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民種植中藥材,發展5年終見成效,用農家特產回饋專家

2020-12-19 農家講堂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緊靠著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區域,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常李村的常寶鋒,5年前,也將種植重點向藥材種植轉移。

常寶鋒是一位種植大戶,曾經也是以糧食種植為主,雖然這裡和藥都亳州相隔不過數十公裡,村裡人卻沒有種植中藥材的習慣,在他眼裡,種植糧食作物就是個辛苦活,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其實也掙不多少錢。

但在當下,種植什麼農作物賺錢呢?是啊,種植什麼農作物賺錢?這個問題是每一位種植大戶都無法迴避的。

後來,從藥材種植區來了一位農技專家,過來幫忙診斷小麥病蟲害,當他得知常保鋒的糾結後,果斷建議他種植中藥材,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是這裡的土壤非常適合;二是緊靠中藥材市場,種植出來的中藥材不愁銷路;三是他有現成的種植經驗,這些都可以免費指導;四是中藥材種苗供應充足,至少不會上當受騙;五是可以經常去中藥材種植區感受種植氛圍,邊交流學習邊調整中藥材種植品種。

既然有以上這麼多優勢,如果不發展中藥材種植,那就太可惜了。

對當地農村人來說,種植農作物不僅要求多掙錢,還要要求穩掙錢,他們也都清楚搞中藥材種植比種植糧食作物強百倍,但也聽說中藥材行情極不穩定,可能今年畝掙一萬多元呢,明年就賣不出去了,這也是當地人不敢種植中藥材的原因。

在農技專家的鼓舞下,常寶鋒開啟了他的中藥材種植之路,從當初的5畝,到20畝,再到如今的50畝,種植的中藥材品種也由單一的白朮,發展到紫菀、丹參、白芷、蒼朮、元胡等十餘個品種。

為此,他還購置了專業的農用機械,用於中藥材種植事業,並建了烘乾設備及儲存場所,由於勤勞能幹,加上善於把握市場,又有農技專家的加持,短短幾年時間,他的中藥材種植事業就步入了正規。

賺錢是最好的宣傳,在常寶鋒的影響下,如今他們當地中藥材種植已成為常態,很多村民也都通過中藥材種植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可以說他在為當地新農村建設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吃水不忘挖井人,步入高速種植軌道的常寶鋒,自然不能忘記農技專家的扶持和指導,這不,當前又到了白朮種植季節,農技專家也親臨現場把關種植,臨走時,常寶鋒將自家產的特色農產品都拎了出來,要讓農技專家帶回去嘗鮮。

最貴重的農產品,應當數剛曬乾的苔子了,這是全國有名的當地特產,曬乾的苔子,冬季拿到城裡去賣,一斤至少賣40元以上,特別這種帶葉的苔子,苔幹可以用來做菜,苔葉可以用來包大角子或者煮麵條,味道是特別的鮮美。

地頭的大白蘿蔔,他也顧不得賣,還有胡蘿蔔、大白菜、菠菜、黃心菜等,都是利用空閒地頭種植的,本就沒當回事兒,所以也沒怎麼管理,農藥化肥更是沒有浪費在這些上面,所以,說這些是純正的有機蔬菜,那是一點也不為過。

臨走時,農技專家對堆放在地頭的紅薯藤感了興趣,上面已經曬乾了的紅薯葉,也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農家特產,特別對於70年代前後出生的農村人,對紅薯葉有著無法割捨的情感。

