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導論》是新聞傳播學考研的參考書目之一,它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分析和梳理。本書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散,因此在衝刺階段的複習擁有一本複習筆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傳播學教程複習筆記。
第十章 社會轉型與受眾變遷
第三節 分眾理論及其研究
一、分眾的概念、社會觀和理論依託
分眾:指的是受眾並不是同質的孤立個人的集合,而是具備了社會多樣性的人群。
核心內容:1)社會結構具有多樣性,是多元利益的複合體;2)社會成員分屬不同的社會群體,其態度和行為受群體屬性的制約;3)分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受眾個人,對大眾傳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應;4)在大眾傳播面前,受眾並不是完全被動存在,他們在媒體接觸、內容選擇、接觸和理解上有著某種自主性和能動性。
分眾理論背後是一種多元主義社會觀,把當代社會看做一個多元利益、多種力量的集合體,它擺脫了二元對立的社會結構觀,以更多的變量來看待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二、媒介發展的分眾化趨勢
美國學者J·C·梅裡爾和R·L·洛文斯坦,《媒介、訊息與人的新視角》,三個階段:
1)精英媒體階段——指早期的報紙和政黨報刊時代,在這個時代,教育普及程度很低、媒體資源昂貴,讀書看報還是少數社會精英和富裕人群的奢侈品,而在內容上也是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的。
2)大眾媒體階段——大眾報刊、通俗讀物、大眾電影、廣播電視的出現和發展迎來了大眾媒體階段,特點是國民教育已經高度普及、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群、媒介接觸和使用成本不斷降低、受眾的規模達到頂峰,因而在內容上,則是力圖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的信息需求。
3)專業媒體階段——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大眾媒體達到飽和狀態,同時社會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這種需求使得專業媒體時代的到來成為必然。
分眾理論的一個前提假設是:人們有著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學歷、文化,有著不同的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因而他們的媒介需求、接觸動機、興趣和愛好也是不同的,媒介只要對受眾進行準確的定位,就能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