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了一圈幼兒興趣班,第一個決定放棄的,是走琴童這條路

2020-09-17 欣姨說



你們家孩子在學鋼琴嗎?我剛帶娃去試聽過一節課。

我和Bruce(布布)一起坐在音樂教室裡,和其他四組家長一起參加音樂的啟蒙試聽課。

男老師饒有興致地帶著孩子們一起唱Dodososofafami。

為了與孩子們溝通無障礙,他放慢了語速,把聲線調到溫柔的頻道。老師180cm的大塊頭裡,迸發出了小兔子的柔軟。

「小朋友找到這個按鍵了嗎?這就是Do。下面打開琴蓋,一起按一下Do。」

頓時熱鬧起來。五雙小手在各自琴鍵上亂按一通,音符飛上天。



老師屏住耐心,來到每個小朋友面前,抓著他們的小手按住Do、Do、Do。

隨後播放音樂,隨著韻律街拍,一起來按DoDoDo。

如此反覆。

臨近結束,老師為大家彈了一首曲子,一個5歲的小女孩不耐煩地說:「怎麼還沒彈完呀。」老師尷尬回應:「馬上就彈完咯。」

一場45分鐘的試聽課,在小朋友的左顧右盼中結束了。家長互相聊了聊,彼此交流了一下,課程顧問也來湊熱鬧。

走訪了幾家音樂機構,都說4歲的孩子,最適合學習的是鋼琴、小提琴和尤克裡裡。鋼琴的樂理知識最豐富,相當於打地基,以後轉別的樂器,相對簡單。

讓孩子學鋼琴,是中產媽媽的夢想。這個夢想或許來自於,我們小時候,總會看到某個同學在舞臺上彈奏鋼琴,彈得響亮,閃閃發光。


以前,我會幻想一下那個人是自己。現在,會幻想一下那個人,是我的娃。

在看過以下兩篇對鋼琴的批判之後, 我曾經一度對樂器類免疫,也沒打算讓孩子當琴童。

歐神 水庫論壇

歐神 水庫論壇

琴棋書畫,是溫飽之後的精神需求,是氣質的拔高,是虛無飄渺。

世界的運轉,權力的交替,掌握在務實的人手中。鋼琴家朗朗去白宮演出,對朗朗個人而言是裡程碑式的榮耀,對白宮而言則是一場普通的演出。

閃光燈背後的狠角色,才是世界的真主角。


儘管認清了世界的殘酷與真相,我依然無法說服自己。偶爾暢想一下,布布當琴童的樣子。


鋼琴考級報名

尤其是周圍的媽媽們交流孩子學琴的時候,仿佛被洪流裹挾著向前走,我的意志一點點瓦解。


兩個小人在腦子裡打架:

小人A:趕緊報班吧,萬一你兒子是下一個朗朗,錯過了豈不是你的罪過!

小人B:省省吧,學琴就是考驗家長的,你有那毅力去送娃上課、盯著娃練習嘛?不分嚴寒酷暑,每天堅持?

甭管娃是啥水平,當媽的都很積極,至少在報班培訓這件事情上。

這種消費,只有送娃上課的解脫感,沒有買奢侈品的罪惡感,怎麼看都是一舉多得。

當每周的課程排滿,生活立刻規律起來,再也不用費神思考周末去哪兒玩,再也不擔心娃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Ipad。

就這樣,思前想後之後,還是帶著娃,跑了好幾家琴行。幾節試聽課的效果,不理想,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和節奏。布布可能和我一樣,根本就沒啥音樂細胞和天賦。



我說,還是放棄了吧。

課程顧問說:「正常呀,剛來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的。你看看其他教室,上過半年課程的孩子,都特別乖,超級聽話。」

