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gene:生物標誌物揭示癌症發病原因

2020-12-13 生物谷

2014年10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發現,蛋白質CLIP2 的表達了提供一項關於放射是否引起乳頭狀甲狀腺癌信息。通過這一發現科學家們確定了一個診斷癌症的新的生物標誌物。他們的發現發表在《致癌基因》雜誌上。

科學家們的研究能夠證實,CLIP2作為放射標誌物在通過放射性碘輻射後基因活性和蛋白表達量同時增加。CLIP2在通過射線照射甲狀腺腫瘤後似乎顯得特別重要。Martin Selmansberger博士帶領的團隊研究發現高水平的CLIP2含量和曾經通過放射治療乳頭狀甲狀腺瘤的患者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能夠驗證在三組不同原因的甲狀腺癌患者的研究人群中,輻射相關的CLIP2的蛋白水平表達量的不同。」第一作者Selmansberger說道。

「CLIP2作為輻射標誌物,使我們能夠區分輻射誘導甲狀腺癌和散發甲狀腺癌的區別。」研究人員He補充道。在他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標準化的方法來確定CLIP2生物標誌物的重要性。「這種生物標記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得出有關腫瘤發展的機制和評估暴露於高水平輻射後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的結論。例如,驗證輻射事故發生後患甲狀腺癌的結果。」He說道。

有關CLIP2能夠使甲狀腺致癌這一理論至今是未知的。重建的CLIP2調控基因顯示CLIP2參與基本的致癌過程,因此會促進腫瘤的惡化。(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CLIP2 as radiation biomarker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 Selmansberger, A Feuchtinger, L Zurnadzhy, A Michna, J C Kaiser, M Abend, A Brenner, T Bogdanova, A Walch, K Unger, H Zitzelsberger and J Hess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the radioiodine fallout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consequences of the Chernobyl reactor accident. Recently, the investigation of PTCs from a cohort of young patients exposed to the post-Chernobyl radioiodine fallout at very young age and a matched nonexposed control group revealed a radiation-specific DNA copy number gain on chromosomal band 7q11.23 and the radiation-associated mRNA overexpression of CLIP2.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role of CLIP2 as a radiation marker to be used for the individual classification of PTCs into CLIP2-positive and -negative cases—a prerequisit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LIP2 into epidemiological modelling of the risk of radiation-induced PTC. We were able to validate the radiation-associated CLIP2 overexpression at the protein level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followed by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using digital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P=0.0149). Furthermore, we developed a standardized workflow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LIP2-positive and -negative cases that combines visual CLIP2 IHC scoring and CLIP2 genomic copy number status. In addition to the discovery cohort (n=33), two independent validation cohorts of PTCs (n=115) were investigat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rates for all three investigated cohorts were obtained, demonstrating robustness of the developed workflow. To analyse the function of CLIP2 in radiation-associated PTC, the CLIP2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was reconstructed using global mRNA expression data from PTC patient samples. The genes comprising the first neighbourhood of CLIP2 (BAG2, CHST3, KIF3C, NEURL1, PPIL3 and RGS4) suggest the involvement of CLIP2 in the fundamental carcinogenic processes including apoptosi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ling and genomic instability. In our study, 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nd independently validated a workflow for the typing of PTC clinical samples into CLIP2-positive and CLIP2-negative and provided first insights into the CLIP2 interactome in the context of radiation-associated PTC.

