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反問安倍:何時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死難者館?

2020-12-20 觀察者網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曾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上提議各國領導人訪問廣島和長崎。在今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領導人是否願意在未來訪問廣島和長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向記者反問:「日本領導人什麼時候到中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參觀?」

為減少盟軍傷亡以及敦促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美國曾於1945年8月分別向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造成大量傷亡。

在記者會上,有記者表示,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上提議各國領導人訪問廣島和長崎,但是因為中國反對,文件草案刪除了此部分內容。記者向發言人求證消息的確實性,並追問中方領導人是否會訪問廣島和長崎。

華春瑩表示,中國裁軍大使已就核不擴散問題作了明確闡述。希望各方本著理性、務實、協作的態度處理會議相關問題,不要把複雜、敏感因素引入進來。

至於中方領導人會不會訪問廣島和長崎,華春瑩向記者反問道:「我想首先問一問,日本領導人什麼時候到中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館參觀?」

另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13日的記者會上也就此事發表了評論:「訪問核爆受害地的提案與歷史問題無關。(刪除一事)令人費解。」菅義偉聲稱:「我國直接經歷了核爆實情。」他就訪問核爆受害地的意義自辯:「共享旨在實現無核武世界的理念,將有助於推進核裁軍和核不擴散。」

相關焦點

  • 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捷克總統澤曼16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悼念活動,成為第二位前往該館進行悼念活動的在任外國元首。他為什麼會想到參觀紀念館,此前還有哪些外國政要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 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感
    2018年11月,和小姑一起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可以說我是留著眼淚參觀完的。一座座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雕塑,似乎在和你訴說著什麼……1937年12月13日,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手無寸鐵的平民啊,逃難——是求生的唯一……80歲的老母啊,趕快逃離惡魔的血腥……寒冷、驚恐將這哭僵的孩子凝凍,可憐的寶寶怎知母親已被捅死,血水、乳水、淚水已凝結成永不融化的冰……一幕幕慘不忍睹的畫面把我們帶入了37年的南京,淚水早已順著我的臉頰滾落……
  • 國家公祭日,寫下親子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記憶
    2015年7月28日,這是我和孩子出遊南京的第二天,我在前一天晚上預訂了鐘山風景區的套票,感覺這一趟南京之行,我原本是要刻意去迴避這個紀錄著沉重痛苦的紀念。我在20年前來過南京,那還是我小學時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在為期7天的旅程中,我們幾乎到過了南京的每個著名景點,獨獨我的記憶故事沒有被輸入過這個最為舉世聞名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現在想來,想必也是當時老師們細密的心思,怕我們尚小的心靈,無法擔負起這種歷史創傷的沉痛烙印。
  • 日媒:中國以南京大屠殺「申遺」支援韓國共鬥日本(七)
    海外網6月12日電  據BBC中文網報導,中國宣布以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二戰歷史資料申請了世界記憶遺產,在日本引起的新關注和議論延續。不過時事社也指出,從韓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二說「歷史問題各國應以各自立場來推進」來看,韓國對與中國共鬥的回應姿態顯得慎重。對立新糾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二在記者會上宣稱,中國以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歷史資料向聯合國教育科學機構申請了世界記憶遺產。
  • 雲南:大關縣悅樂鎮各小學開展「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
    雲南:大關縣悅樂鎮各小學開展「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 2019-12-19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京大屠殺英文版網站開通 中文站訪問量近30萬
    新華網南京12月12日電(記者蔡玉高)12日,南京大屠殺史實英文版網站正式開通,網站網址為english.nj1937.org。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真相,揭露侵華日軍當年在南京的血腥暴行,並教育人們以史為鑑,珍愛和平,2004年12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通了南京大屠殺史實中文網站()。
  • 通訊: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
    新華社照片,東京,2020年12月13日 (國際·圖文互動)(1)通訊: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 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
    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這是12月13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12月13日,人們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現場觀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秀英的講述紀錄片。
  • 辛德貝格外甥女:舅舅從未講起南京大屠殺經歷
    昨日,南京,女王一行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記錄了77年前在這個美麗城市發生的最黑暗的一段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殘酷的歷史,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今天,我們紀念它,不但要回顧過去,還要面向未來。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公祭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當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與全國多家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83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中外,30萬無辜同胞慘遭日軍殺戮。2014年,國家決定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家的名義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
  • 一群外國人創建「南京人」網站:想讓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殺
    有一群在南京生活和學習的外國人建立了一個「南京人」網站,專注向西方人介紹中國文化。今年國家公祭日期間,他們推出了一組英語文章,講述拉貝、魏特琳等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英勇事跡,在海外熱傳。網站負責人賀福(Frank Hossack)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現在還有非常多的西方人根本不知道南京大屠殺。
  •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兩岸同胞在臺灣舉行公祭
    本報臺灣新北12月13日電(特派記者丁劼)昨天,《以史為鑑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臺灣新北市滬尾炮臺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這不僅是臺灣首次舉行以「南京大屠殺史實」為主題的展覽,也是兩岸同胞首次在臺灣共同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
    這一天,日軍攻佔了南京,隨後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過去了80年,沉痛了80年,但每到這一天,所有中國人提起「南京」,依然會陡然變得嚴肅。那個血色瀰漫的冬天已不堪回首,我們卻永遠不會忘記那段帶血的記憶,這是因為——我們不能忘記悲痛!
  • 瀋陽今天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83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中外,30萬無辜同胞慘遭日軍殺戮。2014年,國家決定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家的名義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從今天早晨開始,瀋陽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學生代表和部分市民陸續來到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與全國多家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
  • 兩岸同胞在臺灣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以史為鑑 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此間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本次展覽由臺灣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主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協辦,旨在激勵兩岸同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凝聚民族情感。
  • 日本記者:南京大屠殺30萬人,你們數了嗎?李連杰一句話霸氣回懟
    相信大家對「南京大屠殺」都有耳聞,這是日本在進行侵華戰爭所造下的虐殺歷史,也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南京大屠殺對國人來講是一段撕心裂肺的悲傷,我們不能忘懷。如今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83年,人們仍舊感到憤怒,每次緬懷先烈,都會痛恨日本的任意殺戮,但那個時候我們無能為力,任人宰割。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努力...
    2014年和2017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兩次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並參觀紀念館,殷切期望紀念館加強場館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徵程中發揮好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 紀念拉貝|拯救南京25萬中國難民的「南京好人」,值得我們銘記!
    出於高尚的人類正義感和同情心,拉貝先生與在中國工作的十多名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當選為委員會主席。他挽救了20多萬中國難民的生命,被譽為「南京的辛德勒」。1月5日,是拉貝逝世69周年。銘記不為悲愴,紀念只為自強!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