我說布布可能沒有音樂天賦。

課程顧問說:「天賦都是培養出來的,4歲正是培養的最佳期,錯過了再學,效果不如現在。」

我想,無論如何,我是說不過課程顧問的,打算默默離開,突然被一個家長抓住,「我們剛才也在試聽,你們聽下來感覺怎麼樣呀?打算報班嗎?我還在觀望呢。」

天下的媽媽是一樣的,連糾結都是一樣的。


興趣的長期投資與堅持,考驗著孩子的天賦、毅力,家長的精力、財力與配合度。

鋼琴家朗朗的成功,離不開其父母傾注的心血。

他2歲識琴,3歲師從名師,獲獎無數。9歲隨爸去北京,媽媽留在老家給予經濟支持。父子倆在北京租了很小的房子,目標是考上中央音樂學院。

朗朗每天清晨5點開始練琴,經常遭到鄰居投訴。每周一次鋼琴課,學費貴,老師還經常發脾氣。有一次老師索性對朗朗說,你沒有天賦,滾回家吧。

爸爸知道了以後氣壞了,不是對老師,而是對朗朗。舉全家之力的栽培,換來老師的當頭棒喝,爸爸心灰意冷,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他甚至揪著朗朗到11樓天台,勒令朗朗跳下去。

朗朗當然沒有跳。但以後的幾個月裡,父子倆不講話,朗朗也不彈琴。直到朋友來看他,鼓勵他為大家彈奏一小段,幾個月後第一次觸摸琴鍵,他才意識到自己對鋼琴的熱愛。

10歲的朗朗,如願考上音樂學院。


即便是天才,在漫漫取經路上,也面臨著曲折與打擊,同時考驗著家長和孩子。更多的琴童,則是普通孩子。

去年搬家,新鄰居是7歲男孩,每晚七點準時練琴。疫情期間,老師沒法上門指導,耽誤了大半年,現在也不彈琴了。

我的一位雞血朋友,在女兒3歲的時候就買好了鋼琴,安排了鋼琴課。在女兒4歲的時候,她說,「我放棄讓女兒學鋼琴了。我自己小時候也學過鋼琴,那種沒興趣地堅持有多痛苦,我懂。」

確定了孩子沒有興趣,棄之,不可惜。

如果孩子真的有興趣,而我沒有讓他學,會不會令他失望?

我的同事,從小就想學彈鋼琴,媽媽忽視了她的需求。工作以後,自己掙錢請專業老師教,0基礎開始,堅持了5年多,已經彈得有模有樣。中年學琴,純粹是興趣驅動,沒有考級的壓力,即使不是專業選手,彈琴的時候,兩眼發光,折射出熱愛。

