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樓市展望:一切求穩,築底比擴大規模更重要

2020-12-20 劉磊房產評論

2018註定是記憶慘痛的一年,無論是股市,還是樓市,投資市場疲軟,經濟增長點模糊,都給投資人的財富增長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2019已經拉開序幕,就房地產市場來說,新的一年會是一個怎樣的走勢?是買房的窗口期,還是資產的去債務的關鍵點?恐怕是很多買房人和投資者關心的。這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筆者的觀點和思路。

隨著調控的深入,2018年下半年,房價終於轉升為跌,甚至部分地區的房價出現「腰斬」。總體來看,2018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約14.6億平,新房總成交額達12萬億。這與2017年首次突破16億平,總銷售額13萬億的表現稍有回落。二手房成交持續走低,成交量下跌的同時,成交價格也在同步下跌;到了年底,二手房甚至出現了全國普遍「低溫」的現象。

這樣的市場形勢,前期高槓桿炒房的自然苦不堪言,然而這對於非炒房客,只是單純買來自住的人來說,誘惑很大,他們認為,這是抄底的機會到了。

2019是抄底的機會嗎?

認為是抄底的,可能覺得,政策底已經到了。從去年7月,高層一直強調,遏制房價上漲,房住不炒;到了年底,住建部再次表態,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三個「穩」字奠定了未來一段時間樓市的走向。而且,跟樓市息息相關的金融業,也開始收緊。相關部門不止一次公開表示,信貸的方向已經調整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就意味著,貸款還是要放的,只不過不會放給房地產。起初還有人覺得,錢出來了,你就管不著了,直到銀監會重罰一些違規操作的銀行,這才知道是動真格的了。

如果對於貸款懂了真格,那也就相當於卡住了房價高速上漲的脖頸;房價上漲,需要社會財富整體增加,這有兩種路徑,一、社會財富總量增加了,社會經濟大飛躍。二、信貸寬鬆,且錢都要流入樓市。

然而,目前信貸只能有限度的寬鬆,不能、也不允許在流入樓市了。

首先,因為錢統統流入一個部門,短期內會讓一個行業迅速膨脹起來,帶動經濟發展,但如果它一家獨大了,就會造成負面效應,壓制了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勢頭。目前來看,中國家庭66~85%的財富都是房產,60%的實體產業與房地產相關,60%的銀行資產負債與房地產相關,說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雖然誇張,卻很形象。

其次,信貸信貸,某種意義上造就的是信用上的貨幣。想想看,首付三成也好,五成也罷,這筆錢是實實在在;然而,貸款的那部分,就成為了槓桿。那麼這就不實在了?想像一下,你貸款100萬去買房,等於賣房人就得到了這一百萬,他可以把它存銀行,也可以拿去消費……從某種意義上說,銀行利用信貸,就讓社會財富增加了。這挺像空手套白狼的,也容易上癮,如果不加以控制,則會對未來過度透支,極易引發金融危機。

所以說,無論是從大局著想,還是從具體的經濟個體來看,金融加槓桿在2018年可以說是到頭了,未來就算信貸寬容,多出來的錢也要被引導不要進入樓市,而且房貸利率儘管減少上浮幅度,但相較於未來一段時間的收益,這個利率還是較高的。總體來說,如果是自住,根據自己的能力買就行,不要過分透支自己,背負太多負債;想要投資「抄底」,信貸不松,時機就未到,盲目追加住房資產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2019,我們應該做什麼?

作為個體投資者,緊跟時代,緊跟政 策方向,緊跟國 運,總是沒錯的。

做不了莊家,左右不了經濟大局,自然就跟著大局,才能不為時代所拋棄。那麼大局是什麼呢?

剛剛分析了,信 貸收緊了,所以我們就不要過度依賴信貸去投資房產。再進一步想,為什麼要收緊信 貸?為了經濟和金融安全。那麼,跟緊大局的普通投資者,是否也應該開始考慮自己資產安全的問題呢?

