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共收到投資者投訴1454件,月均處理量超過120件,較2015年增長1倍以上。按照《證券投資基金法》賦予的職責,協會對於收到的投訴逐一登記,認真處理,及時回復,投訴響應率100%。
一、投訴信息基本情況
1454件投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按照協會發布的《投訴須知》,投資者具名提出的投訴事項,佔比61.14%;二是投資者匿名提供的投訴線索,佔比38.86%。
協會接收投訴的途徑主要有私募地圖在線投訴、投訴郵箱、中國證監會12386熱線轉辦以及來信來訪等。其中,私募地圖在線投訴是最主要渠道,佔比52%。此外,投訴郵箱佔比24%,12386熱線轉辦佔比16%,來信來訪和其他方式佔比8%。為進一步提升投資者服務水平,協會於2016年6月在北京月壇大廈設立了專門的投資者接待場所,全年共接待現場來訪人員200餘名。
從投訴對象看,被投訴的行業機構共900餘家,其中85%為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投訴的私募機構中只有12%是協會會員,88%不是協會會員。從投訴的產品看,私募股權基金(包括創投)佔比49%,私募 證券基金 佔比47%,其他投訴涉及結構化資管產品和 分級基金 。
二、投訴反映的問題
協會對投訴進行了歸類分析,投訴主要反映的問題如下
1、兌付或者贖回問題
202件投訴反映投資者所投資的資管計劃或者私募基金到期無法贖回或者無法按約定兌付。投訴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基金合同不規範,與投資者約 定投資期限和收益率,隱含「保本保底」條款,使投資者產生「剛性兌付」預期;二是投資項目經濟效益下滑甚至破產,或者投資的證券價格大幅度下滑,投資者無法接受;三是基金資產出現流動性問題。例如, 九鼎集團 在「新三板」長期停牌,導致投資者購買的九泰基金九鼎定增1號資管計劃無法按期結束;上海寶銀因「舉牌」 新華百貨 涉訴,導致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持有的新華百貨股份被凍結,投資者無法按約定在開放期贖回。
2、登記備案問題
155件投訴反映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信息存在問題。私募基金實行登記備案制度,登記備案信息向社會公示,實行以誠信為基礎的行業自律管理。隨著協會加大宣傳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管理制度,社會各界也在加大對於私募基金登記備案信息的誠信監督,大量投訴反映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辦公地址、實繳資本、產品備案、關聯方及分支機構等公示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一些私募機構還冒用他人名義登記作為本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例如,湖北某醫院護士黃某到協會現場投訴,反映湖北聯和瑞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通過盜用身份信息、偽造籤名等方式先後將其登記為機構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股東、高管人員和投資經理。目前,上述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被協會依法註銷登記。
3、基金募集問題
131件投訴反映基金募集不規範。一是私募基金公開或者變相公開宣傳。《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出臺後,一些機構將公開宣傳的方式隱蔽化,通過微信朋友圈、QQ群、電話宣傳、發放傳單、招商會等形式變相公開宣傳推介;二是募集資料存在虛假、誇大或其他誤導性內容。有的機構用無法驗證的歷史業績進行宣傳,有的機構在自辦的網站上自封最佳私募,有的機構甚至在基金名稱使用「巴菲特」、「 貝萊德 」等字樣誤導投資者;三是投資者適當性調查存在問題。有的公募基金未能向投資者充分說明 分級基金的產品特性和風險特徵,有的私募基金把中老年客戶作為主要銷售對象,甚至有個別機構為客戶偽造合格投資者證明材料;四是採用違法募集方式或手段。有的私募機構承諾保本保底或者保本加浮動收益,有的機構採取認購基金返黃金、送 蘋果 手機等方式。例如,中逢昊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理財名義向投資者募集資金並承諾年利息收益8%-10%,不少投資者以5-10萬元不等金額進行投資,公司未按期兌付投資款,公司負責人疑似失聯,目前,該公司已被當地證監局採取行政監管措施,並被協會公示為失聯(異常)機構。
4、投資運作問題
129件投訴與投資運作問題有關。一是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資者反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掌握基金投資信息,對基金投資業績的突然下滑和投資失敗無法接受。例如,淮北市倚天投資有限公司未按照基金合同約定向投資者公布產品淨值等信息,結合投訴反映的問題,當地證監局對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對公司法定代表人採取監管談話措施,對公司出具警示函。有的投資者反映,基金管理人沒有對業績報酬提取條款和基金份額進行充分披露,導致投資者對基金管理人採用縮份額法提取業績報酬不知情。二是利用投資進行利益輸送。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與投資項目相互關聯,自募自融自擔保;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用私募基金買賣股票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謀利。三是估值問題。公募基金對停牌股票的估值不準確,影響投資者申購贖回價格。資管計劃對沒有市場交易價格的非標資產用預期收益率進行虛擬估值,涉嫌構建資金池和龐氏騙局。
5、違法違規問題
