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興趣班總是半途而廢,直到我用了這一招

2020-10-03 媽咪OK

OK媽說:

給娃報興趣班,最痛苦的莫過於一開始她興致勃勃,但上了沒多久便開始叫苦叫累,再不願意去上。

興趣長在孩子自己心裡,打一頓罵一頓終歸不能解決孩子「自己不想要」的根本問題。如何讓娃找到上興趣班的內驅力,才是終極解決方案!

有關這一點,我的朋友小語媽媽特別有心得,她在娃上了n個興趣班都沒有堅持下來後,找到了一個方法,拯救讓娃不再「半途而廢」,今天分享給大家。

當然任何方法都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至少每一種方法都值得去嘗試。


文▕ 小語媽媽
015歲前,沒有一樣興趣堅持下來

放棄對孩子來說從來就不需要什麼站得住腳的理由。

正如我女兒小語,從小她所接觸過的事,很多時候都是興匆匆開頭,等新鮮感過去興趣也就沒了。第一次正經上興趣班是學滑冰。帶她去商場玩時剛好碰上滑冰場有場比賽,她趴在樓上的玻璃圍欄處,像被膠水粘住了一般,看了不下半小時,回家後各種吵著要學滑冰。多麼強烈的興趣信號呀!於是我把心一橫(實在是有點貴呀),給她整了裝備、交了學費。畢竟看著教練帶一個4歲多點的小娃娃在真冰上滑來走去,還真有蠻多幻想的,以為未來的花樣滑冰冠軍小時候多半也就這樣子。但很快我就清醒了。4歲多的小語同學,跟著教練賣力地學了幾節課後,就迷上了用鞋底的冰刀刮地。哦,不,不,這不是什麼技能練習,這純粹就只是喜歡刮出一堆堆「冰沙」的感覺。刮到第七八節課的時候終於膩了,連「冰沙」也不想去颳了。大概是年齡真的太小,教練又不能把她怎麼滴,我們辦理退課時,他和我說,「等她大點再來吧,到時給她湊個夥伴會好很多。」一心想著2000多的冰刀鞋就這麼餵了冰沙心裡甚是不爽,也沒多理會教練說的話,但兩年後再回顧,發現教練當時給出的建議其實是相當實在的畢竟是教練,見過的孩子和情況多。當然這是後話了。這之後大大小小的半途而廢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秋天來的時候小語主動提出每天傍晚要去樓下觀察草草木木,採集落葉做植物標本。結果才實行兩天,第三天就找了個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今天想看一下小豬佩奇,明天再下去。」當然,明天也沒有去。

再比如有一天突然萌發出背唐詩的決心,讓我趕緊給她買本《唐詩三百首》,結果才背了三五首,就悄咪咪再也沒有動靜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持久的動力去做一些事情也是正常的,再說我這當媽的也沒花太多力氣去push,所以對於這現實情況我也是能接受的。

一晃到了5歲,小語沒有任何興趣堅持了下來。


02從退堂鼓公主,到雷打不動小琴童

凡事就怕比。

有一回和朋友吃飯聊起,朋友的孩子和小語同齡,並且也是4歲多開始學滑冰,她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小小年紀的她每天都堅持上冰場(除了過年放假很少間斷),而且據她媽媽說,訓練場上的那股子韌性和耐性,在日常學習和行為習慣上也有非常好的轉化——不僅英語、畫畫非常拿得出手,就連和小夥伴去野外觀察小蝸牛、毛毛蟲,也是橫橫豎豎各種對比琢磨,被她整得就像做科研。

這麼一對比,我無法淡定了:怎麼我女兒就沒有別的孩子那種毅力呢?