有人可能不屑一顧,防範風險?跟我沒關係。這就太大意了。

金融去槓桿,剛剛說了,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一般來說有三種形式:

1. 明斯基時刻。即,讓資產價值崩潰,將一切交給市場,打破剛性 兌付。比如P2 P。

2. 龐 氏。借新 債,還舊 債。

這個需要極為強大的信用主體才能實現,目前也就是發一發國 債和地方 債,而且也不能過度使用。

3. 債務社會化。比如房地產熱,讓全民買房,個人承擔債務,實際上也是客觀上調動居民的生產欲望,勞動還債。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打破剛性兌付,你覺得你手握的資產是真金白銀,對不起,如果有需要,分分鐘讓它變成大白菜——尤其是那些沒有生產作用,也並非稀缺物品的資產載體,舉個例子:房子。

房價炒起來之後,居民富裕了之後,如果想讓富裕長期保持,就要看能不能築好底,能不能防範風險。快速炒熱的城市房價,房價漲得快落得也快,只要時機成熟,腰斬不是夢;一旦房價的潮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有基本面支持的房價,會為你的財富堅實築底,比如一線城市的房產;缺乏支持的地區,價格很快分崩離析,你的財富也就隨著資產價格的下跌而大幅縮水,比如燕郊的房子。

過去以房為富的人,未來應該如何配置資產才能獲得保值的潛力?

首先,考慮稀缺,稀缺的資源,才能帶來價格的優勢;稀缺就是最好的價值。過去我們說,只買貴的,未來則不能再繼續盲目擴大資產規模,而是要買「買不到」的東西,作為財富的載體。

第二,要減輕自己的負債,可以保證有持續的正向現金流供給生活;這在經濟調整時刻,是人人都要考慮的,包括CEO,一個企業垮下去的速度,比想像中要快。例子:金立、OFO。

第三,在共識之外,找到空白點,萬眾追逐的資產,可能到你手裡就不會剩下多少,那麼就去其他市場尋找機會。

綜上而言,如果說2017是創富之年,2018是守富之年,那麼2019就是築底之年。儘管有人調侃,說2019可能是之前十年最艱難的,但卻是未來十年最舒適的,那麼就把視線放在未來,藉助當下的「舒適時刻」,去構築防範未來風險的財富防禦機制吧。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相關焦點

