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農民種植「北方白香蕉」,從野生到大田培育成功,耗時8年

2020-12-19 騰訊網

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脈的山林裡,有一種8月份成熟的野生水果,在沒有成熟的時候,表皮看上去像是大號的獼猴桃,或者說是腎臟的形狀,至完全成熟之後,表皮炸開,漏出裡面白色香蕉一樣的果肉,味道甘甜,香味濃鬱,繞齒不絕。

當地俗稱「八月炸」,也有人叫它「北方白香蕉」。

不過,「人紅是非多」,隨著網絡的傳播,大山裡的野生八月炸成了「網絡達人們」尋味的對象。藤本植物的八月炸,會被遊客折斷枝條,甚至有人連根挖出……

9月9日,在河南省嵩縣德亭鎮,當地農民趙群娃卻從自家耕地裡摘下來幾千斤即將成熟的八月果,原來,這位樸實的農家大叔用時8年,終於把山上的野果培育成功,可以進行大面積栽種了。

河南嵩縣農民訓化野生水果「八月炸」,多次失敗,耗時8年,終於獲得成功,畝產超過3千斤,收入可達2萬元

01.野生中藥材資源減少,農民自發培育

2012年9月,在山裡收購中藥材的德亭鎮農民趙群娃有了一個困惑:往年的時候,山裡採藥人會送過來大量的八月炸,怎麼今年收不到了呢?安徽的朋友連續打了幾個電話,讓他多收一些八月炸,可就是收不來。

趙群娃詢問熟識的採藥人,得到的結果是:今年沒結。

趙群娃不相信,於是親自到山裡,讓採藥人帶路查看。

八月炸,中藥名:預知子,是藤本植物三葉木通的果實,一般生長在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雜木林及溝谷林中,大概因為對補腎有好處,作為藥食兩用的野果,每年需求量極大。

趙群娃發現,八月炸果實主要結在一年生的新枝條上,而藤蔓攀爬在大樹上面,很多採藥人為了方便採摘,直接把藤蔓拽斷,導致新發出的枝條第二年結不了果實。更有的因為野蠻採摘,只剩下一米來高的主藤,在樹林裡見不到陽光,慢慢枯死……

趙群娃在想,都是藤本植物,能不能像葡萄一樣,搭個架,不讓它爬那麼高,採摘不就容易了嗎?

說幹就幹,趙群娃找人從山上移栽下來一些野生的三葉木通,栽種在自家的耕地裡,第一年,失敗了。有的就沒有移植成活,有的到第二年4、5份,又慢慢枯萎了。

不管怎麼說,還有幾顆開了花。趙群娃天天盯著看,等花朵枯萎了,也沒有見到果實。

第二年,在鄭州的一次中藥材交流會上,趙群娃向安徽的藥材收購商朋友提起自己種植八月炸的事情,朋友也很感興趣,立即給他聯繫了河北農科院的一位教授。教授告訴他:八月炸是分雌雄的,要是種的都是雄性植株,一輩子也不會結果。

在專家的指導下,趙群娃不斷試驗,本地野生的、外地苗圃購買的、以及專家提供的,多種不同來源的三葉木通種在了自家地裡。

農業繁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發現哪一步出現錯誤的時候,就是一年時間白白耗費。

02.果實成熟不敢賣,小麥地毀了做苗圃

趙群娃一門心思迷上了八月炸的栽培和選育,不管村裡人還是家人,都給他潑冷水,認為試個兩三年,不行就算了,一畝地,種莊稼還能打幾百斤,種點野坡上就有的八月炸,實在是閒的叫喚。

趙群娃不是沒有灰心過,只是他不服輸。觀察花朵,用新買的毛筆進行授粉,不記得究竟是哪一年,終於結出來幾個小小的果實,可惜還沒有成熟,就被淘氣的孩子們摘走了……

2016年,新繁殖的幾株藤蔓爬上了木架,並在當年結果。趙群娃每天都用手機拍下來八月瓜的成長,怕孩子們中午再去地裡淘氣,挨家挨戶找孩子們說不讓摘,等長熟了每人都給發。

2017年,一畝八月炸進入盛果期,村裡人好奇呀,紛紛拍照發朋友圈,引來很多附近的人圍觀,趙群娃也不能每天都守在地裡,只好買來鐵絲網,給圈了起來。

除了本地人嘗鮮,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獲得消息的外地人,也紛紛來到這個小山村,河北的、山東的、安徽的,陝西的,有人找他洽談電商合作,也有的索要種苗,趙群娃成了當地「比鄉長還忙」的著名人物。

