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導論》是新聞傳播學考研的參考書目之一,它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分析和梳理。本書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散,因此在衝刺階段的複習擁有一本複習筆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傳播學教程複習筆記。
第十四章 傳播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第一節 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傳播學形成於20世紀初至40年代的美國
形成因素:(1)從傳播媒介的發展情況來說,大眾報刊和電影高度普及,廣播事業發展也十分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使得許多社會科學家越來越關注信息與傳播的問題,並開始從各自的學科背景出發來研究這些問題。(2)從歷史和社會環境來說,這是一個世界範圍的戰爭與革命的時代。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都利用各種傳播媒介進行大規模的宣傳,信息心理戰在戰爭進程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
一、傳播學的早期學術思想源流
(一)歐洲源流
塔爾德 1890《模仿的法則》成為社會心理學中模仿理論的創始人。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那麼傳播也就是基本的互動渠道。
齊美爾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形式社會學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化論》、《社會學》和《社會學的根本問題》, 早提出了傳播網絡理論
(二)美國源流
杜威 美國 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學家,強調教育在社會改造中的作用,認為大眾傳播是變革社會的重要工具,新的傳播技術將會導致社會價值體系的重構。
庫利 美國 社會學家 1909《社會組織》設了「傳播」一章,是早系統研究傳播現象,並早進行了理論化嘗試的一位重要學者。主要課題是人的社會化問題,並為社會學和傳播學 提出了兩個影響深遠的概念:一是「初級群體」 ;二是 「鏡中我」
帕克和社會學芝加哥學派也對傳播學的形成產生過重要的影響。芝加哥學派的理論領袖。芝加哥學派在關於人的行為問題上反對本能論觀點,提倡社會互動理論。他們認為「使兒童成為社會性存在的是學習語言和感覺自我的過程,在這裡,傳播起著重要作用。」現代傳播學中的「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可以溯源於帕克關於「新聞是社會上個人間討論之基礎素材」的觀點。米德是芝加哥學派中影響僅次於帕克的二號領袖人物,也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互動理論的創始人之一。
李普曼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 一個是「擬態環境」另一個是「刻板成見」
所謂刻板成見,指的是人們對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的感情,李普曼是較早探討了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的學者之一。
二、傳播學的奠基者和學科開創者
(一)拉斯韋爾的宣傳與傳播研究
拉斯韋爾是美國現代政治科學的倡始人之一,在宣傳研究領域擁有很大的影響,他早總結了社會傳播的三項基本功能(環境監控、社會協調、文化傳承),並考察了傳播的基本過程, 將其解析為五個主要環節或要素(即著名的「5W」:誰、說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對誰說、產生了什麼效果),對形成傳播學的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二)盧因與「把關人」研究
(三)霍夫蘭與說服效果實驗
霍夫蘭的學術關心在於揭示傳播效果形成的諸條件,對傳播學的貢獻:一是把心理實驗方法引進了傳播學領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的條件性和複雜性,為否認早期的「子彈論」效果觀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四)拉扎斯菲爾德與經驗性傳播學研究
「兩級傳播」理論的提出者,對否定「子彈論」起了直接的作用,但也開創了「有限效果論」的傳統。對研究方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傳播學研究的「工具製作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地把傳播學引向了經驗性研究的方向,這種經驗主義和數據主義同時也受到了其他學者尤其是批判學派的抨擊。
(五)施拉姆與傳播學科的創立
在伊利諾伊大學創辦了第一個傳播學研究所,主編了早的一批傳播學教材,開闢過幾個新的研究領域,是早向中國介紹傳播學的外國學者之一。
三、資訊理論和控制論對傳播學的貢獻
諾伯特·威納出版了《控制論》一書。幾乎與此同時,貝爾實驗室的電信工程師克勞德·E·香農提出了他的資訊理論。 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的誕生,對傳播學的科學化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香農的資訊理論與傳播學
香農認為,所謂信息,也就是「 在人們需要進行決策之際,影響他們可能的行為選擇之概率的物質——能量的型式」。信息具有幫助我們消除對事物的不確定性的功能,並影響著我們選擇或不選擇某種行為的概率。香農的資訊理論使信息與人的行為發生了密切的聯繫,現今的傳播學已經發展成一個文理交融的學科,香農的信息概念可以說是這種交融的起點。他與 W. 韋弗還提出了一個傳播過程基本模式,開闢了以圖解方式建構傳播模式的先河,香農的信息理論還解決了信息的量度問題,為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二)威納的控制論與傳播學
控制論的創始人,控制論是關於系統內秩序維持的一般法則的科學。反饋機制是作為一個前提包含在威納的信息概念當中的。控制論對傳播學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把反饋的概念引進了傳播過程研究,這對於認識人類的社會傳播過程的雙向性和互動性具有極為深刻的意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