這些在農村人眼裡很普遍的蔬菜,對城裡人來說,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農家特產,帶些這樣的農產品回家,比去飯店吃一頓高檔酒席還要珍貴,當然,這些並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農業技術,讓種植戶獲得了認可和種植收益,這才最有價值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夏邑:中藥材種植成治貧良方
    近年來,夏邑把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產業扶貧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和緊鄰藥都安徽省亳州市的區位優勢,結合當地村民種植中藥材的習慣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因勢利導,因村施策,大力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僅我們馬頭鎮就有中藥材種植面積1.5萬畝,產值1億多元。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忌連作,輪作期要在5 年以上。前作以禾本科或薯類為佳。在華北一年生的白朮就能達到商品標準。南方如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為1~2 年生.有新聞表示,近年來,中藥材產業發展迅猛,在山西、甘肅、安徽等地,相比糧食作物,中藥材是其主要的支柱性產業,但是其機械化水平與糧食作物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中藥材品種繁多,播種採收要求各異,是種植機化的一個突出矛盾。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記者:齊春佳 侯一博)端午時節,三思鄉的田野裡,種滿了中藥材,一道道田壟如同五線譜,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宛如躍動的音符,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三思鄉東大村東明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田間除草、鬆土。
  • 農家自製風乾鹹豬肉 安徽美味好特產
    今天我們介紹的一款商品是-安徽農家自製的風乾鹹豬肉,生態養殖,傳統的工藝,自然醃製,美味營養好滋味。 這款農家鹹肉精選優質的豬肉製作,白裡透紅,色澤鮮豔,肥而不膩、味道香醇,回味無窮,鮮香隘口。
  • 「*參之鄉」演繹完美「三級跳」——施秉縣中藥材
    施秉縣中藥材種植已成為施秉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二分之一來自中藥材產業。」縣科技局幹部龍明文對筆者說。   筆者了解到,去年施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2萬畝,產值7.3億元,全縣中藥材種植超過20畝以上的有588戶,輻射帶動周邊凱裡、黃平、鎮遠、三穗、岑鞏、餘慶、石阡等縣市萬餘戶。
  • 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之二——中藥材生產種植怎麼啦?該...
    中藥材如果需要異地種植,必須經過三代繁殖,並驗證其療效好、可靠安全才算引種成功(用第一代的種子種第二代,第二代的種子再種第三代,直到三代藥材的療效和原產地藥材一致),才允許移植。但也有些藥材的產地是需要不斷轉移的。比如地黃又叫生地,即必須在生的地方種植才行,種過地黃的地塊三十年內都不能再種地黃。
  • 嵩縣農民種植「北方白香蕉」,從野生到大田培育成功,耗時8年
    藤本植物的八月炸,會被遊客折斷枝條,甚至有人連根挖出……9月9日,在河南省嵩縣德亭鎮,當地農民趙群娃卻從自家耕地裡摘下來幾千斤即將成熟的八月果,原來,這位樸實的農家大叔用時8年,終於把山上的野果培育成功,可以進行大面積栽種了。
  • 新疆中藥材種植成為牧民增收新亮點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庫爾米希村中藥材收購點負責人王安嶺介紹板藍根今年的產量。 陶拴科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 陶拴科)「去年第一次種植藥材,我真有點擔憂,家裡人每天總是嘮叨著不停,害怕賠了。
  • 綿陽福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綿陽市遊仙區福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中藥材種植、研究、良種繁育、推廣及加工回收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並與太極集團建立了長達30年的戰略性合作關係。現目前在四川省內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48000餘畝,其中綿陽市達6000餘畝,主要品種有:桔梗、白芷、白朮、黃芩、皂刺、木瓜、豬苓、天麻、白芨、百合、柴胡、大黃、防風、板藍根、酸棗、藍莓、連翹、重樓等等。
  • 中藥材桔梗如何種植?學會這些要點,你也能實現桔梗高效種植
    桔梗也叫鈴鐺花,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它的根莖製成藥材可利於肺部健康。這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種植效益,該如何種植呢? 近年來中草藥種植越來越受到農民的青睞,主要原因還是得益於醫藥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較大。
  • 民勤中藥材喜獲豐收
