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大年初四,16:00,MU800,一群戰士披上白色的戰袍,從交大出發,奔赴戰場!
按市衛健委統一部署,第二批上海醫療隊148名隊員踏上徵程,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由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擔任第二批醫療隊領隊。
其中,交大醫學院系統的21名醫務人員隨隊奔赴武漢,踏上馳援武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線。
逆行英雄,他們的名字值得銘記!祝願他們一切安好,平安歸來!
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為醫療隊送行並寄予厚望
上海交大副校長、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為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送行
上海第二批醫療隊領隊、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行前表態
絕不退縮,一起去,一起回
上海第二批醫療隊領隊、附屬瑞金醫院
副院長 陳爾真
無論是2003年SARS爆發或是2008年汶川地震,每當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他都衝往第一線,勇立潮頭浪尖,帶領同事,奮力搶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醫學誓言。
25日晚上11點,陳爾真接到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的電話,說指揮部決定派他作為第二批的領隊去馳援武漢。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沒問題」!
作為一名從事重症醫學30年的醫生,陳爾真對傳染病防控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上海第一例SARS病人就是由他護送到傳染病醫院的。2008年,他又主動報名,在地震發生第五天就來到了四川德陽,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其他醫療隊員們一起,投入到了汶川地震的救援當中。這幾年,作為醫院分管醫療的副院長,陳爾真也在醫療管理上積累了許多經驗。
「我覺得自己非常合適到一線去,也非常迫切在疫情爆發時到一線去,參與到這次防疫攻堅戰中。」
陳爾真坦言,作為第二批上海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隊長深感壓力,但是並不害怕,因為他相信上海醫療隊隊員們的業務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戰鬥力。
「03年抗擊非典和08年抗震救災我都參加了,兩次經歷都讓我難以忘懷,我從中學習、成長、感悟了許多,這次再一次出徵,我感到很幸運也很急切,我是一名ICU醫生,相信在武漢,我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與武漢同道以及我們上海隊員們一起努力,完成黨交給我們的任務。」
對於家人,他還是心存歉意的。他在出發的最後時刻才告訴自己家人這個決定的,主要還是不希望他們太擔心。
「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支持我,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個醫生的使命與擔當。有人說我們醫務工作者是白袍戰士,我想說,是的,此去武漢,我們都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必勝信心。」
他堅定地表示:「我們絕不退縮,我們一起去,一起回來!」
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主任醫師 李慶雲
「作為老兵,要身先士卒,更要多給年輕醫生鼓鼓勁、打打氣。」
「不要寫我,要多寫寫、多表揚科裡奮戰在一線的年輕醫生」。這是李慶雲主任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25日下午3點,李慶雲接到醫院通知,隨時待命前往武漢。此刻,愛人正為他收拾著行李。
大年初一,李慶雲一早就到病房,查房、與科裡年輕醫生看望病人,這套「程序」 幾乎成為他每天雷打不動的動作。在當下這個特殊時候,李慶雲說,目前形勢十分關鍵,作為老兵,要身先士卒,更要多給年輕醫生鼓鼓勁、打打氣,同時詢問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關照他們要休息好,做好自我防護!
李慶雲原定大年初三回山西老家探望年邁的父母,看到疫情的發展,他早早地把回家的車票給取消了。讓他十分感動的是,科裡的同事也紛紛取消假期,服從醫院和科室安排,緊急調班、值班等任務全都欣然接受。
「關鍵時刻有這麼一支能戰鬥的團隊,是我們科的驕傲,特別是科裡很多醫生的孩子還非常小,他們在任務面前毫不退縮,積極向前,很不容易,希望醫院多表揚、多鼓勵他們。」
李慶雲也是2003年抗擊非典的「老兵」,那時的他才35歲。作為上海市黃浦區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的他表示,面對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而且有著抗擊「非典」的經驗和經歷,自己必須率先垂範,因此很早就做好了充分準備,努力完成此次任務,平安回家!
李慶雲妻子說:「最近時刻關注疫情新聞,我們全家上下都很支持他的工作。我是中共黨員,可惜不是醫務工作者,不然此時也會衝到第一線。當國家需要他,醫院需要他的時候,我們必須支持,我打心底裡敬佩醫務工作者!」
附屬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施偉雄
26歲的施偉雄是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他常年在上海學習、工作,今年很早就答應了爸媽,過年回福州老家過。
小年夜的上午,一直在密切關注疫情變化的他,和爸媽商量後,毅然決然地退了車票,又一次留守上海,隨時等待科室、醫院的召喚。當天下午,當接到醫院赴武漢醫療隊招募通知時,他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我知道,爸媽肯定有過擔心、不舍,雖沒有流露出,但對於這個決定,我連任何解釋和寬慰他們的話都沒來及說,爸媽的理解和支持,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與此同時,施偉雄整裝待發的消息傳到了科裡同事群後,「致敬,一定小心」、「平安回來」、「我們等你回家」……很快就刷屏了。除了謝謝同事、同道、好友們的祝福和關心外,他表示,自己會以一腔熱血,拼盡全力,保護自己,完成工作!
