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北方江、河、湖、泊都遍布著鯽魚的身影,因為它分布比較廣泛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但是我們釣魚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水裡有魚但就是不咬鉤就很讓人惱火了。其實一般來說,如果鯽魚不咬鉤,表現出來就是2種現象,一種是不碰鉤,另一種是浮漂不斷地動,餌料不斷的消失,但是總不見給予的身影,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吧!
1、由於餌料霧化較好,誘魚誘的太多,魚四處遊動造成水質渾濁,所以魚兒只聞得到氣味而食不到餌。有時釣餌過大過硬過重,魚兒都難以吸進餌料。魚餌的味道太重,不合口。如果是這種情況,你會明顯感覺窩中魚很多,很雜,但是只在窩邊遊動,不進窩中食餌。魚餌是否對路,在有特殊飲食習慣池塘中。最好用常餵的餌作為釣餌,注意不要把餌料做的太硬或者太松。太硬,適口性差,信號微弱,提竿時,整個餌原樣從魚嘴中提出,過松,鉤餌到底,只剩空鉤,所以餌料要拿捏適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切勿久等,可以採用逗魚的方法,去挑逗魚來吃鉤,具體怎麼來逗魚呢?我給大家講一下:我們輕挑魚竿的竿稍,慢慢的向後拉竿,抖動魚竿,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能是水下的餌料由靜轉動,而魚對活體物體特別或多餌料的注意力,要遠大於靜止狀態的餌料,小小動作逗魚能使魚更快的發現餌料。
如果我們的窩料、餌料和位置都沒有問題的話,而且在你的窩子裡不時泛起小泡,說明窩子裡有魚,但不咬鉤,這時就要考慮:你的鉤是否沉到了水底?或是因為墜子太輕,或水下有草、樹枝等障礙物託住了鉤子?如果這些問題都不存在,就要考慮釣線是否過粗,顏色是否太過顯眼,竿的影子和人的影子是否映到了窩子上,我們要及時抬杆,稍微更換坐釣位置,但是不要動的太遠。
以上是小編和幾個釣魚的老師傅學的幾招,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大家要多多支持我關注我哦