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孩嫁到北方農村,種植8畝中藥材,住樓房當老闆娘很幸福

2020-12-22 農家講堂

身處中藥材種植區,見過不少稀罕的中藥材,但今天見到的這種中藥材,卻是十分地吸引眼球。

在安徽省亳州市雙溝鎮的一處農家院內,當地農戶正在摘花蕊,是不是挺有意思?桌上堆滿了剛剛採摘下來的紫色花朵,看著很漂亮,每朵鮮花裡,都藏著三根長長的花絲,像是從花心裡吐出的三束火焰。

據種植戶介紹,這種中藥材名叫藏紅花,是一種名貴中藥材,自從在當地試種成功之後,藥效比進口還好,花絲是入藥部位,花朵也可烘乾後作沐浴用品,按兩年生長期的藏紅花舉例,每畝能收穫花絲一公斤左右,如今售價15000元左右,她家種植了8畝藏紅花,每年純收益都在10萬元以上。

眼前這位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鄰居們都稱她為老闆娘,說話既像當地口音,其中又帶有幾絲南方沿海口音,細聊之下,她這才打開話匣子。

她叫肖露露,是千裡之外的福建人,和丈夫呂飛相遇後,便墜入了愛河,按她的話說,「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嫁到了北方農村」。

「其實這裡挺好的,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視野特別開闊,每天站在地頭,感覺心情特別舒暢,而且這裡的生活水平一點也不差,農村到處都是樓房,當然,我家也是。

最主要的是,這裡的民風特別淳樸,鄰居們都特別熱情善良,嫁到這裡,絲毫沒感覺到有距離感,而且這裡的農村人特別聰明,本身這裡就是中國最大的藥都,也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所以,這裡種植藥材的農民特別多。

我家的種植採取的是藏紅花+泡椒模式,由於藏紅花十一月份才能開花收穫,這和當地的其它作物就錯開了生長期,加上藏紅花球莖在土壤中處於較深部位,春夏季節,不耽誤在上面種植一些淺根類農作物,如玉米、芝麻、辣椒等。

我家在藏紅花田種植的就是泡椒,眾所周知,泡椒行情近些年都比較火,每畝純效益5000元左右,這樣算來,8畝面積又能收益40000元左右。」

肖露露邊介紹邊抿一口剛剛泡好的藏紅花茶,嫋嫋飄起的熱氣拂過臉龐,在冬日暖陽下,顯得特別幸福滿足。

就連幫忙摘花絲的鄰居都笑言,外地女孩嫁到這裡可謂是掉進福窩裡了,別看是農村,生活條件一點也不比城裡差,雖說種植的都是經濟作物,雖說種植的面積也不小,但她還真累不著。

這是因為,無論種植藏紅花還是泡椒,都是必須僱人採收的作物,他只需要做好老闆娘,每天給我們發工資就行。

不過,南方女孩子就是聰明,比如藏紅花加工好後,一部分賣給了收購商,一部分拿到網上銷售,等到泡椒收穫後,她同樣如此。

在網上賣農產品,一是多了個銷售渠道,避免了收購商一家獨大,還能提高經濟效益,目前,我們村的年輕人都在向她學習,只要咱是貨真價實的東西,時間久了,會得到人家認可的。