  • 2019年佛山樓市怎樣?讀懂2019樓市關鍵詞
    2018年樓市平穩1月15日,佛山市住建管理部門公布佛山2018年12月份住宅交易數據。當月全市一手住宅成交17608套,成交面積154.35萬㎡。隨著去年12月份數據出爐,佛山2018年樓市全年成績單也正式公布:2018年佛山一手樓賣了1474萬㎡,成交套數16.5萬套。
  • 重要會議重申「房住不炒」,2021年樓市怎麼走?
    從其兩大組成部分來看,儘管土地購置面積累計降幅擴大至-5.2%,但成交溢價率的提高使成交價款增幅擴大至16.1%,土地投資整體不弱。各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增長首次全面放緩,10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二線/三線代表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累計增速分別降至17.3%/6.5%/11.5%,較上期收窄2.9pct/1.5pct/4.7pct。
  • 2019年定向降準第一步今日落地 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
    5月6日,央行公告稱,決定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對僅在本縣級行政區域內經營,或在其他縣級行政區域設有分支機構但資產規模小於100億元的農村商業銀行,執行與農村信用社相同檔次的存款準備金率,該檔次目前為8%。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於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 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持續低位 2020年樓市預計延續平穩走勢
    展望2020年,業內分析認為,房地產調控繼續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同時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適度保持政策優化的空間和靈活性。在此背景下,2020年市場表現將延續平穩勢態。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受熱點城市新房供應規模增加的影響,二手房市場買方議價空間逐漸加大,部分城市二手房價格調整壓力突出,導致十大城市二手房均價累計有所調整,且最近幾個月跌幅進一步擴大。中國指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在「房住不炒」和以穩為主的政策基調下,房地產調控效果顯現,多數代表城市各類樓盤價格漲幅有所回落。
  •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2019年展望
    原標題: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2019年展望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提出了「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為我們堅定信心、深化認識,做好2019年經濟工作指航定向。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經濟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 樓市資本論研究院:池大魚大,中梁控股越遊越穩
    11月6日,中梁控股境內首單購房尾款ABS項目——「長城嘉信-中梁地產購房尾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項目」順利發行,項目總發行規模3.4億元,利率最低僅5.6%。顯然,中梁控股在資本的助力下,「池子」越來越大。
  • 專題研究 | 2019年信用債市場分析與2020年展望
    2020年信用債市場展望:(1)基本面:以「六穩」為工作重心,宏觀經濟指標依據「十三五」規劃制定;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新冠疫情或致逆周期調節加強;地方專項債和城投債加力發行,2020年基建有望企穩回升;新冠肺炎疫情將對一季度經濟數據造成較大影響。
  • 深度:關於2020年中國樓市的6個預判
    年會現場,中指研究院華南分院院長、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經濟學博士張化學先生帶來主題分享《中國房地產2019年市場總結&2020年趨勢展望》。中指研究院華南分院院長、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經濟學博士 張化學2019年回顧張化學先生表示,回顧過去20年,每年歲末年初,新的一年房地產市場會不會更加艱難都是行業擔心的問題,但從數據來看,房地產業其實是越來越好的,2019年房地產行業的銷售規模不出意外將再創歷史新高
  • 躁動的深圳樓市|什麼催生了2019年「現象級」深圳樓市?
    來源: 澎湃新聞2019年,「穩字當頭」的基調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但區域分化、城市分化的態勢是罕見的。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線城市中北上廣整體平穩或回落的情況下,深圳樓市突然爆發。4月份,銀保監發布收緊地產銀根的23號文,隨後包括深圳在內的地產信貸規模「大檢查」,以及「7.30」政治局會議「不將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強力調控表態後,2019年年中深圳樓市有所回調。但隨後,又一針強心針注入。
  • 2019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與2020年展望
    工業結構繼續優化,2019年11月份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5%、8.9%,增速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3和2.7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加快,11月份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6%和10.8%,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6.4和4.6個百分點。太陽能電池和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23.0%和18.2%。
  • 研究生擴招,擴大入伍規模,國企連續兩年擴大畢業生招聘……多項穩...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遊鈞表示,國有企業要連續兩年擴大招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並且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在本單位實習的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對不裁員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翻倍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穩就業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 重要會議,上面把2021年樓市說的很明白了!
    2關於這次講話,新華社報導稍長,我們挑最重要的說一下。重點一: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房地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原創| 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形勢分析與展望
    鑑於此,本文對2018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形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從五個方面對2019年資產負債形勢進行了展望,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形勢展望  資產規模增速已基本築底企穩,信貸結構持續調整  從形勢上看,2019年貨幣政策在穩健中性基礎上延續結構性寬鬆
  • 中國塑料加工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
    2019年回顧    一、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1、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2019年1-12月,全國塑料製品行業匯總統計企業累計完成產量8184.17萬噸,同比增長3.91%;15835家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19077.48億元,同比增長2.77,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
  • 2020年中國房地產總結與展望|土地篇
    2020年總結 01 成交面積:2020年成交規模超2019年,一二線城市依舊是房企拿地的主戰場 截止2020年12月中旬,全國300城土地市場成交建築面積
  • 2020年,寧波樓市的哥德巴赫猜想。業內人士這麼說……
    《939新家緣》特邀嘉賓 1、2020年寧波樓市的整體基調還是以穩為主。 「首先,從政策面來講的話,『穩』字當頭是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堅守「房住不炒」大前提,還是要穩定房價,我覺得2020年的一個關鍵字,應該是「穩」。
  • 過往皆為序章,未來一切可期!大咖眼中的長沙樓市2019與2020
    2019年已圓滿收尾,回望2019年長沙樓市,仍以「穩」為主,嚴控捂盤惜售以及限購政策,使得長沙樓市這半年來表現得更為平穩。    另一方面,長沙近年城市建設蓬勃發展,連連捷報.....地鐵4號線正式運營,地鐵3號線、5號線通車試運行,這樣的速度,在全國範圍內都不多見,市民出行更為便利;而各大商業中心在城市版圖上也全面開花,居民購物休閒將有更多選擇。
  • 中國樓市2020竟走出了這樣的曲線?2021又會如何?
    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向好,但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放鬆,在此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又將怎樣變化? 1. 政策:疫情未改樓市調控總基調,因城施策精準調控穩市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發,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衝擊。
  • 2019年北京房地產市場年報
    2019年北京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整體穩定,樓市調控邊際調整,市場監管不鬆懈,土地、人才、住房保障等領域政策持續完善。商品住宅市場同比「量價齊升,剛需產品成為市場主力」;土地成交同比有所降低,不限價地塊成交增加。未來北京主體調控政策依然以穩為主,純商品住宅供應或將增加,價格或出現小幅波動。
  • 2019年上海樓市大事記
    2019年即將結束站在一年的尾巴回首上海樓市上半年「小陽春」來得猝不及防下半年「金九銀十」卻略顯冷清在這一年裡上海樓市發生了哪些大事件?通知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一律按50%的幅度減免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