興趣,是人生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從0學起的選擇,不局限在小時候。


布布看到琴的時候,眼裡並沒有光。這就是我決定放棄走琴童這條路的原因。


【欣姨說】

朋友們怎麼看琴童這條路?我是徹底死心了,想問問還在糾結的、正在路上學的、根本沒考慮過的家長們,歡迎留言告訴我呀。

本文為欣姨說原創,禁止一切洗稿、搬運、抄襲的行為,謝謝!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關注、點讚、留言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家有琴童:鋼琴學習6年,放棄還是繼續?
    從大班開始陸續接觸了一些興趣班:跆拳道、桌球、素描(本市文化館免費課程)、空竹……其中堅持時間最長的就是鋼琴了——大班開始,一直堅持到6年級上學期10級考完。10級考完,又堅持了幾個月,我終於決定:不學了。除了小升初功課繁忙,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兒子從不主動碰鋼琴,哪怕只10分鐘的時間。
  • 學會這一招,孩子就不會輕易放棄興趣班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有一技之長,如果能像Miumiu這樣就更好了,可惜這興趣班之路往往一波三折,時不時就要和孩子鬥智鬥勇。比如,娃自己提出要學鋼琴,你連忙打聽哪家機構好,哪個老師有名,比對來比對去,終於報上了名。
  • 琴童路漫漫
    「趕場」的小琴童們越來越多,忙碌的身影成為如今孩子們童年音樂記憶的特殊顏色。筆者曾就職於高等音樂學校的國際部西洋樂系,高昂的收費、求學琴童路漫漫的奔波,千軍萬馬之中闖出一條攀登西洋樂巔峰的天梯之路……縱然前路多艱險也擋不住家長們的信念能勝天,節衣縮食也要送孩子出國深造,以期日後學業有成能登上國際音樂殿堂的舞臺大放異彩。
  • 娃上興趣班總是半途而廢,直到我用了這一招
    OK媽說:給娃報興趣班,最痛苦的莫過於一開始她興致勃勃,但上了沒多久便開始叫苦叫累,再不願意去上。興趣長在孩子自己心裡,打一頓罵一頓終歸不能解決孩子「自己不想要」的根本問題。如何讓娃找到上興趣班的內驅力,才是終極解決方案!有關這一點,我的朋友小語媽媽特別有心得,她在娃上了n個興趣班都沒有堅持下來後,找到了一個方法,拯救讓娃不再「半途而廢」,今天分享給大家。
  • 貴陽幼兒英語興趣班
    貴陽幼兒英語興趣班不妨找貴陽阿斯頓英語學校。很多年輕的父母,對少兒英語教育的經驗比較缺乏,常常會存在著誤區,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只要及時改正就好少兒英語的誤區有哪些呢?目前兒童英語教育的誤區主要來自於對三個問題的片面理解:一是多大開始學?二是跟誰學?三是學什麼?
  • 上興趣班越早越好嗎?談談關於興趣培養的6個偽命題
    我覺得她挺可愛的,一般的孩子學習書法都是從小學一年級或是更早的時候開始,而且針對小升初的政策,書法好的同學還可以走藝體生這條升學路,上了初中很多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增大,都停了書法,女兒這個時候卻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支持了她的想法,從她11歲起,開始了零基礎的書法學習。而且這一學就風雨無阻地堅持到現在。
  • 幼兒興趣班三大怪現象 不少幼兒園變相"創收"
    幼兒興趣班三大怪現象  怪象 1   不報名孩子就會受冷遇  家住環市路的家長張女士說,因為幼兒園大部分的小孩都參加了興趣班,而她擔心要是兒子阿強不上興趣班,就會在幼兒園裡受到老師的歧視或者冷落,所以最後只好報名參加。
  • 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困惑?這三條原則助你輕鬆應對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興趣愛好,也就是表現出不同的天賦。因此,如果父母捕捉到這一點,讓孩子在真正愛好的前提下,報名興趣班學習,那麼這個學習過程就是快樂的。並且,老師的專業引導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利用好天賦,從而幫助孩子有一技之長。
  • 大師在線丨龔天鵬:給琴童的成長留一點空間
    我想這個問題很多琴童或是家長都有想過,但很少有人給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有的人當做了一種特長培養,有的人是因為興趣引導而去學習,有的人是將來想從事音樂相關行業……等等。不管目的如何,鋼琴學習過程中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走好鋼琴這條路,琴童自己該怎麼選擇,家長有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 別讓興趣班成了「興趣殺手」
    關於興趣發展和興趣班,這篇總結幾條我的想法,並回復家長問題。 興趣愛好的本質是——玩 興趣愛好不是興趣班,不只是學各種才藝。人與人那麼不同,興趣點怎麼可能幾個興趣班就能涵蓋到?成人的興趣愛好,包括文學藝術體育等,所有那些不是為存活而做的事情,本質都是——玩!