相關焦點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地處華北平原,連片的農田本應該很適合規模化種植,偏偏這裡的土壤沙土化嚴重,種植一季小麥甚至需要灌溉7-8次,畝產量卻只有700——800斤。為改善這種「高投入、低產出」的現狀,提高土地農作物產量,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魏志平帶動村民們做了很多嘗試,種蔬菜、種棉花、種苗木……但都成效甚微。
  • 80萬畝Plus | 這家晉商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企業
    源頭把控質量 規模規範種植為了向消費者提供最佳品質的中藥產品,就必須從源頭把控中藥材質量。因此,從2003年開始,振東製藥便成立了中藥材公司,發展規範化中藥材種植產業。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在平順、武鄉、沁縣、左權、和順、渾源等山西省內19個貧困縣,分別建立了黨參、連翹、黃芩、柴胡、板藍根等種植基地623523畝,並不斷向省外擴展,目前已在新疆裕民建立紅花基地20000畝,貴州安順白土苓野生撫育基地30000畝,山東海陽丹參基地5000畝、黑龍江大慶板藍根和防風基地10000畝,四川涼山州川黨參、續斷、重樓基地2000畝,內蒙呼和浩特柴胡基地3000畝。
  • 種下「治貧」藥致富有良方 鹹安種植中藥材6000餘畝
    ,如今已經初具規模,園內杜仲、芍藥、貝母、玄參等16個品種的中藥材長勢喜人。「最早一批300畝百合與200畝貝母,將在今年9月份開始採收,屆時能有1000多萬元的收入。」基地負責人陳浩宇說。據悉,「百草園」藥材基地總投資4000萬元,佔地4500畝,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
  • 綿陽福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綿陽市遊仙區福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中藥材種植、研究、良種繁育、推廣及加工回收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並與太極集團建立了長達30年的戰略性合作關係。現目前在四川省內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48000餘畝,其中綿陽市達6000餘畝,主要品種有:桔梗、白芷、白朮、黃芩、皂刺、木瓜、豬苓、天麻、白芨、百合、柴胡、大黃、防風、板藍根、酸棗、藍莓、連翹、重樓等等。
  • 新疆中藥材種植成為牧民增收新亮點
    但是我作為村幹部,就想帶頭試種一點,沒想到去年35畝地純收入4萬多元。」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庫爾米希村45歲的努爾別克·卡肯說。庫爾米希村距離哈巴河縣城約15公裡,有村民291戶,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過去一直從事小麥、玉米、油葵等農作物種植,村民的收入每畝地超不過400元。
  • 農民種植中藥材,長得像麥苗,兩年才能收穫,畝成本不足500元
    如此個性鮮明的中藥材,他的種植效益怎麼樣呢?每畝投資成本如何,以及種植管理復不複雜呢?種植知母,一般以移栽秧苗為主,市場上有專門培育秧苗的,一畝田100多元的秧苗就夠了,加上後期的施肥,每畝也就是增加200元的成本,即便是加上咱們的人工,每畝頂多500元就可以搞定,所以,種植知母投入成本還是很低的。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春回大地,生機盎然,陽春三月,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北方也是冰雪消融,此時應該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同時也是中藥材種植的黃金時段。那麼種植什麼中藥材最為適宜呢?初次種植中藥材又需注意哪些問題呢?王衛權表示,要實現機械化播種,需要根據不同作物種子的千粒重、形狀,以及株行距、播種量、畝保苗株數、播種深度等進行播種機的研究改造,還要考慮到穴播、條播、種植密度、播種深度等問題。如貝母的播種,黨參、當歸的育苗播種,目前只能人工進行。在採收環節,像枸杞、菊花等採摘果實、花、葉類的中藥材,機械化很難實施。中藥材機械化設備研製成本相對較高,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 農村人種植中藥材,每畝利潤6000元,居然還說賺少了
    在譙城區大寺集上,潘大姐正在家門口加工剛從地裡刨回來的中藥材,她僱了村裡的鄰居幫忙,把中藥材根莖上的毛須用刀剁掉。據潘大姐介紹,她種植的這種中藥材叫知母,有個歇後語叫女兒了解娘心事——知母,指的就是這個了。
  • [公告]振東製藥: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50萬畝中藥材種植及...
    晉農設(諮)字2013-083 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 50萬畝中藥材種植及野生撫育基地建設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山西省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 50萬畝中藥材種植及野生撫育基地建設項目
  • 龍門建設萬畝南藥現代農業種植基地 打響中藥材品牌
