘉麗景酒店圓滿舉行。活動自18日啟動以來,共收到市民捐贈的圖書500餘本,一大批捐書人士也獲得意外驚喜。
  • 你在生活或者工作上遇到你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你會怎麼辦
    你把一件事解讀為影響工作或生活,那麼你對待此事的態度就是反感、牴觸。相反,你對這件事的解讀為有利,好玩等,你的情緒狀態就是正面的。所以,改變你解讀事情的角度,就會改變你對事情的看法,就會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更有利於應對各類事情。此外,你要知道,任何人都會在工作或生活當中遇到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是人生常態。
  • 三聯為孩子們做了一件「過時」的事,我二話不說買單了
    三聯《少年》前不久,從微博上一位我特別喜歡的語文老師那裡看到一個分享,她說,三聯今年為孩子們做了一件非常有情懷的事在網際網路新媒體這麼發達、紙媒紛紛沒落的今天,在電子屏幕大量侵佔孩子們的時間和心智的今天,還有人為孩子們出版紙質雜誌,三聯的確幹了一件不僅有情懷,還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我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時期那些難忘的事。
  • 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為什麼糾結?
    【1】當要做的一件事有充足時間給我們來安排和執行的時候,這時候對細節的要求就是需要比較高的,每一個環節的思考時間,實現時間,調整時間,都是充分的,那麼,做好細節,對這件事做成功的影響性就越大【2】充足時間下完善細節的重要性在有充足的創作時間和實現時間下,做一件事,好比同樣一部電影,
  • 提高自控力:怎樣才能長期堅持做一件事?
    1、目標太多,集中精力只做一件事有人說,我想參加比賽,我想兼職賺錢,我想學自媒體運營等等如果你要求自己既要寫作,又要做好視頻,一邊又在學習等等,不得不說,這種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的人就是我,總想著每件事情都達到目的,每天很多事情做,可是最後卻沒有一樣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
  •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8月1日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一種能力叫做獨立自主,有些人仿佛一開始就已經具備這種能力,有些人卻要用一輩子去學習。這就在於小時候的教直,是否做了正確引導。如果孩子能經常主動和獨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孩子從小養成責任感和關心他人的習慣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當孩子有這方面的要求時,家長不要剝奪他們的這份「快樂」。 但目前,很多孩子面對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時,即使力所能及,也不願自己動手,而一味推給父母。
  • 全球職業規劃師:面試前多做一件事,成功率高30%
    本期作者: Sun我總是很喜歡問:「學生,你最驕傲的一件事是什麼?」因此,只要多做一件事,就能讓你的簡歷和面試,勝算提高30%。那就是,找到你最驕傲的那件事。曾經有個學生面試的時候,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最驕傲的事情,是讀書的時候,一個人帶著一群組員去做了一個business case。在短短3天的時間裡,做出ppt、演講稿,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一個人做了一個得到了大家掌聲的pres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