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清晨的校園天空下著小雨,學生們撐著傘往教室走去,這裡是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的第一中學。教室裡高三7班的班主任王錦春正在給準高三學生們報名考試,他十分耐心地給學生家長們講解現在的高考現狀,盡心盡力地給學生校對身份信息,分析志願填報。
《高三》是由周浩執導,王錦春、張興旺等人為主人公的一部紀錄片。本片紀錄了中國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學一個高三畢業班的真實生活。本文選取紀錄片部分片段作為故事題材,加以闡述和分析,形成觀點、影評文。
1、
王錦春一直以來只接高三畢業班,2005屆高三7班只不過是他生命中許許多多高三畢業班中的其中一屆,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這些學生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一直苦口婆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知道,孩子只有通過讀書才能獲取豐富的知識,走出農村後更容易出人頭地。
新學年的開始照例是一場班會,王老師走進教室,這是他和學生們的第一次見面,剛接手這屆高三的他和學生們並不熟悉,但他還是盡力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開學第一課上他總是要說的一段話就是鼓勵學生們要增強自信心。
王國維把人生描繪為三個境界,在這有兩個可以引用其中,第一個就是:「昨夜星空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望盡天涯路這是一個勵志的過程;第二個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目標也有了,該是你付出行動的時候了。
高三一年大家都要有吃苦的能力,王老師還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高三確實會很辛苦,但是比不了不讀書以後受的苦,一定要奮起直追。
班會課王錦春動員了學生們,用真實的話語鼓勵同學們,這快速地拉近了他和同學們的距離。
晚上,縣政府請高三老師們吃飯,領導們以酒表達對高三老師們過去的付出的感謝,還激勵老師們拿出精力再創新高;而另一頭,高三7班的一些男生們出去大排檔吃飯喝酒,他們覺得馬上就要高考了,以後就沒機會這樣吃喝玩樂了,這次算是為過去告別。
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們內心也開始有想努力的勁,有的還把頭髮剃光,表示重新出發。
第二天早讀課時,其中一個學生鍾生明因為昨晚喝酒而曠課,王錦春立刻去宿舍叫醒他把他帶到班級,還有同學穿拖鞋來上課,王錦春也要點到為止批評一下,提醒他要注意細節。
王老師雖然在課上十分嚴厲,平時也常常批評學生,但他從來不把話說太重,以免損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在辦公室和學生們討論填報志願時,也是和藹可親。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就迎來了第一次的家長會,王錦春在講臺上從高考的環境講起,給學生家長們普及高考的重要性。
他說,現在大家都覺得大學很好考,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要想考上本科還是要吃苦耐勞的;
他還給家長們提出一些建議,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把孩子的升學問題當作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高三是一個轉折點,這對武平縣來說是很重要的,在當時武平縣沒有鐵路、經濟發展落後,只有考出去才能改變現狀;
王錦春還提醒家庭氛圍很重要,一定要和睦相處,尤其是對孩子,好不容易讀了一個多月回家,一定要讓孩子感到安心;
接著王錦春還單獨和家長討論每個學生的狀態,提醒家長要怎麼做。
家長會過後,同學們就進入了緊張的備考狀態,每天各個學科的老師都分秒必爭,盡全力給學生們講解重點和難點,而學生每天不停地做試卷和改正試卷,不斷適應著這反覆的生活。
2、
當然,班上也有同學不在狀態。
這天,王老師發現班上有兩個人沒來上課,這兩個人是鍾生明和陳斌,他們兩個學習成績差,一向愛調皮搗蛋。
王老師很是生氣,他氣衝衝地跑到宿舍將他們兩個叫醒,王錦春怒道:「考場上睡覺,現在又不起床,你是一點救都沒有,半期考後我叫你老爸下來,不要讀了……你太放肆了!根本就不像個農民的兒子。」
「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學生,沒得救了。」王老師對這兩個人軟的硬的都試過了,就是沒有用,看到這兩個人到高三還這種狀態,他內心恨鐵不成鋼那種感覺積壓太久,他實在憋不住了,一直在對著兩人大罵口水。
除了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一些學生都很乖巧認真。
其中有個女生家裡都是農民,父母靠種地為生,自己憑能力考上了一中,「以後一定要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她說這話的時候滿臉寫著真誠和自信;還有一個家境比較好的學生,她的媽媽說:「無論如何,只要孩子有出息,自己付出多少都沒有關係。」
王老師越來越忙碌,他每天忙著給成績不好的學生講解問題,也忙著給好學生們加油打氣,總覺得他們還是少拿了一分。
半期考時,王老師的班級考得不太理想,在辦公室裡,其他班的老師都在互相詢問班級成績,這讓王老師心裡不太好受,但他沒有責備學生,反而還把那些退步的學生叫出來細心疏導,詢問學生的問題並幫助他們解決,這讓班上的學生們漸漸放下防備。
王老師為了更加激發學生們的讀書動力,他藉此次半期考的成績說:「自己帶了這個班級,成績卻比之前還差!」於是便主動向校長提出引咎辭職。
王老師認為,這是由於自己的無能才導致這種結果,別的班本來也很亂,經過這短短的幾十天,成績就比自己班好,其他班的老師還時常在他面前炫耀。
如果想讓自己揚眉吐氣繼續帶這個班級,下次就要考出好成績。
