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與黨對中國革命問題的探索

2020-12-16 光明網

    圖為刊登《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的第116、117期《中國青年》雜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後,在共產黨人的直接參加下,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風起雲湧,很快就形成

了以五卅運動為標誌的轟轟烈烈的工人農民運動的革命高潮。在這個革命的高潮中,中國社會各階級都作了比較充分的表現。生動豐富的革命實踐為共產黨人提供了許多新鮮的經驗,錯綜複雜的革命鬥爭又把許多沒有現成答案的新問題提到了共產黨人面前:怎樣判斷中國革命的性質、革命的發展前途?無產階級怎樣對待自己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農民?無產階級怎樣在國民革命中實現自己的領導權?

在五卅運動前後,黨的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周恩來、惲代英等,都在總結革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方法,觀察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對這些重大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和論述,初步提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5年12月1日,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編印出版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發表了著名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這篇重要論著,集中當時黨內的正確主張,回答了中國革命提出的許多重大問題,辨明了中國革命的敵人和朋友。毛澤東在文章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將中國社會各階級分為五大部分: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毛澤東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和政治態度,他指出:「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於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通過這樣的階級分析,毛澤東初步闡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無產階級團結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一切半無產階級(主要是貧苦農民)、小資產階級(主要是中農),爭取中產階級(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左翼,以打倒帝國主義、軍閥、官僚、地主、買辦階級,建立各革命階級的聯合統治,反對在中國建立民族資產階級的一階級統治的國家,爭取非資本主義的前途。

這就初步闡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權和性質、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正確解決了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是在當時中國社會歷史環境下階級分析論的典範,奠定了毛澤東階級分析的理論基礎,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發端的重要標誌。

1926年,《中國農民》和《中國青年》先後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後在廣州汕頭出版單行本。本文發表前後,毛澤東還以該文為教材,在廣州第五、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國民黨政治講習所等進行講授,並收入第五屆農講所教材。此後湖南省各縣主辦的農民運動幹部訓練班,也幾乎都以此書為基本教材。

後來,毛澤東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作為開卷篇收入《毛澤東選集》,並親自寫了這樣一個題注:「此文是反對當時黨內存在著的兩種傾向而寫的。當時黨內的第一種傾向,以陳獨秀為代表,只注意同國民黨合作,忘記了農民,這是右傾機會主義。第二種傾向,以張國燾為代表,只注意工人運動,同樣忘記了農民,這是『左』傾機會主義。這兩種機會主義都感覺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處去尋找力量,到何處去取得廣大的同盟軍。」(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相關焦點

