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太極拳師資 傳承非遺「火種」

2020-12-13 四川在線

視覺四川 周松林 攝

為推進傳統武術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12月11日,四川省華鎣市啟動「太極拳師訓工程」,對各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太極拳基本技術要領專題培訓,有效提高太極拳師資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準,為推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太極拳進校園、傳承非遺「火種」提供師資基礎保障。


太極拳教練在傳拳授技。

 


太極拳教練在傳拳授技。

 


太極拳教師專題培訓班上,太極拳教練在傳拳授技。

 


一名教練在作太極拳套路動作分解教學。

 

相關焦點

  • 中國「盧氏太極」拳師印尼巡演教學切磋武藝
    來自中國河北廣平的「盧氏太極」代表團一行5位拳師,23日至30日到訪印尼巡演教學,與同道切磋武藝,傳播太極拳文化。 鍾欣 攝中新網雅加達9月30日電 (記者 林永傳)來自中國河北廣平的「盧氏太極」代表團一行5位拳師,23日至30日到訪印尼巡演教學,與同道切磋武藝,傳播太極拳文化。
  • 「建太極學院,從娃娃抓起」 太極拳七大社區同聚傳承發展大會
    在19日下午舉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陳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說,建太極學院能為太極拳更加系統規範化做出努力。為進一步擴大太極拳影響力,弘揚太極拳文化,傳播太極拳運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座談會和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在陳家溝相繼舉行。
  • 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1)
    新華社照片,泊頭(河北),2020年8月5日(體育·特別的暑期生活)(1)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8月5日,石同鼎直播六合拳拳法。時值暑假,為減少聚集習武帶來的疫情風險,同時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石同鼎在直播平臺開通了帳號,每天帶領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教學演示,通過「雲端」傳承非遺文化。今年59歲的石同鼎是泊頭六合拳第八代傳人,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2001年父親離世後,石同鼎便承擔起傳承六合拳的重任。
  • 太極拳從陳家溝走向全世界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限制了非遺申報數量,當年只準報兩項,文化部最終確定申報京劇和中醫針灸。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每個國家一,     次只能申報一個項目。2011年,我國申報了皮影戲。2013年,我國申報了珠算。2015年10月,焦作舉行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並成功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 臺灣楊氏太極拳師郭正勳蒞臨吉安市武術協會交流與指導
    他深愛祖國傳統武術,雖遠居臺灣,卻始終與武術伴隨至今,並把中國傳統武術傳承得淋瀝盡致,而且感悟頗深。他先後師從蘇笠彰、魏樹人等名師,是魏樹人老師的第17位弟子,且從此也就與楊式太極結下了不解之緣,並使之升華為養生等。
  • 「世界太極 人類共享」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昨晚在河南焦作開幕
    12月19日19時30分,在陳家溝太極拳文化國際交流中心,舉行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以「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為主題,突出太極拳作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世界的太極,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
  • 太極傳承人回應
    、各流派太極拳師聚集於此,等待著一個期盼已久的結果。根據溫縣人民政府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村裡有4所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文化交流中心已經建成,太極拳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這幾天,隨著陳家溝知名度大增,遊客數量也大幅增長。「太極拳商業化是一把『雙刃劍』,作為傳承人來講,我們時常會感到糾結。
  • 陳家溝首屆太極拳師國家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通知
    陳家溝首屆太極拳師國家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通知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詳情考評鑑定方:河南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職業技能鑑定站承辦方:溫縣陳家溝太極拳協會培訓時間:2020年10月27--31日培訓地點: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國際太極院(陳炳太極院
