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訓

2020-12-14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來源:人民政協報 2016-3-31 胡顯章


  1911年2月,清政府在北京城內設立的遊美學務處和籌建中的遊美肄業館遷入西北郊外的清華園辦公,並將校名定為「清華學堂」。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

  清華學堂大樓東北側,有一組灰磚紅瓦坡頂的歐式建築,曾是清華最早的禮堂。它落成於1911年,但直到1923年成為學校課外訓育活動的場所後,這組建築才獲得「同方部」的名稱。

  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即是從1914年冬梁啓超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而來。

  1914年11月,梁啓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應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容載萬物,責己嚴,責人輕,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負起歷史重任。梁啓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概括成清華大學的校訓。

  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大家。同時,梁啓超本人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尤非國學不為功。」他欣賞清華學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

  其實,在最初的十幾年中,清華學堂一直作為一所普通的留美預備學校而設置,學生進入清華園,主要學習英文和一些歐美文化知識,中國的傳統文化則相對薄弱。1925年2月,在校長曹雲祥主持下,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籌備處鳴鑼開張。

  此前,因提倡白話文而暴得大名的胡適建議曹校長採用宋、元書院的導師制,並吸取外國大學研究生院以學術論文為專題研究法來辦研究院。曹校長深以為然,首先聘請由清華出身、美國哈佛大學學成歸國的一代名士、年僅32歲的吳宓主持研究院籌備處事宜,並讓吳拿著自己籤發的聘書一一聘請。

  很快,在學界聲名顯赫的王國維、梁啓超與在國外的趙元任、陳寅恪相繼被聘為教授。這就是當年令天下學界為之震動,被後世廣為流傳並影響深遠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教授」或「四大導師」。

  清華校方為聘請「四大導師」來校任教,可謂不遺餘力,其中一個被後世廣為稱道的鮮明特點是重視真才實學,不慕虛名,不輕信文憑。

  在「四大」之中,只有趙元任一人懷揣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證書,而王、梁、陳等三位均無博士、碩士頭銜,甚至連學士學位也未拿到。

  梁啓超的「文學博士」稱號,是他到了清華國學院任教之後由美國耶魯大學贈予的。年輕的陳寅恪放洋十六載,於哈佛、柏林等美國、歐洲名校轉過一遍,終未能揣得一張博士文憑回來,完全是為求知而讀書。許多年後,對於陳寅恪的學問人品,吳宓曾不無感慨地說道:「寅恪不但學問淵博,且深悉中西政治、社會之內幕……其歷年在中國文學、鳴學及詩之一道,所啟迪、指教宓者,更多不勝記也。」

編輯:苑苑

 

相關焦點

  • 【校訓如燈】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訓原本一個由日本引進的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最早對 「校訓」概念進行解釋的是舒新城主編、中華書局1930年出版的 《中華百科辭典》,它對「校訓」的解釋是:「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我們將陸續分享,古今中外的名校校訓。今天,先品讀清華大學校訓。
  • 清華大學的校訓
    原載清華大學校史館網站,原題也談清華校訓。
  • 清華大學校訓為何引用易經
    清華大學校訓用了哪句易經?
  • 中國大學校徽校訓:清華大學
    水木清華對於中國的學生們來說,肯定是一個比較神聖的詞語,因為這個是清華大學中的一個詞也是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想每個人聽到清華大學這四個字的時候心裡都會泛起一波漣漪,因為我們努力的結果主要就是為了能進入像這樣中國最高層次的學府,但是每年錄取的人數卻是寥寥無幾,每個高中甚至是每個縣裡面僅僅有一個學生能考入這所學校
  • ——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來源:光明日報 2014-6-20 胡顯章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
  • 【清華史苑】清華大學校訓、校徽、校歌
  • 李嵐清同志贈送清華大學校訓篆刻印
    李嵐清同志贈送清華大學校訓篆刻印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記者 柳 夏)10月26日,《中國部分高校校訓篆刻作品選》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首發式。該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收錄了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的184方篆刻作品,其中除8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教興國和德智體美外,其餘176方均為高校校訓,為清華大學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收錄其中。這些篆刻作品,使用的書體主要為小篆和大篆,規範典雅,富於美感。本書也是國內首次以校訓為內容和題材,集中創作並結集出版的篆刻作品集。
  • 【每日校訓】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Self-Improve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校訓解讀】清華校訓源於我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梁啓超清華大學校訓石_苑潔攝清華大學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其前身的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
  • 從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想到了什麼
    今天下午,在新華社辦公廳等部門辦完事後,被車接走直接到了清華大學,進南門後拐進一個小院子裡,看望一位學界老前輩,也是山西臨汾老鄉。他原本在陝西工作,是一位上級領導的老師。那位上級領導同志從陝西出來後,到福建寧德,福建省委,浙江省委等地擔任領導……但是,他官當的很大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師,後來他的老師調進清華大學。負責著一些研究與教學工作,包括那位上級領導外地來的老同學與老朋友來了京城,都是清華大學這位老鄉大哥教授負責接待。他這是可是厚德載物的行為。今天下午,在清華大學南門口,粉刷一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赫然在目。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 你可知道清華大學校訓真正含義?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1911年建校,坐落於美麗的清華園,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勿載「。清華大學在我國的發展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比如楊振寧,鄧稼先等各領域先鋒人物。
  • 清華大學校訓的由來
    清華校訓源於周易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但你知道是咋來的嗎?它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公告欄公司福利來啦!!!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
  • 清華大學校訓從何而來——《易經》的智慧
    生生不息,以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建校百年有餘,是莘莘學子嚮往的聖地,亦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的。清華園內產生清華大學中華民族是一個在相互戰火中總結洗禮後會冷靜思考的民族。清華大學校訓戰爭是為了更好地反省。德國在戰爭中反省過來,在不斷有難民與流民湧入歐洲時,只有德國向這些流民敞開懷抱。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
  • 清華大學校訓這兩句校訓,要牢記於心,福氣不請自來!
    清華大學,有這樣兩句校訓,希望人人都拿來使用,若能做到這兩句話,好運自然來找你。這兩句話出自《易經》。第一句:自強不息,第二句,厚德載物。易經的原文這樣寫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分別出自易經的乾坤兩卦。
  • 關於清華大學校訓的解釋
    1914年,著名學者梁啓超蒞校作《君子》為題的講演,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勉勵學生,後被鑄入校徽,高懸於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   清華大學在教育史、科學史、學術史上所創造的傑出業績,師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中所表現出的英勇獻身精神,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取得的成績,都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種歷史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光輝體現。
  • 清華大學校訓來源哪裡?李山揭曉答案
    清華大學校訓來源哪裡?清華大學校訓來源哪裡?清華大學校訓來源哪裡?李山揭曉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清華大學校訓取自六十四卦乾坤兩卦象辭
    清華大學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211工程,985工程大清華大學學,目前發展為亞洲一流,世界知名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有紅色工程師搖籃的美譽。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或清華學校。1928正式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慣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
  • 清華大學開學典禮舉辦,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大學開學典禮於8月15日舉辦,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摘要:就在昨日上午,位於我國北京的清華大學進行了2019級的新生開學典禮,有大約380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在舉辦活動期間,學生們正式佩戴了清華大學的校徽,戴上了校徽就是清華的一分子,清華大學自開辦以來也秉持著獨有的精神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