  • 幼兒有必要上興趣班嗎?(圖)
    不少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有興趣、家長有條件,多讓孩子涉獵一些,對拓展孩子的興趣和智力肯定有好處。不過,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與其花錢上興趣班,不如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在玩中學。幼兒家長熱衷給孩子報班  假期剛過,這兩天,家長林先生尋思著給上幼兒園中班的女兒報個興趣班。「打算報個舞蹈班,再弄個音樂類的。」
  • 報幼兒興趣班的那些誤區你有嗎?
    1、什麼是興趣班: 幼兒興趣班簡單來說就是兒童在課堂之外的所有能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學習專長、培養情趣、得到快樂的一 種課外組織形式。 興趣班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既可以學習知識、擴展視野、培養興趣,又可以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動手能力等,還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表現力、創造力。
  • 跟著興趣走,拓展第四社交圈
    2017年,一所舞蹈學校邀請張靜去當老師。後來,一群年齡相仿的人也慕名而來找她學舞。三年下來,張靜教出了一支近40人的60後鋼管舞隊。她們四處演出,贏得掌聲和尖叫。一邊是鋼管上的「騰飛」,一邊是生活中的歡樂。張靜很喜歡旅遊,這幾年帶著舞隊的姐妹們,到洛陽賞花,去三峽觀瀑……把周邊玩了個遍。
  • 陪娃上了2年興趣班後,聊一聊我的感悟.....
    果果現在在上的興趣班(語數英本文不算在內), 有舞蹈,架子鼓,輪滑和非洲鼓。除了最後2樣我們今年剛開始,舞蹈和架子鼓我們堅持了2年,風雨無阻。,孩子的興趣是大前提,興趣班的目的是培養興趣,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更有趣,而不是/不僅僅是更有用 。
  • 暑期裡的琴童#琴童#
    漫長的暑假開始,可是有這麼一群小琴童。她們的學習才剛剛開始,一起來音樂學校看看吧!這是個自覺的孩子。她的業餘愛好是唱豫劇。元元今年6歲了,開學準備上一年級她對老師的測溫槍產生了興趣。她的媽媽是名幼兒園老師,平常對思思要求很嚴格。由於明天早上6點還要上籃球特長班,媽媽催促她趕快回家。思思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如今的假期,也許對有的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每個琴童背後都有不一般的故事,祝願孩子們在琴聲裡能真正得到快樂!
  • 走上職業攝影師這條路有多難?如果只是興趣愛好,不建議你
    導語:走上職業攝影師這條路有多難?如果只是興趣愛好,不建議你攝影師這個職業在最近幾年飽受爭議,很多人喜歡它,覺得工作輕鬆且自由,而且是與藝術掛鈎的生活方式,但也有人不喜歡,覺得工薪可憐,養家餬口太不容易。
  • 李玫瑾直言:再愛孩子,也別送他上這3種興趣班,坑娃不說還費錢
    英語班、畫畫班、珠算班、圍棋班、影視表演、鋼琴……幼兒的興趣班越來越多,家長的話題也少不了「暑期補習」的內容。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確實,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學些東西有好處,但望子成龍的心態有時又讓父母不免走入另一個誤區。
  • 看看這幾條,在考慮自己是否要走藝考這條路
    藝考,最終考察的是對藝術的理解、文化修養以及考生的氣質、內涵,這需要漫長的學習積累和藝術薰陶。在這場關於分數與特長、夢想與現實的「博弈」中,靠走捷徑一步登天的情況畢竟是偶然現象。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之中,考生們唯有靜下心來,為了實現藝術夢想而不懈努力,由此獲得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才來得更實在長久有意義。
  • 彈性管理時間 服務幼兒興趣
    「四步走」:找到「彈點」,確定彈性管理標準彈性管理要有的放矢,而不是隨意為之。最初實施彈性管理時,我們先以一個班為實驗班,採用「四步走」的方式確定彈性管理方案。在此,以一個實驗班大(2)班為例。第一步,通過調研發現「彈點」。所謂「彈點」就是實施彈性管理的時間段或環節。為幫助教師理解彈性管理是有依據、有目的的,我們先到大(2)班進行調研。
  • 家有琴童解答篇
    那麼,不走鋼琴專業這條路是否就不需要學琴了呢?當然不是。其實,幼年鋼琴學習中所獲得的音樂修養,對孩子將來從事其他工作也有莫大的幫助。: 但現在孩子會參加很多興趣班,怕她技能比別人少,如何權衡?: 女兒八歲才開始學鋼琴,沒有打算讓她走音樂這條路,只是想讓她喜歡音樂,懂得欣賞。但是現在課業壓力很大,現在孩子學起來也覺得很難。想問下是放棄還是繼續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