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例把持基層政權案27人獲刑,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推動社會治理

2020-11-27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23日訊 2020年7月8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廖桂林等27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作出二審刑事裁定,維持「黑老大」廖桂林無期徒刑及其餘26名被告人20年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的一審判決。以廖桂林為首的黑社會組織滲透、操縱基層政權多年,嚴重破壞地區經濟社會秩序,黑惡團夥終伏法。

廖桂林涉黑案是湖北省首例把持基層政權、插手城中村改造的黑社會性質案件。該組織從2007年起在洪山區城中村地區實施故意傷害等犯罪活動,造成人員傷亡、公私財物損失7800餘萬元。

案件辦理過程中,武漢市檢察院辦案團隊提前介入案件,充分發揮法律監督機關職能,指導偵察機關辦案,糾正5人不當緩刑判決,追訴5筆犯罪事實、漏犯11人、漏罪1起,移送職務犯罪線索8條。此外,武漢市檢察院還就案件中反映出的問題,向洪山區政府發出檢察建議,推動健全社會綜合治理體系。

建立聯繫機制,成功追訴5筆漏罪

2018年初,洪山區公安分局接到大量有關廖桂林在漁業村城中村改造項目中涉嫌強迫交易的反映,此外2017年初的兩起聚眾鬥毆案背後也有廖桂林的影子。廖桂林團夥涉嫌把持基層政權、故意傷害的犯罪線索漸漸浮出水面。

「該案我們提前介入,但當時證據狀況很不理想。」武漢市檢察院辦案組成員陳硯龍回憶,按照初步調查,廖桂林及其團夥僅有6筆犯罪事實,都是獨立個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行為、經濟、組織特徵沒有被充分挖掘。

經辦案組討論,決定引導公安機關重新確定偵查方向,挖掘廖桂林團夥的「成長史」,在此過程中逐步構建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特徵。

為加快補偵進度,公安機關確定了一名熟悉案情的公安聯絡員常駐檢察機關辦案。每天,檢察官將需要補充的證據通過聯絡員反饋給公安機關,邊審邊補、隨時溝通,以利證據補充到位。

通過不斷收集匯總廖桂林團夥的涉案線索,該組織的「發家史」逐漸清晰明朗。更為關鍵的是,對新的事實和證據的梳理分析,使該黑社會性質組織成立的標誌性事件提前到2007年兩起故意傷害案件時。

「此前公安機關認為,該涉黑組織成立的標誌性事件是其通過把持基層政權,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擅自更換開發商之事。但改變偵查方向並補充證據後,我們認為,2007年起,該集團就以暴樹威,打出了惡名,並藉此斂財。」這一觀點得到省市兩級法院的支持。

標誌性事件的重新確立,使該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發展過程呈現得更加完整,暴力性特徵更為凸顯。審查中,辦案組發現,2007年的故意傷害案當年僅追究了5名參與者的刑責,且全部判處緩刑。重新審閱案卷後,他們認為,原判適用法律錯誤、量刑畸輕,遂督促法院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後原審法院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原公訴機關撤回該案,將其移送武漢市檢察院,與廖桂林涉黑案併案審查起訴。

適用認罪認罰制度,22名被告人認罪認罰

2019年11月28日,廖桂林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在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庭審持續了三天,網絡直播關注量達3萬餘次,成為近年武漢法院庭審直播關注度最高的案件。18名被告人庭前認罪認罰,2名被告人當庭認罪認罰,2名被告人庭後認罪悔罪並退繳贓款。

其實,該案在提起公訴時,多數被告人並不認罪。為更好地分化瓦解犯罪集團、提升庭審質效,辦案組決定啟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該制度是在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前提下對其予以從寬處理,與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具有內在契合性。

案件開庭前,辦案組根據刑法、量刑規範化文件、類罪判例等,對每名被告人涉嫌的個罪計算出具體的刑期幅度,再根據數罪併罰原則計算出總和刑期。然後,充分發揮辯護律師的作用,通過他們給被告人釋法說理,引導進行合理、有效的量刑協商。辦案組提審會見了27名被告人,向其宣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法律規定,使其充分了解認罪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