關於違法違規問題的投訴130件。大量投訴舉報有關機構以私募基金為名從事非法集資活動。一些私募機構打著協會登記備案機構的旗號進行招搖撞騙,甚至偽造登記備案證書,以私募基金和普惠金融為名,行高息攬存之實,涉嫌非法集資。還有一些機構以金融創新業務為名,從事P2P、場外配資、「原始股」、 貴金屬 交易業務,涉嫌非法經營。例如,北京匯眾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事股票配資等非私募基金業務,公司已被協會依法註銷登記。
三、投訴處理情況
2016年,協會以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投訴性質,分類處理,有力維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防範和化解了行業不穩定因素。
投訴事項涉及商業糾紛的,協會積極支持投資者或者會員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訴訟、仲裁等法定途徑解決爭議。為了維護行業穩定,給投資者提供低成本的糾紛解決途徑,協會積極發揮法律賦予的調解職能,促成當事人和解解決糾紛共76件,幫助投資者挽回損失逾千萬。其中,投資者周先生因投資糾紛打起了官司,不僅將投訴對象告上法庭,還因不滿行政答覆起訴了當地證監局和中國證監會。協會依法調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析之以法,上述投訴糾紛得到平衡解決,投資者主動撤回了相關訴訟。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證監會將協會列為首批 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試點調解組織。2016年7月,協會與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籤訂調解合作備忘錄,引入專業的投資者維權機構向投資者提供免費的調解服務。在移交的7件調解事項中,5件辦結,涉及投訴金額600餘萬元。
投訴事項涉及登記備案機構的,協會及時啟動調查或現場檢查,核實了解有關情況,對違紀機構採取紀律處分。2016年,協會共對17家機構作出暫停產品備案、撤銷登記、註銷機構登記等處分措施,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公開譴責並加入黑名單,公示的70%以上的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問題線索來自投訴信息。另外,協會及時啟動了對於天和融旺和天和融匯的專項核查。根據核查結果,依法註銷了兩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停止接受相關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見書,將有關情況移送中國證監會進一步查處。根據投資者投訴,協會還對四川 同創偉業 違規代辦登記備案的情況進行徹查,註銷了由其代辦的全部機構,並將相關人員加入黑名單。
投訴事項涉及重大違法違規或市場熱點問題,協會第一時間向中國證監會報告,配合中國證監會進行查處。根據協會移交的投訴線索,2016年,中國證監會對上海猛獁等私募基金管理人採取了行政監管措施,對 清水源 等知名私募基金管理人予以行政處罰。根據萬科公司的舉報信,協會還組織行業專家對相關資管計劃的合法合規性進行研究論證,有關調查正在深入推進。
四、以投訴為導向不斷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投資者保護工作責任重如泰山。在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要求下,協會將繼續堅持以投訴為導向,以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首要職責,以投資者的呼聲為動力,不斷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一是把投訴的重點作為自律檢查的重點。2017年,協會將繼續深入挖掘分析投資信息,把投訴重點與自律檢查重點相掛鈎。投資者的投訴指向哪,協會的檢查就覆蓋到哪。行業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為代價,協會將不斷努力,有效降低行業投訴率,提高投訴處理完成率,引導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對於被投訴較多的機構,以妥善解決投訴事項為先,再恢復受理相關業務。對於投資者普遍投訴的業務領域,要列入年度檢查重點,開展行業性和系統性的自查自糾。對於投訴線索反映的重大違法違規問題,要及時向證監會報告,配合監管部門、公安機關和審計署做好案件查處工作。切實把防範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穩中求進。
二是把投訴「重災區」作為制度建設的主攻方向。2017年,協會將以深入貫徹落實《會員管理辦法》為契機,加強行業制度建設,遏制違法違規行為,防範風險,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要進一步規範老年和未成年投資者認購基金產品的投資者適當性條件和審核程序;要進一步明確基金產品的核心定義和特徵,規範信息披露,突出主業,回歸本源,著力防範基金產品異化為違法違規的「白手套」;要進一步明確各類會員的分級標準,對私募基金機構分類管理,加強入會審查,扶優限劣。
三是把投訴典型案例作為投資者教育的反面教材。不少投訴案件都涉及眾多投資者,每一個投訴的投資者都有不少切身的教訓和體會。提升投資者的自我保護能力是保護投資者最有效的武器。協會將深入挖掘投訴典型案例,採用多媒體手段,製作投資者教育的教材。用投資者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教育投資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加強風險識別能力,管好自己的「養老錢」和「保命錢」,善於投資,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原標題:基金業協會去年收到投資者投訴1454件:重點在私募基金,集中在五大「重災區」)
(責任編輯:高曉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