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漯河市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藉助網絡新興平臺,探索網格化管理模式,大力推動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線上線下互動、網絡網格融合,形成了「網際網路+網格化」工作格局,為基層統戰工作探索了新途徑、拓展了新陣地,取得了新成效。
加強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面臨新形勢
在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上,開拓「線上線下聯動、網絡網格融合」模式,不是一時的臨時決策,而是順時應勢的創新之舉,有著較強的政策導向和實踐基礎。
中央與時俱進的要求對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提出了創新導向。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度發展,智能終端的全面普及,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廣泛應用,人際交流交往更加網絡化,為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開闢了新的便捷渠道。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黨外知識分子工作要不斷改進方法,特別指出要加強線上互動、線下溝通,為黨外代表人士服務等基層統戰工作創新指明了路徑。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創新,就是在中央最新統戰工作精神指引下開展的實踐嘗試。
大量社會人的轉變對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提出了創新需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社會階層分化和結構轉型並存,越來越多社會人的轉變,使得黨外代表人士的存量大幅增加,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領域也迅速擴展延伸。在這種背景下,僅靠統戰部一家有限的工作力量,已難以滿足大體量、大範圍的黨外人士服務工作。漯河市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創新,就是順應當前黨外代表人士發展新趨勢而進行的有益探索。
傳統工作方式的滯後對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提出了創新目標。一是開展活動無抓手。長期以來,黨外代表人士服務等基層統戰工作存在方式不新、方法不夠的問題,進社區、進企業、進單位缺少抓手,往往停留在紙上,落實不到行動上。二是提供服務無平臺。黨外代表人士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擔任什麼職務,卻都分散於城市各個社區,但社區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並不掌握,無法開展針對性服務。三是發揮作用無陣地。黨外代表人士自身素質相對較高,且有服務社會的熱情,但由於缺少載體、陣地和有效的組織形式,其作用往往無法發揮、無處發揮。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創新,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加強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的主要做法是怎樣?
他們以「線下網格定位融合、線上網絡互動溝通、全方位服務零距離」為原則,立足於規範操作、良性運行,重點做好黨外代表人士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
線上線下科學建網定格,搭建科學信息管理平臺。在線上,我們建立了黨外代表人士網絡信息平臺,收錄了456名黨外代表人士、918名黨外代表人士後備人選的基本情況。在線下,按照「有場所、有機構、有人員、有制度、有檔案、有設施」的「六有」標準,在社區成立「同心服務站」,站長由行業系統和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擔任,選聘政治立場堅定、參政議政能力強、有一定影響力和資源優勢的黨外代表人士擔任副站長,成員由社區黨外代表人士組成。目前,我們已經在全市建立「同心服務站」37個。在此基礎上,以「同心服務站」為載體,在社區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網絡,每個網絡中再劃分若干網格,網格劃分堅持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空白、不交叉重疊,做到了「社區有網、網中定格、格中定人、人人定責」,確保每名黨外代表人士都納入到網格中、每個網格中都有統戰工作人員。同時,為促進線上線下更好地互動銜接,各同心服務站根據實際建立了「家在社區」微信群、「黨外人士之家」QQ群等多個交流平臺,用於黨外代表人士交流聯誼、建言獻策等,使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實現了虛與實、質與效的有機銜接。