「我們探索同案犯區別量刑,引導被告人主動賠償被害人、修復社會關係,後有18人在開庭前表示認罪認罰,願意接受量刑建議,並在律師見證下簽訂了具結書。親眼看到認罪認罰與不認的量刑差距,庭上和庭後,又先後有4人認罪。」辦案組成員說,這充分彰顯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威力,既有力指控了犯罪,又保證了庭審效果。

2019年12月16日,廖桂林等27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在武漢市中級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判決採納檢方提出的全部量刑建議,對廖桂林按組織所犯全部7項罪名數罪併罰,判處其無期徒刑,其餘26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20年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這也是武漢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以來被判刑罰最重的案件。

發出檢察建議,推動社會治理

不但要辦案還要治本,要解決案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推動社會治理。

「在廖桂林一案中,我們發現,作為基層管理者的街道辦事處存在問題。」該案綜治負責人楊玲娜指出,「在廖桂林不符合村兩委候選人資格的情況下,放任其操縱選舉,默認其和組織成員非法當選為村幹部,助長了其惡名,導致政府公信力受損。」

為徹底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武漢市檢察院形成了檢察建議,建議案發地的洪山區政府加強對轄區內社區(村)兩委換屆工作和日常工作的領導、指導等,並提出了相應具體措施。「感謝檢察機關的建議,我們一定重視,成立工作專班,圍繞建議的內容一項項抓落實,第一時間回復報告整改落實情況。」洪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政府一定以案為戒、查漏補缺,強化對村幹部的教育監督,同時在區域治理中不斷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記者姚傳龍 通訊員許雄才 周晶晶)