  •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面世
    這一著名論斷出自1925年12月毛澤東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簡稱《分析》)。該文系《毛澤東選集》的首篇,毛澤東在此文中論述了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問題,初步提出了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堪稱毛澤東思想萌芽的一篇光輝文獻。它的問世,是毛澤東深刻洞察黨內外思想動態,反對黨內錯誤傾向,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結果。
  • 王連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當代價值
    內容摘要:1925年12月毛澤東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告訴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的新變化,解決「依靠誰,團結誰,打擊誰」這一首要問題的思想對我們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各階級、各階層間的關係,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事業。
  •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當前位置: > 專題 > 新聞大陸 > 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 中國革命再探討——階級視角的回歸
    16他接著說,「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或者「階級政黨就在資產階級內」的命題概括了60年代主要實驗的議題。17  雖然巴丟和魯索特別提出的「政黨」難題性並沒有為共產主義失敗的常識性知識增添新的內容,但魯索的論點「階級政黨就在資產階級內」對描述改革時期的中國——如果說不是60年代中國的話——極為相關。
  • 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五年)
    毛澤東指出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這樣就解決了中國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毛澤東並且預見到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動搖的階級,他們在革命高漲時將要分化,其右翼將要跑到帝國主義方面去。一九二七年所發生的事變,證明了這一點。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時常想,教員若面對今天之中國,100年後,又會寫下怎樣的階級分析呢? 這是一篇讀後感,也嘗試夾雜一點對當代的思考。 原文開門見山道出寫作目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首要問題。所以要分析中國社會各個階級的特點,以找到朋友、區分敵人。
  •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
    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黨是群眾的嚮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
  • 中國革命領導權的百年探索與當代啟示
    由於近現代以來的革命都是由先進階級及作為其政治代表的政黨領導的,因此政黨領導地位是革命領導權的核心和關鍵。不同階級領導往往決定著革命的不同性質和前途。區別中國新舊兩種不同範疇的民主主義革命,其根本標誌之一就是革命的領導權是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因而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 黨的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逐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對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與革命實際的科學指導思想。
  • 從複雜性理論視角解讀《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1936年毛澤東總結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寫成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下稱《戰略》)一書。全書4萬多字,對戰爭規律、戰爭目的、全局與局部的關係、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中國內戰的主要形式、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的戰略戰術進行了系統闡述。
  • 毛澤東對新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
    據聯合國統計數字,1949年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僅為27美元,當時整個亞洲的人均國民收入為44美元,中國尚不及其2/3。毛澤東帶領黨和人民對新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起步的。從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間,毛澤東的探索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過渡時期 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復經濟,經濟發展問題也就相應地被提到黨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 改變中國歷史與民族命運的兩次偉大革命
    二、領導兩次革命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階級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近代以來,中國社會誕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它們「兩個互相關聯又互相對立的階級」,是中國近代社會的「雙生子」。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時刻,它們相繼登上革命的舞臺,領導了兩次偉大的革命。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 讀《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隨筆
    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為什麼說是首要問題,那是因為找到的朋友終究不是同志,革命隊伍的壯大便是找朋友——轉化為同志——找新朋友——轉化為新同志的循環往復的過程。若沒有第一步找朋友也就不能有之後的步驟,革命就不能壯大。「中產階級。這個階級代表中國城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毛主席言他們對於革命的態度是矛盾的。我認為是軟弱的。
  • 黨的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逐步推進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對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與革命實際的科學指導思想。
  • 走出"兩階一層" 中國步入現代社會階層雛形階段 - SOHU新聞
    ■ 聚焦:「中國十大階層」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促使中國社會階層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 地主:階級概念的建構與現代中國歷史的展開
    這一提法顯然與中共的立場相關,它的表述幾乎與當時毛澤東的觀點一致。在1926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時,毛澤東提出:「農民問題乃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因此,以農民革命為主體的大革命的「對象是鄉村宗法封建階級(地主階級)」。
  • 思政課 | 特等獎教案㉓ 周榮方: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與理論探索
    但是,因攻打長沙兵敗,毛澤東及時總結教訓,洞察到在中國革命敵強我弱的局面下,必須轉變戰略。9月19日,毛澤東在文家市主持前委會議,果斷撤銷攻取長沙的計劃,決策向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進軍。之後,在轉移途中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原則,10月,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實踐中走上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 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路徑——學習毛澤東關於理論創新問題論述的...
    (《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26頁) 這裡所說的中國實際,是指什麼呢?這涉及三個基本的方面。 首先,是指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是指中國社會的性質,包括社會的經濟結構和上層建築,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及其特點,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和社會各階級階層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及其相互關係,等等。
  • 毛澤東如何帶領革命隊伍克服失敗危機
    在敵人的鎮壓下,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雖然出師不利,但他所領導的隊伍,不僅沒有像很多起義軍那樣因為失敗而煙消雲散,反而在鬥爭中生存下來,不斷發展壯大。這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危機處理,克服了革命火種被撲滅的危機,並化危為機,在中國革命的至暗時刻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這一勝利的正確道路。毛澤東是如何在反革命的疾風暴雨中,保存下革命的星星之火,並不斷發展壯大?
  • 毛澤東晚年蓋棺定論:我一生幹了兩件事
    1976年6月13日,病重的毛澤東對華國鋒等四位守護在自己身邊的政治局委員交代後事時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了,人老總想後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定論』,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本文摘自《毛澤東關於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戰略思想產生的淵源、發展脈絡及相關思考——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一文,內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