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但在安徽省亳州市譙東鎮,村裡的劉大叔家正在自家田裡收穫一種農作物,和正常的作物背道而馳,對於露天農作物來說,也算是十分稀奇了。
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農作物呢?讓我們走進地頭,讓劉大叔向大夥介紹一下這種與眾不同的作物吧!
只見劉大叔將剛刨出來的根莖,抖了抖上面的泥土,渾身布滿了根須,對筆者說:「這是一種中藥材,名字叫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
提起知母,還能弄出很多很好玩的笑話,由於知母苗和麥苗差不多,有城裡來的親戚,還大驚小怪,說沒見過還有移栽小麥的呢,哈哈,若是讓我說,這還像韭菜呢,就是只能看不能吃。」
知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中藥材,根莖入藥,一般生長二年才能收穫,主產地為河北省,安徽、河南及山東等地也有種植。
除了作為中藥材種植,知母由於植株修長、長勢優美,加上生命力頑強,適應土壤的能力非常強(繁多的根須就是生命力旺盛的特徵),還被廣泛用於園林綠化,及道路綠化等。
如此個性鮮明的中藥材,他的種植效益怎麼樣呢?每畝投資成本如何,以及種植管理復不複雜呢?
對此,劉大叔表示,這世上就沒有容易幹的莊稼活,但相對而言,知母還是比較容易種植的,在咱們當地,極少有人單獨在大田地裡種植知母,而是在中藥材芍藥田裡套種,套種時,不用施肥(若施肥也要等過了緩苗期,否則容易燒根,造成死苗),也不用澆水,只要不過於乾旱,就能正常生長。
種植知母,一般以移栽秧苗為主,市場上有專門培育秧苗的,一畝田100多元的秧苗就夠了,加上後期的施肥,每畝也就是增加200元的成本,即便是加上咱們的人工,每畝頂多500元就可以搞定,所以,種植知母投入成本還是很低的。
唯一繁瑣的就是收穫知母了,由於是中藥材田套種,不能用機械收穫,全都是靠人工,今年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年輕人都沒有外出做生意,這下可幫了我的大忙了,如今我已是70歲的人了,家裡這三畝多知母,若是靠我們老兩口刨出來,還真有點吃不消。
我家的孫子孫女齊上陣,把外孫們也都喊來了,人多力量大,年輕人雖然沒有幹過農活,但說說笑笑間,三天的功夫也差不多收穫完畢,嗨,人家都說這次疫情不是好東西,但對我來說,反倒是件好事兒了,哈哈。
收穫回去的知母,要在太陽下晾曬,把根須曬去水分,再用剪刀一根根剪掉,這樣的知母才能達到銷售的標準。
至於知母的效益,劉大叔說:「由於知母具有投資成本低、好種植、又可以套種的特點,這幾年種植面積發展迅速,市場行情也是一路下滑,前幾年一畝知母能收益6000多元,現在就差得遠嘍。
每畝按照收穫一噸鮮知母計算,如今市場收購價為2.4元/公斤,一畝地毛收入2400元,去掉1000元的種植成本(種植成本,加兩年施肥、除草),按照兩年生長期計算,每年每畝收益才700元,如果僱人收穫,每畝還要去掉200元。
不過,雖然賺得少,但種植知母太省事了,加上又是套種,屬於一舉兩得的事情,再說了,誰知道哪一年價格又漲了呢?」
正所謂知足常樂,畝收益幾百元的農作物,對於農村年輕人來說,可能特別不屑一顧,但對於依然堅持在種植一線的農村老人來說,有收入,不管多少,都是自身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