作者尋找趙群娃的時候,也不知道他具體住哪一個村子,在當地一打聽「種八月炸」的,老鄉們都紛紛給指路。

路邊的一位大叔羨慕並且略有嫉妒:「弄啥都是只怕有心人呀!咱真不望著他能把野坡上東西栽倒地裡。以前不是沒人試過,種不成,你看,偏偏人家種成了。聽說一斤20多塊,比種莊稼強太多了,別說8年沒種莊稼,就是10年不種,人家一年掙的錢,也夠本了。」

安徽的朋友已經聯繫了趙群娃,讓他趕緊擴大規模。

野生的八月炸大多個頭小,成熟期不統一,收的果子成熟度也不一致,有的運到安徽之後已經變質。大田種植的果實,可以在成熟期的一個月內分批次採摘,個頭大,賣相好。

安徽的朋友告訴趙群娃:大的,長得好的走電商,那些小的,歪瓜咧嘴的再考慮做藥材。

2020年春,趙群娃毀掉自家的麥苗,用種子進行繁殖,如今的苗圃鬱鬱蔥蔥。趙群娃說:八月炸移栽後最快2年能掛果,三年進入盛果期,到收完秋之後,考慮在流轉一些耕地,擴大種植面積。

03.拒絕種苗銷售,幫扶本地鄉鄰

八月炸進入成熟期之後,鎮領導多次到趙群娃的園子裡和苗圃考察,有意在當地推廣八月炸的種植。

趙群娃考慮到:八月炸種著倒是不難,萬一種出來太多賣不出去咋辦?就算宣傳的再好,八月果裡面種子太多,懂得人知道連種子一起吃,不懂得人還是大多數呀,往哪賣才是關鍵。

老趙給安徽的藥材收購商朋友打了電話,三方會面,確定下來除了自己電商銷售的,剩下有多有少安徽全部收購。

這下鎮領導和村幹部吃了定心丸,趙群娃二畝苗圃種苗遠遠不夠分了。

「原來吧,我想著要是有人要了,當苗木賣一些,也能多少賺點錢,現在鎮裡重視,那我不敢往外地賣了,先緊著咱鄉鄉親們種。你不管咋說,我這一畝地去年賣了多少錢,今年收了多少果子,他們都看著呢,咱用事實說話,又不用藏著掖著騙人。」

趙園村的一位年輕村民也對作者說:「種這東西應該會中,不管咋說,種藥材的都比種莊稼的掙錢,咱就是再不會上網買,光賣藥材一年也能賣萬把塊錢吧?我跟老趙叔已經說過了,今年掰了蜀黍,也弄一塊地種種。」

後記:

做什麼都不容易,尤其是農業中的野生苗木選育。開春以來,採訪過潛心研究十年種歐李的趙水景,再遇到選育八月炸8年的趙群娃,還有宜陽縣正在嘗試水果甘蔗的劉慧通,都很不容易。

當然,八月炸籽多影響口感也是一個暫時無解的現實,據了解已經有人嘗試改變植物染色體進行雜交。也許真正到了八月炸如同香蕉一樣,那才是利國利民的好果子。正是有眾多老趙們默默無聞的堅持雜交、選育,才有了水果不同的形狀和味道。