當時朋友對我說了句話:

「有興趣容易,有耐性難。天生就耐性好的孩子是不多的,想讓孩子堅持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得當的學伴。」

「學伴」兩字再一次投射進我心裡。

5歲多時,小語突然又對學一門樂器產生了強烈的願望。

擔心像以往那樣再次半途而廢,在猶豫要不要滿足她的要求時,突然就想到了朋友和滑冰老師都提到過的「找個學伴」

碰巧小語幼兒班好朋友的媽媽也正尋思著要給娃報一門樂器,於是我們倆人一合計就給倆娃報了個一對二的琵琶班。

很快我就感受到了學伴的好處。

有了學伴,小語居然有競爭意識了。為了回課時不比好朋友彈得差,小語,竟然可以每天主動在鏡子前面坐下來,重複一個動作幾百遍。

更重要的是,有了學伴後,負面情緒都能有地方釋放了。每次上完課和好朋友在教學點樓下玩個十分鐘,有什麼不愉快的心事瞬間就煙消雲散。

學伴間友誼也給小語帶來了堅持的動力。有很長一段時間小語都把每周末的琵琶課當作和好朋友的相邀和約會,出發時滿懷期待,回家時分別,也都是戀戀不捨。

所以,在學琵琶這件事上,小語雖然也曾無數次練手型練到哭,但即便是最辛苦的時候,也不曾說過「我不想學了」這種話。


03 夥伴力量那麼大,我要帶娃混圈子

後來在一份公開的研究報告中,我看到:「當孩子開始上小學後,他們與同齡人互動的時間從大約10%增加到了30%以上,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同伴關係會比親子關係更具互惠性。」

原來,「同伴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是有事實依據的。

既然夥伴力量有這麼大,我決定要開始帶女兒混圈子。多攢點好朋友,也好在將來學點其它興趣時安插小學伴。

於是,作為一個特別不愛扎堆、不愛交往的老母親,我居然嘗試著在周末為小語和她的夥伴組局,吃飯、喝茶、戶外,變著花樣來。

其實對我這種有輕微社恐的人來講,給小朋友們組局、還要和其它小朋友的媽媽們大塊大塊的時間泡在一起聊天,真的蠻難受的。大多數小語同學和她的夥伴玩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們幾個作陪的各家老母親也只能有的沒的各種聊。不過,這樣的功夫倒也真沒白花。雖說也沒有真正給小語帶來可以一同上某個興趣班的學伴,但歪打正著的,小語在這些活動中學到了友誼關係的建立,從原先比較容易情緒化、容易用自己的情緒傷害到別人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更有換位思考能力的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讓小語能夠自己去迅速結交新朋友了。


04 憑自己也能在興趣班勾搭出學伴來去年小語報了個街舞班,這個興趣是她跟我磨了三個月才磨下來了,那是發自內心地熱愛。

原以為這也會是一個不需要助推她就能堅持下去的興趣班,結果還是沒能逃過半途而廢的「」!

前陣子突然有天回來和我說不想跳了。問她為什麼,就給我一個字

累。

「跳舞當然累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前也累,怎麼以前就能上得興致勃勃不說累呢?」可任我怎麼逼問,回答只有吐槽:「太無聊了。其實我並不相信她是不喜歡街舞這個興趣了,因為單看她平時在家沒音樂也要蹦躂兩下的勁頭,我覺得她還是有興趣的。所以我決定再堅持磨一陣,還是想盡辦法逼她去上課。逼著上課到底是沒味道的,也堅持不了太久。正在惆悵之際,突然轉機就出現了。有次小語下課回來居然沒再提累和不想去了。這邊我還納悶,這邊也看到了小語態度發生改變的的老師就發微信來了:「看她整個人狀態都是很好的,可能跟新來的小朋友關係比較好。」

老師說的新夥伴,是之前和小語一同在學校上過拓展課的隔壁班小姑娘,性格好,舞也跳得很好,重點是和小語關係也很好。

之前帶著她和小夥伴有更多的交往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學伴的適時出現,再次挽救了差點要半途而廢的小語。


