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全球青少年在過去十年裡,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了。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6-17歲的青少年有62.9%睡眠不足8小時,其中13-17歲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比例更高,達到了81.2%。
世界上睡眠市場最長的是荷蘭青少年,日本的最低,每晚不足6小時。19年青少年睡眠白皮書中調查樣本為6萬多,具有高度的參考性。
睡眠重不重要,成年人睡眠不足第二天精力疲乏,需要好幾天補充元氣,而對於青少年來說,熬夜同樣是百害無一利。
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睡眠對身體。大腦發育都至關重要,長期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孩子鞏固記憶力,促進腦功能發育,促進體力、精力的恢復。
睡眠有多重要,或者說不好好睡覺會帶來哪些影響?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看TED的一期演講:沒睡好的人,腦子裡都是「垃圾」。
睡眠好壞與健康、學習的潛在相關性
在TED中主講人這樣評價睡覺的重要性:睡一個好覺是生活的秘笈。而對於孩子而言,成長中最被關注的兩點,一是健康,二就是學習了。
從19年報告中給出的調查結果不難發現,睡眠時間不足對孩子的身體、身心健康以及認知、成績都會造成顯著影響。
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面,睡眠質量差的青少年出現肥胖症的概率為36.5%,而睡眠質量優秀的青少年出現肥胖比例僅為3.7%;
睡眠質量差的青少年有40.5%出現神經衰弱甚至抑鬱,而睡眠狀況優的青少年出現這一情況的比例為1.4%。
成績指標方面,睡眠狀況優,成績分布區間在前5%的數據為45.5%,位於6-10%的為34.1%;睡眠差的孩子中41.9%排在班級75%以後。數據反映的是客觀情況,因此不管家長們之前是否重視孩子的睡眠,在之後都要多注意了。
影響睡眠狀況的因素
報告進一步顯示,影響孩子睡眠狀況的最重要因素,首當其衝的是課業壓力,調查結果為67.3%,其次是3C產品(27.1%),另噪音等睡眠環境影響佔24.8%。
睡眠差導致成績不好的邏輯也很簡單,睡眠不足——學習效率低下成績差——學業壓力變大,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美國的塞梅爾教授作了一項實驗,記錄洛杉磯高中生的睡眠和學習情況,調查樣本為535名9、10、11年級的高中生。
結果發現,為更多學習時間而放棄睡眠的學生,在第二天課堂上的表現更差,熬夜學習對於長期學習而言,起到的其實是反效果。
不規律睡眠同樣有負面影響
除了不充足睡眠外,不規律的睡眠也會有不利影響。在英國有一項研究發現,沒有固定就寢時間的孩子在數學測試、閱讀測試中的表現不佳。
來自倫敦大學的這項研究對比了較早上床睡覺孩子和就寢不固定時間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閱讀、數學方面的差異明顯。
不過這一研究很快遭到了質疑,導致成績差的原因顯然不可能僅局限於固定的就寢時間,而在這一研究中,就寢時間不固定的孩子多來自社會弱勢家庭。
家庭環境導致這IE孩子不太可能每晚閱讀,接觸到的書本和閱讀材料也很有限,胖的因素還有很多。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控制因素進一步開展研究,發現不固定就寢時間和低分仍然存在聯繫。
推遲1小時上學主張
如何讓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實施推遲上學時間的做法,早晨更加充裕的時間可以用來補充睡眠,吃早餐等。浙江省已經開始在小學1-2年級開始推行這一政策,1、2年紀的學生最遲到校時間不得早於8:00。
推遲上課時間自然是存在爭議的,同樣是學習,早上的時間也很重要,家長們也會擔心孩子落於人後,因此更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在家庭中幫助孩子養成早睡的好習慣。
但實際上這一情況是很難實現的,小學尚好,不管是學習壓力還是課後作業都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課後時間,但到了初高中,課業壓力加大,上課只是知識獲取,鞏固知識需要大量的課後時間,孩子每天晚上9點睡覺,家長看著都不安心。
推遲上學時間主張在國外也有,比如美國兒科學會就倡議,學校的開學時間不早於8點半,提倡早睡早起不切實際,既然如此,推遲上課時間或許是解決切實問題的有效方法了。
熬夜靠補覺?得不償失
睡眠很重要,但睡得越多越好是誤區。對不同年齡孩子來說,每日睡眠需求是不同的。根據美國睡眠醫學研究院發布的「兒童睡眠指南」指出,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睡眠時間有明顯差別。
其中4-12個月的嬰兒每日睡眠時間應在12-16小時;1-2歲幼兒睡眠時間在11-14小時;3-5歲為10-13小時,6-12歲為9-12小時;13-18歲青少年,睡眠時間應要8-10小時。
大多數中小學生達不到8小時睡眠要求,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統計,這些睡眠不足的學生,在每個周末普遍比正常人要多花2小時用於睡覺。
並且這種補覺並不能挽回局面。有關研究指出,這部分人群會更經常性地打盹,出現嗜睡症狀。要打起精神需要更多的刺激,比如起床依賴鬧鐘,提神需要攝入更多的咖啡因等。
注重睡眠質量
睡眠除了時間長短外,質量也很重要。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副教授hiscock就提出了睡眠的質量比時間更重要的看法,他著重強調了睡前時間的重要性。
根據我國的19年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不難發現,除了學業壓力外,3C電子產品是第二大導致兒童睡眠不足的因素,通俗地說,手機太好玩了,孩子捨不得睡。
睡前刷手機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這一點家長們同樣深有感觸。因此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睡前習慣,此外還要營造良好的休息氛圍,儘量不要讓孩子熬夜。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