相關焦點

  • 嵩縣農民花10年時間改良本地野果,當初別人都笑他神經病,如今年入十幾萬收入可觀
    洛陽市嵩縣紙房鎮馬駒嶺村48歲農民趙水景的果園裡,經過近10年培育的「哈波1號」鈣果成熟了,不足1米高的植株上,掛滿了瑪瑙一樣的紅果子,趙水景只好在植株旁邊插上竹竿,用繩子把壓彎的紙條固定起來。大約是2010年前後,趙水景通過看電視了解到有人種植稀罕水果「歐李」賺了錢,當時他沒有想到跟自己會有什麼關係。隨後他遇到了一顆名叫「牛鈴鐺」的灌木野果,頓時,電視畫面在腦海中閃現,「歐李」不就是「牛鈴鐺」嗎?
  • 楊培瀧 仿野生種植帶來好「錢景」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從一個中藥材的門外漢到如今,45歲的楊培瀧硬是憑著一腔熱血和不服輸的闖勁,在仿野生中藥材培育種植推廣這塊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1989年,楊培瀧初中畢業後,開了一家電器修理的小店。他先後經營過打字複印店和小超市。2003年,楊培瀧開始在當地進行野生藥材收購、經銷,結識了很多從事中藥材行業的朋友。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
  • 為什麼說香蕉也是瀕臨滅絕物種 介紹香蕉的歷史淵源 香蕉的危機
    香蕉是我們日常經常能吃到的水果,香蕉的口感非常好,每一根香蕉都是非常好吃,很少發生某個香蕉口味不是很好的情況。 公元前5000年,人類就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開始種植香蕉。 香蕉的英文名叫bannar,是源自阿拉伯語中手指的意思。
  • 合作社生產「北方銀耳」助農民致富
    □記 者 宋柏松 通訊員 陳永存 鄧燕濱 「一看大小、二看開片、三看朵型,當年我試種成功的第二茬銀耳大的就重達八九十克,比福建那邊產的還要大一點。雖然那時屬於試種階段,產量較小,但質量已經達到了一級。」
  • 香蕉的前世今生 華蕉和大米七是什麼 我們以後還能吃香蕉嗎
    香蕉是我們日常經常能吃到的水果,香蕉的口感非常好,每一根香蕉都是非常好吃,很少發生某個香蕉口味不是很好的情況。我們這裡來聊一下香蕉的前世今生。公元前5000年,人類就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開始種植香蕉。香蕉的英文名叫bannar,是源自阿拉伯語中手指的意思。香蕉是一種單一栽培植物,也就是全世界的農民在種植香蕉的時候,這些香蕉樹是完全一摸一樣的基因鏈。因為本來就是源自同一顆香蕉樹。
  • 清腸排毒的大香蕉,農民教你種植,收穫高產飽滿大香蕉,只需幾點
    香蕉,香蕉作為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在中國已經種植了2000多年。現在每年香蕉需求量巨大,很多人種植香蕉,主要在海南、廣州等潮溼溫暖的地區。那麼香蕉種植和管理技術有哪些呢?下面分享香蕉種植和管理技術。香蕉喜歡高溫高溼,最適合它們生長的溫度是25~35度,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5攝氏度,最高溫度不能超過40攝氏度。最適宜的年降水量為1900-2600毫米,雨量分布均勻。香蕉更依賴土壤,對土壤粘粒含量要求小於35%,地下水位在一米以下。香蕉可以在中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南方溫暖地區種植。
  • 八九十年代,高州市發動農民種植香蕉,開創了全國水果第一市地位
    四十年前,高州市為了鼓勵農民發家致富,發展三高農業,號召農民山坡,屋前屋後的地方就種香蕉,龍眼、荔枝、高州成了中國最大的香蕉生產基地。地處粵西的高州市,是一個山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0.5畝的山區市。過去,由於經濟結構單一,農業經濟效益低下,農民長期處於貧困狀態。
  • 農民種植的小青果,畝產2000斤,一斤40元,一年收入幾十萬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農民種植的小青果,畝產2000斤,一斤40元,一年收入幾十萬生活在農村的地區的農民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水果,常見的就是蘋果、香蕉、橘子、梨等,但有很多不常見的水果,往往價格高,數量少,珍稀而珍貴。
  • 山裡的「野香蕉」這時候正好吃,外觀看著像毛毛蟲,可是沒人能種植
    山裡的「野香蕉」這時候正好吃,外觀看著像毛毛蟲,可是沒人能種植,如果生活在農村我們就知道農村的野果資源真的是非常的多,還有就是有一些野果現在隨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我們身邊上非常常見的水果,是有一些工作,即使你們都非常的喜歡吃,可以就是在市面上,又是非常難看到他們的身影,你們想要吃的話
  • 十年磨一「菌」 攀枝花成功培育出人工松露
    但是,到最近幾年,松露已經漲到了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公斤,漲了上百倍。」由於商業利益的驅動,當地很多村民都上山採挖松露。「現在的松露就像白撿的,誰挖到是誰的。」據村民介紹,松露一般長在松樹下,埋藏很淺,採挖不需技巧也不費力氣,很多人都在挖。