05 學伴的用處從興趣班擴展到校園

當然學伴並不是只是培養興趣方面一起上課的夥伴更是平時可以一起交流學習一起玩耍的學習上的夥伴。

對於同個學齡的孩子,好的學習夥伴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今年四五月份時,小語對於學校布置的每周末的日記任務有很大的情緒,每回都是我三番五次地提醒督促、拖到不能再拖了,她才會去完成。這事也讓我很頭大,一到周末就覺得又有不開心的事要發生。

直到某個周六情況發生了突然的轉變。

那天,小語約了班級裡關係最好的女孩一起玩,在外邊逛了幾小時回到家後,那個女孩突然建議說:「小語,我們去寫日記吧,就寫今天出去玩的事!」

小語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遠遠看著兩個小孩兒並排寫日記的場景,那會兒真是有點兒恍惚。憑我一百句話都難辦到的事,小夥伴輕鬆就把我女兒搞定了。

打這次開始,寫日記對小語好像也變得沒那麼困難了。

往後,這對好朋友在學校裡經常會交流看了什麼書,學到了什麼新單詞,或是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夥伴之間潛意識的你趨我趕,動不動就會流露出來。比如小語突然會說,「媽媽,你給我買一套尤斯伯恩的書吧,XXX說非常好看!」過一陣,又討要點別的:「媽媽,幫我把XXXX上的會員買了吧,我和XXX約好了,每天讀英文繪本。」

OK媽最後說:

雖然小語已是小學生,情況更多是在大齡階段。但事實上,「發展共同興趣愛好的小夥伴」這個思路對於咱們學齡前的娃仍然是適用的。

隨著孩子告別嬰兒期成為幼兒,他們就開始有了社交的需求,社會屬性會讓他們越來越重視同伴反饋、評價。

朋友的示範、朋友帶來的競爭以及與朋友合作獲得的成就感,都有助於他們找到更滿意的自己。

當然,也有很多媽媽可能會更想知道要怎麼幫孩子找到好的小夥伴。這個問題今天不在今天的話題範疇就先不多說了,留給下次再專門探討。

相關焦點

  • 別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班,這3種「興趣班」,不僅浪費錢對娃也不利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深入每個家長心裡。但如何才能做到不輸,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考量。其中,興趣班是家長的首選,他們對興趣班抱持著不小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能言善道,優秀出眾,然而卻忽略了娃的感受。
  • 中年媽媽熱衷給娃報興趣班,爸爸帶娃旅行代替上幼兒園,誰對?
    現在,無論城市和鄉村,給娃報興趣班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主導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往往是人到中年的媽媽。「媽到中年,為啥熱衷給娃報興趣班?」,小區育兒群裡小聚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欣欣媽回覆:「還不是想給自己留點自由時間,今天寶爸送孩子去興趣班,可以多培養孩子和寶爸在一起的時間,不然老是粘著媽,時間應該是娃和家人共有。」
  • 學會這一招,孩子就不會輕易放棄興趣班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有一技之長,如果能像Miumiu這樣就更好了,可惜這興趣班之路往往一波三折,時不時就要和孩子鬥智鬥勇。比如,娃自己提出要學鋼琴,你連忙打聽哪家機構好,哪個老師有名,比對來比對去,終於報上了名。
  • 陪娃上了2年興趣班後,聊一聊我的感悟.....
    ,孩子的興趣是大前提,興趣班的目的是培養興趣,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更有趣,而不是/不僅僅是更有用 。我給她報所有興趣班都在她感興趣的基礎上,希望能夠」幫助她構建積極的人生體驗「。但是,架子鼓也要注意聲音太大對小娃耳朵產生的影響,前期儘量用啞鼓來練習,家裡買真鼓,安上消音片,太小的娃也可以嘗試帶隔音耳機來降低分貝。
  • 掌握這幾點,讓孩子愛上興趣班
    我們都了解上興趣班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上興趣班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又可以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能力等,讓孩子可以擁有一技之長。如今,很多家長都會滿腔熱情地給自家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是孩子對待興趣班卻是「三分鐘熱度」,幾節課下來,就再也不願意去學了,任憑家長怎麼勸阻,都無濟於事,孩子上興趣班總是半途而廢,這令家長們非常頭疼。
  • 孩子上興趣班:從「一時興起」到「半途而廢」,家長怎麼辦?
    一家人鬧翻了,她爸不想勉強她,我覺得不能這麼輕易放棄。姐妹們,到底該怎麼辦?」寶媽B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就不要勉強了,可能娃通過學習發現這不是她真正的興趣,強扭的瓜不甜,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再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 這3類「興趣班」建議別讓孩子上,坑娃還燒錢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她給女兒報了很多門興趣班,比如舞蹈課、口才課、書法課等等。不僅女兒覺得累,小麗女士自己也覺得很辛苦,更重要的是,這樣高消費高投入的活動中紅紅沒有任何進步,有些方面還不如沒上過興趣班的同學。這個情況小麗女士就想給孩子推掉一個興趣班,沒想到話一說出口女兒就提出再也不會再上書法課了,她對所有的舞蹈課和口才課也不感興趣。無奈這樣高投入的興趣班活動只能半途而廢,這樣的情況讓紅紅媽媽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寶寶剛上幼兒園就要報興趣班?看完這篇,遠離興趣班四大誤區
    ,都是今年剛上幼兒園。看著一籌莫展的婷婷,我安慰她說:&34;&34;婷婷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般迫切。為了孩子上興趣班的事情,不少寶媽都處於焦灼的狀態,不知道該報什麼合適。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興趣班的那些事。
  • 上興趣班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用POA思考模型幫助孩子持久學習
    前幾天閨蜜和我討論孩子上興趣班的事,面對五花八門的選擇,她完全沒了主意:看見隔壁老王家兒子小提琴比賽拿了冠軍,她暗搓搓地想給孩子送去學小提琴;看見朋友圈的娃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她動了給孩子報個英語班的念頭;看見別的小孩口齒伶俐大大方方地表達,再瞅自家娃像個悶葫蘆,她又想去報個小主持人班;……其實,這並不是閨蜜的個例,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興趣班問題上
