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脈的山林裡,有一種8月份成熟的野生水果,在沒有成熟的時候,表皮看上去像是大號的獼猴桃,或者說是腎臟的形狀,至完全成熟之後,表皮炸開,漏出裡面白色香蕉一樣的果肉,味道甘甜,香味濃鬱,繞齒不絕。
當地俗稱「八月炸」,也有人叫它「北方白香蕉」。
不過,「人紅是非多」,隨著網絡的傳播,大山裡的野生八月炸成了「網絡達人們」尋味的對象。藤本植物的八月炸,會被遊客折斷枝條,甚至有人連根挖出……
9月9日,在河南省嵩縣德亭鎮,當地農民趙群娃卻從自家耕地裡摘下來幾千斤即將成熟的八月果,原來,這位樸實的農家大叔用時8年,終於把山上的野果培育成功,可以進行大面積栽種了。
河南嵩縣農民訓化野生水果「八月炸」,多次失敗,耗時8年,終於獲得成功,畝產超過3千斤,收入可達2萬元
01.野生中藥材資源減少,農民自發培育
2012年9月,在山裡收購中藥材的德亭鎮農民趙群娃有了一個困惑:往年的時候,山裡採藥人會送過來大量的八月炸,怎麼今年收不到了呢?安徽的朋友連續打了幾個電話,讓他多收一些八月炸,可就是收不來。
趙群娃詢問熟識的採藥人,得到的結果是:今年沒結。
趙群娃不相信,於是親自到山裡,讓採藥人帶路查看。
八月炸,中藥名:預知子,是藤本植物三葉木通的果實,一般生長在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雜木林及溝谷林中,大概因為對補腎有好處,作為藥食兩用的野果,每年需求量極大。
趙群娃發現,八月炸果實主要結在一年生的新枝條上,而藤蔓攀爬在大樹上面,很多採藥人為了方便採摘,直接把藤蔓拽斷,導致新發出的枝條第二年結不了果實。更有的因為野蠻採摘,只剩下一米來高的主藤,在樹林裡見不到陽光,慢慢枯死……
趙群娃在想,都是藤本植物,能不能像葡萄一樣,搭個架,不讓它爬那麼高,採摘不就容易了嗎?
說幹就幹,趙群娃找人從山上移栽下來一些野生的三葉木通,栽種在自家的耕地裡,第一年,失敗了。有的就沒有移植成活,有的到第二年4、5份,又慢慢枯萎了。
不管怎麼說,還有幾顆開了花。趙群娃天天盯著看,等花朵枯萎了,也沒有見到果實。
第二年,在鄭州的一次中藥材交流會上,趙群娃向安徽的藥材收購商朋友提起自己種植八月炸的事情,朋友也很感興趣,立即給他聯繫了河北農科院的一位教授。教授告訴他:八月炸是分雌雄的,要是種的都是雄性植株,一輩子也不會結果。
在專家的指導下,趙群娃不斷試驗,本地野生的、外地苗圃購買的、以及專家提供的,多種不同來源的三葉木通種在了自家地裡。
農業繁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發現哪一步出現錯誤的時候,就是一年時間白白耗費。
02.果實成熟不敢賣,小麥地毀了做苗圃
趙群娃一門心思迷上了八月炸的栽培和選育,不管村裡人還是家人,都給他潑冷水,認為試個兩三年,不行就算了,一畝地,種莊稼還能打幾百斤,種點野坡上就有的八月炸,實在是閒的叫喚。
趙群娃不是沒有灰心過,只是他不服輸。觀察花朵,用新買的毛筆進行授粉,不記得究竟是哪一年,終於結出來幾個小小的果實,可惜還沒有成熟,就被淘氣的孩子們摘走了……
2016年,新繁殖的幾株藤蔓爬上了木架,並在當年結果。趙群娃每天都用手機拍下來八月瓜的成長,怕孩子們中午再去地裡淘氣,挨家挨戶找孩子們說不讓摘,等長熟了每人都給發。
2017年,一畝八月炸進入盛果期,村裡人好奇呀,紛紛拍照發朋友圈,引來很多附近的人圍觀,趙群娃也不能每天都守在地裡,只好買來鐵絲網,給圈了起來。
除了本地人嘗鮮,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獲得消息的外地人,也紛紛來到這個小山村,河北的、山東的、安徽的,陝西的,有人找他洽談電商合作,也有的索要種苗,趙群娃成了當地「比鄉長還忙」的著名人物。
作者尋找趙群娃的時候,也不知道他具體住哪一個村子,在當地一打聽「種八月炸」的,老鄉們都紛紛給指路。
路邊的一位大叔羨慕並且略有嫉妒:「弄啥都是只怕有心人呀!咱真不望著他能把野坡上東西栽倒地裡。以前不是沒人試過,種不成,你看,偏偏人家種成了。聽說一斤20多塊,比種莊稼強太多了,別說8年沒種莊稼,就是10年不種,人家一年掙的錢,也夠本了。」
安徽的朋友已經聯繫了趙群娃,讓他趕緊擴大規模。
野生的八月炸大多個頭小,成熟期不統一,收的果子成熟度也不一致,有的運到安徽之後已經變質。大田種植的果實,可以在成熟期的一個月內分批次採摘,個頭大,賣相好。
安徽的朋友告訴趙群娃:大的,長得好的走電商,那些小的,歪瓜咧嘴的再考慮做藥材。
2020年春,趙群娃毀掉自家的麥苗,用種子進行繁殖,如今的苗圃鬱鬱蔥蔥。趙群娃說:八月炸移栽後最快2年能掛果,三年進入盛果期,到收完秋之後,考慮在流轉一些耕地,擴大種植面積。
03.拒絕種苗銷售,幫扶本地鄉鄰
八月炸進入成熟期之後,鎮領導多次到趙群娃的園子裡和苗圃考察,有意在當地推廣八月炸的種植。
趙群娃考慮到:八月炸種著倒是不難,萬一種出來太多賣不出去咋辦?就算宣傳的再好,八月果裡面種子太多,懂得人知道連種子一起吃,不懂得人還是大多數呀,往哪賣才是關鍵。
老趙給安徽的藥材收購商朋友打了電話,三方會面,確定下來除了自己電商銷售的,剩下有多有少安徽全部收購。
這下鎮領導和村幹部吃了定心丸,趙群娃二畝苗圃種苗遠遠不夠分了。
「原來吧,我想著要是有人要了,當苗木賣一些,也能多少賺點錢,現在鎮裡重視,那我不敢往外地賣了,先緊著咱鄉鄉親們種。你不管咋說,我這一畝地去年賣了多少錢,今年收了多少果子,他們都看著呢,咱用事實說話,又不用藏著掖著騙人。」
趙園村的一位年輕村民也對作者說:「種這東西應該會中,不管咋說,種藥材的都比種莊稼的掙錢,咱就是再不會上網買,光賣藥材一年也能賣萬把塊錢吧?我跟老趙叔已經說過了,今年掰了蜀黍,也弄一塊地種種。」
後記:
做什麼都不容易,尤其是農業中的野生苗木選育。開春以來,採訪過潛心研究十年種歐李的趙水景,再遇到選育八月炸8年的趙群娃,還有宜陽縣正在嘗試水果甘蔗的劉慧通,都很不容易。
當然,八月炸籽多影響口感也是一個暫時無解的現實,據了解已經有人嘗試改變植物染色體進行雜交。也許真正到了八月炸如同香蕉一樣,那才是利國利民的好果子。正是有眾多老趙們默默無聞的堅持雜交、選育,才有了水果不同的形狀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