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網報導,3月14日,H7N9病毒感染者、60歲的廣州市民張小華健康出院,她給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醫生們送了一面錦旗表達感激之情。感染H7N9後,她在省二醫住院整整一個月,還歷經了隔離病房裡的10天搶救,最終逃離了鬼門關。專家表示,她成功脫險,最關鍵的是及時就醫及時救治。
住院後在隔離病房搶救了10天
2月13日,張小華因感冒到醫院看急診。醫生初步判斷她有點肺炎症狀,建議進一步檢查和住院治療。當時家屬選擇回家密切觀察,醫生就給她開了抗病毒藥物,並叮囑她,若有不適要立即就醫。第二天,張小華還是感到身體不適,家屬也沒有耽誤,立即帶她到省二醫就醫,立即住院。 「當時她入院後出現發燒、咳嗽、咳痰、氣促,我細細地詢問了她的發病過程,發現她有禽類接觸史。」
張小華的主管醫生、省二醫呼吸內科主治醫生王燕判斷她很有可能是感染H7N9,立即向上級醫生報告患者的情況,並且用H7N9咽拭子進行檢查。同時,醫生有針對性地對她進行了抗病毒用藥,及早地給患者用了達菲。由於H7N9病毒很有可能會損害患者的免疫系統,導致非典型性病原體的感染,醫生還針對其他細菌繼發感染進行了治療。
3天後,張小華的H7N9咽拭子結果顯示為陽性,這也意味著她確實感染了H7N9病毒。省二醫高度重視,該院呼吸內科立即為張小華成立了臨時隔離病房,醫院領導要求全力以赴搶救患者的生命,醫院護理部從全院抽調4名資深護士到呼吸內科隔離病房,與呼吸內科護士一起為患者進行24小時一對一監護。在隔離病房,張小華度過了艱難的10天。
王燕介紹,在搶救過程中,張小華也一度出現了呼吸衰竭、肝功能、腎功能不好、心臟功能也不好的情況。經過醫院呼吸內科、ICU、感染科、質控科等多科室密切合作,10天後,張小華轉危為安,H7N9咽拭子顯示為陰性,她轉到了普通病房進行治療。3月14日,她順利出院。
專家:及時進行針對性地科學治療最為關鍵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鈞表示,這名患者能搶救成功的關鍵在於,醫生及時對患者進行了針對性地科學治療。此前,省H7N9流感重症救治專家組組長覃鐵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今年住院、死亡的H7N9病例,多是發病後拖延就醫的患者,到醫院時已經是重症。省疾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首席專家何劍鋒也透露,今年的H7N9病例普遍就醫時間偏晚。「早一天就醫,救治成功率會大不一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專家介紹,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如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類藥物,對於H7N9病人的治療有效,但這些抗病毒藥物最好在發病後48小時內使用,才會有較好效果,因此,早期就診、早期獲得抗病毒藥物治療非常重要。
專家建議,如果出現發熱、咳嗽、乏力、頭痛、關節肌肉痛、全身不適等症狀時,應佩戴口罩,儘快到醫院就診,並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接觸過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洩物,是否到過活禽市場等情況,這樣就可以幫助醫生及時、準確做出判斷,從而及早給予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減少發展為重症病例的機會,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