  • 給娃報班,興趣班老師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報興趣班就是填鴨教育嗎?自從牛牛上幼兒園開始,我常常收到關於「興趣班」話題的留言。而且外公外婆都很支持,接送的難題也解決了,讓牛牛去上興趣班是自然而然被推進的結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個人覺得給娃報興趣班很有必要。正好在這塊我有一些經驗,今天可以和大家分享。為什麼孩子有必要上興趣班?
  • 孩子要不要上興趣班?親身經歷的家長有話說,請做好這四點!
    #孩子該不該上興趣班認為藝多不壓身,學多點總是好的!以為這樣可以給孩子綜合發展,好讓孩子德智體美藝全面發展。但是,這當中有沒有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呢?一、記住「興趣班」是孩子的興趣,而非家長的興趣!很多家長忽略了興趣班是給孩子的興趣,在給孩子報班級的時候,往往是根據家長自己的主觀意識,是家長認為學這個好,家長認為應該學這個。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與興趣所在。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感興趣,才能夠激發孩子主觀學習的動力!
  • 三類興趣班建議別給娃報,坑娃還費錢,選「它」能讓娃發散思維
    ,心一橫就交了錢,可結果卻並不理想。每個星期錢女士都會帶著孩子奔走在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沒有一點空閒時間,不僅女兒感覺累,錢女士也感覺特別辛苦,更關鍵的是妞妞一點進步也沒有。錢女士正想著給孩子退掉一個興趣班時,沒想到女兒死活不願意再去書法班上課了,而且對聲樂班和口才班一點也不感興趣。無奈之下,只能半途而廢了,這讓妞妞媽媽很是頭疼,不知該如何應對了。
  • 孩子該怎麼選擇興趣班,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近來,在媽媽群裡開始流傳起來:「不用再給娃上什麼興趣班了,沒有用啦」原來,今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但是問題又來了,有些家長又開始發愁,這麼多眼花繚亂的特長班,我應該選擇哪一門或者把哪一門正在上的繼續堅持下去呢?1.
  • 孩子上興趣班半途而廢,家長應該怎麼辦?
    近來送孩子去上繪畫班,有一個平常總一起等孩子下課的家長跟童童媽說,上完這最後幾節,不準備再讓孩子繼續學了她家的孩子現在特別抗拒來上課,別說興趣了,連家裡的畫紙都撕了,死活就說不喜歡了。孩子媽媽最後很無奈的跟我說:「你說我這是圖點啥?這麼多年花錢培養孩子,結果這可好人財兩空,但她自己死活不想學,我也沒法強迫她吧。」
  • 為了孩子上興趣班,自己在家吃糠咽菜,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沒用
    芊芊夫妻倆又不想讓孩子「錯過」這些好的興趣班,每天「從牙縫裡」省出錢給女兒報名。芊芊最近又給孩子報了個興趣班,上了幾天發現,這個班沒什麼用,就問孩子在補課班學到東西沒。芊芊有點生氣,給你省錢報班還不好好學。直到芊芊看到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理念,才知道自己錯了。這個錯誤的興趣班不僅讓女兒受累,也讓家計吃緊。
  • 上幼兒園的孩子,要不要報興趣班?這3個方面,家長要考慮到
    但這種情況的話,多數會發現在中小學生身上,不過近年來很多興趣班開始面向幼兒園期間的小朋友,這時家長們就會發生了疑問。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再報興趣班呢?因為自己平時批改的作業比較多,下班還要照顧家裡,所以小孩上培訓班的話,晚上接送就感覺到很吃力了,而且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她一度地想放棄讓孩子報興趣班。
  • 開學季,給娃選擇興趣班要考慮什麼?
    比如社會看重表達能力,也可以給孩子報一些口才班、主持人班等。 興趣班選擇:諮詢過來家長的看法 給娃報興趣班,不要自己悶頭選擇,最好諮詢一下周圍的家長,特別是過來人的家長,比如她們是怎麼考慮的,選擇了哪些班,哪些地方的班性價比比較高,老生帶新生是否有優惠等等,一聊就有了思路,然後再結合一下自己家庭的需求來選擇,就比較穩當。
  • 那個給娃報十幾個興趣班的媽,終於把老公逼到了大街上
    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已經成了風氣,誰家不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二十年前的風氣是誰報班誰傻瓜,現在是誰不報班誰傻瓜。這不,當報班這事達到了極致時,終於有位爸爸走了極端。微博有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有個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家長圈不成文說法:自家孩子沒上過興趣班,父母都不好意思說。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拼錢,就是拼教育、拼孩子了!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輸起跑線,就開始熱衷於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很多孩子一天要上好幾個興趣班,從早忙到晚,可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有用嗎?孩子上了很久的興趣班,一點效果都沒有表妹小茜的孩子今年五歲多了,是個比較靦腆的小姑娘。小茜準備女兒報個興趣班,一來是鍛鍊孩子的性格和口才,二來是學個特長,將來萬一用得上。
  • 4年20萬,給孩子報14個興趣班!勞娃傷財式報班,你踩坑了嗎
    這幾天,網上一個4年花了20萬,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的北大媽媽火了。這位媽媽,本著廣撒網,再選擇的原則,孩子三歲就開始上各種興趣班:美術,跆拳道,足球、鋼琴、法國視唱、小主持人、滑雪......多少家庭因為興趣班,天天家裡雞飛狗跳?多少孩子因為不停上興趣班,不僅沒有了興趣,反而增加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