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教程》沒告訴你的,《傳播學新趨勢》幫你搞定!

2021-02-19 傳播學考研必讀

複試該看什麼書?這或許是很多同學最難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比初試可真的是難多了。想當初,初試一本《傳播學教程》包打天下,最多再加上《範式》和《網傳》作為補充。

可是複試就不一樣了,作為精中選精的選拔考試,複試旨在全面考察你的深度和理論掌握程度。它的要求必須要比初試要更高,難度也要更深。不僅,對於熱點的各個方面你要如數家珍,更重要的是,對於基礎理論你的掌握程度也得比《教程》的要求更高。例如,你不光要了解一個理論,還得知道這個理論的最新發展、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和相關爭議。這才是老師想要的,稱心滿意的學生。

怎麼辦?難道一個理論一個理論的去查?其實有一本神書已經幫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傳播學新趨勢》。

在《傳播學新趨勢》裡,洪浚浩老師總結了四十個傳播學領域的來龍去脈,基本包括了各式各樣的傳播學理論。《傳播學教程》沒幫你解決的,《傳播學新趨勢》幫你搞定!

沒看書?沒關係,本周五(1月29日)19:00 - 20:00 ,瓦叔會在 87582500 進行的講座對這本書的核心觀點進行簡要介紹。同時瓦叔也會傳授給你一些複試的經驗!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裡的一些《傳播學教程》沒有的重要觀點吧!

《傳播學教程》和其他書上,提到發展傳播學主要是現代化範式和依附批判範式。實際上,參與式傳播在現代的發展傳播學中,恰恰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參與式傳播模式強調地方社區的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以及在世界、國家、地方社區以及個人等多層面的民主化和參與。

它代表一種新的傳播戰略,不是僅僅將傳統模式中的接收者包括到傳播中,而是徹底顛覆了傳統傳播模式中接收者這一概念(強調消除接收者和發送者的區別),解放了人們對於傳播的理解。具體而言,就是強調社區,尤其是社區成員必須有參與到發展決策和媒體決策過程中的可能。這些決策過程包括對具體發展議題的討論以及對媒體內容的選擇。也有人認為,參與式傳播首先是跨國公司統治的媒體的對立面和替代模式。

與參與式傳播相關,產生了參與式媒體,人們認為,參與式媒體應該滿足如下條件(1) 參與式媒體的內部應當是以民主方式組織的(比如工人合作社); (2) 參與式媒體是通過其與跨國企業統治的文化工業的對立而被識別的; (3) 參與式媒體能被追溯到對語言或種族群體在某個社會變革中的解放; (4) 參與式媒體的存在可以通過社會中的階級鬥爭來解釋; (5) 參與式媒體應當被認為是「合成分子」而不是「克分子」(也就是說是一個由獨立的個體連接在一起形成的群體而不是一個同質的單一維度的實體);(6) 參與式媒體在設計上要求其觀眾能以創造性和差異性的方式來對其進行解讀。

由哈貝馬斯提出,哈貝馬斯認為,真正的傳播行為是指傳播對象的行為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基於相互理解而達成協調一致的行為。因此,交往理性體現為「對個人言論真實性、正確性和真誠度的假定以及當傳播對象對假定和主張產生疑問時,個人進行討論的意願」。一般而言,討論過程存在參與機會分布不對稱的問題。討論結果必須基於充分的理由或者較有說服力的論證。相反,以操縱他人為目的的傳播行為被認為是非傳播活動並被稱為「策略行動」。

有意思的是,針對具體話題的傳播話語,例如針對真實性、正確性和真誠性的主張需要不同類型的話語討論。具體來說,針對真實性主張的探討必須參考經驗現實,包括理論依據和事實。因此,這就要求科學型話語討論。而規範性主張,例如那些與文化和法律有關的主張,必須在專業化並適合處理價值問題的話語中進行商談。因為科學型話語並不適用於商談價值問題,我們需要採用法律話語或與價值偏好有關的其他話語進行商談。與真誠性相關的主張需要運用能揭露表情真實性的專業化話語,因此需要藝術及美學批判的介入。在現代西方社會,知識性、正確性和真誠性價值分別體現在科學、法律和藝術體驗制度化三個領域中。而政治公共領域成為了上述三者相互作用、進而形成非專業觀點和政治觀點的領域。