  • 「旅居」變「定居」 河南嵩縣:河湖清明引鳥中「大熊貓」
    日前,洛陽嵩縣攝影愛好者張相正和王早利在這裡分別拍攝到3隻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據權威部門統計,現在這類物種全世界僅存1000餘只。 中華秋沙鴨全長約49-63釐米。
  • 嵩縣:河湖清明引鳥中「大熊貓」由「旅居」變「定居」
    秋日的陸渾湖,煙波浩渺、水光瀲灩、幽藍深邃,引來一大批遷徙鳥類在此落腳聚集,同時也引來一大群攝影愛好者拍照留念,就在9月1日當天,嵩縣攝影愛好者張相正和王早利就在陸渾國家溼地公園分別拍攝到3隻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 北方很出名的經濟樹種,在南方很少見,種植容易用途很廣
    01樟子松科普松樹是世界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不僅種類多樣,而且分布十分廣泛,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野生的松樹,甚至還有種植的松樹樟子松四季常青,每年的五月到六月是它的花期,花期過後會長出小小的果子,果子上面有淡淡的絨毛,一般第二年的秋天便能成熟。將它的果子收集起來,放在陰涼的地方儲存起來,春天的時候再拿出來,還可以進行種植,或者做成工藝品。樟子松是我國的原產植物,原產地是我國的黑龍江地區,生命力旺盛,漸漸推廣到各地,現在內蒙古等地區也有種植。
  • 我們今天吃的香蕉,跟 1950 年以前的香蕉,根本不是一個品種!
    原來的香蕉品種遭遇了滅頂之災,近乎滅絕。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就是有關香蕉的故事。1. 大麥克和香芽蕉人類栽種香蕉的歷史幾乎跟人類文明史一樣長。早在 5000 年以前,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土著,就已經開始馴化野生香蕉了。但是那時的香蕉裡面有很多很硬的種子,不僅不太好吃,還會硌到牙齒。
  • 香蕉危機!今後只能吃基因編輯香蕉了?
    好在農民尚有卡文迪許品種作為備選,卡文迪許對TR1有抵抗力,硬度上足以承受出口過程中的各種碰撞,口感和味道也廣受喜愛。到上世紀60年代,像金吉達(Chiquita)這樣的大型香蕉種植企業開始轉而種植卡文迪許香蕉,金吉達現在總部位於佛羅裡達州的勞德代爾堡。 可是,這一次就沒有信手拈來的「備胎」了。
  • 寧夏彭陽:小辣椒讓農民生活更熱辣
    去年,這位45歲的農民種了三棚螺絲椒,每棚淨賺一萬多元。劉廣傑家住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友聯村,這裡地處黃土高原中部丘陵溝壑區,高海拔氣候適宜種植辣椒。2008年,「彭陽辣椒」被批准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 野生的600元一斤有人買,種植的2斤賣88元,山裡人能賺錢嗎?
    文:三農小七農村生活很讓人嚮往,我見過很多農民,「逢場必趕」,農村叫做「趕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趕集」,一般在以各區域內分為3、6、9;1、4、7或者2、5、8,再偏僻一些的則可能是逢十趕集。野生天麻是一種傳統的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對它很是稱讚,稱它:「辛,溫,無毒。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它的價格很貴,一般野生的天麻一斤能夠賣到600元,但是,野生的天麻幾近滅絕,很難找到。
  • 福建女孩嫁到北方農村,種植8畝中藥材,住樓房當老闆娘很幸福
    據種植戶介紹,這種中藥材名叫藏紅花,是一種名貴中藥材,自從在當地試種成功之後,藥效比進口還好,花絲是入藥部位,花朵也可烘乾後作沐浴用品,按兩年生長期的藏紅花舉例,每畝能收穫花絲一公斤左右,如今售價15000元左右,她家種植了8畝藏紅花,每年純收益都在10萬元以上。
  • 第二屆「嵩縣好青年」事跡展示
    年8月與嵩縣縣政府籤訂了投資協議。宋玉成,男,現年26歲,大坪鄉樓上村人,201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5年6月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應用科技學院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現任嵩縣康茂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 吃香蕉要吐籽?小米是狗尾巴草?你知道未馴化的農作物是啥樣嗎?
    人類從採集狩獵的時代到農業畜牧時代過程中,為了解決食物短缺,人類憑藉自己的智慧馴化了14種動物,200餘種植物。大家都知道,野生動物馴化後,不僅習性會改變,樣子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在經過人類幾千年的育種後,和野生玉米相比,現代玉米的不僅個頭更大,顆粒更飽滿,而且繁衍出了各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