有了大家的支持,施偉雄更相信,當初自己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
「醫院給我們準備的防護裝備,如護目鏡、口罩,各類藥品、食品和設備,可謂一應俱全,而且職業防護和疫情工作之前就多次討論、學習、培訓過了,我真的沒有什麼後顧之憂,醫院就是我們堅強的後盾,我們最強大的後方!」
此時此刻,說完,這位年僅26歲的男孩眼中充滿了堅定、自信和熱誠。然而,當提到自己的女友,他竟露出了一點難為情。他告訴我們,女友也是瑞金醫院的護士,更能理解我,懂得我。女友還在手機上錄了一首《勇氣》,並在微信留言:送給要出發的你,去武漢的路上聽,我會保護你的!
「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附屬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餘躍天
今天下午還在醫院ICU當值的餘躍天醫生在接到出發調令後二話不說就準備出發了,備班在家的ICU醫生也在第一時間趕往醫院交接班。
「感謝領導支持和信任,將光榮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國家有難,挺身而出是我們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不容推脫的義務。作為一名仁濟人,我一定秉承「仁術濟世」的精神,完成任務,凱旋歸來!」
據悉,餘醫生和他的愛人都戰鬥在第一線。
附屬仁濟醫院NICU護師 吉敏嬌
EICU的吉敏嬌護士有一個3歲半的女兒,當媽媽跟孩子告別、得知媽媽要去很久的時候,孩子忍住眼淚,還是說,「媽媽去吧,我將來也要當醫師。」當詢問吉敏嬌有什麼想說的時候,她沉默片刻後說道,「使命在召喚,義無反顧」,短短幾個字,卻透露著醫者的責任和擔當!
附屬仁濟醫院南院護士 李盼盼
1月23日晚上6點30分,內科監護室護士李盼盼正在家裡和父母吃晚飯。當她收到護士長在群裡發的支援武漢的消息時,她放下碗筷,看了看正在吃飯的父母,試探性地問:「老爸,我們醫院組織醫務人員支援武漢,我能不能報名參加?」
原以為父親一定會阻攔,沒想到,盼盼的父親竟毫不猶豫地點頭了。盼盼紅了眼眶,說:「老爸,我是怕你們擔心。」父親卻很堅定:「哪有父母不擔心孩子的?但這個時候是國家困難的時候,你們去了武漢,就能給多少家庭帶去生的希望啊!家中不用掛念,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等你光榮回家。」
有了父親的一番話,盼盼毅然請願報名。臨行前,盼盼說:「我最大的牽掛就是我的父母。謝謝爸媽對我的理解與支持,如今,我更能心無旁騖、安心出發!」
此行,盼盼其實還有一個小滿足,「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和我弟弟都還在中學讀書,看到電視報紙上解放軍和醫務人員前往一線救援的報導感動得流淚,所以我做了一名醫務人員,弟弟當了一名軍人。今天,我也有機會成為當年我敬仰的那些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人物,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附屬仁濟醫院南院護師 趙曉玲
外科監護室趙曉玲是仁濟醫院南院重點培養的危重症專科護士。危重症專科護士是技術要求很高且風險係數很大的崗位。趙曉玲經過數年的歷練,逐漸成長為一名出類拔萃的業務骨幹和深受護生們喜愛的帶教老師,她救治了很多危重症患者,也培養了一批年輕的護理精英。
自1月21日起,趙曉玲就挺身而出,主動報名參與院內發熱門診支援,每天堅持奮戰十個小時,未曾有一絲一毫的動搖與退卻。她回憶,報名援鄂醫療隊的那天正是小年夜,6點30分剛剛結束髮熱門診一天疲憊的工作,當時一看到報名消息,沒有片刻猶豫,甚至未曾聯絡家人,就在微信群中直接秒回了:「我願意」。
趙曉玲家中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5歲,小女兒才3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趙曉玲說:
「我是一名危重症專科的護士,這個時候我責無旁貸!家裡的兩個女兒只有交給孩子他爸照顧了,不過我相信,等我的兩個女兒長大了,也一定會理解、支持媽媽的選擇。」
使命在召喚,義無反顧
附屬新華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崔志磊
急診醫學科護師 朱升琦
今天一同出發的還有新華醫院崇明分院重症護理科吳春娟、沈花,檢驗科鬱淼、秦雲。
是黨員,責無旁貸!
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
副主任醫師 應佑國
03年非典期間,應佑國曾參加過廣交會回滬人員隔離觀察工作,08年汶川地震期間參加汶川轉運來滬危重傷員救治工作;18年、19年分別參加雲南滄源醫療志願服務及援疆醫療服務。
當得知武漢防控疫情日趨嚴峻時,他和家人商量後把原本計劃好的春節家庭旅行取消了,兒子雖然只有10歲,但也十分支持爸爸的決定。
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
護士長 黃波黎
從事急診臨床護理、危重症護理管理23年,擅長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觀察及監護護理、壓瘡診斷及護理。去年1月至7月作為醫院援滇醫療隊員,圓滿完成援滇任務。這次醫院組隊,作為科室護士長第一時間請纓出徵。她說,知道科裡護士姐妹都有參加的決心,但自己是護士長,是黨員,責無旁貸!