軟實力的概念經常被使用,因此其概念和適用範圍反而不甚清楚。但是實際上約瑟夫·奈對於軟實力的界定非常簡單,「通過議程設置、說服和吸引等同化方法來達己所願的能力」。而對其適用範圍作出了如下界定:一是軟實力的傳播主體是「主權國家」或由其名下的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公民社會等諸多行為體所組成的國家單元;二是軟實力的傳播內容是文化、政治觀念和對外政策等資源所生成的信息與觀念;三是軟實力的傳播主要通過包括「公共外交」在內的信息傳播方式來完成;四是軟實力的受傳者是他國國家和公眾;五是軟實力的傳播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國家形象和國家認同,最終形成一國對另一國的吸引同化力量。注意,軟實力的核心是文化和政治觀念,因此經濟的吸引力並不在其中。

由達亞屠蘇提出,一般認為的文化帝國主義傳播是從中心(美國及其他歐洲發達國家)傳達到邊緣。但是「次級媒體流」和「文化回流」同樣指出另一種可能。從傳統的全球媒體產業邊緣發展而來的媒體回流被稱為「次級媒體流」,主要包括跨國媒體流和地域文化媒體流兩類,涉及私人發展與國有支持兩個方向。在商業環境下運作的跨國媒體流中,印度的電影產業(通常是指寶菜塢)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浪漫電視肥皂劇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南非建立的泛非洲網絡 MNet 是跨國界地區交流的又一個範例。有人提出,全球媒體流與地區媒體流的互動產生了「相互分離的多樣性文化」,而不是全球一致的統一文化。另外一些人則支持文化混雜性的出現,認為這種融合是西方媒體體裁為適應當地的語言、風格與習俗進行改編的結果。

由吳國華提出,在5W理論基礎上增加了3個W,以適應危機傳播的複雜局面。它們分別是:(1) 傳者是誰,組織需充分認識自己及所處的境況,包括組織的聲譽、市場地位等;(2) 說什麼,組織需確定受者能感知的信息;(3) 怎麼說,組織需確定訴諸情感或理性;(4) 受者是誰,組織的利益相關者眾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會影響傳播的其他任何一個環節;(5) 在什麼地方說,組織需選擇不同的媒介,包括人際傳播:(6) 什麼時候說,組織需決定說的時機,包括保持沉默;(7) 為什麼說,組織需確定預設的傳播效果;(8) 說的實際效果,組織需確定如何測量評估傳播的效果,以找出與預設效果的差距並儘快調整下一步傳播的各個環節/部分。

由趙心樹提出,是一種結合了沉默螺旋和新聞社會學的理論。在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媒體會為人們提供真實、高質量、平衡的信息。這種平衡的信息加上公眾獲取的人際傳播渠道信息以及直接經驗,會使得人們得到不同側面甚至方向相反但真實且大致平衡的信息。但一旦由於把關、意識形態、特定群體影響力下降、記者偏見等,就會使得某一方面的信息失衡,最終導致沉默螺旋產生。趙心樹的重要的理論創見是:指出沉默螺旋產生是有原因的,並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能會被糾正),指出了沉默螺旋理論中被忽視的重要信源也就是直接經驗和人際渠道(因此跨國界傳播通常沉默螺旋更為嚴重)。

怎麼樣?是不是很多理論讓人耳目一新?那就趕快下單《傳播學新趨勢》。然後本周五(1月29日)19:00 - 20:00 ,在 87582500 等著瓦叔吧!