網絡網格有效互動融合,制定常態化運行機制。一是建立協調推進位度。依託黨外代表人士網絡信息平臺,根據一般性、專業性、協調性、突發性等不同性質的工作類型,由網格管理服務人員採取相應的程序及時進行處置。二是建立民情日誌制度。網格管理服務人員以每天記錄社區民情日誌的方式,及時準確收集包括黨外代表人士情況,反映工作狀況。三是建立分析研判制度。對線上線下收集到的黨外代表人士意見建議,各「同心服務站」都建立了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按照「一般性問題網格自主解決、區域性問題社區協調解決、全局性問題所在街道向區委統戰部報告協調解決、重大或突發事件立即逐級上報並進行處置」的原則分類分級處理,確保各類問題情況清、動態準、處理快。四是建立「三訪五送」活動制度。「三訪」即對黨外代表人士家中有重大變故必訪談、重大節日前必訪談、有實際困難必訪談;「五送」即新婚送祝福、生日送壽麵、困難送溫暖、生病送關懷、亡故送輓聯等系列人性化服務。
精耕細作務求工作實效,實施動態化管理。一是明確網格管理人員職責。要求他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及時傳達把各項惠民政策;全面掌握網格內所有情況,熟悉網格內黨外代表人士基本情況;及時準確收集、錄入、反饋網格信息,及時發現、上報和協調處理黨外代表人士反映的問題,做到統一受理、限時辦理。二是實施全過程督導考核。在每個網格醒目位置設置服務指示牌,公布網格管理服務人員姓名、工作內容、監督電話,方便群眾聯繫,便於黨外代表人士監督。按照「分級考核、分類考核、定量考核」的原則,細化考核指標,強化過程管理,年終考評,兌現獎懲。
「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黨外代表人士成效明顯
實踐表明,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創新是深化黨外代表人士服務工作的有效載體,應更加積極主動的運用它來謀劃、落實和推進工作。
搭建了知情問政的工作平臺。一方面,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資料庫,能夠全面準確地掌握網格內黨外代表人士的詳細情況,更加深入地把他們團結起來、聯合起來。比如,各「同心服務站」組成志願者服務隊102個,開展常態化「志願者服務月」活動,參與黨外代表人士1600多人次,直接服務群眾3.6萬人次。另一方面,通過服務、走訪、聯誼等形式,宣傳貫徹黨的統戰方針政策,能夠增強黨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識和大局意識。比如,各「同心服務站」網格積極開展線上問政問計、建言獻策,線下組織參與基層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召開的各類座談會、協商會,最大範圍地擴大協商民主的覆蓋面,圍繞熱點難點提出建議160多條,90多條得到採納落實。
形成了「雙向服務」的工作機制。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模式的實質是對黨外代表人士工作路徑、平臺和機制的創新,核心在於對黨外代表人士更全面的了解、更貼心的服務。比如,源匯區老街社區回民馬新安長年臥病在床,家庭經濟困難。網格管理人員為其募捐2萬多元,並為其申領低保和大病醫療救助金,受到群眾的好評。此類活動凝聚了人心,調動了黨外代表人士的積極性。
形成了凝心聚力的工作格局。根據黨外代表人士的職業優勢和專業特長,結合個人意願,引導他們主動融入到基層社會服務和管理中。更重要的是,依託網際網路+網格化網絡信息平臺,全面發揮工商聯、臺辦、海外聯誼會等組織的作用,積極聯繫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工商業社團、商會,大力引進資金、技術、人才、項目,形成了統一戰線助推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獨特資源。
匯聚了維穩促和的工作合力。黨外代表人士網際網路+網格化服務模式啟動後,統一戰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獨特優勢得到了更加充分發揮,能夠及時掌握和妥善解決各類矛盾問題。如我市中華路天主教堂神職人員因教堂收入有限,生活較為困難,所在網格了解情況後,除定期送去慰問品外,還為其中3名修女申辦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並多次為其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受到宗教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市委統戰部引導新媒體人士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網絡界代表人士聯誼會。網聯會成立以來,先後收集轉交市委、市政府各類建議480條、平息網絡謠傳22件次。
拓展了黨外代表人士發現培育渠道。在發現使用上,黨外代表人士通過參與線上線下活動,全面展示個人才華、樹立個人形象。各級統戰部門利用網絡信息平臺,便捷了解相關黨外代表人士最新表現。在今年的全市縣級幹部調整中,共有3名黨外幹部得到提拔重用,其中1名提拔配備為市直部門正職;交流使用黨外幹部2名。在培育培訓上,各級統戰部門可根據日常收集的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培訓。今年以來,我市就分別在愚公移山幹部學院、延安幹部學院和大別山幹部學院舉辦了黨外科級幹部培訓班、民主黨派骨幹成員培訓班和網絡界代表人士培訓班,共培訓12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黨外代表人士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