    企業帶動農戶種植中草藥幾年前,龍門縣斛金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莉找到了仿生種植鐵皮石斛的辦法,通過模擬其生長環境,培養出品質高、更加綠色環保的鐵皮石斛,並延伸開發出了石斛乾粉、茶品、觀賞盆栽等深加工產品。該公司目前共有3個種植基地,總面積達12000多畝。其中,石斛和金線蓮種植面積250畝,去年的營業收入近300萬元。
  • 雲南曲靖五星鄉示範種植中藥材西歸300畝
    【天地網訊】  會澤縣五星鄉石龍村山葵大棚種植基地裡到處都是務工村民忙碌的身影,務工人員正忙著輪作移栽中藥材西歸。西歸,又名土當歸,多年生草本,食、藥兩性,既有食療養生保健作用,也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具有祛瘀止痛、養血調經功效,主治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萎黃等症狀。
  • 金線蓮是珍貴的中藥材,幹品好幾百塊一斤,種植一畝能賺多少錢
    說到金線蓮,對很多人來說都覺得很陌生,它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很高的植物。在我國也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目前種植面積不大,前些年在農村的荒地和山嶺上就經常見到,由於金線蓮藥用價值廣泛,近年來人們對它的藥用廣泛認識,瘋狂的進行野生採挖,結果野生的越來越少了。
  • 「雙聯」幫扶鼓勵中藥材種植 甘草讓蘭州北山人嘗到甜頭
    8月13日,天氣晴朗,當記者來到貢井鄉崖頭嶺村地界時,村民張成平早在公路上等候,他是記者的老相識,此次來採訪中藥材種植產業,作為中藥材種植大戶,他便早早過來了。此番的張成平與記者三年前見過時判若兩人,他上身著白色短袖襯衣,下穿藏青色西褲,面色紅潤,雙目晶亮;身後停著一輛小轎車,儼然是商界人士的模樣.
  • 甘肅隴西推「地道」綠色中藥材種植 源頭保「道地」品質
    杜萍 攝中新網蘭州8月10日電 (杜萍 韓歌子)夏末秋初,甘肅中部地區藥材長勢正旺,該省定西市隴西縣福星鎮龐家岔村村民朱永剛隔幾天便到黨參地裡轉轉,查看生長情況。今年37歲的朱永剛一直在家種中藥材,家裡五十多畝地,以前十多畝用來種植藥材,其餘的種植馬鈴薯,「今年鎮上推廣標準化種植,為種植戶免費犁地、免費提供有機肥、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所以今年全部栽成了藥材。」朱永剛直言,「有這麼好的政策,而且標準化種植的藥材收購價格高,要是不種會後悔哩」。
  • 夏邑:中藥材種植成治貧良方
    本報記者 韓 豐 攝 ▼夏邑縣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守華在展示中藥材初加工產品。 夏 天 攝 初冬時節,冬日暖陽下,夏邑縣馬頭鎮北劉樓村1200多畝的何首烏種植基地內,十餘名村民正忙著採收何首烏種子。在夏邑縣,何首烏、赤芍、杭白菊等中藥材種植基地呈遍地開花狀,隨處可見。全縣3000多貧困人口靠種植中藥材實現了脫貧致富。
  • 在農村,5畝地種什麼能淨賺十幾萬?這些新型作物可以考慮!
    這個問題,想必是廣大農村農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都在渴望得到答案的問題;有一個比較靠譜,廣大農戶也比較相信的回覆就是,種植普遍的大宗作物,例如玉米、水稻、小麥等,收益比較穩定;但其實,種植一些新型的奇特作物品種,未嘗不是一個可行的、好的增收方式;下面,農業百事通為大家介紹幾種新型的作物,大家可以作為參考;一、哈密瓜味的甜柿,畝均收益8~10萬柿子很常見
  • 安徽農民種植中藥材,發展5年終見成效,用農家特產回饋專家
    後來,從藥材種植區來了一位農技專家,過來幫忙診斷小麥病蟲害,當他得知常保鋒的糾結後,果斷建議他種植中藥材,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一是這裡的土壤非常適合;二是緊靠中藥材市場,種植出來的中藥材不愁銷路;三是他有現成的種植經驗,這些都可以免費指導;四是中藥材種苗供應充足,至少不會上當受騙;五是可以經常去中藥材種植區感受種植氛圍,
  • 嵩縣農民種植「北方白香蕉」,從野生到大田培育成功,耗時8年
    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脈的山林裡,有一種8月份成熟的野生水果,在沒有成熟的時候,表皮看上去像是大號的獼猴桃,或者說是腎臟的形狀,至完全成熟之後,表皮炸開,漏出裡面白色香蕉一樣的果肉,味道甘甜,香味濃鬱,繞齒不絕。當地俗稱「八月炸」,也有人叫它「北方白香蕉」。不過,「人紅是非多」,隨著網絡的傳播,大山裡的野生八月炸成了「網絡達人們」尋味的對象。
  • 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之二——中藥材生產種植怎麼啦?該...
    《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系列文章之一,《中藥材專業市場正在加速衰落》2月18日發表後,一天閱讀點擊量超過2萬,由此看出藥界同仁對中藥材行業的厚愛與關注。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討論探討中藥生產種植方面的,原題目為《中藥材生產種植需規範提速》,後作了更改。
  • 農村要合村並居,為什麼農民不願意住樓房?
    具體到對農民的好處,主要是居住環境變好了,生活更方便了,生活質量提高了。為什麼有些農民不願意?對於是否願意住樓,這個問題需要分開來看。一般來說,年輕人歡迎這個政策,而中老年人則不歡迎。首先看一看住上樓房的成本一般來說,農民退出宅基地所得到的補償,是抵不上安置房的房款的。如果給予農民的補償太低,那就意味著農民想住進樓房必須還要掏一大筆房款才行。其次,裝修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