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雜誌
沈晗耀:以公共經濟啟動國內大循環,實現經濟振興
8月24日,在華頓經濟研究院召開的「中國上市公司百強排行榜」新聞發布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百強論壇主席沈晗耀發表題為「以公共經濟啟動國內大循環,實現中國經濟全面振興」的演講。沈晗耀把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深剖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演變,系統闡述了國內大循環的總體思路,提出「要標本兼治,以中國央行為第一推動力,以第四產業為主戰場,由公共經濟帶動私人經濟,形成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的國內高質量大循環,標本兼治,實現中國經濟的全面振興」。
沈晗耀表示,在國際第四次產業革命背景下,科創研發領域誰走在最前面,科技教育、文化娛樂、生命健康誰最發達,誰就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心。因此,他提出了第四產業理論,主要包括上述四個領域。他解釋到,第四產業來自於第三產業,但與第三產業中的其他產業不同,第四產業屬於公共品經濟,而其他服務業屬於私人品經濟。另外,主要從事商品生產的傳統第一、二產業大部分也屬於私人品經濟。
沈晗耀特別指出,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科創研發和科技創新是當今和未來世界各國競爭的核心,誰的科技走在最前面,誰就能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科技創新的競爭背後是高素質科創人才的競爭。因此,國內大循環要以「人」為核心。一方面,增強體質,延長人們的壽命;另一方面,提高素質,提高人們的科教文化素養。
沈晗耀提出,國內大循環要以「人」為核心,全面提高人的體質和素質,國內大循環要標本兼治以第四產業為切入點和主導方向,以公共經濟帶動私人經濟,全面擴大內需,形成以公共經濟與私人經濟之間的高質量大循環,標本兼治,最終實現經濟的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