支援武漢,責無旁貸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危重病科
主任醫師 王瑞蘭
大年三十就把行李準備好,隨時出發,保存體力,去迎接挑戰。
從業30年,王瑞蘭臨床研究主攻重症肺炎,當年上海市第一例感染H7N9的病患就是她帶領危重病科全體醫師救治的。精心照料一月有餘,最終患者脫離危險。她說,這次家人聽到她將要馳援武漢的消息時非常淡定:「這種事你肯定會衝在前面的。放心,我們會照顧好自己!」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危重病科
主管護師 沈燕
「通知來的一剎那,也沒考慮那麼多,就想著我應該出一份力。家人也都表示理解我的職業,也對我的選擇表示支持。」
在臨床一線護理崗位工作近17年,沈燕只覺支援武漢,責無旁貸。臨行前,12歲的女兒緊緊抱住她:「媽媽,你放心去,我會照顧好自己,等你平安歸來。」
家人給予莫大的支持和動力
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主任醫師 郭忠
「說實話,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接到第二天要出發的通知,郭忠冒著細雨去超市採購些個人物品。
今年52歲的郭忠,對於「緊急出發」可以說並不陌生,2003年「非典」那會兒,作為六院醫療隊隊長的郭忠已經做好了整裝待發支援香港的準備。2013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禽流感,郭忠進駐金山公共衛生中心,在最一線參與救治。而就在不久前,千裡之外的雪域高原傳來上海醫生殉職的不幸消息,郭忠接到命令連夜發出奔赴日喀則,第一時間開展工作。
「相比90後的小年輕,我是老同志、老黨員了,作戰經驗豐富,這麼多年就在搞呼吸重症治療、呼吸支持,在哪裡工作其實是一樣的,就是做好我的常規工作。」
郭忠很淡定地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此次疫情的傳播速度比較快,25天發病數就達千例;但相反可能毒性沒有「非典」那麼強。「之所以危重病人比較多,主要是因為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本身的併發症、藥物不良反應會比較多。」
談到擔心,郭忠考慮的是在家的同事們。
「這個季節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我們門診的壓力已經很大了,現在還要支援發熱門診和急診,再加上病房裡還有重病人。他們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大家一定要保重,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 謝亞莉
90後的謝亞莉已經在六院呼吸內科工作了8年,積累了豐富的呼吸道疾病的診治經驗。這次前往武漢支援的消息,她並未告訴安徽老家的父母,怕遠在異地的父母為自己擔心。
距離馳援武漢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了,六院呼吸內科護士謝亞莉仍然堅守在一線工作崗位,出發的行李箱還未來得及整理,「從接到通知到現在,內心還是有些緊張。」
從新聞媒體的報導和第一批前往武漢人員的反饋信息中了解到,目前武漢當地醫護人員的工作節奏十分緊張,謝亞莉表示,自己已經做好了6小時換班的準備,周圍的護士同事還建議她帶好成人紙尿褲,「因為穿防護服不方便上廁所,而防護服又比較緊缺,所以帶著尿不溼可以應急,以備不時之需。」
「家鄉需要我,祖國需要我」
附屬胸科醫院重症監護室副護士長 陶夏
我是一名武漢姑娘,那個城市,有我的親人和同學朋友。
我有14年重症監護病房工作經驗。
他們說,這樣是「逆行英雄」,我不是,我只是回到我的家,我的武漢「生病」了,她需要我!
因此,我主動申請加入醫療援助隊赴湖北援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工作,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附屬胸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 周勇
在這危難時刻,身為已經工作10年的醫護人員,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報名並有幸成為支援武漢的一員。
在這場戰役中,我將盡職盡責,聽從指揮,做好份內工作,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疾病,平安歸來!
「我去是最合適的」
附屬松江醫院(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
感染科主任醫師 高得勇
原定打算22日回山東老家的,21日毅然退票,投身院內防控工作,並承擔了區內專家會診工作,愛人回老家也沒空送行。
附屬松江醫院(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呼吸科
副主任醫師 盛春風
她覺得自己作為湖北籍人員,本科和碩士都在武漢求學,此去馳援武漢義不容辭,「非她莫屬」。
附屬松江醫院(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綜合病區
護士長、主管護師 顧瑞蓮
報名出徵的動力來自家中媽媽和舅舅強大的支持,徵得女兒「同意」。曾在半馬醫療保障中成功救治心臟驟停患者。
附屬松江醫院(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門診
主管護師 王葉琴
在松江的醫療分隊中是年齡最大的,今年52歲,主動請纓,怕落選,給多位領導打電話或發簡訊表決心,「我家中無後顧之憂,2歲的孫子也有人帶,工作崗位目前不在臨床一線,所以我去是最合適的」。
他們主動請纓,肩負責任,他們用赤誠之心,獻溫暖之愛,他們是病痛中的希望,恐懼中的撫慰,義無反顧,逆行英雄,祝願他們一切安好,平安歸來!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新聞中心 等,值班編輯:尹靜一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