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 06:02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陶悅清
智慧課堂長啥樣?對時下智慧教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能脫口說出一些:一間教室裡,一塊互動電子白板、一個電子書包、人手一臺即時反饋系統……
不過,「活」的智慧課堂你見過嗎?學生上課的效果好嗎?昨天,2016第一屆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首日PK賽在寧波江北外國語學校進行,來自寧波、紹興、濟南、成都、臺北、香港六大城市的六支教師戰隊,將在兩天時間裡角逐出最後的總冠亞軍隊。
課堂
課上每人一臺遙控器答題
課後自動推送個性化錯題本
邀請賽首日為中小學數學、英語專場PK賽。昨天下午1點,來自寧波戰隊的呂紅波老師率先「出戰」,這堂課,她要講述的是《平行四邊形》的起始概念,江北外國語學校701班的30名學生參與課程。
和傳統的大班課不同,來自北外701班的這30名孩子,被平均分成了六組,每組5人,按小組圍坐。
開課2分鐘,課堂上就出現了一個新鮮玩意兒。「先看看大家手中的遙控器使用是否正常?」 呂老師口中所說的遙控器,實際上是IRS即時反饋器,長得就跟普通的汽車遙控鑰匙沒啥區別,上面有一些按鈕,30個學生,人手一臺。別小看它,在智慧課堂,它是聯通師生的「神器」。
隨即,電子白板上出現了一道課前小測試,這是一道有關四邊形內角的求角問題。不到30秒,全班同學都在即時反饋器上按下了自己的選項,電子白板隨即計算並展示出30人的答題情況餅狀圖,「3人答錯,課後也能保留記錄,向學生推送個性化的錯題本。」相比之前老師課後一個個批改作業的傳統方式,用上了智能教育設備的呂老師蠻「省心」。
接下去是求證「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度」。此時,教室的大屏幕上同屏展示了6個框,原來,6個小組呈現在紙上的求證過程,還能通過IPAD拍照上傳到大屏幕上,同屏展示、隨點隨看。
一堂40分鐘的課下來,錢報記者發現,板書上只留下極少的幾個粉筆字,數學課上繁雜的求證過程幾乎全部轉移到了電子白板上。
分享
用IPAD上課,老師腦洞開了
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
除了能夠現場觀摩各大戰隊的智慧課堂外,本次邀請賽更是一次難得的智慧教育交流盛會。
謝佩蓉是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的國文科教師,在觀摩完首日課程後,她將趕赴紹興賽點,現場講學《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一課。
在中學、高中教語文已經15年了,4年前,謝佩蓉第一次在學校接觸並運用智慧課堂設備,說起如何用新設備再造課程設計,謝老師顯得很興奮,「舉個例子吧,我們過去上詩歌課,傳統的課堂是朗誦詩歌再逐句解析,而這次,我將運用智慧教育設備,用『文換圖』策略,讓孩子透過圖,去猜測和理解詩歌的涵義,非常有學習效果。」
與謝佩蓉同行的臺灣地理教師楊澄祥表示,智慧課堂豐富的呈現形式及容量,極大了提升了過去2年來他在地理課上的呈現。
數學教師曾波來自成都戰隊,他所在的成都樹德實驗中學,從2013年開始試點智慧課堂的運用,好評之外,他也遭遇過家長的質疑。「當時開始試點推行,就有家長擔心孩子利用IPAD上網,或是長期使用對眼睛等影響等等,但事實證明,這種模式下學生會得到更強的合作性、參與性,從質疑到接受需要一些時間,更需要學校參與其中來做好。」
熱議
技術不能
完全替代傳統教學
智慧課堂,在寧波其實早已運用。僅以江北外國語學校所在的江北區來說,目前,江北1/3以上學校配備了智慧教室裝備,90%的教室安裝有電子白板,擁有並真正體驗「智慧課堂」在這裡並不是遙不可及。
但眼下,推進智慧教育的困頓也有很多,到場觀賽的浙江省智慧教育聯盟理事長周躍良表示,「現有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與新的信息技術發展相適應,需要尋找新的教育理念,構建新的教育理論體系;目前的教師大多是傳統課堂模式下成長起來,對傳統教育模式非常熟悉,也很適應,需要從理論、教學設計能力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必要的培訓。」
周躍良說,「推進智慧課堂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它可以對學生的能力和不足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有助於教師進行準確的教學決策,尤其會幫年輕或處於上升期的教師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對於傳統教學與智慧課堂模式兩家之爭,江北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利民表示,「技術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家訪、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等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其次,傳統教學派不能簡單排斥新技術,走路徑依賴的路子。」
14643001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