掃碼即可進群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跳轉公開課連結

相關焦點

  • 《傳播學教程》怎麼學?初試第一學姐傾囊相授!
    考研路上不孤單,我們陪你一起走。歡迎關注微博@「考研烽火臺」。郭慶光老師的《傳播學教程》幾乎是所有新傳考研學生的必備書籍。這本書對於一些學校而言地位則更高,比如武大曾經有一年的考題直接從這本書中摘取了一句話,讓大家對這句話進行辨析。
  • 傳播小吃街|《傳播學教程》導讀02 傳播以及傳播學
    寫在前面: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給大家畫了一個整體的傳播學框架圖,這本書我們一共把它分成了六個大主題,「傳播與人類傳播歷史與發展「、」傳播學與傳播學研究史「、」美國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傳播學研究方法「,框架如此劃分的原因詳見上期推文。傳播小吃街|《傳播學教程》框架解讀01接下來將分別介紹每個主題之下的具體內容。
  • 2017考研傳播學教程筆記: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本書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散,因此在衝刺階段的複習擁有一本複習筆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傳播學教程複習筆記。),對形成傳播學的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四)拉扎斯菲爾德與經驗性傳播學研究   「兩級傳播」理論的提出者,對否定「子彈論」起了直接的作用,但也開創了「有限效果論」的傳統。對研究方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傳播學研究的「工具製作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地把傳播學引向了經驗性研究的方向,這種經驗主義和數據主義同時也受到了其他學者尤其是批判學派的抨擊。
  • 如何用3.0倍速讀完《傳播學教程》?
    有必要時你也可以和其他教材的知識相互關聯,比如《傳播學教程》和《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因為後者有很多內容是對前者的補充拓展,有些地方內容更充實,更方便理解。你也可以反過來聯繫,即看到後面的內容時倒回來回顧前面的相關內容。如果正反都來一次,加上從前往後看的這遍書,那就是真的相當於看了三遍書哦。
  • 2017考研傳播學教程筆記:傳播學的主要學派
    《新聞學導論》是新聞傳播學考研的參考書目之一,它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分析和梳理。
  • 排查《傳播學教程》讓你三輪背誦無遺漏!文末附全書重點框架圖
    即使現在的你對部分理論可能做不到運用自如,但一個獨屬於你的傳播學基礎理論框架體系著實應當【正在】或者【已經】被建立起來啦!!!不過呢,小夥伴們也不要太過焦慮,因為胡師姐團隊會陪你度過所有的至暗時刻,努力為你減輕考研負擔,提高複習效率!
  • 2017考研傳播學教程筆記: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
    《新聞學導論》是新聞傳播學考研的參考書目之一,它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分析和梳理。
  • 有趣的傳播學 | 適合初學者看的六本傳播學經典著作
    我很喜歡傳播學,可以從什麼方面入手呢?有沒有適合初學者的傳播學書籍推薦?我之前有寫了一篇文章:一個傳播學子對傳播學的思考,裡面解釋了我對傳播學的理解和感悟,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看看。,有人愛它,當然也有人恨它,因為它涉及的面和知識體系實在是太過龐大了,一本《大眾傳播學教程》可以讓你背上幾個星期還不一定能背完,簡直就是考試前的噩夢,但是對於喜歡它的人來說,每次看都能找到一種共鳴,有一種與巨人比肩對話的感覺,那種用傳播學理論來分析社會現象和新聞事件的傳播規律的時候,你會發現其中很有意思的點和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同時也讓你更加冷靜和理智的看待發生的人、事、物。
  • 22天速成傳播學!重點是不要錢!
    專業課300分,分值最高的還是最基礎的傳播學考點。毫不誇張地說,背爛傳播學,考研400+。22級的寶寶們,不管你現在有沒有選好學校,請都先開始學傳播學!因為幾乎沒有哪個學校的新傳考卷不考傳播學! 如何在入門之初,就能夠快速學好傳播學呢?來,愛傳播帶你22天速成傳播學,學最多的傳播學知識,打最紮實的底子。
  • 傳播學這樣背,事半功倍
    拖鞋哥團隊就算是再厲害,也沒有辦法幫你背書,但我們有辦法,教你背得輕鬆一點。傳播學是新傳考研的重中之重,有的學校不考新聞史,有的學校不考實務,但是幾乎沒有學校不考傳播學。但是傳播學不想新聞學那樣知識點散如滿天星,也不如新聞史那樣「人名地名報紙名,名名要我命」。按照分幫派順邏輯的方法,傳播學簡直信手拈來。