相關焦點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2月7日的Cell期刊上。circRNA是一種非編碼RNA,它們形成閉合的環狀結構而不是線性結構。新的RNA測序方法曝光了這些circRNA,但是人們對它們起作用的原因或方式知之甚少。
  • 血漿蛋白質組學揭示COVID-19的生物標誌物和發病機理
    血漿蛋白質組學揭示COVID-19的生物標誌物和發病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3 9:49:05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周溪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血漿蛋白質組學鑑定出COVID-19的生物標誌物和發病機理。
  • GCMS、LCMS代謝組學LCMS脂質組揭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生物標誌物
    中文標題:多平臺代謝組學揭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受試者的新型血清生物標誌物研究對象:人血清發表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響因子: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作為糖尿病(DM)最主要的眼部微血管併發症,是DM病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近年來癌症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人們談癌色變,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取得的多項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科學家識別出能指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doi:10.1158/1078-0432.CCR-19-408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指示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這種新型癌症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方法或能幫助有效診斷出易於擴散和復發的腫瘤類型
  • TMB的標誌物功能在多種癌症類型中得到確認
    自腫瘤突變負荷(TMB)與免疫治療獲益之間的密切關係被揭示以來,圍繞TMB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去年10月,美國NCCN(綜合癌症網絡)將TMB正式列入非小細胞肺癌(NSCLC)指南,最近一期的Nature Genetics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TMB的研究文章,為TMB作為免疫療法標誌物落下了「實錘」。
  • 五大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研究盤點
    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尋找和發現可靠的早期診斷生物標記物已經成為目前的一個研究熱點。生物谷盤點了近年來和多種疾病早期診斷相關的生物標誌物的研究,供大家學習參考。早期發現對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因此如何構建出一個成本適中、結果可靠的早期癌症篩選方法是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因如此,目前大部分生物標誌物的研究聚集在癌症上。
  • Cancer res:維甲酸治療癌症失效的根本原因
    2014年8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維甲酸是維生素A的一種形式,主要用於治療癌症,有助於預防多種癌症的復發,但某些患者用藥後效果不佳。 某些癌症患者出現抵抗藥物治療的原因尚不明確,但近日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VCU) Massey Cancer Center研究人員發現實際上,一種蛋白AEG-1阻斷,維甲酸對白血病和肝癌的治療作用
  • 滴血測癌症、癌症會傳染?了解發病機理,謠言不攻自破
    當前,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重大經濟負擔。「一滴血可以測癌症」「咖啡會致癌」「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癌」「癌症會傳染」……以上傳言是網上流傳較廣、具有迷惑性的謠言,它的散播嚴重誤導了民眾。
  •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6 22:05:18 美國康奈爾醫學院David Lyd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 NCI-60分析表明miR-720和887是潛在治療生物標誌物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對NCI-60人癌細胞的MicroRNA分析表明,miR-720和miR-887是乳腺癌的潛在治療生物標誌物。 MicroRNA(miRNA)在許多生物學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細胞生長,分化,凋亡,發育,分化和致癌作用。由於miRNA可能會在癌症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作用,因此它們構成了一類有前途的診斷和預後分子標誌物。
  • 何國偉團隊用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揭示先天性心臟病潛在生物標誌物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ntegration of Multi-Omics and Validation 」的研究成果,通過蛋白組學和GC-MS代謝組學研究方法,探索先天心臟病中室間隔缺損伴有肺動脈高壓(VSD-PAH患者)發生顯著改變的途徑並揭示其潛在的生物標誌物。
  • 基礎醫學院王娟團隊揭示腸道菌群參與孤獨症發病新機制
    他們應用宏基因組學技術,採用類配對分析方法,揭示了孤獨症患者腸道菌群失衡,解毒功能障礙,進而導致患者機體毒素蓄積和線粒體功能障礙。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代謝功能的改變可能參與孤獨症發病機制。這個發現可能為未來孤獨症幹預提供新的策略。
  • 揪出潛藏的癌細胞這些生物標誌物是「好幫手」
    癌症早篩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9月7日,因結腸癌去世的漫威電影《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的追悼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因鼻咽癌去世的《新警察故事》導演陳木勝的追思會在9月4日晚舉行……近來,多位知名人士的早逝讓人感到惋惜痛心,同時也帶來很多思考。隨著腫瘤治療手段的進步,很多腫瘤的5年生存率已非常高,其中就包括結腸癌和鼻咽癌。
  • 生物標誌物檢測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中的作用
    神經內分泌細胞及其腫瘤可向全身循環系統分泌多種胺和多肽激素,這種功能觸發了人們對循環生物標記物的廣泛研究,以用於NET的診斷以及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預測。 胃腸胰腺NET釋放入循環的經典生物標誌物包括:嗜鉻粒蛋白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和胰腺多肽以及引起臨床症候群的激素,例如血清素及其代謝產物、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
  • 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 腫瘤標誌物正常能排除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檢查項目,很多人對於這個檢查項目還不是很了解,也並不清楚腫瘤標誌物這個檢查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對相關方面有所了解是很必要。那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腫瘤標誌物正常能排除癌症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腫瘤標誌物有什麼作用?
  • 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新型潛在生物標誌物——MicroRNA | MDPI
    因此,迫切需要鑑定可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準確診斷信息的生物標誌物。 這是一組小的非編碼RNA,它們參與調節一系列的發育和生理過程,其失調與癌症有關。具體而言,循環miRNA已開始作為檢測不同癌症類型的有用生物標記。miRNA可以在體液 (例如血漿) 中輕易檢測到穩定分子,因此miRNA有望成為預後和預測性生物標誌物[3]。
  • 腫瘤標誌物「不準」 篩查癌症該不該做?
    作為檢測癌症的一項重要指標,腫瘤標誌物到底有用嗎?該不該檢查?吳立翔說,由於大多數腫瘤標誌物並非惡性腫瘤的絕對特異性產物,腫瘤標誌物的檢測也存在假陽性可能。腫瘤標誌物升高與檢測到癌細胞是兩回事,不一定表明患癌,也可能是某些良性疾病或藥物等原因引起。當體檢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首先考慮複查,若複查結果仍為陽性,查看該結果升高的程度。倘若輕度升高,如無明顯的症狀,且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腫塊,可定期複查觀察有無持續升高,如持續升高,需進一步排癌篩查。
  • 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常寧博士的團隊研發了採用光子晶體微球技術檢測腫瘤標誌物的方法,讓檢測更加快捷、準確,所用血量也很少,這是這個團隊厲害的地方,但這並不意味著癌症能被更好、更準地篩查出來這個團隊所用的腫瘤標誌物,仍然是原來老的標誌物,跟我們平時體檢可能抽血化驗的腫瘤標誌物沒什麼區別。而實際上,權威的醫學指南並不用腫瘤標誌物來篩查癌症,而是用其他的檢查辦法。原因在於,腫瘤標誌物檢測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異常的人往往並沒有患癌,腫瘤標誌物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患癌。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夏偉梁課題組發表Oncogene、Theranostics論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Med-X研究院夏偉梁教授課題組在Oncogene (IF=6.634)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Enhanced autocrine FGF19/FGFR4 signaling drives the progression of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