  • 非遺傳承,從培養「娃娃徒弟」開始
    近年來很多非遺技藝面臨失傳,一些非遺傳承人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因此不少省市積極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工作,非遺進校園,非遺傳承人與00後面對面教學,向這些「娃娃徒弟」傳授技藝。,非遺在未來會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而這些「娃娃徒弟」也將會成為非遺傳承人中的一員。
  • 假太極拳師馬保國的「接化發」是自欺欺人的謬論
    假太極拳師馬保國一直有一個理念,即實戰時的「接化發」打法。他自以為很正確,卻不知這是他主觀臆斷的錯誤理念。讓我不得不發此文的是,現實中竟然還有不少人認為馬的理念是對的、只是馬沒發揮出來、或馬沒有實戰經驗、云云。
  • 守護最後的火種 滬郊非遺傳承人一瞥-十錦,挑花,金偉國,傳承,羅涇...
    圖說:嘉定小青龍舞龍會這些非遺項目品類豐富而獨具韻味,無一不展現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傳承百年的文化認同。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非遺項目正從我們的視線中淡出,甚至瀕臨失傳。探訪「最後的堅守者」,讓這一顆顆散落民間、蒙塵已久的文明之珠再一次綻放光彩。
  • 中華太極,聲振八方!陳家溝,明天更美好
    盛世華夏,龍騰四海;中華太極,聲振八方。經過近400年世代傳承,太極拳在無數期盼的目光中,於2020年12月17日,正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太極拳師、嘉賓以及太極拳愛好者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會聚太極文化的重要傳承區、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一同聆聽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是黃河文明的璀璨明珠,這更是懷川兒女的無上榮光!
  • 20年,這位太極拳師帶出1000多名徒弟!
    在長興   有一名練習太極拳20多年的韓師傅   從初窺門路到漸入佳境   太極拳成為了他退休生活   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作為義務的群眾體育指導員   多年來他不僅自己練習不輟   還帶出了1000多名徒弟   今天就跟著我們一起感受   太極拳師韓伯新
  • 傳承非遺共享民俗
    吟誦祈願文、共傳蓮花燈、同唱祖國頌……人們在這裡相聚,共享禪意祈福之旅,傳承祖師文化民俗。「把禪文化和非遺項目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從中體會到了濃濃禪意,更感受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在隨後的文化民俗節目展演中,類似這樣的讚譽不絕於耳。
  • 【高端媒體看永年】從小培養 太極拳走紅課堂
    【高端媒體看永年】從小培養 太極拳走紅課堂 2020-12-19 2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非遺」傳承植根幼兒心中
    活動通過讓孩子們參與舞臺表演、動手學習體驗非遺文化項目,以及親子共同領略廣府文化藝術、與非遺大師零距離交流等形式,令孩子們愛上廣府味道,陶醉於非遺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在寓教於樂中傳承。,嶺南銅印大師馮健輝,廣繡藝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潔明老師和廣繡藝人馬佩瓊老師等,大師們與小朋友手把手肩並肩,學習非遺技藝,面對面的傳授交流。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溫縣融媒體中心此前曾報導,劇場是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將以太極文化為支點,運用多種創新演出手法,詮釋華夏民族五千年傳承不息的哲學觀,揭示萬物有陰陽、五行的相剋相生之道,揭開太極拳神秘面紗。 據了解,此前《印象》系列打造的,《印象 劉三姐》《印象 麗江》《印象 西湖》等一系列實景演出,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當地也對太極劇場寄予了很大的期盼。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進入第二進院子,其主殿是祖師堂,供奉著歷代太極拳名師牌位,彰顯太極拳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傳承,歷代宗師的傳奇故事,感染著這裡的參觀者。推開第三進院子的朱紅木門,迎面是深且長的甬道,上建三座石坊拳階坊,分別寫著「招熟」「懂勁」和「神明」,代表太極拳三個階段:招熟氣順,可謂入門;勁收自入,可堪行家;神明自得,功法大成。陳家溝拳師收徒,須在祖祠裡進行。
  • 鄭州80後姑娘為何要做太極拳App?
    與太極拳結緣,是因為她和陳氏太極拳非遺傳承人陳正雷的女兒是髮小,一次陳氏太極拳年會,她受邀參與籌備,整個過程引發了郭瑾對於太極拳的極大好奇心。「本來抱著玩的心態去的,但發現活動竟然有幾千人參加,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都有,太極拳是靠什麼魅力,讓全世界的人集聚到陳家溝這個小的村莊?」心頭這個大大的問號,讓郭瑾開始深入了解太極拳。
  • 【恆義太極】陳家溝陳氏太極拳館招生簡章
    、練功、療養於一體,恆義拳館擁有專業的陳家溝拳師團隊館,標準化教學管理一流的專業拳館。恆義拳館創始人:張恆義,陳家溝人,國際太極拳大師陳小星親傳弟子,陳氏太極拳第二十世傳人,中國太極名家,國家一級拳師,國家一級裁判,國家武術段位指導員,陳家溝太極拳協會天津分會會長,天津陳小星拳法研究會會長,陳家溝太極拳學校高級教練,陳家溝太極五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