  • 2015考研新聞傳播學複習方法
    聽說好多人都是瞎矇的,可能沒看到這個點吧。事實上這本書上很多很小的點很容易被忽略,很可惜。最經典的就是11年專業一簡答題第二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人是懸在由他自己編制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請談談這句話對傳播學的意義。」這句話大家都說從來沒見過,在這本書裡就有,就看諸位能不能細心了。
  • 傳播學考研基本事項
    也算是為後來的傳播學的研友們拋個磚,今天我們一起來捋一捋報考傳播學的那些事兒。第二點是,在準備資料的時候大部分的學校官網都沒有進行更新,你看到和買回的都是上一年的參考資料,不過不用擔心,大部分的學校在專業書上不會進行太大變動。如果有變動,在七月到十月份之間的時候,學校官網會有通知。不過真題是不會變的,但是學校的官網是找不到真題的。購買真題的話一是報個考研專業課的班,這個考研機構會幫你解決。
  • 財經類二本院校的傳播學專業,考研傳播學方向怎麼選擇院校?
    我給你一個思路不知孩子的能力是否能達到:就是報財經大學的傳播學專業方向,比如離湖南很近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實際就是走傳播學的細分方向,想想,你本身是在一個財經類院校學習的傳播學,如果考研也走財經傳播學方向豈不更好?
  • 傳播學高校排名 傳播學就業前景及方向
    傳播學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媒體傳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信息化社會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掌握現代電子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與網絡多媒體傳播的基本技能,勝任從事影視傳播、新聞傳播、網絡傳播、廣告及媒介經營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那麼傳播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前景如何呢?
  • 重讀傳播學之《範式與流派》重點內容剖析 | 神經末梢疏通課
    如果你還是沒有任何傳播學基礎的就來看這本書的話,那更是在第一章就能把你搞沒了。不過,在臨近12月的這個檔口,我們再回頭複習這樣一本在三四月份讓一群人望而卻步的參考書,其實都已經是坦坦然然了,畢竟,有了豐富的傳播學知識底蘊之後,理解書中的邏輯和內容,就會更加輕鬆和有譜。
  • 新聞學和傳播學,啥關係?
    新聞業務,就是告訴你怎麼採訪怎麼寫稿怎麼找新聞點確定報導方向,還有設備的使用,報紙排版,怎麼出鏡漂亮。這是一個記者最最起碼的功夫技能,吃飯的本事。試想,你做記者不會採訪叫記者嗎,不能寫稿是記者嗎,不會操作採訪設備錄音錄像,能行嗎?最基本的,文字功夫要好。
  • 考研啟示: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差異
    以下行文,限於篇幅和精力,沒時間詳細展開,可能有的觀點論述的不充分,歡迎有興趣的、或頗有積累的朋友和我討論。  (一)什麼是傳播學——傳播無學  (1)從詞源上考察,學術界叫「傳播學」為「communicaton science」,而一定意義上的學科是以「-ology」、「-tics」、「-lism」結尾的。
  •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新聞傳播學核心架構
    議程設置本身研究的就是所有大眾傳播媒介在長期的媒介經營活動中產生的「非預期」效果,既然是「非預期」,誰能告訴我怎麼「主動」啊喂。 3 大眾傳播與人的社會化的關係 這個問題聯繫實際就是「對廣電總局出臺限真令,元芳你怎麼看」,總局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真是操碎了心有木有。
  • 新聞傳播學考研,這些院校推薦給你
    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新聞學及傳播學在擇校時受到不少考生的青睞,不少懷有新聞理想的學子都希望能夠通過考研進入自己理想的新聞院校深造。下面就分專業來為大家做一些新聞傳播專業方向的院校推薦。   【摘要】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新聞學及傳播學在擇校時受到不少考生的青睞
  • 大學專業解讀系列:NO.102 傳播學
    傳播學專業の介紹文學→新聞傳播學類→傳播學專業資訊時代,傳播無處不在。人們穿的服裝,配戴的飾物,發的每一條微博或朋友圈,換的每一個頭像、用的每一個表情包,都在傳遞著自己的情緒,傳遞著想讓人了解的風格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