為了更加鼓舞同學們,王錦春還特地召開一次班會,所有的桌子圍在一起,王老師慷慨激昂地念著自己連夜寫的稿子。
他清楚地知道,這種鬥志在學生們的心中是多麼重要,以永不言敗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甜的意念,頑強拼搏!讓武平一中2005屆高三7班成為「頑強拼搏,後來居上」的代名詞。
話音剛落,全班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接著王老師放了一首齊秦的歌《北方的狼》,讓同學們一起唱。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悽厲的北風吹過,漫漫的黃沙掠過。」——齊秦《北方的狼》
在充滿希望的歌聲中,同學們漸漸滿懷鬥志。
班會課結束後,一切又回到了三點一線的生活中,早讀課詩書聲朗朗,大家都鬥志昂揚,可是,王老師還是看到了趴在桌上的張興旺。
王老師把張興旺叫到辦公室,原來張興旺喝醉了,他躺在椅子上一臉絕望。
說到這個孩子,他的家庭情況很複雜,父親兩年前去世了,母親還改了嫁,這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創傷,也讓他的家庭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正值高考備戰期,張興旺充滿壓力,常常以酒消愁,一旁的王老師細心安慰他,他假裝生氣道:「你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非常失望,我跟你說,你怎麼那麼軟弱,不像個男人,你不是我眼中的張興旺。」
張興旺聽了捂著眼睛大哭。
看著他這樣,王老師心裡也為他感到難過,他用心地鼓勵、鏗鏘有力地說:「你要比任何人都要堅強,你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我是你這種家境,我肯定像《北方的狼》裡面說的那樣,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
張興旺漸漸平靜下來,王老師叫來兩個學生把他送回了家,這邊事情剛處理完,宿舍那邊又出事了。
原來,那兩個調皮搗蛋的學生鍾生明和陳斌晚上偷偷翻牆出去上網,早上的英語測試也沒來。
王老師知道之前對他們說的話都不奏效,卻也還是不放棄他們,把他們叫出來說:「不為自己讀書,那為我讀讀書,好不好?一周就上一次網好不好?」
他們答應了。
3、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下學期了,此時的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每個人再也不像上學期那樣浮躁,大家都已經進入了狀態,食堂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校長還主持了開學的高三學生家長會,由於孩子都是長期住校,所以平時家長們還會時不時來給學生送自己燉的湯。
時光飛逝,轉眼間離高考不到兩個月了,所有的同學都進入到了緊張的衝刺階段,可是班上卻出現了早戀的現象。
他們是王越和林清,看著他們在學校裡若無旁人卿卿我我、摟摟抱抱,成雙成對還手牽著手地走著,王老師為了讓他們收心把兩人叫到辦公室;王老師本不該幹涉感情,但他們一定要注意分寸,接著他用「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告訴他們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不要到最後才後悔。
他們早戀呈現出來的狀態對於同學們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但王老師決不允許,太影響校風,何況還是有節目組來學校拍攝紀錄片,王老師見到一次便「棒打鴛鴦」一次,王越和林清收斂了很多,但還是偷偷摸摸地摟摟抱抱,也只能偷偷摸摸了。
王老師嚴打早戀是對的。
剛勸解完早戀這兩人,前面那兩個翻牆出去上網的學生鍾生明和陳斌又被教務處抓了。
王老師一邊生氣地訓斥這兩人,一邊在教務處那裡替兩人說話,可是迷戀上網的鐘生明卻在開會時對老師們出言不遜,他只得落得個警告處分了。
就這樣,王老師為這兩個「網癮少年」在網吧和教務處兜兜轉轉。
離高考就剩十幾天了,而張興旺這邊又出問題了,他給王老師留了一封信,說自己不想讀了,本身家裡也沒父母,準備到廈門打工。
王老師看了立馬跑去火車站,沒找到人,費了一番功夫,終於在街上一家餐飲店找到了張興旺,他問張興旺是不是真的不想讀了,張興旺認為讀書沒意思,家裡又窮,打工算了。
走出餐飲店,兩人在街邊談話,王老師勸導他再堅持這十幾天,不管以後選擇幹嘛也一定等高考完了再說,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終於,在聽了王老師半天的勸導後,他決定再堅持下去。
高考這天,進入考場前,王老師和每位同學握手,他不再像往日那樣鼓勵同學們,而是告訴同學們要放平心態,不要太把高考當回事,他小心翼翼地平復同學們緊張的心情。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考試結束的鐘聲敲響了,2005屆高三7班的高考也拉下了帷幕,王老師給每位出來的同學分發畢業照,心中是說不盡的喜悅。
隨後,大家都各奔東西了。
王老師這邊又開始了新一屆的高三,他繼續完成著自己的任務。
總結:
曾經的很多人就是這樣,在十幾年的跋山涉水中走到了高考這個分水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得意的時候、有失望的時候、有悲苦交加的時候,也有重新振作的時候,相信每個人的學習生涯中都有這麼一群始終鼓勵著想要放棄的你的老師;
他們會說:「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
他們不辭辛苦,有時候甚至比你自己更想讓你成功,他們平凡而偉大、是值得尊敬的,就像片中的王錦春一樣,對於「沒得救」的學生來說、對於「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學生」來說,他還是像放牛一樣的整天跟著他們跑,「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
點讚、收藏、評論、轉發,別吝嗇你的關注,感激不盡!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