    原標題:民勤中藥材喜獲豐收        12月7日,甘肅省民勤縣的甘草、板藍根等多種中藥材進入收穫季節,農民們抓緊晴好天氣收穫、挑選、晾曬、銷售……田間地頭、農家大院,到處是農民們收穫中藥材的繁忙景象。
  • 種植成本暴跌10倍,熱炒後的中藥材藏紅花,還能種植嗎?
    前兩天,有位河南的農戶諮詢,請幫忙分析一下中藥材藏紅花種植前景和風險,有位種苗商已經跟他取得了聯繫,由於種植成本已經由3萬多元一畝降至3000多元一畝,在種植成本下降的前提下,想種植幾畝摸索一下。對於藏紅花這種中藥材,絕對是一種夢幻般的存在,在當地種植區,從當初的默默無聞,到農民朋友瘋狂種植,藏紅花種球從當初的十多元每公斤,瘋漲至十倍還多,每畝種植成本也飆升至3萬多元。
  • 種中藥材也能致富增收 林口縣謀新脫貧路
    近年來,林口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縣委、縣政府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班推進產業發展。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評定為「省級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中藥材種植情況。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在林口縣六合村,有一片200畝顛茄草種植示範推廣基地。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到:「顛茄草是一年生的中藥材,它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
  • 「雙聯」幫扶鼓勵中藥材種植 甘草讓蘭州北山人嘗到甜頭
    乾旱、貧瘠的蘭州市榆中縣北部山區,向來與貧困、落後相聯,3年來,隨著「雙聯」活動中「產業幫扶」的不斷深入,榆中北山地區大量引種中藥材,原本不適宜種農作物的地卻成了中藥材的沃土,尤其是北山的甘草質量居國內前列,中藥材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農民的收入也是節節攀升。
  • 【媒體看離石•新華社】山西離石區發展中藥材「種植旅遊」
    【媒體看離石•新華社】山西離石區發展中藥材「種植旅遊」 2020-04-24 23: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河南澠池縣:打造國內最大中藥材種植示範園
    【天地網訊】   「河江他媽八十八,耳不聾來眼不花,每天都去摘紅花,自己掙錢自己花,不讓兒女來牽掛,人人見了人人誇。」近段時間,在澠池縣天池鎮東天池村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日前,記者慕名來到該村,這位耄耋老人便與記者嘮起了家常:「每年六七月份,我都要去村裡的天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摘紅花,活不累,每天還能掙個百十塊錢。」
  • 80萬畝Plus | 這家晉商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企業
    作為致力於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山西振東製藥集團也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然而,由於理論指導不到位、功效評價不完善、現代科學內涵不明晰、產品研發體系不規範等問題,也嚴重阻礙了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之路的發展進程。
  • 豐都武平鎮山羊溪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產業發展喜見成效
    近日,筆者來到山羊溪村見證了該村的脫貧成效。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山羊溪村的基礎設施原本比較落後,但是,當我們現在走在山羊溪村的村道路上,一些美麗的變化呈現在我們眼前。該村黨支部書記楊順安介紹,該村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已硬化了村級主幹公路14.5公裡;正在實施的四好公路及撤併村公路計劃9.9公裡,完成了6.5公裡,預計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已整修山坪塘7口,渠堰4公裡已申報,安裝水管12000米;計劃修建人飲池7口,正在實施的飲水池有3口,另外4口正在審批中;已經修好電信通信塔1座,另外一座正在修建中。
  • 培養高素質新農人 助力中藥材產業化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11月4日至18日,為支持輝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河南科技學院舉辦了2020年中藥材產業創新創業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以實學實訓的方式培育中藥材新農人。來自輝縣的中藥材農業合作社、中藥材企業及中藥材種植戶等100名返鄉入鄉創業者參加了培訓。
  • 從農家子弟到農民院士:辭去大學校長,用土豆和三七幫村民致富
    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過去30多年間,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兩項控制農作物病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增產20%-30%,這兩項技術造福了上億農民。2015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用科技改變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