【編輯:張穎惠】

相關焦點

  • 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 推動社會綜合治理
    今年7月8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廖桂林等27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作出二審刑事裁定,維持主犯廖桂林無期徒刑及其餘26名被告人20年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的一審判決。廖桂林涉黑案是湖北省首例把持基層政權、插手城中村改造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
  • 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定結果(下)
    【效果和意義】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涉黑涉惡犯罪案件中,積極發揮檢察建議在參與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規範精準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檢察建議得到落實,努力實現把檢察建議做到剛性、做成剛性,助推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長效常治。一是堅持源頭治理,努力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 【發布】兩年來 江西檢察機關制發涉未成年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251...
    制發涉未成年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251份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一起教師性侵在校學生案件向教育部發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書》,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書,編號為一號,故稱「一號檢察建議」。
  • 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理論和實證研究
    在新時代,要摒棄「就案辦案」的陳舊思想,要關注個案背後的社會治理、立法完善問題,要更加關注社會矛盾變化,要關注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食品、環境等新的需求。及時發現案發機關管理上的漏洞,準確制發檢察建議,防微杜漸。
  • 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定結果(上)
    為充分發揮優秀典型檢察建議的示範作用,最高人民檢察院經組織各省級院推薦、專家評審和徵求相關中央國家機關意見,評定了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現通報如下。北京市檢察機關依託案件辦理,針對文藝管理領域腐敗問題向其提出有針對性的檢察建議,促進提升美術行業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某聯合會黨組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對於推動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有積極意義。
  • 檢察建議的歷史圖景【上篇】
    2019年6月4日,鞍山市檢察院在審查羅某某等23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一案時,發現了客運站的「黑秩序」問題,隨後就客運交通管理問題向交通運輸部門制發檢察建議,一場轟轟烈烈的客運交通整治開始了。2020年8月,這份檢察建議被評選為「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
  • 剛性的檢察建議才有力量
    聚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堅持履行監督職責的同時又能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8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選結果。  隨著12份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書的公開發布,公眾直觀見證了檢察建議在助推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方面所發揮出的神奇力量。
  • 武漢廖桂林等人涉黑案27人獲刑,涉案財產3526萬元被依法執行
    楚天都市報11月27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陳松 黃元新)11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典型案例辦理情況。武漢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曹裕江,詳細介紹了武漢市洪山區廖桂林把持基層政權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的辦理情況。
  • 城中村違規改造引發系列問題,陝西鐵檢發出檢察建議
    12月10日下午,陝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對一起在行政訴訟監督案件中發現的行政機關執法不規範行為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並進行了宣告送達。被建議單位的兩名代表和受邀的省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陝西亞太科技集團董事長楊學勤、中共陝西省直屬機關紀工委宣教審理室主任朱裡作為第三方代表參加了公開宣告送達。
  • 把持基層政權27年!這個村民小組長變成了「土皇上」
    文社基,臨渭區人民街辦曙光村六組組長,27年來,把持基層政權,成為說一不二的「土皇上」,盤踞一方的「地頭蛇」,給黨和政府的聲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社會危害特別嚴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權渭陽,判了四年九個月!
  • 提升,檢察建議這兩年(下篇)
    「此後,各級檢察機關深刻把握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新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更新法律監督理念,不斷加強和規範檢察建議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其中,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在推動改進社會治理工作,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如是說。
  • 最高檢發布第二十三批指導性案例,聚焦檢察機關依法履職促進社會治理
    檢察機關在履行「四大檢察」職能過程中,綜合運用法律賦予的提起公訴、不起訴、提起公益訴訟、開展調查核實、發出檢察建議等手段,結合案件辦理,查找社會治理漏洞,督促完善社會治理制度機制,能夠有效促進社會治理創新,進一步彰顯檢察機關在服務保障大局中的積極作用。
  • 湖南檢察機關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綜述
    湖湘檢察,劍出鞘,護安寧。「截至2020年12月25日,湖南省檢察機關辦結中央督導組、省掃黑辦等上級交辦線索116條,實現『線索清倉』100%;所有進入審查起訴環節的案件已全部清零,實現『案件清結』100%;『行業清源』中發出檢察建議1202份,整改率達100%……」湖南省檢察機關公布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六清」業績單,成績斐然。
  • 檢察建議的歷史圖景(上篇)
    ,檢察建議自誕生之初,就以法律監督之名,與社會治理密切相關。2019年6月4日,鞍山市檢察院在審查羅某某等23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一案時,發現了客運站的「黑秩序」問題,隨後就客運交通管理問題向交通運輸部門制發檢察建議,一場轟轟烈烈的客運交通整治開始了。2020年8月,這份檢察建議被評選為「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
  • 落實「四號檢察建議」,推動窨井蓋問題治理
    今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出「四號檢察建議」,推進窨井蓋問題綜合治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四號檢察建議」,消除公共安全隱患,保護人民群眾「腳底下的安全」。2020年10月以來,武勝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幹警主動與住建局等相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溝通涉窨井蓋問題治理,共同趕赴現場進行實地查看,凝聚共識,協同發力。
  • 來自全國檢察機關電視電話會議的9條硬新聞
    >最高檢包案督導41件掛牌督辦案件記者從8月27日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抓實業績考評、深化檢察改革、全面推進檢察事業高質量發展」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檢察機關堅決打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戰,今年1月至7月共批捕涉黑惡犯罪3622件9488人,起訴6506件45579人。
  • 特刊|龍華檢察乘「4」而上 努力建設深圳檢察新坐標
    辦理的李某非法製造註冊商標標識案入選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該機制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法治建設創新案例。2020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一度受到衝擊。就在此時,龍華區檢察院展現出檢察機關疫情防控新擔當。
  • 4份「最高」檢察建議書,都發給了誰?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聚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堅持履行監督職責的同時又能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8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選結果。
  • 最高檢前四號檢察建議,發給誰了?
    聚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堅持履行監督職責的同時又能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8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檢察機關社會治理類優秀檢察建議評選結果。
  • 全省檢察機關首例文物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在安
    來源:安順檢察8月26日,由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某局怠於履行文物保護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一案在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新要求以來,貴州省檢察機關提起的首例文物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